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正确运用简单判断知识点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知识点二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知识点三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知识点四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议题一 判断的概述议题二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议题三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新课导学◆新课探究◆总结归纳◆课堂评价知识点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______的思维形式。断定2.判断的基本特征(1)____________________,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______,二是______。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肯定否定(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__________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__________,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______。有真假之分实际情况实际情况假的3.真假判断的标准判断来源于人们的__________,其正确与否要经受__________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________,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________。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社会实践社会实践真判断假判断知识点二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______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__________,语句是判断的__________。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语句思想内容语言形式2.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简单判断复合判断(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________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不包含性质判断关系判断联言判断选言判断假言判断知识点三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______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______判断。性质直言2.性质判断的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______。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______。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______。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作用的叫作______。量项主项联项谓项主项谓项量项联项3.性质判断的种类划分标准 种类 判断的质 __________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______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______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__________“质”与“量”的 结合上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__________,特称肯定判断、 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肯定判断全部部分单个对象否定判断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1)不能缺少______和______,否则判断就不完整。(2)避免______与______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3)要准确地使用______和______,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主项谓项主项谓项量项联项知识点四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关系判断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断定认识对象之间______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关系2.关系判断的结构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__________。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_________。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______。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关系者项关系项量项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的意义(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______,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关系(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______,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______,更好地履行应尽的______、维护合法的______,具有重要的意义。