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9张PPT)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知识点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知识点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议题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议题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新课导学◆新课探究◆总结归纳◆课堂评价知识点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1)文化复古主义:彻底拒斥__________。(2)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__________。外来文化西方文化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______的心态。开放(2)具体要求: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______________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__________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__________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生活文化事业(3)目的:发展中国特色______________。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原因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__________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具体国情2.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__________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________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______的发展。具体实际中国化改革3.原则坚持___________,坚持以我为主,__________,坚守__________立场,吸收外来__________,推动当代__________发展。“洋为中用”为我所用中华文化有益文化中国文化[思考]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以中华文化改造外来文化吗 [答案]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强调在文化借鉴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将外来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之中,促进民族文化发展。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 [提示]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 [提示]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成果。( ) [提示]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一切积极成果。4.外来文化能够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 ) [提示]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5.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6.外来文化只要能够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就能发挥积极作用。( ) [提示]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议题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情境创设】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抵欧之初,欣赏了大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于是,他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并在坚守国画本色的基础上,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国画的创作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问题探究】在学画过程中,徐悲鸿是如何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的 [答案]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西方绘画精华。②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绘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成果共享】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两种 错误 观点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表现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发展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原因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可以发展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正确 态度 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重要 性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续表)2.明确借鉴外来文化的意义(1)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2)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可以推动融汇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形成。(3)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可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4)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从而扩大文化的影响力。(5)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可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议题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情境创设】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追求独立自强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大道上。【问题探究】(1)马克思列宁主义能不能直接解决中国问题 为什么?[答案] 不能。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外来文化,只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成果共享】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相互尊重 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加强交流 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反对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促进融合 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包容开放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的有益文化成果坚守文化 立场 立足中国国情,促进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反对错误 观点 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续表)1.康有为指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互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由此可见,康有为主张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坚持文化复古主义 D.全盘否定,摒弃封建礼教√2.漆画是一门艺术,当代漆画在传统创作技法之上融入西方油画技术,并实现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兼修。中国漆画艺术的创作,启示我们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立足实践,消除差异④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趋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 由“在传统创作技法之上融入西方油画技术”可知①②正确。文化发展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消除差异”“文化趋同”均错误,③④排除。√3.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下列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是(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D.理解个性、相互渗透、传播外国文化√[解析] 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故A当选。4.