第7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3课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3课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3课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与民族精神
知识点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知识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议题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议题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新课导学

新课探究

总结归纳

课堂评价
知识点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
(1)依据:符合__________的特点和要求。
(2)转化:对传统文化中____________的内涵和______的表达形式予
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____________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3)目的:使之与__________相适应、与__________相协调。
当今时代
有借鉴意义
陈旧
特点和要求
当代文化
现代社会
2.创新性发展
(1)依据:符合当今时代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进步和发展。
(2)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______、拓展和______。
(3)目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__________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社会生活
社会实践
补充
完善
时代实践
[思考]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彻
底抛弃原有内容吗
[答案]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依托
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对原有内容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不
是彻底抛弃。
知识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表现
(1)内涵:以__________为核心,团结统一、__________、勤劳勇敢、
__________。
(2)表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__________、伟大团结精神、伟大
__________。
爱国主义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奋斗精神
梦想精神
2.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
为__________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__________。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和精神特征,体
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__________,是中华民族永远的__________。
中国发展
精神动力
整体风貌
价值追求
精神火炬
[思考] 为什么说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答案] ①爱国主义表现在每个公民的实际行动中。
②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体内涵
也是有区别的。
3.时代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
程,也是随着__________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时代变化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必须培育和践行____________________。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要以培养担当__________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______
_____、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
现中华民族__________的中国梦。
民族复兴
教育引导
伟大复兴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特点和要求,
对传统文化予以改造。( )

[提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
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2.为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
性发展。( )

[提示]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
用,我们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映了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

[提示]应是反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4.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
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

[提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
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5.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
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

[提示]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6.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永不改变。( )

[提示]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
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议题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情境创设】 锔瓷技艺,是我国一门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对
缝、捆绑、打孔、锔钉、密缝,锔瓷匠人以瓷为“纸”,以刀代“笔”,
在素面瓷器上镂、凿、划出各种图形、图案,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
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复起来。过去百姓人家,日子俭省,打破了碗
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锔瓷的,修起来继续使用。随着经济发展、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锔瓷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危机。
有人认为,瓷器坏掉了再买新的,锔瓷技艺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有人
认为,锔瓷这一传统技艺如果得不到重视与保护,也许未来破碎难修
的,将不只是瓷器。
【问题探究】
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任选情境中的一种观点进
行简要评析。
[答案] 评析一:前一种观点是错误的。
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锔瓷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危机。
②锔瓷技艺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
③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应挖掘锔瓷技艺背后的精
神意趣,传承其独特的艺术智慧,并与现代工艺和设计理念相融合,
实现对锔瓷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评析二: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
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锔瓷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②锔瓷技艺得不到重视与保护,我们失去的将不只是瓷器,而是优秀
传统文化。
③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应挖掘锔瓷技艺背后的精
神意趣,传承其独特的艺术智慧,并与现代工艺和设计理念相融合,
实现对锔瓷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成果共享】
1.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明确 依据 要以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为依据: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
的产物,伴随社会实践的变化,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②一定的经
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不同时代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差异,
决定了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
明确 内容 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明确其精华与糟粕,对具有借
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即对文化的内容和
形式都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变革
明确 要求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要求
给传统文化内涵注入时代元素,反映时代需求,同时呈现形式要
凸显时代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明确 目的 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续表)
2.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发展的 基础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
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
性发展
发展的 要求 立足时代实践,融入时代元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
补充、拓展和完善,促进文化创新
发展的 目的 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
的文化形式
议题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情境创设】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
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一精神财富的核心内容构成,也是人民信
仰、民族希望、国家力量的关键内容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
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
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
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
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和平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扬英
雄精神?
【问题探究】
[答案] 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
不息。
②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
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
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
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英雄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
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英雄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的强大精神动力。
(2)在新时代,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案] 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
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成果共享】
1.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精神
是 什 么 核心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
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
的精神支柱
内涵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表现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
梦想精神
为 什 么 民族 复兴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伟大
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
动力
民族 生存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
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
的精神火炬
(续表)
为 什 么 文化 发展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
展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个人 成长 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
代新人
(续表)
怎 么 做 立足 时代 立足时代实践,促进民族精神的创新,实现民族精神与
时代精神的融合,给民族精神不断注入时代元素
传承 文化 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主体 责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育担当民族
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
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
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续表)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
精神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特别提示]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关系
(1)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
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
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
引领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1.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印在书本上、躺在书斋里,只有走向社会、走进
人心,才能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 )
①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表现形式 ②融入体现时代特色的新的内涵
③彻底剔除传统文化中过时的内容 ④以特定时代文化取代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必须要立足时代,创新内容与形式,故
①②正确;
应对过时的内容进行改造,而不是彻底剔除,排除③;
时代文化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排除④。

