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专项训练系列04 连线题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专项训练系列04 连线题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小学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期中专项训练系列
专题04 连线题
1.把相应的用线条连起来。
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 物质帮助权
舅舅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生命健康权
小强每天按时上学读书 受教育权
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 选举和被选举权
爸爸妈妈周末到公园锻炼 劳动权
2.将事例与涉及的公民权利与义务连一连。
东东当兵了 监督权
按时缴纳税款 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照顾生病的父亲 依法纳税的义务
妈妈带孩子看医生 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李明常常在政府网站留言 生命健康权
3.下面列出了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进行正确配对。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小滨的父亲向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被法院判决赔礼道歉
4.连线题。
六周岁入学了 依法服兵役
开店做生意 受教育权
出国旅游 依法纳税
照顾父母 出示护照
应征入伍 赡养义务
5.连线题。
六周岁上学 物质帮助权
排队购物 受教育权
照顾父母 依法服兵役
应征入伍 赡养义务
领取政府津贴 遵守公共秩序
6.连线。
6岁的小飞上一年级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张鹏国庆节假期不需要上班 保护环境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李宁爸爸被选为区人大代表 受教育权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导购为小红介绍商品信息 知情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
小明选择绿色出行 休息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7.下列内容哪些属于公民享有的权利,哪些属于公民需履行的义务,请连接起来。
1.王老师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
A 公民享受的权利 2.李英去超市购物时排队付款。
3.刘华今天发工资了,买了一部新手机。
B 公民履行的义务 4.张茹在县政府网站上就小区环境卫生建设提建议。
5.韩阳爱摄影,但从未在军事基地、涉军港口附近拍照。
8.连线。
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明明在校认真学习 劳动权
妈妈当选为人大代表 受教育权
爸爸妈妈相伴到公园锻炼 物质帮助权
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 生命健康权
9.把下列情境与宪法规定的相关权利连起来。
六周岁上学 照顾父母 应征入伍 领取政府津贴 排队购物 参与投票
物质帮助权 受教育权 依法服兵役 赡养义务 享有选举权 遵守公共秩序
10.下面是宪法的部分条款和一些生活中的场景,请你把相应的内容连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生活中的场景
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赵女士在年度汇算时如实申报并缴纳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孙某在网络发布不实言论恶意中伤同事,被要求公开道歉
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开发商误拆居民合法私有车库,协商后给予赔偿
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市政府规划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改善生态环境
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林某故意损毁城市公共健身器材,被行政处罚
11.将下列内容与相对应的权利或义务连起来。
维护民族团结 公民享受的权利
宗教信仰自由
通信自由
遵守公共秩序 公民需要履行的义务
12.请你将相关联的内容连一连。
12周岁 国家的根本法
宪法 公民需要履行的义务
赡养扶助父母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准许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的最低年龄
13.身份证号码和有效期。(连一连)
第7-14位 地址码
第1-6位 出生日期码
未满16周岁 有效期20年
16-25周岁 有效期10年
26-45周岁 有效期5年
14.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下面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生活中的场景





15.请你连一连,看看下面的情形会运用到哪部法律。
何玲购物时钱包被偷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6岁的安阳在读小学一年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刘伟对交警作出的罚款不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升国旗时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16.请找出老师给出的情境卡涉及的法律,连一连。
17.请你把情景与对应的法律连起来。
18.下列情景对应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请你连线。
领取当地政府发的高龄津贴 受教育权
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 平等权
张丽今年成为一名小学生 物质帮助权
某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 休息权
19.将我们生活中的行为涉及到的法律、权利或义务连起来。
小明坐在教室里上课 保护环境义务
老张节假日不需要上班 知情权
父母照顾好家里的老人 受教育权与义务
导购为小红介绍商品信息 休息权
小聪选择低碳生活方式 赡养义务
20.将下列行为与对应的义务连起来。
张兰家的餐馆每月按时缴纳营业税 赡养父母的义务
李菲在超市购物时按顺序排队结账 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肖军在军事基地参观,自觉不拍照 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孙平和土家族同学互帮互助 依法纳税的义务
周洲一家轮流照顾卧病在床的爷爷 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21.请将下列情景与对应的公民基本权利用直线连起来。
小强按时上学认真听课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叔叔当选为人大代表 劳动权
哥哥在工厂里上班 受教育权
奶奶领取了政府发放的高龄津贴 生命健康权
爷爷经常到公园里锻炼 物质帮助权
22.请将下列旗帜名称连起来。
23.将下面的图片与相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5月15日 12月4日 12月10日
宪法日 世界人权日 国际家庭日
24.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下面把对应的内容连起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生活中的场景
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张天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
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 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张某,人民法院判决刘某向张某公开赔礼道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
25.我会连,将以下情境和相应的法律连起来。
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 《行政诉讼法》
小雪上街购物被偷钱包 《民法典》
王萌散步被没拴狗链的狗咬伤 《治安管理处罚法》
小刘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 《劳动法》
9岁的小明按时到学校学习 《义务教育法》
26.连线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聚众堵塞交通,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7.下列情景属于道德、法律,还是纪律?连一连。
①小伙子,能给老人让个座吗? 法律
②无故迟到、旷课,这是违反校规的。 道德
③醉酒驾驶,被查了。后悔呀! 纪律
④谁呀这是?把我种的花给拔出来了
参考答案
1.
