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5E+T教学模式】大象版科学二上三单元第1课《下雨了》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下雨了》聚焦雨天这一常见天气现象。教材通过场景图、探究活动等,引导学生用多感官观察雨天,如看雨滴、听雨声、摸雨滴等,还探讨雨天对生活的影响及应对方式。 但教学中,若仅靠文字和图片,学生对雨天现象的感知易停留在表面,且不同地区学生对雨天的实际体验存在差异,部分学生缺乏充分的雨天观察经历,这会影响他们对雨天现象的全面、深入理解,在后续描述和总结时可能不够准确、丰富。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采用“5E*T”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在传统“5E”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利用数智技术(T)重构实验教学,“*”强调技术按需融入教学环节,实现精准赋能。 本节课参与环节,用生成式 AI 生成雨天动态场景,唤起学生认知;探究时,借数智技术模拟雨天,学生多感官探究;解释环节,利用可视化图片,辅助教师总结概括课堂学习主要内容;拓展环节,开展线上辩论赛,AI 提供资料,学生用数智工具查暴雨应对信息;评价环节,利用评价卡片,数据统计,多维数据助力教师、学生评价。数智技术按需融入,精准赋能教学各环节。三、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知道雨是常见的天气现象,了解雨天会出现天空阴暗、雨滴降落、地面积水等现象,以及雨天对人们生活产生的影响。 科学思维:能通过观察、比较等方式,总结雨天不同感官对应的现象特点。 探究实践: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观察雨天现象,能参与关于雨天是否是好天气的辩论等活动。 态度责任:增强对天气现象的探究兴趣,树立在暴雨天气等情况下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1.吸引环节展示各种天气图片,突出“变幻”特点,与学生交流喜欢哪种天气及其理由。 播放 AI 动画 雨,最寻常的天气。下雨了,你的第一反应和他 们一样吗?雨天会发生哪些现象?通过直观的视觉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雨天现象的已有认知,让学生快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2.探究环节探究活动一:观察雨天现象 1. 用 AR 软件扫描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天空阴暗,雨滴不断滴落下来。)闭上眼想像:你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什么气味?(闻到雨中泥土的气息)2. 准备“小问卷”调查卡片:雨滴触感学生填写后,教师统计数据。 3. 播放雨打各种物体声音的视频 请学生闭上眼聆听:你听到哪些声音?探究活动二:画雨天现象1. 画一画,我们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如打伞的人,下雨的天空,地面的积水等。2. 投影展示学生作品。与学生交流:你喜欢哪幅作品?说明理由。探究活动三:描述雨天现象请学生以先小组后班级汇报的形式描述在雨天观察到的现象,并以卡通图形成呈现。探究活动四:交流雨天影响 展示相应的图片,帮助学生回忆雨天给我们带来 的影响。 (1)下雨天打雨伞、穿雨衣 (2)路面积水,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3)庄稼的生长需要雨水让学生通过感官体 验和绘画、描述等 活动,主动探索雨 天的各种现象及其 影响,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能 力以及科学探究的 意识。3.解释环节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各种影响。 教师展示简易的水循环图 借助循环图解释科学原理:下雨很常见,是因为 水在 “转圈旅行” 。太阳一晒,河里、湖里的水会变成看不见的小水汽,飘到天上聚成云。等云里的小水汽越聚越多,变重了,就会抱在一起变成小水滴,从天上掉下来 —— 这就是雨啦!地球到处都有水在做这种 “旅行”,每天都有地方在变出水滴掉下来,所以下雨就成了常见的天气!帮助学生将探究到 的感性认识上升为 理性认识,构建科 学的知识体系,培 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和语言表达能力。4.迁移环节一、小小辩论赛 组织学生围绕“雨天是好天气吗?”开展现场正反方辩论赛。辩论要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给一定时间正反方收集证据,然后展开辩论。 辩论后开展自评与互评。自评,说说自己在辩论中的表现。互评,从 “观点明确性”“论据充分性”“表达流畅性”等方面进行评价,肯定双方的优点,指出存在的问题。 最后利用 AI 智能体,听听 AI 的回答。 二、应对暴雨天气 播放视频回答:遇到暴雨天气怎么办? (1)尽快回到室内(2)关注预警信号(3)关 好门窗(4)必要时切断电源(5)注意防雷电 三、课后查阅资料:遇到雷雨天气,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练习:检测学生课堂知识迁移能力。通过辩论和对暴雨 应对方法的探讨, 拓展学生的思维,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 认识雨天,同时联 系实际生活,增强 学生的生活常识和 应对突发天气的能力。 5.评价环节 准备“雨天多感官体验” 任务卡: 展示分享,填写评价表(将小花涂红色,将小手涂黄色,将脸蛋涂粉色) 班级评价数据统计 通过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便于教师调整教学,同时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五、数智融合特色 1. 情境创设智能化:用生成式 AI 生成雨天动态场景,唤起学生认知,解决传统教学中场景单一、学生体验差异大的问题; 2. 探究过程数字化:借数智技术模拟雨天,支持学生多感官探究,突破传统观察受时空、实际天气限制的不足; 3. 拓展学习个性化:开展线上辩论赛时,AI 提供资料,学生用数智工具查暴雨应对信息,满足不同学生探究需求; 4. 教学评价数据化:利用评价卡片和数据统计,生成多维反馈,助力教师精准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也方便学生自我反思。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