关系职责义务权利议题一 判断的概述【情境创设】有一个人特爱凑热闹,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一天,街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人们都围在那里看热闹。这个人也急忙跑过去,使劲儿往里挤。但是人太多了,他怎么也挤不进去。情急之下他大声嚷道:“大家请让一让,让一让,出事的是我父亲!”等他顺着人们让开的缝隙挤进去一看,不禁傻眼了,因为被撞的是一头驴。【问题探究】结合材料,说明判断有哪些基本特征,并运用判断的基本特征分析此人的判断。[答案] 基本特征:其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其二,判断有真假之分。这则故事中,这个人所作出的“出事的是我父亲”的判断,首先是一个肯定性判断,其次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判断。不过,虽然是假判断,但也是他对实际情况作的一种断定,所以也属于判断。【成果共享】1.怎样才能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首先,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如对象的性质、范围以及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等)有正确的认识,认识不正确,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要由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此外,在概念的搭配方面、在判断的联结方面也需恰当。否则,就会产生判断不当的错误。2.判断的基本特征特征 分类 举例 总结基本特 征之一:判 断就是对 思维对象 有所肯定 或否定 所谓肯定判 断,就是断定 思维对象具有 某种属性的判 断 ①这是一本很好看 的书 ②水结成冰是一种 物理反应 判断的第一个特征便是指它必须要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即作肯定判断)或否定(即作否定判断)。特征 分类 举例 总结基本特 征之一:判 断就是对 思维对象 有所肯定 或否定 所谓否定判 断,就是断定 思维对象不具 有某种属性或 者否定思维对 象具有某种属 性的判断 ①《儒林外史》不 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 之列 ②李清照的《渔家 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没有她以往的婉约风 格 也就是说,判断与肯定或否定这种形式无关,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所断定。否则,就不称其为判断(续表)特征 分类 举例 总结基本特征之二:任何判断都有真假之分 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错误反映客观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真判断: ①我国有四个直辖 市,即北京、上海、 天津和重庆 ②《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判断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指任何判断都有真假之分,这是根据判断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存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来区分的。(续表)特征 分类 举例 总结基本特 征之二:任 何判断都 有真假之 分 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错误反映客观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 判断 假判断: 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反切 ②青岛被称为“六朝古都” 但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对思维对象作出的一种断定,因而都是判断(续表)议题二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情境创设】材料一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经历的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材料二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问题探究】(1)指出上述材料中的表述所犯的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答案] 材料一中,“这最后一天的劳动”与“同学们经历的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搭配不当,犯了判断的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的错误,应该说“这劳动的最后一天,是同学们经历的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材料二中,“凡是”与“不少”是矛盾的,犯了量项使用不当的错误。应该说“不少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2)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成果共享】运用性质判断时常见的错误(1)缺少主项和谓项。例如,“通过学习,进步很快”,这个判断缺少主项,使人不知道判断的对象是谁,因而判断不完整。(2)主谓失合(也叫主谓配合不当)。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属于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3)断定过量。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全称判断。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在运用性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当运用特称判断。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也没有错误。(4)误用多重否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判断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个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议题三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情境创设】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卷十三·权智》中记载着宰相王安石之子王元泽的一则故事:王元泽从小就十分聪明伶俐。