【解析】宪法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平等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文化权利、劳动权等。
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享受的是劳动权;
舅舅当选为县人大代表享受的是选举和被选举权;
小强每天按时上学读书享受的是受教育权;
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享受的是物质帮助权;
爸爸妈妈周末到公园锻炼享受的是生命健康权。
2.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辨认能力。
东东当兵了是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按时缴纳税款是依法纳税的义务;
照顾生病的父亲是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妈妈带孩子看医生是生命健康权;
李明常常在政府网站留言是监督权。
3.
【解析】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小滨的父亲向税务机关缴纳个人所得税,是依据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王某损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违反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违反宪法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4.
【解析】宪法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六周岁开始上学不仅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实现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途径;
开店做生意,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出国旅游要履行出示护照的义务;
照顾好父母是在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应征入伍是在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5.
【解析】宪法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六岁开始上学不仅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实现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途径;
排队购物是在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照顾好父母是在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应征入伍是在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领取政府津贴通常属于物质帮助权的一部分。
6.
【解析】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大到国家的政治生活,小到个人的家庭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6岁的小飞上一年级,履行的是该法规定的受教育权与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是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调整劳动关系,建立和维护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劳动制度,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而制定的,张鹏国庆节假期不需要上班,遵从的是该法规的休息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法》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中国政府制定的由广大人民群众选举代表参政议政的法律。李宁爸爸被选为区人大代表当选为县人大代表,这是在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为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而制定的,导购为小红介绍商品信息,小红享受的是知情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是为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众健康,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小明选择绿色出行,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
7.
【解析】公民依法可享有权利,但也有必须需履行的义务。
1.王老师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履行纳税义务,履行义务;
2.李英去超市购物时排队付款,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履行义务;
3.刘华今天发工资了,买了一部新手机,公民的财产权,享受权利;
4.张茹在县政府网站上就小区环境卫生建设提建议,公民行使建议权的表现,享受权利;
5.韩阳爱摄影,但从未在军事基地、涉军港口附近拍照,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履行义务。
8.
【解析】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平等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文化权利、劳动权等。
叔叔阿姨在工厂上班享受的是劳动权;
明明在校认真学习享受的是受教育权;
妈妈当选为人大代表享受的是选举和被选举权;
爸爸妈妈相伴到公园锻炼享受的是生命健康权;
爷爷奶奶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享受的是物质帮助权。
9.
【解析】宪法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6周岁开始上学不仅是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实现儿童受教育权的重要途径;
照顾好父母是在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应征入伍是在履行依法服兵役的义务;
领取政府津贴通常属于物质帮助权的一部分,政府津贴作为物质帮助权的具体体现,旨在通过经济支持来保障那些在生活上遇到困难的公民的基本权利;
排队购物是在履行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参与投票,是公民享有选举权的表现。
10.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宪法条款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第十三条(私有财产保护):开发商误拆私有车库后赔偿,体现了宪法对公民私有财产的保护,侵犯后必须补偿;
第十二条(公共财产保护):林某损毁公共健身器材是破坏公共财产,被处罚展示了宪法对公共财产的保护;
第二十六条(环境保护):市政府建设湿地公园改善环境,直接对应宪法要求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条款;
第五十六条(纳税义务):赵女士缴税是履行公民依法纳税的义务,符合宪法规定;
第三十八条(人格尊严保护):孙某诽谤他人侵犯人格尊严,被要求道歉体现了宪法禁止侮辱和诽谤的规定。
11.
【解析】宪法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我们必须履行的义务。
维护民族团结、遵守公共秩序,属于公民需要履行的义务;
宗教信仰自由、通信自由,属于公民享受的权利。
12.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辨认能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年满12周岁的儿童才被允许在道路上骑自行车,这是为了确保交通安全;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它规定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国家一切法律的依据;
赡养和扶助父母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如《宪法》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明确规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主要职责包括制定和修改法律(行使立法权),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
13.
【解析】身份证号码第7-14位为出生日期码;
身份证号码第1-6位是地址码;
未满16周岁的公民自愿领取居民身份证的,发给有效期5年的居民身份证;
16—25周岁的,身份证有效期是10年;
26—45周岁的,身份证有效期是20年。
1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宪法的理解能力。
张天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与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相对应。
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与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相对应。
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与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相对应。
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张某,人民法院判决刘某向。 张某公开赔礼道歉与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相对应。
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与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相对应。
15.
