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课时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8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2课时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课件 学案 练习)高中思想政治统编版(部编版)必修4 哲学与文化

资源简介

(共32张PPT)
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第2课时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知识点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知识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议题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议题二 文化交融如何推动文化发展

新课导学

新课探究

总结归纳

课堂评价
知识点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______。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
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______作用。
动力
推动
2.文化交流的原则
坚持__________、取长补短的原则。
求同存异
3.要求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________,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__________、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
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多样性
相互排斥
[思考] 有人认为,文化交流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请谈谈你的
看法。
[答案]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
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
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交流
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国各民族文化应加强相互交流、相互
学习、相互借鉴。
知识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______而多彩,文化因______而丰
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
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交流
交融
有益成果
2.文化交融的意义
(1)对本国: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
的长处和______,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
民族文化的自尊、______、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精华
自信
(2)对世界: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
生活得更加美好的__________。
必由之路
[思考] 你认为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的
[答案] 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
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
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1.文化交流加深了民众对各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

[提示]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并与之趋同发展。( )

[提示]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但仍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趋同。
3.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

[提示]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人类正是通过文化
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
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
的,不会消失。
4.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
的障碍。( )

[提示]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
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议题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情境创设】 2023年,中俄两国人文交流持续扩大,两国留学
人数快速增长。据俄罗斯政府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有超过4.4万
名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高校学习,超过1.2万名俄罗斯学生在中国高
校学习。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4月,中国
中小学、高校约有12万人学习俄语,俄罗斯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超过
9.1万人,大学生超过2.2万人。“研究中国文化的需求正逐年增加。”
俄罗斯欧亚国家语言中心项目经理说,报名学习中文的俄罗斯学生呈
年轻化趋势,“以前学中文的基本是大学生,如今更多中小学生开始
学习中文”。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答案]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助于通过不同民族
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成果共享】
1.我们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流
原理(依据) 原因(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文 化交流的前提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交
流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交流构成了 文化发展的重要动 力 在文化交流中,借鉴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
优秀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
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原理(依据) 原因(意义)
一定的文化反作 用于一定的经济、 政治,给予经济、 政治重大影响 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的人民
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
界和平
有利于加深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促进中
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繁荣
(续表)
2.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1)我们应倡导交流互鉴,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既
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通过各种途径、传媒等促进文化交流,特别是借助现代大众传
媒推动文化交流。
(3)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认同
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议题二 文化交融如何推动文化发展
【情境创设】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
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
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体现了
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问题探究】
请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答案]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
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
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②人类通过文化
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
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
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成果共享】
1.中外文化交融的必要性
(1)一定的文化决定于一定的经济、政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
多极化的发展,加强中外文化交融也势在必行。
(2)一种单一文化的潜力总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借鉴、吸收、创新,
才有发展的前途。况且,这种交融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历史潮流。
(3)中国作为东方世界有几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大国,是世
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华文化需要世界文化来创新,同样世界
文化也需要中华文化来丰富。
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的界定和表现不同:①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
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
(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人类创造的文化,其存
在形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与传播形式相一致的。②文化交融强
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
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2)二者侧重的结果不同:①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
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②文化交融侧重的
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
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
(3)二者的意义不同:①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
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
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二者的区别在于:
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
(4)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
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
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
1.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要文化项目,中国国家京剧院携《杨门
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赴英国进行9场演出。这对加强
中英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友谊起到积极作用。这表明( )
①文化交流是为了实现文化趋同 ②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该文艺演出能使其他国家认同
我国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表明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表明文化交流能
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趋同,①错误。
该文艺演出有利于其他国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但不能说认同
我国文化,④说法错误。
2.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
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
我们品尝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该( )
A.相互尊重、日渐趋同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尊重并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解析]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二者既不可相互代替,也不能相
互征服。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C正确。
A中的“趋同”说法错误。
B、D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3.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这说明( )
①只有文化交流与交融才能实现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
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这说明文化交流构成
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②④正确。
①说法太绝对;
③说法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
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
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
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 )
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
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
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
谓‘中国的’成分”,表明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应该尊重
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错误,材料未强调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
特色。
5.[2024·福建宁德期末] 2023年10月,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
西安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7台优秀剧(节)目精彩献演,600余件优
秀美术作品同时亮相,80余场特色文化活动陆续开展,“一路同心”惠
民巡演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本次艺术节的举办有
利于( )
①深化交流,感受文化多元碰撞 ②加强合作,推动各民族文化趋同
③增进友谊,架起民心相通桥梁 ④引领风尚,提升民族科学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60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同时亮相,80余场特色文化活动陆续开
展,“一路同心”惠民巡演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这
有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深化文化交流,感受文化多元碰撞,增进友
谊,架起民心相通桥梁,①③符合题意。
文化具有多样性,“推动各民族文化趋同”说法错误,②排除。
题目涉及的是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与提升民族科学素养无关,
④不符合题意。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新课导学】
知识点一
1.动力 推动 2.求同存异 3.多样性 相互排斥
思考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交流不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各国各民族文化应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
知识点二
1.交流 交融 有益成果 2.(1)精华 自信 (2)必由之路
思考 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自我检测
1.  [提示] 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2.  [提示] 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但仍要保持文化的多样性,而不是趋同。
3.  [提示]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不同民族文化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不会消失。
4.  [提示] 各民族文化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课探究】
议题一
思考 ①有助于保持和尊重文化的多样性。②有助于通过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传播、交流、借鉴、融合,实现文化创新。
议题二
思考 ①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有益成果;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②人类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③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
【课堂评价】
1.C [解析] 材料表明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也表明文化交流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②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不能趋同,①错误。该文艺演出有利于其他国家增进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但不能说认同我国文化,④说法错误。
2.C [解析] 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二者既不可相互代替,也不能相互征服。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C正确。A中的“趋同”说法错误。B、D与材料主旨内容不符。
3.C [解析] 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这说明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②④正确。①说法太绝对;③说法错误,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
4.C [解析] ①④符合题意,“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表明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应该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②错误,材料未强调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③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没有强调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5.B [解析] 60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同时亮相,80余场特色文化活动陆续开展,“一路同心”惠民巡演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这有利于展示文化多样性,深化文化交流,感受文化多元碰撞,增进友谊,架起民心相通桥梁,①③符合题意。文化具有多样性,“推动各民族文化趋同”说法错误,②排除。题目涉及的是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与提升民族科学素养无关,④不符合题意。第2课时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知识点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意义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    。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    作用。
2.文化交流的原则
坚持      、取长补短的原则。
3.要求
我们应该维护各国各民族文化     ,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      、相互取代,这样世界文明之园才能万紫千红、生机盎然。
[思考] 有人认为,文化交流会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请谈谈你的看法。



