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一节 农业素养目标1.通过阅读地图和资料,了解我国农业的区域差异,明确不同地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增强对我国农业空间分布格局的认知。2.分析自然条件对农业分布和发展的影响,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认识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性,理解农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4.通过调查家乡农业发展情况、分析设施农业案例等活动,提升地理实践和信息收集处理能力。重点:了解我国农业生产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主要农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分布,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推动作用。难点:理解自然条件对农业分布和发展的综合影响、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及应用。【自主预习】因地制宜的农业分布1.说出农业主要部门。2.比较中国农业区域差异。(1)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地区 西部 分界线 东部农业 类型 ① 、种植业 ② 毫米年降水量线 种植业、林业和③ 分布 ④ 、荒漠广布,畜牧业地位重要;种植业一般分布在有灌溉条件的⑤ 平原地区以⑥ 业为主原因 ⑦ ⑧ (2)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地区 耕地类型 主要作物 耕作制度秦岭 —淮 河以 北地 区 长城沿线以北 以① 为主 ② (粮食作物)、玉米、大豆 一年 一熟秦岭—淮河以北到长城沿线 ③ 分界线 以④ 线为界秦岭 —淮 河以 南地 区 秦岭—淮河以南到南岭 以⑤ 为主 水稻、 ⑥ (亚热带经济作物)等 一年 两熟南岭以南 ⑦ (粮食作物)、热带经济作物 ⑧ 3.水稻、小麦、 是我国三大主粮。水稻主要产自 平原和东北平原,小麦在 平原产量最大,玉米主要产自 平原和华北平原。4.我国超过80%的棉花产自 (省级行政区),约90%的油菜籽产自 流域,超过85%的糖料产自云南、广东、 (省级行政区)。科技助力农业发展5.我国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主要得益于我国 的快速发展,如 的培育和推广、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的完善、病虫害防御能力的提升、农业机械和 技术的发展。6.然而,我国人均耕地 (多/少),还面临着耕地 、水资源 ,以及化肥、农药使用量大等问题。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依靠科学技术,走 、优质、高效、 的发展路径,确保“ ”。【合作探究】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典型的“鱼米之乡”,从地理视角看,该地区地形平坦,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当下,受城镇化进程驱动,该地区建设用地侵占耕地现象突出,同时,伴随消费升级,居民对鲜活水产、花卉、优质水果等多元农产品需求增长。假设你作为当地农业发展规划者,你如何基于地理要素,科学推进当地农业结构优化呢 6人为一小组,合作完成以下探究任务。1.农业结构调整需考量哪些因素 从自然因素(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与社会经济因素(市场、交通、技术等)方面分析。2.如何调整种植与养殖结构 可从缩减传统农作物种植规模,拓展特色农产品生产方向(如特色水产、花卉、精品水果等)思考。3.小组合作制定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需包含种植养殖规划、销售策略、生态保护等内容。参考答案第一节 农业自主预习1.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2.(1)①畜牧业 ②400 ③渔业 ④草原 ⑤绿洲 ⑥种植 ⑦降水较少 ⑧水热条件优越(2)①旱地 ②小麦 ③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④秦岭—淮河 ⑤水田 ⑥柑橘 ⑦水稻 ⑧一年三熟3.玉米 长江中下游 华北 东北4.新疆 长江 广西5.农业科技 优良品种 农田水利设施 自动化6.少 退化 短缺 高产 低耗 中国碗主要装中国粮合作探究1.自然因素: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要选择适合这种气候生长的作物和养殖品种;地形平坦,河网密布,利于发展水产养殖和大规模种植,但要注意防范洪涝灾害对农业的影响;土壤肥沃,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社会经济因素:现在人们对水产品、水果、花卉需求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发展渔业、水果种植、花卉种植等;当地交通便利,方便把农产品运到市场销售;当地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要合理安排劳动力从事不同农业生产环节;要引进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2.适当减少传统水稻等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但不能过度减少,要保障一定粮食产量);增加水产品养殖规模,如多养些螃蟹、鱼虾等特色品种;扩大水果种植面积,比如种植水蜜桃、柑橘等;还可以发展花卉种植业,种植玫瑰、百合等观赏花卉。3.种植养殖规划:划分专门区域进行水果、花卉种植和水产养殖。(比如在靠近河流、湖泊且排水良好的地方扩大水产养殖区;在土壤肥沃、光照充足的地方建设水果、花卉种植园。)销售策略:与城市里的超市、水果店、花卉市场等建立合作关系,定期配送农产品;利用互联网,开展电商销售,拓宽销售渠道。生态保护:采用生态养殖、种植方法,像水产养殖中使用生态循环系统,减少水体污染;种植水果、花卉时,少用化肥、农药,采用生物防治病虫害等方法,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