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学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理解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2.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3.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等气候特征及成因。4.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难点:1.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气候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合作探究】1.说一说等温线的特点及阅读等温线图。气候有哪两大要素。3.描绘出-16℃、0℃、16℃等温线,说出1月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4.找出气温低于16℃的区域,简要说明其成因。5.比较三亚、漠河两地气温状况,填写表格。根据表格的数据,分析结论。【探究活动一】我国的气温特点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2)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则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6.找出我国的温度带。7.说说温度带与地形8.说说温度带与农业1.在图上画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什么地理事物。2. 据图比较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年降水量的差异,描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3.据图分别指出四地平均降水量最多的3个月,简述四地降水在季节分配上的共同特征。4.据图比较北京不同年份年降水量的变化,说明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5.找出我国的干湿地区。【探究活动二】降水量对传统民居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对传统民居有什么影响?1.根据我国的位置、气温和降水状况说明我国的气候特征?2.指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描述其气温和降水状况。3.指出我国季风气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4.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6.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7.说出中国冬季风、夏季风的风向,指出冬季风、夏季风的来源地,推断中国冬季风、夏季风的冷暖性质。8.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说出二者的划分依据及降水情况。9.夏季风和冬季风比较,哪种季风影响范围更大,为什么?读图,说出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的影响。11.夏季风异常年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12.分别说出巴黎和北京的气候类型。13.比较巴黎与北京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14.根据巴黎、北京比较后的数据,说出结论。1.分别比较海口与哈尔滨、北京与银川、成都与拉萨的气候特点,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将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用直线连接。3.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归纳整理】名师点拨记忆气候类型分布可记 “东多西少,南热北冷”:东部从南到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多温带大陆性和高原山地气候。总结规律:降水看 “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因夏季风带来水汽;气温看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受纬度和冬季风影响,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特征明显 D.没有热带气候2.世界上大多数的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我国( )A.雨热同期 B.农业历史悠久 C.气候复杂多样 D.河流湖泊众多3.下列气温和降水情况,代表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读济南和五道梁气温、降水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对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道梁4月份平均气温高于济南B.五道梁8月份平均降水量高于济南C.济南8月份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D.济南4月份平均降水量低于五道梁5.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课后巩固】(新情境·南方入春)2024年3月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但部分地区体感上依旧寒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季节划分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A.地势 B.风向 C.气温 D.降水2.我国东部地区入春进程的方向一般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3.3月6日能体验到“乍暖还寒”的地区是( )A.四川西部 B.贵州北部 C.福建西部 D.陕西南部(新情境·我国地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自然人文条件各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甲山脉的名称是( )A.太行山 B.秦岭 C.南岭 D.天山5.图中甲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与这条界限大致相吻合的有( )①1月0℃等温线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一位游客在游玩某地后写到“凭良心讲,骑骆驼真的是很恐怖的记忆,尤其是从骆驼背上落地,仿佛是突然从二楼降到一楼”。该游客所描写的经历,最有可能发生于图中的(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新情境·植被变绿)(24-25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末)一般当旬(指最近十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5℃时,杨树、柳树、桃树、槐树等落叶乔木就会陆续长出绿色的叶子。图为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温度带来看,常绿林木主要分布在( )①热带 ②亚热带 ③中温带 ④暖温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3.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树叶( )A.2月底前变绿 B.3月底前变绿 C.4月20日前变绿 D.全年常绿4.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树叶变绿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地势 C.人类活动 D.纬度位置参考答案:【合作探究一】气温的分布与变化1.等温线的特点:★同一条等温线上的所有点气温相等。★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是固定的,称为“等温距”。★若等温线闭合,中心气温高于四周,可能是高温中心;中心气温低于四周,则可能是低温中心。★等温线越密集,该区域温差大;等温线越稀疏,该区域温差小。阅读等温线图:★依据图例,读取数值。如右图,黄色和浅绿色分界线(粉红线)是0℃等温线。★观察等温线的延伸方向和突变部分。右图等温线大致沿东西方向延伸,在青藏地区有较大突变。★观察等温线的疏密程度。阅读气温极端数值。如右图,海口气温高于16℃,漠河低于-28℃。2.气温、降水3.分布规律:我国1月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原因: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纬度因素4.气温低于16℃的区域:青藏地区原因: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因素5.