2.传统京剧咿咿呀呀的唱腔,与快节奏的时代旋律已不适应,与青少年
生活渐行渐远。为此某视频网站推出了以时代人物为原型的动漫京剧,
受到了热捧。这说明( )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能够增强其吸引力 ②立足时代实践
的发展必须要推动文化创新 ③文化创造必须要满足群众的一切文化
需求 ④判定文化的性质要以青少年是否认可为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创造并不能满足群众的一切文化需求,排除③;
④说法明显错误。

3.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
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
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
术奇迹。工匠精神( )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是
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
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工匠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①
正确。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
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
神,②不符合题意。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③不符合题意。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
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是对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
诠释,④正确。
4.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
科技成果,建设了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 )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团结精神 D.伟大梦想精神
[解析] 中国人民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建设
了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创造精神,
故A正确。

5.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河北广大干部群众传承西柏坡红色基因,
赓续西柏坡伟大精神,铸强干部作风,不懈攻坚奋斗,持续推动经济
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材料表明,
西柏坡精神( )
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基因,激励中华儿女持续奋斗 ③对进一步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具
有独特作用 ④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助力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河北广大干部群众传承西柏坡红色基因,赓续西柏坡伟大精神,
持续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说明西柏坡精神是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①正确;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
展繁荣不懈奋斗,②错误;
文学艺术对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③错误;
河北广大干部群众赓续西柏坡伟大精神,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这表
明西柏坡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助力创新发展,④
正确。第3课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新课导学】
知识点一
1.(1)当今时代 (2)有借鉴意义 陈旧 特点和要求 (3)当代文化 现代社会 2.(1)社会生活 社会实践 (2)补充 完善 (3)时代实践
思考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强调依托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实践的变化,对原有内容进行改造和发展,而不是彻底抛弃。
知识点二
1.(1)爱国主义 爱好和平 自强不息 (2)奋斗精神 梦想精神 2.(1)中国发展 精神动力 (2)整体风貌 价值追求 精神火炬
思考 ①爱国主义表现在每个公民的实际行动中。②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核心的爱国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其具体内涵也是有区别的。
3.时代变化 4.(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民族复兴 教育引导 伟大复兴
自我检测
1.  [提示]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中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
2.  [提示] 传统文化有精华和糟粕之分。为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我们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3.  [提示] 应是反映了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4.  [提示]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5.  [提示]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6.  [提示]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新课探究】
议题一
思考 评析一:前一种观点是错误的。①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锔瓷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危机。②锔瓷技艺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③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应挖掘锔瓷技艺背后的精神意趣,传承其独特的艺术智慧,并与现代工艺和设计理念相融合,实现对锔瓷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评析二:后一种观点是正确的。①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锔瓷承载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②锔瓷技艺得不到重视与保护,我们失去的将不只是瓷器,而是优秀传统文化。③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应挖掘锔瓷技艺背后的精神意趣,传承其独特的艺术智慧,并与现代工艺和设计理念相融合,实现对锔瓷技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议题二
思考 (1)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②爱国主义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英雄精神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英雄精神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2)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课堂评价】
1.A [解析] 增强优秀传统文化吸引力,必须要立足时代,创新内容与形式,故①②正确;应对过时的内容进行改造,而不是彻底剔除,排除③;时代文化以传统文化为根基,排除④。
2.A [解析] 文化创造并不能满足群众的一切文化需求,排除③;④说法明显错误。
3.B [解析] 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工匠精神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①正确。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而不是工匠精神,②不符合题意。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③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④正确。
4.A [解析] 中国人民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建设了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伟大创造精神,故A正确。
5.B [解析] 河北广大干部群众传承西柏坡红色基因,赓续西柏坡伟大精神,持续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说明西柏坡精神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①正确;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②错误;文学艺术对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的作用,③错误;河北广大干部群众赓续西柏坡伟大精神,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这表明西柏坡精神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助力创新发展,④正确。第3课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知识点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创造性转化
(1)依据:符合      的特点和要求。
(2)转化:对传统文化中       的内涵和    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转化为符合时代       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
(3)目的:使之与     相适应、与      相协调。
2.创新性发展
(1)依据:符合当今时代      和      的进步和发展。
(2)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    、拓展和    。
(3)目的:使之成为适合当今      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思考]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必须彻底抛弃原有内容吗




