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新课导学】知识点一1.(1)规定 (2)规定 2.(1)程度 速度 空间 (2)增减 (3)思维 量与量 3.(1)状态 (2)必要前提 必然结果 辩证思考 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是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所以,量变和质变都重要,不能讲谁比谁更重要。知识点二1.飞跃性 间断性 2.(1)量 渐进性 质 中断 新事物 (2)区别 包含 飞跃性与间断性 飞跃性与间断性 渐进性与连续性知识点三1.(1)稳定 度 (2)结合 规定 (3)幅度 2.(2)根本标志 破裂 适度知识点四1.(2)失当 (3)分寸 极端化 2.(2)折中主义 3.质 量思考 此观点不正确。适度思维强调的“得中”不等于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新课探究】议题一思考 (1)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这句话说明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最后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议题二思考 (1)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2)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超出“度”,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高度紧张”“过于放松”都不利于高考的正常发挥。(3)提示:可以从“压力过小时”“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谈谈自己如何做好压力管理。【课堂评价】1.C [解析]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没有渐进的量的变化,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C正确;材料中的话没有说明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A不符合题意;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一定能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B说法绝对;材料未强调质的含义,D不符合题意。2.C [解析] 坚持适度原则并非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关节点、永远保持量变状态,①④说法错误。漫画启示我们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把握适度原则,即“分寸”,超出度的范围,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一事物就会变成他事物,②③正确。3.D [解析]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意思是说,泰山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才有今天这样的高度;河海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所以才有这样的深度。这句话强调了量变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D正确。4.A [解析] 底线思维是适度原则的体现,从量变到质变要达到一定的度,“底线”就是度,而度就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即注意把握质变的节点,①正确。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说明底线思维是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一种蕴含了辩证法、实践论的系统思维,②正确。底线思维具有间接性(而非直接性)的特点,③错误。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科学思维方法,不等同于形象思维,④错误。故本题选A。5.A [解析] 认为“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没有看到前两个馒头的作用,这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排除。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④错误。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课标展示】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 知识点一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质的含义(1)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 性。 (2)质的规定性: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 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 2.量的含义(1)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 、 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 上的排列组合方式。 (2)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 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 (3)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 的抽象中。即使像数学这门从“纯粹”形态上研究量的科学,归根到底也是对客观事物的 关系的反映。 3.质量互变规律(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 。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 (2)量变与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 。质变是量变的 ,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 的。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 [思考] 质变比量变更重要吗 ◆ 知识点二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 、连续性与 的关系。 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1)区别①连续性:指事物只是在 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 过程。 ②间断性:指事物在 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 ,或连续性的间断。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 。 (2)联系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 又相互 的。 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 。 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 包含着 。 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知识点三 适度的含义1.度的含义(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 性的量的限度。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 ”中。 (2)度的意义: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 、相互 。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 (3)关节点或临界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 。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2.适度(1)含义:就是适当的程度。(2)原因①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 。 ②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 原则。 ◆ 知识点四 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含义(1)遵循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2)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 ”。 (3)适度原则的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 ”,不犯 的错误。 2.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1)“得中”而处之: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2)“中”与“得中”:“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 的消极的思维方式。 3.正确运用适度原则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 ,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 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讲的就是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 [思考]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这就是折中主义。这种观点正确吗 ◆ 议题一 质量互变规律【情境创设】 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有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 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 ——不能。——再来一粒或一根怎样 ——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或是再减一根头发如何。等到最后,人们说可以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这时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便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问题探究】(1)“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 (2)“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成果共享】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与联系量变 质变区 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 根本的、显著的呈现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联系 ①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过程之中。②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区 别 含义 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体现 量变 质变集中 表现 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 出现了新事物联系 ①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②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议题二 掌握适度原则【情境创设】材料一 高考前夕,“临时抱佛脚”也许有用,但更重要的是调整好状态应战!什么样的状态最好 高度紧张不行,过于放松也会“手生”。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建议,“适度紧张”最有利于发挥,心理调适方法因人而异,但要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根据多数考生的反映,高考前的一两天是最难熬的日子。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意识到过度紧张不好,于是会鼓励学生去放松,但这时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过度放松,和学习有关的一概不理,疯玩两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作为一种应急机制,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反倒不适应。材料二 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强调“适度紧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材料一中的“高度紧张”“过于放松”有何危害 (3)结合材料二中的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成果共享】正确认识“度”事物的“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是经验的,而非教条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滞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事物的“度”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适度的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时时进行调整,所以古人云“君子从时”“相机行事”。在建立对事物的“度”的全新理解时,我们有时会打破原有的“度”。1.“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 )A.量变与质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C.没有渐进的量的变化,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D.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2.漫画《过》蕴含的道理是 ( )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①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关节点 ②超出度的范围,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③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分寸” ④适度原则就是永远保持量变状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联系具有普遍性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C.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D.要重视量的积累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关于底线思维,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①体现了适度的原则 ②是蕴含辩证法、实践论的思维 ③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④是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形象思维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有一个人到饭馆吃饭,吃了第一个馒头,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二个馒头,吃完了,还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三个馒头,吃完第三个,才感觉饱了。于是他把老板叫来,要求退第一个和第二个馒头的钱,理由是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了。材料中的人错在 ( )①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②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 ③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 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一种渐进的变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共39张PPT)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联系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和飞跃性,懂得事物的发展过程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理解质量互变规律;把握适度原则。知识点一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知识点二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知识点三 适度的含义知识点四 掌握适度原则议题一 质量互变规律议题二 掌握适度原则◆新课导学◆新课探究◆总结归纳◆课堂评价知识点一 质量互变规律的含义1.