◆ 知识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1.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    而多彩,文化因    而丰富。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既是本民族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也融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      ;它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
2.文化交融的意义
(1)对本国:人类正是通过文化交融,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    ,才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汲取丰富营养,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    、自立,也为世界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贡献。
(2)对世界:推进人类文化交融,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      。
[思考] 你认为文化交融是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的



1.文化交流加深了民众对各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
2.我国吸收各国优秀文化,并与之趋同发展。 ( )
3.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 )
4.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 ( )
◆ 议题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情境创设】
  2023年,中俄两国人文交流持续扩大,两国留学人数快速增长。据俄罗斯政府统计,截至2023年12月,有超过4.4万名中国留学生在俄罗斯高校学习,超过1.2万名俄罗斯学生在中国高校学习。据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公布的数据,截至2023年4月,中国中小学、高校约有12万人学习俄语,俄罗斯学习中文的中小学生超过9.1万人,大学生超过2.2万人。“研究中国文化的需求正逐年增加。”俄罗斯欧亚国家语言中心项目经理说,报名学习中文的俄罗斯学生呈年轻化趋势,“以前学中文的基本是大学生,如今更多中小学生开始学习中文”。
【问题探究】
结合材料,谈谈中俄文化交流对发展我国文化的重要意义。



【成果共享】
1.我们为什么要推动文化交流
原理(依据) 原因(意义)
 文化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前提  尊重文化多样性必须进行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
 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文化交流中,借鉴其他国家、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步;也有利于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
 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国人民与其他国家的人民相互了解,增进友谊,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世界和平
 有利于加深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各国经济的共同发展繁荣
2.我们应该如何推动文化交流
(1)我们应倡导交流互鉴,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的过程中,既吸收世界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通过各种途径、传媒等促进文化交流,特别是借助现代大众传媒推动文化交流。
(3)要在坚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 议题二 文化交融如何推动文化发展
【情境创设】
  沈绣是苏州刺绣流派中的一支,它的独特之处是常以西洋油画的人物肖像、风景等为绣稿,吸收其用光、用色和明暗关系等技法用于刺绣技法中,使得绣品立体感强、生动逼真,体现了东西方艺术的结合。
【问题探究】
请阐明文化交融如何促进世界文化的丰富与发展。




