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第二课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政治认同:明确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通过学习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感悟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科学精神:明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是符合我国发展规律的。公共参与:了解我国近年取得的伟大成就,培养学生立足实践。报效祖国的爱国情怀,并积极投入实践,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必然性。课标要求素养解读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中共八大提出的主要矛盾与根本任务。难点: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正确评价社会主义建设初期探索的成就与曲折。中国航天能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国之脊梁、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CONTENTS从钱学森的选择看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总议题01归途与基石——钱学森为何在此时归来?02变革与舞台——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为“两弹一星”奠基?01归途与基石——钱学森为何在此时归来?议学情境一钱学森归国之路并不顺利,充满了惊险和坎坷,为什么他会放弃美国优渥的条件冲破重重阻拦也要坚定回国 让我们一起连线钱学森爷爷..………问题1:结合课本内容思考:钱学森先生为什么选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回来?当时的中国具备了让他回来并施展才华的条件吗?议学情境37010政治保证在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无产阶级处于领导地位,有条件运用国家政权实现自身的目的。有利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已经包含有社会主义的因素,特别是将没收的官僚资本转化为国营经济。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而且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等正确思想的指导。建设目标工业基础薄弱,个体农业生产落后,人民生活贫困,经济需要有序恢复和发展。条件具备、目标明确,可以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过渡时期的历史背景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迅速发展,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因素,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经济条件国家积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营工商业的经验,不同程度地开始了对它们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重要经验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迫切需要组织起来,为社会主义改造提出了迫切要求国际形势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为社会主义改造提供了外部环境。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有其历史必然性370101949年1978年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社会主义艰辛探索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从1949年到1956年,整体上讲就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也可以说是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时期,因此我们也把这段历史叫社会主义革命时期。2. 总路线和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37010改造后性质:改造方式: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前性质:改造行业: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资本主私有制生产 合作社生产 合作社公私 合营个体农民私有制个体工商业私有制社会主义集体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革命。(抄到P26第一段左边)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名词点击:三改(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议学情境二议学情境二问题2:为什么说这场变革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呢?(成就+意义)②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顺利实现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p27③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p27 专家点评)④社会生产力有了比较迅速的发展,社会秩序更加稳定,人民民主专政更加巩固,从而为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基础。(p27专家点评)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中国人民掌握国家权力的历史变革。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P26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p26最后一段)4.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意义02变革与舞台——社会主义制度如何为“两弹一星”奠基?问题3:结合资料思考为什么钱学森回国后能很快地施展才华,做出成绩 国家为什么在新的形势下能准确作出判断坚持科技兴国 议学情境三1956年《十二年科技规划》将导弹研究列为重点,十年内不动摇计划经济体制为长期科研项目提供稳定支持,这种支撑,让钱学森团队在1960年就成功发射第一枚导弹,仅用4年走完美国10年的路。他曾说:“在美国,我能做的是单个项目,在中国,我能参与整个国家的科技布局。”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赋予的独特平台。37010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崭新的历史课题没有现成的答案可以遵循是因此二、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崭新的历史课题:方法指导: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以苏联经验教训为鉴戒,结合中国具体实际,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7010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①主要矛盾:②根本任务:决 定(1)召开时间:1956年9月。(2)地位: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3)最重要的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明确提出了党和全国人民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2、方向引领——中共八大只有社会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才能救中国艰辛探索过程中的成就一结论我国社会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雄辩地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一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一理论一肯定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毛泽东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4.意义/评价】“大跃进”运动然而,建设探索的过程也伴随着曲折……“人民公社”运动思考:我们应当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就与曲折?由于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党的领导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偏差,也犯过把阶级斗争扩大化、在所有制问题上急于求纯和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的错误。在后来的实践中,由于党在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又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使党的探索进程遭受严重挫折,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这些刻骨铭心的教训,是我们永远不能忘却的。——习近平总书记《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课堂小结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49—1956)在艰辛探索中前进(1956—1978)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起止时间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中共八大的贡献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探索中的严重曲折如何评价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37010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进行“第二次结合”,是因为( )①国际形势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②中国共产党承担着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③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向我们党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考真题速递A370102.习近平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要在加紧落实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适应形势变化,把握战略重点,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编制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 )①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②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初步总结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高考真题速递Dc课堂练习3.在论新中国制度建设时,毛泽东说:“如果完成了全国革命的任务,这是铲地基,花了三十年。但是起房子,这个任务要几十年功夫。”所谓“铲地基”就是废除旧中国的封建制度、官僚资本主义制度,“起房子”就是建立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起房子”对我国的重大历史意义在于( )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得以结束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上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③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④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钱学森先生寄语这是跨越时空的嘱托。课后你将以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回应钱学森先生的寄语?请写一份200字的‘我的青春规划’谢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2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pptx 数字人钱学森寄语.mp4 社会主义改造的意义.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