质的含义(1)质的含义: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内部固有的______性。规定(2)质的规定性:此物之所以为此物,并区别于他物,就是由于它具有自身的质的______性,一旦丧失了自己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它就不是原来的此物而变成了他物。规定2.量的含义(1)量的含义: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______、______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规定性,以及事物构成因素在______上的排列组合方式。(2)量的规定性:不同于质的规定性,在一定范围内量的______并不影响某物之为某物。程度速度空间增减(3)量总是一定事物的量。离开具体事物的“纯粹”的量,只存在于______的抽象中。即使像数学这门从“纯粹”形态上研究量的科学,归根到底也是对客观事物的________关系的反映。思维量与量3.质量互变规律(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______。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状态(2)量变与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_。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是______的。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必要前提必然结果辩证[思考] 质变比量变更重要吗?[答案] 从事物发展的全过程来看,只有通过质变才有发展,如果仅停留在量变阶段,仍然不是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量变就不重要了,没有量的积累,就不会有质变的发生,所以必须重视量的积累。所以,量变和质变都重要,不能讲谁比谁更重要。知识点二 遵循质量互变规律1.质量互变规律的要求客观事物的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________、连续性与________的关系。飞跃性间断性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1)区别①连续性:指事物只是在____上发生了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________过程。②间断性:指事物在____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______,或连续性的间断。这个过程不是事物停止了发展,而是打破旧的质的规定性而代之以新的质的规定性,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________。量渐进性质中断新事物(2)联系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互______又相互______的。②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向自己的反面,即________________。③正是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性,所以,________________包含着________________。区别包含飞跃性与间断性飞跃性与间断性渐进性与连续性3.遵循质量互变规律的意义准确地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正确地认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对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知识点三 适度的含义1.度的含义(1)度的含义: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______性的量的限度。事物质与量的统一体现在“____”中。(2)度的意义:在度的范围内,质与量相互______、相互______。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稳定度结合规定(3)关节点或临界点:任何度的两端都存在着关节点或临界点,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______。关节点是事物量变达到的极限,是引起质变的节点。幅度2.适度(1)含义:就是适当的程度。(2)原因①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之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__________。②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质规定着量的运动范围和变化幅度;超出这个范围,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______。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______原则。根本标志破裂适度知识点四 掌握适度原则1.适度原则的含义(1)遵循适度原则的必要性:为了保持我们所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把事物的变化控制在度的范围内,防止过犹不及。(2)适度原则的含义: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适当就是幅度“得当”,而不是“______”。失当(3)适度原则的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______”,不犯________的错误。分寸极端化2.遵循适度原则的方法(1)“得中”而处之:遵循适度原则,并不只是被动地适应事物的存在状态,而是包含着积极地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的状态。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2)“中”与“得中”:“中”是不偏不倚,无过与不及。“得中”是把持有度,合适且正好。这里的“得中”,不是凡事都采取__________的消极的思维方式。折中主义3.正确运用适度原则要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的特定的____,就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____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讲的就是量变已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要积极促成事物的质变,使其达到我们所期望的存在状态。质量[思考] 适度思维是“得中”而处之的思维,这就是折中主义。这种观点正确吗 [答案] 此观点不正确。适度思维强调的“得中”不等于折中主义。折中主义是企图把对立的思想、观点和理论无原则地调和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其特征和表现是:把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把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在原则问题上模棱两可,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和坚持的立场。它是一种无原则的思维方式,是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表现形式。议题一 质量互变规律【情境创设】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中有两个有趣的论证,一个是“谷堆论证”,另一个是“秃头论证”。他说:“一粒谷子能否造成一堆 或者是,少一根头发能否造成一个秃头 ——不能。——再来一粒或一根怎样 ——还是不能。这个问题一直重复下去,总是问加一粒谷或是再减一根头发如何。等到最后,人们说可以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这时那最后加的一粒谷子或最后减的一根头发便造成一堆或一个秃头了。”【问题探究】(1)“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 量变即量的变化,质变即质的变化。“谷堆”和“秃头”的生成过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量的进展看起来并不改变什么,而只是增加和减少;但是最后却过渡到了反面去。”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答案] 这句话说明事物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变化,表现在现实中就是这一事物还是它自身,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最后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表现在现实中就是出现了新事物。【成果共享】1.