【成果共享】
1.中外文化交融的必要性
(1)一定的文化决定于一定的经济、政治,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加强中外文化交融也势在必行。
(2)一种单一文化的潜力总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地借鉴、吸收、创新,才有发展的前途。况且,这种交融已经成为一种无法忽视的历史潮流。
(3)中国作为东方世界有几千年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的大国,是世界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中华文化需要世界文化来创新,同样世界文化也需要中华文化来丰富。
2.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区别与联系
(1)二者的界定和表现不同:①文化交流是彼此间文化的相互沟通,互通文化的有无,促进文化丰富与发展。也就是通过一定的方式(语言、报刊、网络等)使得文化得以传播。人类创造的文化,其存在形式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与传播形式相一致的。②文化交融强调的是不同文化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渗透,难分你我。文化交融更多的是指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2)二者侧重的结果不同:①文化交流侧重的是把一种文化发扬光大,传播开来,让更多的受众知道、理解的过程。②文化交融侧重的是文化在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甚至是冲突碰撞之后的发展升华,产生新文化的过程。文化交流发生的是量变,文化交融发生的是质变。
(3)二者的意义不同:①文化交流促进了文化自身的发展,也促进了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②文化交融的意义在于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从而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二者的区别在于:文化交流间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交融本身就是文化发展与创新。
(4)二者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文化交流是文化交融的前提、基础,文化交融是文化交流的升华、发展。所有的文化交融都是建立在文化交流基础上的。
1.作为“中英文化交流年”的重要文化项目,中国国家京剧院携《杨门女将》和《霸王别姬》两部经典大戏赴英国进行9场演出。这对加强中英文化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友谊起到积极作用。这表明 ( )
①文化交流是为了实现文化趋同 ②文化不仅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④该文艺演出能使其他国家认同我国文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文化交流像“茶与咖啡的对话”:咖啡不可能代替茶,茶也不可能征服咖啡。对茶的喜好并不妨碍我们品尝一下咖啡,对咖啡的依恋也不妨碍我们品尝茶的韵味。这启示我们文化往来应该 ( )
A.相互尊重、日渐趋同
B.积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
C.平等交流、相互借鉴
D.尊重并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这说明( )
①只有文化交流与交融才能实现文化的丰富多彩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 ④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钱钟书先生在《谈中国诗》中提及,“中国诗里有所谓‘西洋的’品质,西洋诗里也有所谓‘中国的’成分。在我们这儿是零碎的、薄弱的,到你们那儿发展得明朗圆满。反过来也是一样。因此,读外国诗每有种他乡忽遇故知的喜悦,会引导你回到本国诗”。材料表明钱钟书先生主张 ( )
①世界各国在文化上相互借鉴,共同繁荣 ②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创造了人类优秀文化 ③文化是民族的,要守住民族文化鲜明特色 ④尊重各民族的文化成果,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5.[2024·福建宁德期末] 2023年10月,第九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在西安举行。来自国内外的37台优秀剧(节)目精彩献演,600余件优秀美术作品同时亮相,80余场特色文化活动陆续开展,“一路同心”惠民巡演将精彩的文艺节目送到城市的各个角落。本次艺术节的举办有利于 ( )
①深化交流,感受文化多元碰撞 ②加强合作,推动各民族文化趋同 ③增进友谊,架起民心相通桥梁 ④引领风尚,提升民族科学素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2课时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1.A [解析] 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由此传向世界。更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说明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A正确。B夸大了“四大发明”传播的作用,不选。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和交流不仅不会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障碍,反而会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发展和创新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C错误。不同国家文化具有自己的个性和特征,不会趋同,D错误。
2.C [解析] ①的说法不符合事实,错误。一方面,外来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优秀外来文化才会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另一方面,材料也没有体现外来文化对社会实践的作用。故④错误。材料强调,在中国盛行的外来宗教佛教,吸收儒学的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同时,中国的儒学也吸收了佛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这说明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也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故②③正确。
3.D [解析] 亚洲文化遗产是亚洲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丰富文化的内涵,①不符合题意。亚洲文化遗产是亚洲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亚洲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财富,说明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②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③错误,排除。当今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明间包容共存、交流互鉴,说明文化交流互鉴助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④符合题意。
4.A [解析] 在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上,艺术陶瓷、创意陶瓷、高技术陶瓷等一应俱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国与世界对话。这体现了尊重文化多样性,文化在交流中传播,①②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在互鉴中渐趋融合,而不是趋同,③错误。各民族认同的应是本民族文化,而不是各民族文化,④错误。