过洋节、吃快餐、看好莱坞电影、争相前往国外留学似乎成为国民的追捧对象,国民对西方文化越来越狂热,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似乎只有西方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们( )①要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博采众长 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材料警示我们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5.历史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闭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正确认识外来文化( )①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②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实际④必须给予彻底改造,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正确认识外来文化,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实际,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中“给予彻底改造”的说法错误。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新课导学】知识点一1.(1)外来文化 (2)西方文化 2.(1)开放 (2)社会主义文化 文化生活 文化事业 (3)社会主义文化知识点二1.具体国情 2.具体实际 中国化 改革 3.“洋为中用” 为我所用 中华文化 有益文化 中国文化思考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强调在文化借鉴中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将外来文化融入民族文化之中,促进民族文化发展。自我检测1. [提示]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2. [提示]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3. [提示] 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一切积极成果。4. [提示] 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5.√6. [提示] 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新课探究】议题一思考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学习和吸收西方绘画精华。②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没有盲目照搬西方绘画,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议题二思考 (1)不能。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外来文化,只有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2)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课堂评价】1.C2.A [解析] 由“在传统创作技法之上融入西方油画技术”可知①②正确。文化发展要尊重文化多样性,“消除差异”“文化趋同”均错误,③④排除。3.A [解析] 我国在文化交流中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我国进行文化交流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我国的文化实力,故A当选。4.D [解析] 材料警示我们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③④符合题意;①②与题意不符。5.C [解析] 正确认识外来文化,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实际,②③正确。①不符合题意,排除。④中“给予彻底改造”的说法错误。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知识点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对待外来文化的错误观点(1)文化复古主义:彻底拒斥 。 (2)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 。 2.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态度(1)正确态度:文化发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保持 的心态。 (2)具体要求: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 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 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 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 (3)目的:发展中国特色 。 ◆ 知识点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1.原因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 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2.实践意义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 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 时代化,推动了中国革命、建设和 的发展。 3.原则坚持 ,坚持以我为主, ,坚守 立场,吸收外来 ,推动当代 发展。 [思考]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就是以中华文化改造外来文化吗 1.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全盘西化论、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 )2.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3.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外来文化成果。 ( )4.外来文化能够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吸收外来文化。 ( )5.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 )6.外来文化只要能够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就能发挥积极作用。 ( )◆ 议题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情境创设】 徐悲鸿一生致力于国画的创新实践,他认为,革新中国绘画的要旨在于:“古法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之。”徐悲鸿抵欧之初,欣赏了大量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优秀作品。于是,他开始接受正规的西方绘画教育,并在坚守国画本色的基础上,把西方艺术手法融入国画的创作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风格。【问题探究】在学画过程中,徐悲鸿是如何处理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的 【成果共享】1.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两种错 误观点 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表现 是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的过程;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过程;是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发展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原因 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推动世界文化创新;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可以发展融合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正确 态度 保持开放的心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重要性 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发展必然要经历的过程2.明确借鉴外来文化的意义(1)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做到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可以推动本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2)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可以推动融汇不同民族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形成。(3)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尊重文化多样性,可以发展本民族文化,繁荣世界文化。(4)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可以促进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了解,从而扩大文化的影响力。