◆ 知识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内涵与表现
(1)内涵:以      为核心,团结统一、       、勤劳勇敢、      。
(2)表现:伟大创造精神、伟大      、伟大团结精神、伟大      。
2.民族精神的作用
(1)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      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      。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         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        ,是中华民族永远的       。
[思考] 为什么说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3.时代性
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既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       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必须培育和践行           。
(2)要以培养担当       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       、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      的中国梦。
1.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必须按照当时社会的特点和要求,对传统文化予以改造。 ( )
2.为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我们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 )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反映了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 ( )
4.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物质力量。 ( )
5.中华文化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 )
6.民族精神薪火相传,永不改变。 ( )
◆ 议题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情境创设】
  锔瓷技艺,是我国一门古老的瓷器修复技艺。对缝、捆绑、打孔、锔钉、密缝,锔瓷匠人以瓷为“纸”,以刀代“笔”,在素面瓷器上镂、凿、划出各种图形、图案,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复起来。过去百姓人家,日子俭省,打破了碗舍不得扔掉,而是找个锔瓷的,修起来继续使用。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锔瓷技艺的传承面临着危机。有人认为,瓷器坏掉了再买新的,锔瓷技艺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有人认为,锔瓷这一传统技艺如果得不到重视与保护,也许未来破碎难修的,将不只是瓷器。
【问题探究】
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任选情境中的一种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成果共享】
1.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明确 依据  要以当今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为依据: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伴随社会实践的变化,文化也随之发生变化;②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不同时代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差异,决定了文化必须与之相适应
明确 内容  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辩证分析,明确其精华与糟粕,对具有借鉴意义的内涵和陈旧的表达形式予以改造,即对文化的内容和形式都进行符合时代需求的变革
明确 要求  转化为符合时代特点和要求的新内涵和新的呈现形式,要求给传统文化内涵注入时代元素,反映时代需求,同时呈现形式要凸显时代特色,符合人民大众的文化需求
明确 目的  使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2.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发展的 基础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必须按照当今时代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进步和发展推进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发展的 要求  立足时代实践,融入时代元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和完善,促进文化创新
发展的 目的  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适合当今时代实践和社会发展要求的文化形式
◆ 议题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情境创设】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中华民族精神正是这一精神财富的核心内容构成,也是人民信仰、民族希望、国家力量的关键内容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问题探究】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和平时代我们为什么要重视发扬英雄精神