5.C [解析] 材料体现了文化交流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文明借鉴能汲取营养,推动民族文化发展,②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文化的交流互鉴,没有体现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①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作用,③排除。
6.B [解析] 本届纪录片节还新增优秀微纪录片单元,为寻求中国故事多元表达提供新渠道。这说明举行国际纪录片节有利于彰显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故①符合题意。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以“光影纪实,文明互鉴”为主题,共吸引了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纪录片参展。这说明举行国际纪录片节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超越相互隔膜,促进文明互鉴,故③符合题意。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文化无优劣之分,②错误。举办国际纪录片节有利于促进文化交流,但不能防止相互排斥,④不选。
7.B [解析] 京剧表演艺术与其他国家的戏剧观念相互交融,促进了其他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的发展,说明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文化的交融促进文化发展,①③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中国的京剧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没有涉及文化交流互鉴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不符合题意。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们应当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而不是批判,④错误。
8.D [解析] 题中,河北梆子与希腊悲剧相得益彰,焕发出本土民族文化和审美力量的卓绝魅力,也呼应了跨文化戏剧的国际化潮流。这说明文化交融可以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也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贡献,①③符合题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②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和民族性,“消除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说法错误,④排除。
9.A [解析] 花树状金步摇源于西亚,通过草原丝绸之路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传入,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体现了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A正确。文化多样性要求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B说法错误。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区域的文化在相互交流中融合,而不是趋同,C说法错误。我们要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成果,而不是对外来文化进行照搬,D说法错误。
10.D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相互交融,而不是“融为一体”,①错误。孔子文化节的举办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的说法夸大了孔子文化节的作用,②错误。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演员和中外友人,以多元化的文艺形式,让参观者与中外演员“共舞”“共唱”“共诵”,突出人景合一的流动性和沉浸体验性。可见,孔子文化节的举办打造了国际青年的交流互动的文化空间,为世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互鉴作出了贡献,③④正确。
11.C [解析] 亚洲文明联展、亚洲文化展演等活动,让人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观众展现了超越国界的艺术之美,这表明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也表明民族文化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②④正确。文化具有多样性是文化交流的基础,①表述错误。中外文化不一定具有相似的悠久历史,③表述错误。
12.A [解析] 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承载着“团圆和谐”“亲情友爱”“和合为贵”的中国文化理念,也温暖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在海外推出“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可以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①正确。在海外推出“欢乐春节”系列活动与提高海外华侨华人抵御落后文化的能力无关,②不符合题意。文化和旅游部在海外推出“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华侨华人自发举办春节联欢会和庙会,剪纸、花灯等中国元素走进了海外商场街道,这可以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融合,③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错误。
13.①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中越两国坚持求同存异、取长补短的原则促进文化交流,有助于推动两国民族文化相通,促进两国文化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②文化交融推动文化的发展。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中越两国文化相通,有助于加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更加深刻理解中越关系的历史与时代意涵,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从中两国人民实现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 知识点一 文化交流与文化发展
1.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古丝绸之路将中国丝绸、瓷器等传到西方,也为中国带来了胡椒、葡萄等。沿着古丝绸之路,阿拉伯的天文、历法、医药传入中国,中国的四大发明也由此传向世界。更重要的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这说明 ( )
A.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B.中国文化的出路在于“四大发明”的传播
C.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成为文化创新的障碍
D.不同国家文化交流能够实现文化的趋同
2.魏晋南北朝时,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儒学开始吸收佛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佛教也吸收儒学的精神,渐趋中国本土化。这说明 ( )