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给小元泽带来了礼物,这份礼物非常特别,是两只惹人喜欢的小动物,一只是獐,一只是鹿,它们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客人问王元泽:“你知道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吗 ”獐和鹿长得十分相似,不要说几岁的孩子,就连大人们也很难辨认。王元泽思考了很久,回答说:“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人听了,大为惊奇。“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实际上并没有分出究竟哪个是獐,哪个是鹿,却是对客人问题的巧妙回答。从逻辑上讲,王元泽的回答是以一个关系命题为基础的,这个关系命题就是:“鹿在獐旁。”既然是“一獐一鹿同器以献”,那么,在一獐一鹿之间就存在着“邻居”关系,而“邻居”关系是一种对称关系,因而“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一点也没错。【问题探究】本故事中的关系者项是指什么?关系者项只能有两个吗?[答案] 本故事中的“獐、鹿”是关系者项。不是。关系者项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甚至是三个以上,关系者项有几个,就称作几项关系命题,如“两项关系命题”“三项关系命题”等。【成果共享】怎样恰当地运用关系判断要恰当地运用关系判断,一是判断应恰当,二是“质”与“量”应准确,三是“关系”应明确。[深化拓展]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1.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关于判断的真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②形式逻辑只从形式上研究判断及判断之间关系的真假③形式逻辑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的④判断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形式逻辑规则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判断,①正确;哲学认识论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形式逻辑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②正确,③错误;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④错误。故答案为A。2.如同概念与语词有密切联系一样,判断与语句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判断的表达,要借助于语句。判断和语句的关系表现为( )①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②同一个判断用相同语句表达 ③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解析] 判断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进行表达,①②错误。③④正确。√3.“没有一个人是生而知之的。”这一判断是( )A.全称肯定判断 B.全称否定判断 C.特称肯定判断 D.特称否定判断[解析] 题干中的判断可整理为“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这是全称否定判断,故选B项。√4.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在这个判断中,关于量项、主项、联项、谓项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是主项 B.“商品”是联项C.“都是”是联项 D.“有价值的”是主项[解析] “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在这个判断中,“所有”是量项,A错误;“商品”是主项,B错误;“都是”是联项,C正确;“有价值的”是谓项,D错误。√5.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与地球之间相距约38万千米。这是( )A.一个性质判断 B.一个关系判断 C.两个性质判断 D.两个关系判断[解析] 月亮绕着地球转是一个关系判断,月亮与地球之间相距约38万千米是另一个关系判断。由此可见,该判断是两个关系判断。故D正确。√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正确运用简单判断【新课导学】知识点一1.断定 2.(1)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 肯定 否定 (2)有真假之分 实际情况 实际情况 假的 3.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 真判断 假判断知识点二1.语句 思想内容 语言形式 2.简单判断 复合判断 (1)不包含 性质判断 关系判断 (2)联言判断 选言判断 假言判断知识点三1.性质 直言 2.量项 主项 联项 谓项 主项 谓项 量项 联项 3.肯定判断 全部 部分 单个对象 否定判断4.(1)主项 谓项 (2)主项 谓项 (3)量项 联项知识点四1.关系 2.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 关系者项 关系项 量项 3.(1)关系 (2)关系 职责 义务 权利【新课探究】议题一思考 基本特征:其一,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其二,判断有真假之分。这则故事中,这个人所作出的“出事的是我父亲”的判断,首先是一个肯定性判断,其次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判断。不过,虽然是假判断,但也是他对实际情况作的一种断定,所以也属于判断。议题二思考 (1)材料一中,“这最后一天的劳动”与“同学们经历的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搭配不当,犯了判断的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的错误,应该说“这劳动的最后一天,是同学们经历的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材料二中,“凡是”与“不少”是矛盾的,犯了量项使用不当的错误。应该说“不少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2)①不能缺少主项和谓项,否则判断就不完整。