(2)在新时代,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成果共享】
1.全面认识中华民族精神
是 什 么 核心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内涵  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表现  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
为 什 么 民族 复兴  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 生存  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文化 发展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文化力量的集中展示,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个人 成长  能够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怎 么 做 立足 时代  立足时代实践,促进民族精神的创新,实现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融合,给民族精神不断注入时代元素
传承 文化  民族精神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主体 责任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特别提示] 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中国精神的关系
(1)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2)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都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民族精神为时代精神提供生长根基和发展动力,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时代精神则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引领着民族精神的发展方向,并赋予民族精神以时代内涵。
1.优秀传统文化不能只印在书本上、躺在书斋里,只有走向社会、走进人心,才能发挥以文化人的作用。为此我们必须 ( )
①构建符合时代特点的表现形式 ②融入体现时代特色的新的内涵 ③彻底剔除传统文化中过时的内容 ④以特定时代文化取代传统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传统京剧咿咿呀呀的唱腔,与快节奏的时代旋律已不适应,与青少年生活渐行渐远。为此某视频网站推出了以时代人物为原型的动漫京剧,受到了热捧。这说明 ( )
①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能够增强其吸引力 ②立足时代实践的发展必须要推动文化创新 ③文化创造必须要满足群众的一切文化需求 ④判定文化的性质要以青少年是否认可为标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工匠精神源于“工”这一古老职业,鬼斧神工、炉火纯青等都是对“工”之技艺的形象表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诸多大国工匠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创造了一个个工程技术奇迹。工匠精神 ( )
①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是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国人民发明了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科技成果,建设了气势恢宏的伟大工程。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中的 ( )
A.伟大创造精神
B.伟大奋斗精神
C.伟大团结精神
D.伟大梦想精神
5.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河北广大干部群众传承西柏坡红色基因,赓续西柏坡伟大精神,铸强干部作风,不懈攻坚奋斗,持续推动经济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书写了新的辉煌篇章。材料表明,西柏坡精神 ( )
①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②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激励中华儿女持续奋斗 ③对进一步展示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具有独特作用 ④丰富和发展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助力创新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第3课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1.C [解析] 传统文化有优秀和糟粕之分,不一定能促进认识水平提高,①说法错误。整部影片就是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穿越旅行,银幕上满溢的唐风唐韵“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观众与中华文化共情,②③符合题意。银幕上满溢的唐风唐韵“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而不是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材料也不涉及增强精神力量,④排除。
2.A [解析] 如果短视频创作者能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取意”,将其中的“静穆”“和谐”“悠远”等美学理念视觉化、场景化,同时善于“取法”,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留白”“写意”“顿悟”等方法,完全能创作出沉浸式的人生诗画意境佳作,说明文艺创作可以用全新呈现形式演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应处理好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实现综合创新,①②正确。材料不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③排除。文化创作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④错误。
3.B [解析] 该纪录片将传统素材引入现代生活场景,使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以独特视角讲述了人与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这体现了该纪录片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①④正确。《本草中华》之所以成功,不是因为它使文化回归传统价值,②排除。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③错误。
4.C [解析] “翻拍”二字表明漫画中的人看到了继承的重要性,认识到了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排除①④;漫画强调某些人照搬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故②③入选。
5.D [解析] 发展祈祷神文化与题意不符,题意表达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A排除。变革传统龙形象,“变革”说法错误,B排除。全盘继承龙文化,“全盘继承”说法太过绝对,C排除。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当大力弘扬龙精神,奋进强国新征程,D符合题意。
6.A [解析]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女足精神能够为时代发展汇聚强大的正能量,但不能决定时代发展,①错误,入选。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③错误,入选。中国女足精神是一种永不言弃、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它诠释了“祖国至上、敢打敢拼、团结友好”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是中国精神的骄傲。这表明女足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和具体表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②④正确,不选。
7.D [解析] 伟大航天精神是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不能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①错误;时代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②错误;伟大航天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展示,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8.C [解析] 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A说法错误。要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B说法错误。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正确。要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说法错误。
9.B [解析] 题中的经典名句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表明以经典名句揭示我国法治建设历史底蕴,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鲜活的当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丰厚滋养。①③正确。应批判地继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②说法错误。④中“自动转化为当代法律理念和先进法律意识”的说法错误,排除。
10.A [解析] 材料表明战重庆山火英雄图鉴是生动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①②符合题意。战重庆山火英雄图鉴并没有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③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④不符合题意。
11.A [解析] 该法进一步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等规定。该法的颁布与实施旨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故①②符合题意。弘扬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错误。颁布与实施该法的目的不是“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文化综合创新”,④不符合题意。