量变与质变的区别与联系量变 质变区别 性质 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 所的变更 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 根本的、显著的呈现 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 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量变 质变区别 结果 事物还是其自身,没 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联系 ①量变与质变是统一的,二者统一于事物发展过程 之中。②量变与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 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续表)2.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区 别 含义 连续性是指事物只是在量上发生了变化,是事物发展中的渐进性过程 间断性是指事物在质上发生了变化,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是渐进性过程的中断,或连续性的间断体现 量变 质变连续性、渐进性 间断性、飞跃性区 别 集中表现 这一事物还是它 自身 出现了新事物联 系 ①渐进性与连续性的每一步进展都是对自己的破坏,都在走 向自己的反面,即飞跃性与间断性 ②因为有渐进性与连续性的积累,才产生了飞跃性与间断 性,所以,飞跃性与间断性包含着渐进性与连续性 (续表)议题二 掌握适度原则【情境创设】材料一 高考前夕,“临时抱佛脚”也许有用,但更重要的是调整好状态应战!什么样的状态最好 高度紧张不行,过于放松也会“手生”。专家从专业的角度建议,“适度紧张”最有利于发挥,心理调适方法因人而异,但要避免过度紧张和过度放松。根据多数考生的反映,高考前的一两天是最难熬的日子。很多家长和老师都意识到过度紧张不好,于是会鼓励学生去放松,但这时有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现过度放松,和学习有关的一概不理,疯玩两天。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压力下,作为一种应急机制,大脑中枢会相应建立起高度紧张的思维和运作模式,使人能适应高紧张度、大压力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如果突然停下来无事可干,原来那种适应高度紧张的心理模式,因突然失去对象物,反倒不适应。【问题探究】(1)材料一中强调“适度紧张”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答案] 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在度的范围之内,事物的质保持不变,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遵循适度原则。【问题探究】(2)材料一中的“高度紧张”“过于放松”有何危害 [答案] 当量的变化达到或超出定量限度时,事物就开始发生质的转化。超出“度”,事物的质就发生变化,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高度紧张”“过于放松”都不利于高考的正常发挥。材料二 当人们面临的压力过小时,会觉得工作乏味,集中注意力到工作上的动机很小,工作绩效很低。随着工作压力逐渐增大,人们受到激发,绩效会得到提高。在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越大,绩效越高。而当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随着压力增加,人们会面临过压、急躁、焦虑、崩溃的状态,压力越大,绩效越低。(3)结合材料二中的图,谈谈我们高中生应该如何做好压力管理。[答案] 提示:可以从“压力过小时”“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压力达到最佳点之前”“工作压力超过最佳点后”,谈谈自己如何做好压力管理。【成果共享】正确认识“度”事物的“度”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运动的,而非静止的;是经验的,而非教条的;是发展的,而不是停滞的。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事物的“度”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适度的准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时时进行调整,所以古人云“君子从时”“相机行事”。在建立对事物的“度”的全新理解时,我们有时会打破原有的“度”。1.“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量变与质变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B.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C.没有渐进的量的变化,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D.质是一事物成为自身并区别于他事物的规定性√[解析]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没有渐进的量的变化,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C正确;材料中的话没有说明量变与质变相互转化,A不符合题意;坚持不懈地努力不一定能改变事物变化的趋势,B说法绝对;材料未强调质的含义,D不符合题意。凡事走在分寸之前即为“过”2.漫画《过》蕴含的道理是( )①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关节点 ②超出度的范围,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 ③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把握好“分寸” ④适度原则就是永远保持量变状态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解析] 坚持适度原则并非做任何事都不能超过关节点、永远保持量变状态,①④说法错误。漫画启示我们思考和处理问题时要把握适度原则,即“分寸”,超出度的范围,质与量的统一就会破裂,一事物就会变成他事物,②③正确。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联系具有普遍性 B.质变是量变的前提C.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D.要重视量的积累[解析]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的意思是说,泰山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才有今天这样的高度;河海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所以才有这样的深度。这句话强调了量变的重要性,启示我们要重视量的积累,D正确。√4.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关于底线思维,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适度的原则 ②是蕴含辩证法、实践论的思维 ③具有直接性的特点 ④是如实反映客观存在的形象思维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解析] 底线思维是适度原则的体现,从量变到质变要达到一定的度,“底线”就是度,而度就是事物质变的临界点,坚持底线思维就是要坚持适度原则,即注意把握质变的节点,①正确。坚持底线思维,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说明底线思维是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对立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一种蕴含了辩证法、实践论的系统思维,②正确。底线思维具有间接性(而非直接性)的特点,③错误。底线思维是一种以底线为导向的科学思维方法,不等同于形象思维,④错误。故本题选A。5.有一个人到饭馆吃饭,吃了第一个馒头,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二个馒头,吃完了,还感觉没有饱,又买了第三个馒头,吃完第三个,才感觉饱了。于是他把老板叫来,要求退第一个和第二个馒头的钱,理由是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了。材料中的人错在( )①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②否认了事物的发展只有量的渐进,没有质的飞跃 ③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④没有认识到质变是一种渐进的变化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解析] 认为“只有第三个馒头才让他吃饱”没有看到前两个馒头的作用,这否认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割裂了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①③符合题意,②排除。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④错误。