②避免主项与谓项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状况,容易造成误解。③要准确地使用量项和联项,以保证判断的“质”和“量”都准确无误。议题三思考 本故事中的“獐、鹿”是关系者项。不是。关系者项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三个,甚至是三个以上,关系者项有几个,就称作几项关系命题,如“两项关系命题”“三项关系命题”等。【课堂评价】1.A [解析] 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判断,①正确;哲学认识论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形式逻辑只是从形式上研究判断的真假特征,以及判断之间在形式上的真假关系,②正确,③错误;判断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其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④错误。故答案为A。2.D [解析] 判断都通过语句来表达,但并非所有的语句都表达判断,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不表达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语句进行表达,①②错误。③④正确。3.B [解析] 题干中的判断可整理为“人都不是生而知之的”,这是全称否定判断,故选B项。4.C [解析] “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在这个判断中,“所有”是量项,A错误;“商品”是主项,B错误;“都是”是联项,C正确;“有价值的”是谓项,D错误。5.D [解析] 月亮绕着地球转是一个关系判断,月亮与地球之间相距约38万千米是另一个关系判断。由此可见,该判断是两个关系判断。故D正确。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课标展示】知道判断的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当判断的条件;学会正确运用判断;结合具体的判断活动,区分判断的不同类型。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知识点一 判断及其基本特征1.判断的含义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 的思维形式。 2.判断的基本特征(1) ,是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断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 ,二是 。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断。 (2)判断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 。既然判断是对认识对象情况的断定,判断就有与认识对象 是否符合的问题。如果一个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 ,它就是真的;否则,它就是 。 3.真假判断的标准判断来源于人们的 ,其正确与否要经受 的检验。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 ,不符合实际的判断就是 。有断定就会有真假,判断的这两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的。 ◆ 知识点二 判断的表达与类型1.判断的表达形式判断是通过 表达的。判断是语句的 ,语句是判断的 。但是,不作断定、没有真假的语句并不表达判断。对于含义不明确的语句,我们需要依据语言的具体情况排除歧义,才能准确把握这些语句与其所表达的判断之间的关系。 2.判断的分类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 和 。 (1)简单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 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包括 和 。 (2)复合判断:本身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复合判断,包括 、 和 等。 ◆ 知识点三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1.性质判断的含义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种 的简单判断。这种断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所以,性质判断又称为 判断。 2.性质判断的结构性质判断一般由 、 、 和 组成。表示断定对象的叫作 。表示断定对象性质的叫作 。表示主项被断定范围的叫作 。起着联结主项和谓项作用的叫作 。 3.性质判断的种类划分标准 种类判断的质 和否定判断 判断的量 全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 特称判断 断定的对象是某类事物的 单称判断 判断主项反映的是 “质”与“量”的结合上 全称肯定判断、全称 ,特称肯定判断、特称否定判断,单称肯定判断、单称否定判断 4.准确运用性质判断的要求(1)不能缺少 和 ,否则判断就不完整。 (2)避免 与 配合不当,否则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状况,容易造成误解。 (3)要准确地使用 和 ,以保证判断的“量”与“质”都准确无误。 ◆ 知识点四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1.关系判断的含义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既要认识事物的性质,也要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断定认识对象之间 的判断叫作关系判断。 2.关系判断的结构一般由 、 和 三部分组成。表示关系承担者的叫作 。按照关系者出现的顺序可以称为第一关系者项、第二关系者项、第三关系者项……对于不同关系者项来说,谁在前、谁在后,会影响关系判断的性质。表示关系者之间关系的叫作 。表示关系者项范围的叫作 。 3.正确运用关系判断的意义(1)认识事物,只有既弄清对象的性质,又了解对象之间的 ,才能对对象有较为全面的把握。 (2)在社会生活中,弄清不同对象之间的 ,对我们认清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明确自己的 ,更好地履行应尽的 、维护合法的 ,具有重要的意义。 ◆ 议题一 判断的概述【情境创设】 有一个人特爱凑热闹,哪里人多就往哪里凑。一天,街上发生了一起交通事故,人们都围在那里看热闹。这个人也急忙跑过去,使劲儿往里挤。但是人太多了,他怎么也挤不进去。