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大自然中的动植物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通过“认识无处不在的植物”活动,举例说出常见植物的名称,体会大自然中的植物无处不在,感受植物的神奇,对持续探索植物有兴趣。2.科学思维、探究实践:通过“认识无处不在的动物”活动,能根据动物生活的地方进行简单分类,举例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体会大自然中的动物无处不在,有主动关注动物的意识。3.态度责任:通过“猜猜它们是谁”活动,能根据外形轮廓辨别动物和植物,知道动物和植物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生机勃勃。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海洋、森林、草原等大自然环境中都有动物和植物。难点:根据外形轮廓辨别动物和植物。三、教学资源1.学生活动资源:动物玩具。2.教师演示资源:一些动物的模型和一些植物的盆栽(如仙人掌)等。3.活动任务单和自制课件等。四、教学过程活动 I:认识无处不在的植物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1.观察与交流 (1)观察:幼儿园各主题展照片。 (2)交流:如果要做一个以“秋天的故事”为主题的班级自然角,可以布置哪些物品? 2.思考与交流 (1)思考:猜谜游戏。①四季常青绿,只是花开难,摊开一只手,尖针已扎满。(仙人掌)②一个小姑娘,坐在水中央,穿着粉红袄,模样真漂亮。(荷花)③滔滔海水是我家,身子墨绿像皮带,根浮水面随浪晃。(海带)④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蒲公英) (2)交流:谜语中植物生活的地方。 3.观察与交流 (1)观察:植物盆栽和图片。 (2)交流:相关植物名称和生活的地方。 (3)交流:你还能举例说出一些植物和它们生活的地方吗? 4.阅读与交流 (1)阅读:“神奇的植物”视频。 (2)交流:观看视频的感受。 5.活动小结: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 *出示幼儿园的“晒秋”和“种子”主题作品展,与原有学习经验相结合,注重幼小衔接。 *抓住“秋天”和“自然”两个关键词,引导学生思考班级自然角所需物品,如动(植)物资料卡、适合秋天种养的植物和落叶制成的拼图等。 * 引导学生根据谜面所提供的植物特征,结合生活经验,玩一玩猜谜游戏,激发学生探究植物的兴趣。 *指导学生根据图片信息和生活经验,说说认识的植物和它们生活的地方。 *组织学生观看视频,领略植物世界的奇妙,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看感受。活动Ⅱ:认识无处不在的动物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1.阅读与交流 (1)阅读:观看《疯狂动物城》片段(鹦鹉自我介绍)。 (2)交流:介绍动物的名称、生活的地方及特点。 (3)思考:地球上除了海洋、森林和草原以外,还有沙漠和极地等一些特殊的环境,这些地方的环境怎样?有哪些动物生存? 2.阅读与分类 (1)阅读:“自然界中的动物”视频。 (2)交流:你看到哪些动物?它们生活在哪里? (3)分类:用连线的方式“给动物找个家”。 (4)交流:连线的结果。 3.活动小结:海洋、森林、草原、沙漠等地方都有动物。 *以学生动画片导入,组织学生模仿剧中角色,利用动物模型或玩具,介绍最喜欢的动物及其特征。 *可使用句式引导学生交流,如:“你们好!我是……我生活在……我有……本领/特点”。 *出示沙漠和极地图片,组织学生讨论沙漠和极地的环境,引发学生思考在恶劣条件下是否有动物的存在,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提供一定的事实依据。 *以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为连线分类作准备。 *在完成连线后,教师可以介绍相关信息,如:目前已发现大约有150万种动物,行踪遍布在大自然各个角落,引导学生体会动物无处不在。活动Ⅲ:猜猜它们是谁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1.观察与交流 (1)思考:如何分辨出图中隐藏的动物和植物? (2)观察:找出图中隐藏的动物和植物,在相应处写编号。 (3)交流:观察的结果。 (4)思考:这些动植物分别生活在哪里? 3.活动小结:动物和植物共同生活在地球的各个地方。 4.课堂小结:大自然中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构成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5.单元自主活动:“树叶贴画”。 (1)贴画主题:秋天的故事。 (2)制作内容:在秋日的公园里、小区内、校园中……拾起植物凋落的叶子、果实、花儿……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它们贴制成你喜爱的小动物! (3)制作要求:创意、美观、生动,有故事性。 *以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动植物剪影,组织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猜猜它们是谁”的活动。 *用口述的方式描述动植物的外形轮廓特征。 *引导学生发现动植物共同生活在大自然中,和谐共处。 *布置自主活动,符合要求的作品将在班级自然角展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醒学生在收集的过程中要爱护植物,不任意采摘。五、活动评价“猜猜它们是谁”活动评价表如下表所示。评价维度 活动要求 达成情况科学观念 说出大自然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思维 根据外形轮廓,辨别动物和植物 ☆态度责任 感受大自然的丰富多彩、生机勃勃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