略,结论:★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探究活动一】(1)★冬季,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小★且北方白昼时间比南方短★北方距离冬季风的源地比南方近★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冬季风南下(2)★太阳直射北半球,南方的太阳高度大,单位时间接受太阳热量比北方多,但北方的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所以南北温差不大,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6.根据各地的气温状况,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从南到北中国可划分为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五个温度带。此外,还有一个地高天寒、面积广大的高原气候区。7.略8.略【合作探究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1.(学生画出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线2.四地降水差异: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空间分布特征: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因素3.降水量最多的3个月:台北:6、8、9月武汉:5、6、7月西安:7、8、9月乌鲁木齐:4、5、6月降水季节分布特征: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节。4.降水年际变化特点:降水年际变化大。★空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时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节,且年际变化大。5.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可以将中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四类地区。中国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湿润区年降水量一般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半湿润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森林和草原过渡地带,耕地大多是旱地。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这里是我国重要的牧区。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远离海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探究活动二】(学生按景观图片回答问题)【合作探究三】气候特征1.★中国地域辽阔,气温和降水状况的空间差异大、季节变化明显。特征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学生指出并描述特点)3.★中国的气候深受季风影响。东部地区季风气候类型齐全,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特征2:季风气候显著4.雨热同期5.背靠世界最大陆,面向世界最大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6.略7.划分依据:★受夏季风影响程度。降水情况:★一般情况下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 丰富;非季风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 。8.冬季风影响范围更大★因冬季风源地纬度高、势力强,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无高大山脉完全阻挡,能从西北地区长驱东部、南部(青藏高原海拔高除外);夏季风受地形阻挡,仅影响东部季风区。9.★通常,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10.★夏季风过强或滞留引发洪涝,淹没农田、冲毁设施,影响作物生长和交通。★夏季风过弱或早退导致干旱,作物缺水减产,生活用水紧张。11.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12.略13.★与世界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季较冷,夏季较热,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明显。特征3:气候大陆性强【合作探究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1.略2.略3.★纬度因素中国纬度跨度大。不同纬度地区气温状况有很大差异,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这是形成中国复杂多样气候类型的基础。★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西南部距印度洋较近,受季风影响显著,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暖湿润,雨热同期。中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距海渐远,受夏季风影响渐弱,降水量逐渐减少,形成了不同的干湿地区。★地形因素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利于夏季风的深人,扩大了季风区的影响范围;一系列东西和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如秦岭、大兴安岭等,对冬、夏季风产生阻挡作用;高原山地众多,气候的垂直差异显著。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水少★人类活动★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局部地区气候有所改善。★如果任意砍伐森林,过度放牧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中心城区的气温往往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课堂练习】D 2.C 3.A 4.C 5.C【课后巩固】参考答案【答案】1.C 2.A 3.B【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的季节随着纬度的升高,体感上感觉的温度越来越低,因此气温是划分季节的依据,C正确;地势、风向和降水不是决定季节划分的主要依据,ABD错误,故选C。2.读图可知,我国东部地区入春状态自南向北依次为夏、春、冬,可推知,我国东部地区入春的时间变化规律是入春状态由南向北时间越来越晚,因此,入春进程的方向一般是由南向北,A正确,BCD错误。故选A。3.从图中“乍暖还寒体验区”的分布来看,贵州北部位于该区域内,B正确;四川西部、福建西部、陕西南部均不在“乍暖还寒体验区”,排除ACD。故选B。【答案】4.B 5.B 6.C【解析】4.由图可知,甲山脉位于我国中部,且为东西走向,属于秦岭,B正确,太行山为东北—西南走向,南岭纬度位置低,天山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故ACD错误,故选B.5.秦岭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限;南北方的分界线等,故①②④,秦岭与淮河不属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③错误,故选B。6.游客可以骑骆驼,最有可能发生于图中的C地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将水少,骆驼为主要的交通工具;A为我国北方,B为南方地区,D为青藏地区,ABD错误,故选C。【答案】1.A 2.C 3.C 4.D【解析】1.读图可知,我国常绿林木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多属于热带、亚热带,①②正确;中温带、暖温带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地区,③④错误。综上,A正确,BCD错误。故选A。2.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高海拔、气候寒冷的地区,读图可知,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3.北方地区属于温带,树叶变绿需满足旬平均气温稳定超过5℃的条件。纬度较高,春季升温较慢,树叶变绿时间较晚。2月底和3月底,北方多数地区仍较寒冷,不会变绿,AB错误;4月中下旬是华北等地的典型变绿时间,C正确;全年常绿不符合北方地区落叶乔木的特性,D错误。故选C。4.我国林木“变绿”的进程是南方地区四季常绿,北方地区自南向北“变绿”的时间依次延迟,说明我国东部春季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受纬度位置影响,D正确;与海陆分布、地形地势和人类活动关系不大,ABC错误。故选D。