12.C [解析] 红色诗词是凝聚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但并没有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①不符合题意。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革命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红色诗词承载着革命精神,是凝聚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丰富了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②③符合题意。红色诗词影响但不能支配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④说法错误。
13.①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英烈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表现。②新时代传承英烈精神,有利于继承革命传统,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我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推进伟大事业提供强大精神动力。第3课时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
◆ 知识点一 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1.[2024·江西吉安期末] 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以盛唐为背景,讲述安史之乱后,困守孤城的高适向监军回忆起自己与李白的一生往事。整部影片就是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穿越旅行,银幕上满溢的唐风唐韵“唤醒”了观众骨子里的文化基因。该作品的成功在于 ( )
①传统文化能促进认识水平提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②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③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促进观众与中华文化共情 ④唤醒了人们的爱国情怀,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2024·四川宜宾期末] 在传统文化短视频佳作匮乏的今天,如果短视频创作者能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取意”,将其中的“静穆”“和谐”“悠远”等美学理念视觉化、场景化,同时善于“取法”,充分借鉴传统文化“留白”“写意”“顿悟”等方法,完全能创作出沉浸式的人生诗画意境佳作。这告诉我们,文艺创作( )
①可以用全新呈现形式演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②应处理好内涵与形式的关系,实现综合创新
③应善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补充拓展
④文化创作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纪录片《本草中华》将传统素材引入现代生活场景,使传统价值对接时代需要,以独特视角讲述了人与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收获无数点赞。该纪录片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 ( )
①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内涵 ②使文化回归传统价值 ③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 ④促进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右图漫画中的人的错误之处在于其( )
①没有看到文化继承对文化发展的影响 ②没有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③没有立足时代需求,促进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④没有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知识点二 弘扬中华民族精神
5.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中,龙始终是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等精神品质的象征。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当 ( )
A.保护传统龙习俗,发展祈祷神文化
B.吸收外来龙元素,变革传统龙形象
C.全盘继承龙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D.大力弘扬龙精神,奋进强国新征程
6.中国女足精神是一种永不言弃、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敢于拼搏的精神,它诠释了“祖国至上、敢打敢拼、团结友好”的中华体育精神。中国女足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女性的骄傲,更是中国精神的骄傲。对此,以下理解错误的有 ( )
①女足精神是能够决定时代发展的正能量 ②女足精神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③女足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④女足精神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诠释和具体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7.[2024·云南昆明练习]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长期奋斗中,广大科技工作者迎难而上、接续奋斗,创造了一个个非凡业绩。“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成为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伟大航天精神 ( )
①立足时代之基,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时代精神的体现 ③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 ④是中华民族精神在航天领域的生动展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 ( )
A.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B.汲取和借鉴世界各民族的一切文化
C.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提高自身素质,努力改造腐朽文化
9.自古以来,我国形成了世界法制史上独树一帜的中华法系,积淀了深厚的法律文化。“法非从天下,非从地出,发于人间,合乎人心而已”等经典名句,生动诠释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表明 ( )
①以经典名句揭示我国法治建设历史底蕴,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鲜活的当代价值 ②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法律文化,能够凝练形成当代中国法律文化、法律精神的独特标识 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能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提供丰厚滋养 ④应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宣传,使其自动转化为当代法律理念和先进法律意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杭州自由插画师陈春娜火出圈,原因是她花4天时间画了多幅战重庆山火英雄图鉴,用生动形象又接地气的手绘漫画致敬全体救火逆行者们和可爱的山城人民。不少网友表示:“把灭火英雄的英勇都画出来了,太感动了”“这就是民族凝聚力,在救灾抗灾面前,人人都是英雄”……战重庆山火英雄图鉴( )
①是生动诠释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 ②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③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④表明中华民族精神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4·湖北武汉期末]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进一步充实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完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学校爱国主义教育等规定。该法的颁布与实施 ( )
①旨在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②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 ③有利于传承革命文化,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和先进文化 ④旨在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促进文化综合创新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红色诗词《西江月·井冈山》中的“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诗意地表达了黄洋界保卫战的思想策略和制胜法宝。《忆秦娥·娄山关》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预示着红军即将走出被动受挫的困境,中国革命即将踏上新的征途。由此可见,红色诗词 ( )
①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富有强大的精神伟力和实践伟力 ②蕴含着深厚的家国情怀,是滋养中国人民精神世界的宝贵资源 ③是凝聚红色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 ④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和文化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2024·广东江门期末] 2023年9月30日,正值烈士纪念日之际,人们自发参观烈士纪念堂馆,缅怀烈士丰功伟绩,汲取不忘历史、开拓未来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2023年以来,又有许许多多英雄向险而行、冲锋在前、舍生忘死,用赤胆忠心筑起守卫国泰民安的巍巍长城。“为党尽责,是一生的事业”,面对滔滔洪水,吉林省舒兰市人民武装部上校政治委员周昆训积极营救被困群众,不幸突遇特大山洪英勇牺牲。在执行海上缉私任务时,广东汕尾海警局城区工作站执法员汪晓龙临危不惧与犯罪分子顽强搏斗,用生命诠释了“矢志护海”的执着追求。
  新时代是需要英雄并一定能够产生英雄的时代。今天,我们肩负使命任务的艰巨性、面对风险挑战的严峻性、进行伟大斗争形势的复杂性都是前所未有的,更加需要保持这股革命加拼命的精神。传承英烈精神,增强志气、骨气、底气,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我们就能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结合材料,运用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阐述新时代传承英烈精神的价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