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1.A [解析]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居维叶的观点只看到了质变的作用,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A正确。居维叶的观点并不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B不符合题意。居维叶的观点没有否认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质变的作用,也不涉及质变为量变开辟道路,C、D排除。故本题选A。2.B [解析]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分步骤、分阶段逐步实现,体现了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B正确。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错误。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的功能具有决定性作用,C错误。当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引起质变,D错误。故本题选B。3.B [解析] 本题考查量变与质变知识。量变是事物不显著的变化,没有根本性质的改变。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人体血液pH值在7.35和7.45间任何变动均未发生根本性质的变化,属于量变阶段,故B正确。pH值在6.8和7.8间的变动、在6.8和7.45间的变动、在7.35和7.8间的变动,有量变也有质变,故A、C、D错误。4.D [解析] 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且并非所有的质变都能实现事物的发展,故①不选。量变的总和并不构成事物的质变,当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质变,量变的过程不是质变的过程,故②不选。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表明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故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5.A [解析] “既不因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庙做栋梁,也不会因其蓬杂一无是处而被砍去当柴薪”,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注意把握分寸,A符合题意。题干强调坚持适度原则,不涉及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发展趋势,也不体现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B、D均不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一种消极的、无原则的错误的思维方式,是不可取的,C排除。故本题选A。6.C [解析] 从图示可以看出,适度的严厉有利于提高教育效果,过度严厉则会降低良性效果,这启示我们教育要坚持宽严适度原则,C符合题意。“相济”是相互补充的意思,宽严相济与图示不符,A排除。图示强调教育要坚持宽严适度原则,与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均无关,B、D排除。故本题选C。7.B [解析] 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引起质变,A错误。她把握了自己生命的限度,因此她活了下来,为自己积蓄足够的能量再次去挑战极限。这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B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未强调勇于自我否定,C不符合题意。材料不是强调要善于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而是强调要掌握适度原则,D不符合题意。8.B [解析]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意思是快乐不是没有节制的,悲哀但不至于过于悲伤,体现了适度原则,故①正确。“防微杜渐”指在错误或坏事刚露出苗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没有体现适度原则,故②不选。“水滴石穿”体现量变和质变的关系,没有体现适度原则,故③不选。“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启示我们坚持适度原则,故④正确。故本题选B。9.C [解析] 该结果启示家长一切从实际出发,但并不意味着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越晚越好,A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联系的观点,但未体现因循守旧的教育观念,B不符合题意。“过早”会造成失衡,表明应坚持适度的原则,防止适得其反,C符合题意。材料并不强调重视量的积累,D不符合题意。10.A [解析] 世间万物,皆有其度,“过犹不及”“物极必反”启示我们处理问题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主义错误,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①③符合题意。折中主义是一种消极的、无原则的思维方式,②不选。材料启示我们要坚持适度原则,且应坚持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而不是间断性与飞跃性的统一,④不选。故本题选A。11.B [解析] 题中,苏轼的观点告诉我们要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方式,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①③正确。坚持适度原则,是正确对待量变与质变的关系,苏轼的观点并不否定事物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②排除。主张凡事都采取折中主义,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④排除。故本题选B。12.C [解析]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但材料强调的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A不符合题意。一事物丧失自身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而不是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B错误。材料中“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说明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正确。折中原则属于形而上学的消极的思维方式,D错误。故本题选C。13.B [解析] “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给我们的启迪是: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引起质变的节点;应遵循适度原则,积极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①④符合题意。量变是一种逐渐的、不显著的变化,日常见到的平衡、静止、稳定、统一等,都是事物处于量变阶段所呈现的状态。在度的范围内,量变不能规定质变的性质和方向,②错误。改变我们不需要的事物特定的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事物量的变化,并使其向度的边缘不断发展,使该物转化为他物,③错误。故本题选B。14.D [解析] 量变体现为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范围等的变化,①错误。在质变阶段,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②错误。注重量变的积累是因为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基础,没有量变的积累就没有质变的发生,③正确。坚持以质取胜是因为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④正确。故本题选D。15.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渐进式创新主要是对现有产品和技术等的微小改变,属于量变,这是突破式创新的基础。企业适应市场变化、提高竞争力要从渐进式创新开始,但是不应止于此。②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企业突破式创新追求产品和技术等的根本性变化,属于质变,可以引领未来市场方向,这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的保证。③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从渐进式创新到突破式创新,这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 知识点一 认识质量互变规律1.