情急之下他大声嚷道:“大家请让一让,让一让,出事的是我父亲!”等他顺着人们让开的缝隙挤进去一看,不禁傻眼了,因为被撞的是一头驴。【问题探究】结合材料,说明判断有哪些基本特征,并运用判断的基本特征分析此人的判断。【成果共享】1.怎样才能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反映。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首先,要对认识对象的情况(如对象的性质、范围以及对象之间的各种关系等)有正确的认识,认识不正确,不可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其次,要由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此外,在概念的搭配方面、在判断的联结方面也需恰当。否则,就会产生判断不当的错误。2.判断的基本特征特征 分类 举例 总结 基本特征之一:判断就是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 所谓肯定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①这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②水结成冰是一种物理反应 判断的第一个特征便是指它必须要对思维对象有所肯定(即作肯定判断)或否定(即作否定判断)。也就是说,判断与肯定或否定这种形式无关,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所断定。否则,就不称其为判断 所谓否定判断,就是断定思维对象不具有某种属性或者否定思维对象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断 ①《儒林外史》不在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列 ②李清照的《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没有她以往的婉约风格 基本特征之二:任何判断都有真假之分 正确反映客观存在、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真判断;错误反映客观存在、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就是假判断 真判断: ①我国有四个直辖市,即北京、上海、天津和重庆 ②《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高度艺术性的伟大作品 假判断: ①六书是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反切 ②青岛被称为“六朝古都” 判断的第二个特征便是指任何判断都有真假之分,这是根据判断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存在、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来区分的。但不管是真是假,都是对思维对象作出的一种断定,因而都是判断◆ 议题二 正确运用性质判断【情境创设】材料一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经历的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材料二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获得成功的。【问题探究】(1)指出上述材料中的表述所犯的逻辑错误并加以改正。(2)准确运用性质判断应注意哪些问题 【成果共享】运用性质判断时常见的错误(1)缺少主项和谓项。例如,“通过学习,进步很快”,这个判断缺少主项,使人不知道判断的对象是谁,因而判断不完整。(2)主谓失合(也叫主谓配合不当)。例如,“中学生是人生的重要阶段”,这个判断的主项“中学生”指的是人,而谓项“阶段”指的是时间、时期,二者不属于同一个范畴,外延上不可能有任何联系。(3)断定过量。例如,“所有的金属都是固体”,这个判断使用了全称量词,是全称判断。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种金属都是固体,如水银就不是固体。这个判断的错误是量项对主项的限定过大。这种错误叫作“断定过量”。在运用性质判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慎用全称”。当我们不能确定是否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时,就应当运用特称判断。即使客观上主项中的所有对象都具有某种性质,用特称判断表达也没有错误。(4)误用多重否定。简单的肯定或否定判断一般不会用错。有时,为了表达强烈的语气,往往用双重否定,或者为了特殊的表达意图,使用三重否定,这个时候就应当格外小心。例如,“没有谁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句话等于“谁都愿意看到自己的国家不安定”,这与说话者的本意正好相反。◆ 议题三 正确运用关系判断【情境创设】 宋代沈括所著《梦溪笔谈·卷十三·权智》中记载着宰相王安石之子王元泽的一则故事:王元泽从小就十分聪明伶俐。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给小元泽带来了礼物,这份礼物非常特别,是两只惹人喜欢的小动物,一只是獐,一只是鹿,它们被关在同一个笼子里。 客人问王元泽:“你知道哪一只是獐,哪一只是鹿吗 ”獐和鹿长得十分相似,不要说几岁的孩子,就连大人们也很难辨认。王元泽思考了很久,回答说:“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客人听了,大为惊奇。 “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实际上并没有分出究竟哪个是獐,哪个是鹿,却是对客人问题的巧妙回答。从逻辑上讲,王元泽的回答是以一个关系命题为基础的,这个关系命题就是:“鹿在獐旁。”既然是“一獐一鹿同器以献”,那么,在一獐一鹿之间就存在着“邻居”关系,而“邻居”关系是一种对称关系,因而“獐边者是鹿,鹿边者是獐”一点也没错。【问题探究】本故事中的关系者项是指什么 关系者项只能有两个吗 【成果共享】怎样恰当地运用关系判断要恰当地运用关系判断,一是判断应恰当,二是“质”与“量”应准确,三是“关系”应明确。[深化拓展] 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关系的性质”可分为对称性关系和传递性关系。1.判断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关于判断的真假,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判断的断定符合认识对象的实际情况,它就是真的②形式逻辑只从形式上研究判断及判断之间关系的真假 ③形式逻辑是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判断的真假的 ④判断正确与否最终要经受形式逻辑规则的检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如同概念与语词有密切联系一样,判断与语句也是有密切联系的:判断的表达,要借助于语句。