(5)吸收和借鉴外来优秀文化,可以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推动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 议题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情境创设】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受苦受难的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追求独立自强的中华民族提供了全新的理论和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民族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体系,克服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坚定不移地走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明大道上。【问题探究】(1)马克思列宁主义能不能直接解决中国问题 为什么 (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让马克思主义发挥作用的 【成果共享】正确处理中华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的关系相互 尊重 尊重文化多样性,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差异,理解个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加强 交流 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反对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促进 融合 积极借鉴别国别民族思想文化的长处和精华,增强本国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包容 开放 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保持开放的心态,积极吸收和借鉴一切外来的有益文化成果坚守 文化 立场 立足中国国情,促进外来文化有益成果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坚持“洋为中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反对 错误 观点 反对文化复古主义和全盘西化论1.康有为指出,中国立国数千年,礼仪纲纪,互为得失,皆奉孔子之经,若一弃之,则人皆无主,是非不知所定,进退不知所守,身无以为身,家无以为家,是大乱之道也,要冒万死以力保旧俗,存礼教而保国魂。由此可见,康有为主张的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 (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B.批判继承、古为今用C.坚持文化复古主义D.全盘否定,摒弃封建礼教2.漆画是一门艺术,当代漆画在传统创作技法之上融入西方油画技术,并实现创造性和艺术性的兼修。中国漆画艺术的创作,启示我们发展本民族文化必须( )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②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立足实践,消除差异 ④加强文化交流,实现文化趋同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周”“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下列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或主张的关键词是 ( )A.相互借鉴、求同存异、提升文化实力B.尊重差异、平等协商、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文化共享、汲取各国文化D.理解个性、相互渗透、传播外国文化4.过洋节、吃快餐、看好莱坞电影、争相前往国外留学似乎成为国民的追捧对象,国民对西方文化越来越狂热,西方文化对我国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很多中国人的潜意识里,似乎只有西方的才算是世界的。材料警示我们 ( )①要加强中西文化的交流交融②尊重文化多样性,博采众长③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④立足国情,首先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历史昭示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只有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优秀元素,才会更丰富、更博大,才会具有旺盛生命力;反之,在文化上封闭保守、妄自尊大必然导致僵化、停滞和落后。正确认识外来文化( )①必须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②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③必须根据具体条件加以采用,使之适合中国实际④必须给予彻底改造,实现外来文化的中国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1.D [解析] 把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这是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要反对全盘西化论,D符合题意。2.A [解析] 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故B不选。材料并未涉及中华文化因和而不同而源远流长,故C不选。文化交流不能消融世界文化多样性,故D不选。3.B [解析] 中华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要批判继承而不是全面继承,A错误;“吸收外来”是指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B正确且符合题意;C错在“文化渗透”;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D错误。4.A [解析] 中外文化,好比茶与咖啡,各有美好,和而不同。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我们应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①②符合题意。“相互渗透”说法错误,③排除。应该是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5.D [解析] 材料未涉及如何对待传统文化,①排除。“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清末洋务派的指导思想,本身存在局限性,②排除。对待外来文化,应该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立足实际,吸收借鉴,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6.A [解析] 外来文化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这表明对待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A正确。B、C说法错误,D不符合题意。7.B [解析] 立足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A说法错误。“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强调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B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C说法错误。对待外来文化应该批判地吸收其有益成果,而不是“继承”,且D中“主要任务”说法错误。8.C [解析] 严复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自以为是,他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这说明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启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②③正确。应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成果,①表述错误,排除。“只要做到文化交融,就能促进文化发展”说法绝对,④排除。9.C [解析] 文化具有多样性,我们要在文化交流与交融中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趋同”说法错误,①排除。题干中反映了我国积极促进中华文化与他国文化的交流,坚持彼此学习、彼此敬重、彼此欣赏,在文化交流中推动人类文化发展,②③正确。我国应当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非一切外来文化,④错误。10.C [解析] 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根本途径是立足社会实践,①说法错误。外来优秀文化是我们文化创新的有益养料,要汲取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及形式的内在精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表明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理念,保持开放的心态,善于吸收世界上其他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②③正确。文化传承要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④说法错误。11.B [解析] 我国科学家运用西方的理论基础,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家积极投身高科技开发领域,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科技,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这表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故①④入选。“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实现文化的崛起”的说法过于绝对,故②不选。外来文化并非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源头,故③不选。12.B [解析]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这说明我国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中华文化的民族特色,坚守中华文化立场,③④符合题意。