[2024·江苏盐城期末] 19世纪法国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居维叶提出了生物“灾变论”,认为有机界的变化是由突然性的灾变所引起的。从量变与质变辩证关系的角度讲,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 )A.否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B.认为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C.否认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认为质变为量变开辟道路2.[2024·山东菏泽期末] 中国空间站是长期载人飞行的空间站,建成中国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第一步是航天员上天;第二步则是航天员出舱,实现飞船与空间舱的交会对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任务的结束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的完美收官。这体现了 ( )A.质变是量变的前提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C.部分决定整体D.量变必然促成质变3.[2024·福建福州期中] 医学研究表明,大多数成年人的身体健康与其血液pH值有关。由下图可以看出( )A.pH值在6.8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B.pH值在7.35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量变C.pH值在6.8和7.45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D.pH值在7.35和7.8间的任何变动均属于质变4.[2024·江苏苏州期末]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科学成就是由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惟有长期的积聚才能由点滴汇成大海。”这段话包含的道理有( )①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量的积累必然推动事物的发展 ②量变的总和构成事物的质变,量变的过程实质就是质变的过程 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④量的积累不一定引起质的变化,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知识点二 把握适度原则5.[2024·河北保定期末] 庄子说,山林里只有一种散材,既不因为其高大挺拔而被伐去廊庙做栋梁,也不会因其蓬杂一无是处而被砍去当柴薪。这样的树木,方能苟全于乱世,得以颐养天年。从辩证思维的角度,这启示我们要 ( )A.坚持适度原则,注意把握分寸B.着眼于事物的整体及发展趋势C.坚持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D.以动态的方式去思考认识对象6.[2024·四川成都期末] 教育严厉程度与教育良性效果的关系如图所示。这启示我们,教育要坚持 ( )A.宽严相济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宽严适度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7.[2024·广东佛山期末] 某登山运动员在一次登珠穆朗玛峰的过程中,登到8680米高时,她停下了,退回山下。无数人替她惋惜,因为她离创造奇迹仅有百余米之遥。她却说:“我只能到达那里,那儿是我生命的极限。”她把握了自己生命的限度,因此她活了下来,为自己积蓄足够的能量再次去挑战极限。这启示我们 ( )A.持续的量变会引起事物发生质的变化B.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C.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勇于自我否定D.要善于抓住时机,实现事物的飞跃8.[2024·河南许昌期中] 以下名言体现适度原则的有 ( )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②防微杜渐 ③水滴石穿④过犹不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心理治疗家认为:“儿童必须以与其内在资源相匹配的速度处理各种问题。”也就是说,“过早”会造成失衡。在适当防御机制发展出来之前就让孩子独立,过早撤除关爱,很可能形成“假性独立”:看似坚强无畏,实则迷茫脆弱,同时往往伴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这一结果警示家长们,培养儿童的独立性应 ( )A.坚持从实际出发,独立越晚越好B.坚持联系的观点,防止因循守旧C.把握适度的原则,防止适得其反D.重视量的积累,促成质变10.[2024·福建宁德期末] 世间万物,皆有其度。厨师恰当把握火候,才能烹饪出美味佳肴;医生准确把握剂量,才能让药品发挥效用;画家精巧调配色彩,才能绘出美妙作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语境中,亦有“过犹不及”“物极必反”等箴言。材料启示我们要 ( )①注意质变的节点,防止不利的质变发生 ②遵循适度原则,采取折中主义的思维方式 ③处理问题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主义错误 ④遵循质量互变规律,坚持间断性与飞跃性的统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1.[2024·安徽蚌埠期中] 苏轼对饮食方法非常讲究,他在《东坡志林》中谈道:“已饥方食,未饱先止。”他认为,饥饿以后再进食,纵是粗茶淡饭也会胜过山珍海味。吃饭时不宜太饱,如果吃饱了还勉强进食,即使美味佳肴放在眼前也难以下咽。可见,苏轼 ( )①坚持“得中”而处之的思维方式 ②否定了事物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 ③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 ④主张凡事都应当采取折中主义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4·江苏泰州期中] 某电影热映让大家关注到正当防卫。《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从辩证思维角度理解刑法第二十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事物发展的道路都是迂回曲折的B.一事物丧失自身量的规定性就会变成他物C.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D.处理问题时要坚持折中原则,把握好分寸13.[2024·山东潍坊期末] 古代有一种“欹器”,呈梭形,不能竖立,中间部分有两耳,以绳穿之,悬于两杆之间。当里面空着的时候,因重力作用,器皿是斜的;水至六分时,竖直而立;水逾七分,则发生倾覆。正所谓“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寓意“满招损,谦受益”。这给我们的启迪是 ( )①度是关节点范围内的幅度,关节点是引起质变的节点 ②在度的范围内,质变必须由量变来规定其性质和方向 ③改变事物特定的质,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促进量的变化 ④应遵循适度原则,积极认识和推动事物发展到最佳状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4.[2024·河南濮阳期中]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质变体现为经济发展的速度、规模、范围等的变化②在量变阶段,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注重量变的积累是因为量的增长为质的提升奠定必要基础 ④坚持以质取胜是因为质的提升为量的增长提供充分动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5.[2024·山东青岛期中] 企业创新可以按照变化性质和创新幅度分为体现了创新质量和效果的突破式创新、体现了创新数量和效率的渐进式创新。渐进式创新被定义为公司对现有产品及技术等的改进和强化,突破式创新被定义为公司对现有产品及技术等的颠覆和突破。由于渐进式创新主要是对现有产品和技术等的微小改变,不追求开发新的产品和技术,具有相对较低的成本、风险和收益,但是难以引领未来市场方向;相对而言,突破式创新追求产品和技术等的根本性变化,具有相对较高的成本、风险和收益,可以引领未来市场方向。有人认为,从渐进式创新到突破式创新的演进是企业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提升竞争力的必经之路。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规律阐释该观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9课 导学案正文.docx 第9课 导学案答案.docx 第9课 理解质量互变.pptx 第9课 练习册正文.docx 第9课 练习册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