判断和语句的关系表现为 ( )①所有语句都表达判断 ②同一个判断用相同语句表达 ③同一个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④判断是语句的思想内容,语句是判断的语言形式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没有一个人是生而知之的。”这一判断是 ( )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4.性质判断一般由量项、主项、联项和谓项组成。“所有商品都是有价值的。”在这个判断中,关于量项、主项、联项、谓项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是主项B.“商品”是联项C.“都是”是联项D.“有价值的”是主项5.月亮绕着地球转,月亮与地球之间相距约38万千米。这是 ( )A.一个性质判断B.一个关系判断C.两个性质判断D.两个关系判断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正确运用简单判断1.B [解析] 判断就是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红豆生南国”和“此物最相思”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属于判断,①④符合题意。“春来发几枝”是疑问句,不属于判断,排除②。“愿君多采撷”是祈使句,不属于判断,排除③。故本题选B。2.D [解析] A、B、C三项符合简单判断的定义,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由“美国的打压让某公司很受伤”和“该公司迎难而上”两个判断构成,属于复合判断,符合题意。3.C [解析]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在这一判断中,很明显“呼吸”和“阳光”“海水”之间的搭配是不恰当的,C认识不正确,符合题意。4.B [解析] “李大钊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革命家”属于复合判断,“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联合国人权高专个别涉港的言论是错误的”均属于简单判断,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5.A [解析] 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要对认识对象有所断定,不能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要正确运用概念,即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还要恰当搭配和使用概念的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①②③正确。④在探讨全称判断和特称判断之间的关系,不是形成一个恰当判断的必备条件,排除。故本题选A。6.D [解析] 把关系判断的第一关系者项与第三关系者项联结起来,A项中,王芳未必非常信任王艳;B项中,王芳比王艳大两岁的关系肯定不成立;C项中,王芳与李倩未必是朋友;D项中,陈爽与李倩是同龄人。故排除A、B、C,正确答案为D。7.C [解析] 依据判断的质,即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的,性质判断分为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依据判断的量,即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分为全称判断、特称判断和单称判断。“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从判断的质(不是)看,属于否定判断;从判断的量(伟大梦想)看,属于全称判断。②④符合题意,排除①③。故本题选C。8.C [解析] a对b具有某种关系,b对c也具有某种关系,a对c不具有那种关系属于反传递关系。小红比小丽大3岁,小丽比小美大3岁,但是小红并不比小美大3岁,所以小红和小美的关系属于反传递关系,C正确。9.B [解析] 甲比乙大三岁应该是反对称关系,因为甲比乙大三岁,乙不会比甲大三岁,①排除;甲认识乙,此认识关系为非对称关系,因为乙不一定认识甲,②正确;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这是反传递关系,因为甲肯定不是丙的父亲,③正确;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此为非传递关系,因为甲不一定是丙的同学,④排除。故本题选B。10.A [解析] 本题考查关系判断的知识。首先甲、乙一组,丙、丁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基本平衡,由此得到一个等式:甲+乙=丙+丁。将乙、丁对调之后发现甲、丁一边要比乙、丙一边重得多,由此我们得到一个不等式:甲+丁>乙+丙。通过这两个式子可以得到甲>丙,丁>乙。由材料可以得出乙>甲+丙。故正确顺序是丁>乙>甲>丙,A正确。11.C [解析] 题中“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红队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战胜蓝队,因此小新说的是对的,故C入选。选项A、B、D均与题意不符,不选。故本题选C。12.D [解析] 误判属于假判断,没有对情况形成正确认识,③④符合题意;材料没有直接涉及肯定、否定问题,排除①②。13.A [解析] 性质判断的“量”是指判断所断定的对象的范围,性质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质”和“量”是不一样的,②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A。14.C [解析] “有些浪费应当避免”,量项使用不当,误用了量项“有些”。“我们必须避免此类事情不再发生”并非量项使用不当,A排除。“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等于“我们都承认这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不体现量项使用不当,B排除。既然“假期所有人都回家了”,怎么还会“有不少人奋战在工作岗位上”,量项使用不当,C符合题意。“中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是正确的判断,D排除。故本题选C。15.此翁的错误,在于其使用性质判断时误用了量项。此翁说的“该来的没来”和“不该走的走了”都是省略了量项的全称判断。几位客人认为此翁是在说“所有该来的没来”“所有不该走的走了”,于是都走了。此翁应该恰当地使用量项,运用特称判断,即“有的该来的没来”和“有的不该走的走了”,这样才不会引起误会。