【课后评价】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商务星球版2024八上《2.1中国的气候》学案探究点一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探究点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探究点三气候特征探究点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基础练能力提升基础练习能力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学习目标】1.能运用地图说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气温差异的原因,理解温度带的划分及分布。2.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3.说出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理解季风气候显著等气候特征及成因。4.分析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重点: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成因。2.我国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分布。3.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难点:1.季风气候的成因及对我国气候的影响。2.气候对自然环境和生产生活的影响。【合作探究】1.说一说等温线的特点及阅读等温线图。气候有哪两大要素。3.描绘出-16℃、0℃、16℃等温线,说出1月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原因。4.找出气温低于16℃的区域,简要说明其成因。5.比较三亚、漠河两地气温状况,填写表格。根据表格的数据,分析结论。【探究活动一】我国的气温特点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南北温差小(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2)为什么冬季南北温差大,而夏季则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6.找出我国的温度带。7.说说温度带与地形8.说说温度带与农业1.在图上画出800mm、400mm、200mm年等降水量线,800mm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什么地理事物。2. 据图比较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四地年降水量的差异,描述我国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3.据图分别指出四地平均降水量最多的3个月,简述四地降水在季节分配上的共同特征。4.据图比较北京不同年份年降水量的变化,说明其降水的年际变化特点。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5.找出我国的干湿地区。【探究活动二】降水量对传统民居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对传统民居有什么影响?1.根据我国的位置、气温和降水状况说明我国的气候特征?2.指出我国的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描述其气温和降水状况。3.指出我国季风气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地区?4.三种季风气候的共同特点是什么?6.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7.说出中国冬季风、夏季风的风向,指出冬季风、夏季风的来源地,推断中国冬季风、夏季风的冷暖性质。8.找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并说出二者的划分依据及降水情况。9.夏季风和冬季风比较,哪种季风影响范围更大,为什么?读图,说出夏季风对我国东部地区雨季长短和雨带推移的影响。11.夏季风异常年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12.分别说出巴黎和北京的气候类型。13.比较巴黎与北京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大小。14.根据巴黎、北京比较后的数据,说出结论。1.分别比较海口与哈尔滨、北京与银川、成都与拉萨的气候特点,说出其主要影响因素。2.将下列现象与其主要影响因素用直线连接。3.归纳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归纳整理】名师点拨记忆气候类型分布可记 “东多西少,南热北冷”:东部从南到北依次为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西部多温带大陆性和高原山地气候。总结规律:降水看 “东南多西北少,夏秋多冬春少”,因夏季风带来水汽;气温看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冬季受纬度和冬季风影响,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 )A.气候复杂多样 B.季风气候显著 C.大陆性特征明显 D.没有热带气候2.世界上大多数的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主要原因是我国( )A.雨热同期 B.农业历史悠久 C.气候复杂多样 D.河流湖泊众多3.下列气温和降水情况,代表我国北方地区的是( )读济南和五道梁气温、降水资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对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道梁4月份平均气温高于济南B.五道梁8月份平均降水量高于济南C.济南8月份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D.济南4月份平均降水量低于五道梁5.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类活动【课后巩固】(新情境·南方入春)2024年3月初,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已进入气象学意义上的春天,但部分地区体感上依旧寒冷。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季节划分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A.地势 B.风向 C.气温 D.降水2.我国东部地区入春进程的方向一般是( )A.由南向北 B.由北向南 C.由东向西 D.由西向东3.3月6日能体验到“乍暖还寒”的地区是( )A.四川西部 B.贵州北部 C.福建西部 D.陕西南部(新情境·我国地域差异)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自然人文条件各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甲山脉的名称是( )A.太行山 B.秦岭 C.南岭 D.天山5.图中甲山脉与淮河构成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下列四条界线中与这条界限大致相吻合的有( )①1月0℃等温线②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③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④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限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6.一位游客在游玩某地后写到“凭良心讲,骑骆驼真的是很恐怖的记忆,尤其是从骆驼背上落地,仿佛是突然从二楼降到一楼”。该游客所描写的经历,最有可能发生于图中的( )A.A地区 B.B地区 C.C地区 D.D地区(新情境·植被变绿)(24-25八年级下·江苏无锡期末)一般当旬(指最近十日)平均气温稳定超过5℃时,杨树、柳树、桃树、槐树等落叶乔木就会陆续长出绿色的叶子。图为全国树叶变绿进程预估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从温度带来看,常绿林木主要分布在( )①热带 ②亚热带 ③中温带 ④暖温带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高寒草原主要分布在( )A.内蒙古高原 B.云贵高原 C.青藏高原 D.黄土高原3.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树叶( )A.2月底前变绿 B.3月底前变绿 C.4月20日前变绿 D.全年常绿4.影响我国北方地区树叶变绿进程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分布 B.地形地势 C.人类活动 D.纬度位置【课后评价】这节课我给自己☆☆☆☆☆颗星商务星球版2024八上《2.1中国的气候》学案探究点一气温的分布与变化探究点二降水的分布与变化探究点三气候特征探究点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基础练能力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新课标】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学案—商务星球版新教材八上(原卷).doc 【新课标】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2.2 中国的气候 学案—商务星球版新教材八上(答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