【解析】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何玲购物时钱包被偷可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维权;
6岁的安阳在读小学一年级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刘伟对交警作出的罚款不服可以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维权;
升国旗时齐唱《义勇军进行曲》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
未成年人不能进入网吧对应《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6.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辨认能力。
活动墙上和附近的电线杆上,贴了某款药品包治百病的广告,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
活动营的张老师与女朋友相处好几年了,打算下周去登记结婚,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小峰同学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算以后报考法律专业,毕业后当律师,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
周边的一家工厂经常向河里排放污水,严重污染了环境,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17.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辨认能力。
小区地下停车场贴了很多烟草广告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对应;
邻居王奶奶买了很多婚庆用品,因为她儿子要结婚了,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对应;
刘丽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在某小学当语文老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相对应;
一家制鞋厂偷偷排放污水,导致养殖户的大量小龙虾死亡,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相对应;
国庆升旗仪式上,大家肃立,一起唱《义勇军进行曲》,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相对应。
18.
【解析】宪法规定了我们享有很多的基本权利,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比如受教育权、平等权、物质帮助权、休息权等。
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高龄津贴是国家对高龄老人给予的物质帮助,体现了物质帮助权;
公司要求员工每天工作12小时侵犯了公民的休息权。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公司要求员工长时间工作,严重侵犯了员工的休息权;
张丽今年成为一名小学生属于履行了她的受教育权。我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张丽成为小学生,能够接受教育,体现了她的受教育权;
某财政局公务员招聘条件之一是“仅限男性”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该财政局公务员招聘仅限男性,对女性造成了差别对待,侵犯了公民的平等权。
19.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生活中涉及到的法律、权利或义务;
小明坐在教室里上课体现了受教育权与义务;
老张节假日不需要上班,体现了休息权;
父母照顾好家里的老人,体现了赡养义务;
导购为小红介绍商品信息,体现了知情权;
小聪选择低碳生活方式,体现了保护环境义务;
20.
【解析】宪法除了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义务。
张兰家的餐馆每月按时缴纳营业税是在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
李菲在超市购物时按顺序排队结账是在遵守公共秩序的义务;
肖军在军事基地参观,自觉不拍照是在遵守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孙平和土家族同学互帮互助属于履行了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周洲一家轮流照顾卧病在床的爷爷属于在履行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
21.
【解析】宪法规定了我们享有的权利,公民享有广泛的人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有:休息权、物质帮助权、平等权、人身自由权、财产权、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文化权利、劳动权等。
受教育权是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小强上学听课体现了受教育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选举国家权力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叔叔当选人大代表体现了该权利;
劳动权是指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有劳动就业和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哥哥在工厂上班体现了劳动权;
物质帮助权是指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奶奶领取高龄津贴体现了物质帮助权;
生命健康权包括生命权和健康权,爷爷到公园锻炼是维护自身健康的体现,对应生命健康权。
22.
【解析】团旗:通常指的是共青团团旗,通常为红色背景,左上角有黄色的团徽。
故连⑤
军旗:通常指的是中国解放军军旗,通常为红色背景,左上角有黄色的五角星和“八一”字样。
故连③
国旗:通常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即五星红旗,红色背景,左上角有五颗黄色五角星。
故连①
党旗:通常指的是中国共产党党旗,通常为红色背景,左上角有黄色的锤子和镰刀图案。
故连②
队旗:通常指的是少先队队旗,通常为红色背景,左上角有黄色的队徽。
故连④
23.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辨认能力。
(1)12月4日,是中国国家宪法日,在全社会普遍开展宪法教育,弘扬宪法精神;
(2)12月10日,是世界人权日,提醒人类世界还有持续的人权问题;
(3)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旨在改善家庭的地位和条件,加强在保护和援助家庭方面的国际合作。
24.
【解析】宪法是国家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基础和依据,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路灯属于公共财产,王某某破坏路灯被公安机关拘留违反宪法第十二条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区政府在房屋拆迁中毁损了李强家的屋内合法财产,予以赔偿,是依据宪法第十三条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
县政府投入资金植树造林,是依据宪法第二十六条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刘某在微博上谩骂同事张某,人民法院判决刘某向张某公开赔礼道歉是依据第三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张天天的父亲向税务部门缴纳个人所得税是依据宪法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25.
【解析】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张彤的爸爸被施工队拖欠工资,可以依据《劳动法》来进行维权;
小雪上街购物被偷钱包,可以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来进行维权;
王萌散步被没拴狗链的狗咬伤,可以依据《民法典》来进行维权;
小刘对交警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可以依据《行政诉讼法》来进行维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宪法和教育法而制定的法律。9岁的小明按时到学校学习,对应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26.
【解析】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它们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保障着社会的生产、生活秩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残疾人提供捐助和服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禁止歧视、侮辱、虐待或者遗弃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依法对未成年人承担监护职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聚众堵塞交通,情节严重的,对首要分子,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27.
【解析】纪律、道德、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纪律由各单位制定,对本单位的人有约束力,道德是若干年的约定俗成的东西,能规范和约束人的行为和思想,是自然善的一面,不具有强制性。
给老人让座是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依靠社会倡导和个人自觉践行,无强制要求,属于道德范畴;
校规是学校制定的、约束学生的规则,迟到旷课违反校规对应的是学校组织内的纪律要求,属于纪律范畴;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明确禁止醉酒驾驶,违反会被罚款、吊销驾照,甚至追究刑事责任,属于法律范畴;
拔他人种植的花,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违背爱护他人财物的道德准则,依靠社会舆论谴责和个人道德自觉约束,属于道德范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