第五课 正确运用判断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正确运用简单判断◆ 知识点一 判断的概述1.[2024·江苏南通期中] 读唐代诗人王维所写的诗《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的四句话,属于判断的有 ( )①红豆生南国 ②春来发几枝 ③愿君多采撷 ④此物最相思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024·福建福州期中] 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直接由概念构成而不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叫作简单判断。下列语句不属于简单判断的是 ( )A.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B.马克思主义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并非所有的金属在常温下都是固体D.美国的打压让某公司很受伤,但该公司迎难而上3.[2024·山东聊城期末] 来到海边,小张尽情地呼吸着空气、阳光和海水。对这一表述,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这一判断是通过语句来表达的B.这一判断概念搭配不当C.这一判断表达准确、恰当、明确D.这一判断表达不明确,造成判断不当4.[2024·河北衡水期末] 从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的角度看,下列选项与其他选项不同的是( )A.中国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李大钊既是伟大的思想家又是伟大的革命家C.袁隆平是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D.联合国人权高专个别涉港的言论是错误的◆ 知识点二 正确运用简单判断5.[2024·天津北辰区期中] 判断是对事物情况的反映。要形成一个恰当的判断,需具备的条件有( )①不能既不肯定什么,也不否定什么 ②要运用内涵明确、外延确定的概念构成判断 ③恰当搭配和使用概念的主项、谓项、量项和联项 ④全称判断不得用作特称判断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2024·广东东莞期末] 把下列关系判断的第一关系者项与第三关系者项联结起来,原来的“关系”还能成立的是 ( )A.王芳非常信任周玉,周玉非常信任王艳B.王芳比周玉大两岁,周玉比王艳大两岁C.王芳与周玉是朋友,周玉与李倩是朋友D.陈爽与周玉是同龄人,周玉与李倩是同龄人7.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改革开放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是一个( )①单称判断 ②全称判断 ③肯定判断 ④否定判断A.①④ B.②③C.②④ D.①③8.[2024·河南郑州期中] 小红比小丽大3岁,小丽比小美大3岁。这里小红和小美的关系称为 ( )A.传递关系 B.对称关系C.反传递关系 D.非传递关系9.事物具有多种多样的关系,下表中关系的性质表述正确的是 ( )序号 关系判断 性质① 甲比乙大三岁 对称关系② 甲认识乙 非对称关系③ 甲是乙的父亲,乙是丙的父亲 反传递关系④ 甲是乙的同学,乙是丙的同学 传递关系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0.[2024·山东潍坊期中] 有四个外表看起来没有区别的小球,它们的重量可能有所不同。取一个天平,将甲、乙归为一组,丙、丁归为一组,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天平是基本平衡的。将乙和丁对调一下,甲、丁一边要比乙、丙一边重得多。可奇怪的是,我们在天平一边放上甲、丙,而另一边刚放上乙,还没来得及放上丁时,天平就压向了乙一边。可见,这四个球由重到轻的顺序是 ( )A.丁、乙、甲、丙B.丁、乙、丙、甲C.乙、丙、丁、甲D.乙、甲、丁、丙11.在某校高二年级男篮对抗赛中,红队战胜了黄队,黄队又战胜了蓝队。小明高兴地说:“红队必然会战胜蓝队。”小新摇摇头说:“不一定。”下列对两人的对话分析正确的是 ( )A.小明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B.小明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反传递关系C.小新说的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非传递关系D.小新说的不对,因为这里的“战胜”关系是传递关系12.[2024·江苏连云港期中] 如果某些西方人士以为中国经济行将崩溃、不堪一击,那他们就严重误判了形势。误判 ( )①属于肯定判断 ②属于否定判断 ③属于假判断 ④没有对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13.任何事物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反映事物的性质判断也应该坚持“质”与“量”的统一。下列关于性质判断的“质”与“量”认识正确的是 ( )①性质判断的“质”是指判断所用的断定方式是肯定还是否定 ②性质判断的“量”是指判断所断定对象的性质 ③性质判断的“量”通过性质判断的量项体现,有全称、特称和单称 ④“质”与“量”相互制约,“质”和“量”是一样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山东泰安期末] 下列语句都属于性质判断,其中与“有些浪费应当避免”犯的逻辑错误相同的是 ( )A.我们必须避免此类事情不再发生B.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不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C.假期所有人都回家了,还有不少人奋战在工作岗位上D.中学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阶段,我不能辜负这段美好时光15.[2024·江苏盐城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翁请客,见三位主客只来了一位,五位陪客只来了三位,便着急地说:“唉,该来的没来!”陪客一听,有的坐不住,走了。见主客未到齐,又有陪客走了,他更着急,脱口而出:“不该走的走了!”话音刚落,所有客人都走了。此翁傻了:“我错在哪儿 ”此翁请客失败,源自说话不注意,表达出现了问题。请运用性质判断的知识,对此翁的错误进行分析并予以纠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5课 第1课时 判断的概述、正确运用简单判断.pptx 第5课 第1课时 导学案正文.docx 第5课 第1课时 导学案答案.docx 第5课 第1课时 练习册正文.docx 第5课 第1课时 练习册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