要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①说法错误。在文化交流中,要反对彻底拒斥外来文化的文化复古主义和盲目照搬西方文化的全盘西化论,②说法错误。13.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中希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利于双方学习和吸收彼此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有利于双方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解析] 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意义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是“面向世界,博采众长”,要结合材料,从意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信息,链接教材知识。关键信息①:从希腊戏剧到中国戏曲的跨越,用中国戏曲改编和演出希腊悲剧→可回答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和融合,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中希两国间的文化交流、借鉴和融合,有利于双方学习和吸收彼此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本民族文化。关键信息②:中希古老文明孕育的现代剧场艺术实现了从古到今的转化、从希腊戏剧到中国戏曲的跨越。用中国戏曲改编和演出希腊悲剧,正是两种文明、两个文化和合之美的绝妙样本,契合了多元文明互鉴的内在需求→可回答中希两国进行文化交流互鉴有利于双方在文化交流、借鉴的基础上,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知识点一 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1.中医药学术体系是我国优秀文化的杰出代表。在“中医现代化”的口号下,有人把盲目改造中医传统、简单模仿西医当成中医现代化的方向。可是,失去了传统文化依托的中医,就如同离开土壤的大树,只有枯萎和死亡。这启示我们文化发展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 ( )A.文化复古主义 B.封闭主义C.守旧主义 D.全盘西化论2.16世纪意大利生产的一件青花瓷壶,壶柄类似中国瓷的器型,纹饰颇似中国的缠枝莲,而细部又表现出欧洲纹饰的特点。有专家评价说,这是“由进口中国青花瓷而得到的灵感”。由此可见 ( )A.文化发展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B.要认同其他民族文化,为我所用C.中华文化因和而不同而源远流长D.文化交流消融了世界文化多样性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不忘本来”是指要全面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守住民族之魂B.“吸收外来”是要辩证取舍其他民族文化,体现开放包容C.“面向未来”是指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进行文化渗透D.“创造性转化”是指坚持以实践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担负文化使命4.中外文化,好比茶与咖啡,各有美好,和而不同。当“茶”与“咖啡”邂逅,勾勒出的是不同文明各放异彩、和谐共存的美好图景。面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我们应 ( )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学习借鉴优秀外来文化 ③在文化交流中相互渗透 ④增强对外国文化的认同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2024·四川成都期末] 毛泽东指出:“对于外国文化,排外主义的方针是错误的,应当尽量吸收进步的外国文化,以为发展中国新文化的借镜;盲目搬用的方针也是错误的,应当以中国人民的实际需要为基础,批判地吸收外国文化。”由此可见,对待外来文化应 ( )①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④立足实际,吸收借鉴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知识点二 立足国情 交流互鉴6.古代的学问不能直接解决今天的问题,外来文化也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这表明对待外来文化要 ( )A.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坚决抵制C.坚守传统文化D.推陈出新7.一位中国知名作家曾说:“我必须承认,在我的文学创作中,美国的威廉·福克纳和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给了我重要启发……我追随在这两位大师身后两年,即意识到,必须尽快地逃离他们。”这体现的道理是 ( )A.借鉴和吸收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B.学习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必须以我为主C.植根民族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D.继承外来文化是文化创新的主要任务8.严复以一颗“中国心”“放眼看世界”,不因循守旧、故步自封,不自以为是,他汲取人类一切精神养料,吸纳世界所有文明成果,翻译《天演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从哲学与文化角度看,这启示我们 ( )①以开放的心态吸纳世界所有文化成果 ②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博采众长 ③对待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只要做到文化交融,就能促进文化发展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9.[2024·河北石家庄期末] 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乌兹别克斯坦总统陪同下参观了乌最高会议参议院。乌总统说,当初设计这座大厦时我们借鉴了中国人民大会堂的理念和风格,我们要学习中国好的经验。习近平主席说,中乌两国文化中有许多元素相互交融,我们要彼此学习、彼此敬重、彼此欣赏。这说明 ( )①要追求文化的统一性,在交流中促进各国文化趋同 ②文化发展的历史就是一幅文化交流交融的宏伟画卷 ③推进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有利于推动人类文化发展 ④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吸收借鉴一切外来的文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0.如果说丰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创造的源头活水,那么外来优秀文化则是我们文化创新的有益养料。要汲取西方现代文化理念及形式的内在精华,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表明 ( )①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根本途径 ②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理念,保持开放的心态 ③要善于吸收世界上其他优秀文明成果为我所用 ④文化传承应在博采众长的根基上推陈出新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1.第三次技术革命时,国内外因素的干扰使我国与世界科技革命潮流失之交臂,但我国科学家运用西方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在原子能、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取得了与世界同步的重大科技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家积极投身高科技开发领域,不断吸收和借鉴西方的先进科技,大大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这表明 (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②保持开放的心态就能实现文化的崛起 ③外来文化是中华文化繁荣发展的源头 ④文化创新要坚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12.[2024·贵州铜仁开学考试] 一种文化有了深厚的根,才能吸收外来文化。唐朝民间佛经数十倍于儒经,但中国文化并未变成印度文化,因为我们有那么强有力的文化根基。上述观点旨在说明 ( )①要吸收外来文化一切成果 ②反对盲目接受任何思想文化的封闭主义 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守中华文化立场 ④学习外来文化要坚持以我为主A.②③ B.③④C.②④ D.①④13.中国和希腊都是文明古国,彼此有天然的亲近感。两国的文明互鉴、互利互惠,离不开古老文明和当代文化的深度交流、相互交融。中国的戏曲、希腊的古代戏剧,分别是两个国家的文化活化石,它们沿着各自的脉络发展,本来互不相关,直到世界剧坛兴起“跨文化戏剧”,中希古老文明孕育的现代剧场艺术实现了从古到今的转化、从希腊戏剧到中国戏曲的跨越。用中国戏曲改编和演出希腊悲剧,正是两种文明、两个文化和合之美的绝妙样本,契合了多元文明互鉴的内在需求。结合材料,运用“面向世界,博采众长”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希两国进行文化交流互鉴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8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pptx 第8课 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导学案正文.docx 第8课 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导学案答案.docx 第8课 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练习册正文.docx 第8课 第3课时 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练习册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