①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融为一体 ②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③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④外来文化的传入推动了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2024·江西吉安期末] 2023年4月25日,首届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在西安举行。大会认为,亚洲文化遗产是亚洲辉煌历史、灿烂文化的载体,是亚洲人民乃至全人类共同的精神寄托和文化财富。当今各国前途命运紧密相连,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世界文明百花园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文明间包容共存、交流互鉴。由此可见 ( )
①亚洲文化遗产丰富了文化的内涵 ②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交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文化交流互鉴助推文化多样性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瓷器之美跨越国界,中外数千名客商云集中国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在这里,艺术陶瓷、创意陶瓷、高技术陶瓷等一应俱全,传统与现代交融,中国与世界对话。这体现了 (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 ②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③文化在互鉴中趋同 ④各民族文化相互认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24·广西贵港期末] 2023年12月,以“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主题的首届“良渚论坛”在浙江省杭州市举办。国家主席习近平强调,相互尊重、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正确道路。这表达了对办好“良渚论坛”的殷切期望,为深化文明对话、加强文明交流借鉴提供了重要指引。材料表明 ( )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交流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 ③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推动世界文化发展 ④文明借鉴能汲取营养,推动民族文化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知识点二 文化交融与文化发展
6.[2024·广东深圳期末] 2023年12月4日至7日,以“光影纪实,文明互鉴”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在广州举行,共吸引了156个国家和地区的7280部纪录片参展。本届纪录片节还新增优秀微纪录片单元,为寻求中国故事多元表达提供新渠道。举行国际纪录片节有利于 ( )
①彰显文化特色,促进文化交流 ②发现文化优劣,便于相互取代 ③超越相互隔膜,促进文明互鉴 ④防止相互排斥,实现文化融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2024·湖南长沙练习] 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的发展。由此可知 ( )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文化交融促进文化发展 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河北梆子《美狄亚》是第一部以中国传统戏曲演绎的古希腊悲剧。河北梆子高亢有力、豪放激越的唱腔与严肃悲壮的希腊悲剧相得益彰,脱胎换骨的传统戏曲表演焕发出本土民族文化和审美力量的卓绝魅力,也呼应了跨文化戏剧的国际化潮流。由此可见,文化交融 ( )
①为世界文化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②成为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有利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 ④是消除各民族之间文化差异的有效手段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9.状如花树,金枝摇曳,花树状金步摇是魏晋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特有的冠饰,源于西亚,通过草原丝绸之路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传入,流行于辽西地区。它的样式不仅影响了北方的少数民族乃至东亚地区,更是民族融合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这表明( )
A.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B.在交流中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认同
C.不同区域的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趋同
D.对外来文化应保持开放心态进行照搬
10.[2024·甘肃白银期末] 2023年9月26日,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尼山举办。来自不同国家的青年演员和中外友人,以中外歌舞互动、文化情景演绎交流、习《论语》、诵《诗经》、学京剧、品非遗、玩转潮流说唱等多元化的文艺形式,让参观者与中外演员“共舞”“共唱”“共诵”,突出人景合一的流动性和沉浸体验性。孔子文化节的举办( )
①促进了中外文化在交流互鉴中融为一体 ②向世界展示了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 ③打造了国际青年的交流互动的文化空间 ④为世界文明对话交流、合作互鉴作出了贡献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在中国美术馆,吴冠中的《红莲》以油画语言彰显中华传统写意;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中央芭蕾舞团以《天鹅湖》选段展现中西合璧的律动……亚洲文明联展、亚洲文化展演等活动,让人感受到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为观众展现了超越国界的艺术之美。这表明 ( )
①不同文化的共性是文化交流的基础 ②民族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整个世界的 ③中外文化具有相似的悠久历史 ④文化交流互鉴有助于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文化和旅游部在海外推出“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华侨华人自发举办春节联欢会和庙会,剪纸、花灯等中国元素走进了海外商场街道……丰富多彩的活动,不仅承载着“团圆和谐”“亲情友爱”“和合为贵”的中国文化理念,也温暖着每一个参与其中的人,在海外推出“欢乐春节”系列活动可以 ( )
①增强海外华侨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②提高海外华侨华人抵御落后文化的能力 ③促进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融合 ④为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新提供源头活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1日,“同唱一首歌”中国—东盟青年影视歌会在越南首都河内举行,中越两国青年学生等约400人以经典影视作品为媒同唱一首歌。中国电影《花样年华》《梁祝》《大鱼海棠》的主题曲及《我家在云山》等越南经典民歌婉转悠扬;伴着在越南热播的中国古装剧《楚乔传》主题曲,越南国家歌舞剧院舞蹈队舞姿曼妙;越南新活力民族乐团用中越两国民族乐器奏响《男儿当自强》等中国电影中的经典曲目……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中越青年通过交流两国的影视歌曲,了解并学习彼此优秀艺术文化,这将有助于中越青年们的友好交往,加强两国人民相互了解,更加深刻理解中越关系“如手和足,如杵和臼,如根和茎,如兄和弟”的历史与时代意涵,促进两国关系发展,从中实现更强的获得感、幸福感。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谈谈中越两国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