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的青铜器司母戊鼎上铸刻有“司母戊”三个字,该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鼎呈长方形,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司母戊鼎出土说明当时( )①人类按血缘关系构成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 ②金属工具得到广泛使用,推动生产力发展③土地逐渐变成私有财产,私有制确立起来 ④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文明时代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他在诗中写到“赐浴皆长缨,与宴非短褐。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造成诗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 )A.森严的等级制度 B.封建的君主专制C.封建土地所有制 D.残酷的地租剥削3.2024年以来全球工人罢工持续上演:8月韩国医疗界罢工,法国某工作室员工宣布罢工,加拿大铁路工人罢工;9月美国波音公司遭遇大罢工……。这些国家的罢工事件反映了( )①资本主义社会存在固有的弊端和矛盾 ②工人阶级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造成冲突的根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种社会形态均属于阶级社会形态,关于这三种社会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都存在着两个对立的阶级是阶级社会的典型特征②生产资料私人占有都决定于阶级社会的剥削本质③都在一定时期内与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④被统治阶级失去所有生产资料并受统治阶级奴役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莫尔在《乌托邦》中通过颂扬新岛乌托邦的贤明制度,批判了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以及英国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次提出了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理想。上述观点( )①找到了建立新社会的阶级力量 ②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思想素养③表达了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 ④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马克思通过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批判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该学说揭示了( )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②资本家剥削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 ④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的巨大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7.习近平同志指出:“《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2024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6周年,作为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共产党宣言》闪烁着真理的光辉,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精神世界”。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作为无产阶级的行动纲领,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②使科学社会主义有了理论基石,始终站在时代前沿③论证了社会主义胜利和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性④激励着人们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而奋斗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的关系就是同一个异己的对象关系。……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大,他本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由此可以推断(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在根本利益上总是对立的②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必将随生产社会化得以调和③资本家对广大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极大隐蔽性④工人的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9.“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游荡。为了对这个幽灵进行神圣的围剿,旧欧洲的一切势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国的激进派和德国的警察,都联合起来了。”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开篇的第一句话中,把共产主义比作“幽灵”,对“幽灵”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是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演变的必然趋势 ②它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③十月革命是它在世界范围内的最早尝试 ④工人运动的兴起是它“游荡”的根本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0.话剧《茶馆》中,秦仲义是维新变法后出现的民族资本家,他企图走“实业救国”的道路,但惨淡经营几十年的工厂被当作“逆产”没收。以他为代表的各阶层之所以没有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他们( )①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没有提出自己的方案②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③人数太少,分布太广,不能集中力量进行大规模的反抗行动④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没有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某校学生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展厅第一、第二部分的内容反映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的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力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艰辛的探索,因其自身的局限性,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根据他们参观的内容,我们可以得知( )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社会主义中国的建立让人民群众看到了中国的出路和希望③近代中国的历史既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也是一部抗争的历史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完成了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版,该书全面反映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的不懈奋斗史。编写该书是基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①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②为当代中国的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③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使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3.2024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2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在青年成长、思想教育、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某校团委以“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为主题举办学习讨论会。下列内容符合这一主题的有( )①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新中国成立是中华民族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党的十四大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④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建国后,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这次变革是指( )A.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 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毛泽东思想的成果15.东方红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于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这说明我国( )①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②提升了科技水平,彰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③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支撑其发展④打破了西方空间垄断,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2024年7月15日,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这说明( )①中国共产党就是改革开放伟大奇迹的创造者和领导者②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③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④改革开放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从1978年到2017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按不变价计算增长33.5倍,年均增长9.5%,平均8年翻一番,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巨大功效。“两弹一星”等国防尖端科技不断取得突破,国防工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由此可见( )①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发展进步的前提和根基②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素③教育、科学、文化、国防等事业有了很大的进展④经济结构和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突出制度建设这条主线,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各方面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制度建设( )①是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动态完善过程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了一次新的飞跃③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④有利于保障我国在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中保持优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9.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在一个更加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中谋求发展。当前,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发展前景向好,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实现高质量还有许多短板弱项,面临着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所带来的困难和挑战。对此,我国( )①必须清醒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②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决定作用③不断完善制度来防范和化解风险、有效应对挑战④要发扬斗争精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新时代新征程》歌词中写到:“新时代新征程,民族复兴就在路上;新时代新征程,江山壮丽齐声欢唱。旗帜引领人民至上,开新局形成新思想,团结奋斗实干兴邦,让那百姓看到新希望;旗帜引领人民至上,胸怀天下世安康....”下列与上述歌词大意贴切的是(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②中国共产党深刻把握、勇于担当新时代使命任务③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独立思考④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二、主观题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社会主义从提出就到现在,已经走过了500多年的发展历程。社会主义思想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伴随着资本主义产生而产生的。15-16世纪,随着航海业的发展和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资本主义在欧洲尤其是在英国得到迅速发展,社会主义思想也最早产生在英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自此社会主义先后发生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制度、从一国到多国、从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的转变,可谓高潮迭起。170多年以来,社会主义也曾遭遇过一次又一次挫折,先后出现过几次低潮。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既面临着十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选自刘靖北《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基本时空脉络》结合材料,运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知识,简述社会主义经历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近代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回首百年历程,中国共产党肩负起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团结带领人民以不懈奋斗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面临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深入分析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吹响了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中国式现代化广阔前景的时代号角。(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材料二 某班同学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改变了中国”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展开讨论:1921-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化初探,提出了中国工业化的问题,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1949-1978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现代化探索,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1978-2012年: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现代化新局面,确立和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2012年至今:新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展开,坚持“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实施“两个阶段”战略安排,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同学甲:中国式现代化本质上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同学乙:中国式现代化也具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说明同学甲得出观点的理由。(3)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明同学乙观点的理论依据及现实指导意义。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C B A C C D A A D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B C C D B B D A21.①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②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与发展。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今世界,只要把目光投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就不难看到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了何等强大的生命力。22.(1)①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符合人民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体现了党的初心和使命。②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通过《决定》可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政治保证。③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动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通过《决定》可以系统谋划和部署全面深化改革,解决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2)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的。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革命和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3)理论依据: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了各国现代化具有共同特征。指导意义:要遵循各国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吸收借鉴人类一切现代化建设的有益成果。(原题无答案,此答案仅供参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