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我评估(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 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章 自我评估(含答案) 2025-2026学年人教版(2024) 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四章自我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下图为一位苏州的中学生记录的自然观察笔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学生观察的月份可能是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观察时段的天气状况是 ( )
A.东北风3级
B.多云转小雨
C.空气质量差
D.气温是一天中最高
冬奥会
  下图为部分冬奥会举办地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月份可能为 (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4.图示冬奥会举办地该月大部分的平均气温在 ( )
A.-30—-10 ℃ B.-20—0 ℃
C.0—10 ℃ D.10—20 ℃
5.该月北半球 ( )
A.气温变化幅度在30 ℃以内
B.由赤道向南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
C.同纬度地区气温相同
D.20 ℃等温线在北回归线附近
伦敦是世界上有名的下雨城市,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在下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中伦敦和基辅1月、7月均温判断,下列正确的有 ( )
①夏季伦敦比基辅凉爽 ②冬季基辅比伦敦寒冷 ③伦敦比基辅年温差大 ④两市气温差异受纬度影响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伦敦一年中多阴雨天气,该市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高原山地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小米同学的家乡位于亚欧大陆的内部,下图示意当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小米家乡的气温年较差为 ( )
A.-20.1 ℃ B.43.4 ℃
C.23.3 ℃ D.3.2 ℃
9.小米家乡最可能位于地球五带中的 ( )
A.北寒带 B.南寒带
C.北温带 D.南温带
10.小米家乡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最可能是 ( )
A.热带雨林气候
B.寒带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中国专家帮助马达加斯加利用气候优势,培育高产杂交水稻,实现了粮食自给。读马达加斯加地形图及甲、乙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完成下面小题。
11.甲、乙两地共同的气候特征是 ( )
①都地处南半球 ②都全年多雨 ③都是7月气温最低 ④甲地比乙地降水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地形因素
C.海陆因素
D.人类活动
13.乙地的气候特征是 ( )
A.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
B.终年高温多雨
C.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将南极、北极、珠穆朗玛峰合称“世界三极”,此次拍摄活动的宗旨是: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全球节能减排,让我们更爱、更珍惜我们共同的绿色家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三级”的共同特点是 ( )
A.气候寒冷 B.海拔最高
C.纬度最高 D.人口较多
15.全球变暖时“三极”共同的影响是 ( )
A.雨林破坏 B.滑坡频发
C.冰川融化 D.海面下降
二、综合题(共大题共4小题,共30分)
16.世界各地的降水分布很不均衡,降水多的地方,年降水量可超过10 000毫米,降水少的地区,有时甚至多年滴雨不下。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和甲岛年等降水量线(单位:毫米)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图中字母所示的地区中,A地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平原——    ,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C    (填名称)是世界上年降水量最少的大洲,有“白色荒漠”之称。
(2)B、E两地相比,  地的年降水量较多。
(3)从图中F地→D地→G地,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大致规律是    ,造成这种分布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4)比较甲岛东、西部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其原因。(2分)
17.2024年4月22日是第55个世界地球日,主题为“全球战塑”。此前,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的“以竹代塑”倡议在全球得到广泛支持。下图为世界年平均气温与竹子分布示意图及C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10分)
 【竹子—知晓习性】
  竹子喜温暖湿润,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
(1)竹子主要分布地年平均气温大致在    以上,该区域等温线    (密集/稀疏),温差较    (大/小)。
(2)从纬度看,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规律是          ;而同纬度地区,图中B地区适合竹子生长,A地(青藏高原)却没有竹子分布,主要影响因素是    。
【竹楼—探秘成因】
  下图为C地当地的特色民居——竹楼图片。该特色居民主要用竹子建造,屋顶铺草,下层架空,上层住人。
(3)结合C地的气候特点,请从建筑材料、房屋构造和屋顶坡度分析当地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完成下面框图。
①    ②    ③    。
【竹材—追求环保】
  塑料的制造依赖于化石燃料资源,而竹子是绿色、低碳、可降解的生物质材料。我国是全球“以竹代塑”的引领国,正在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以减少塑料污染,降低碳排放,应对全球气候变暖。
(4)作为中学生,请列举你在生活中为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可做的两项努力。(2分)
十大赏秋地
18.《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评选出了全球十大赏秋地(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7分)
 (1)“十大赏秋地”的共性是都位于    半球    纬度地区,其主要自然原因是这一地区     (选择填空)。
A.人口稠密     B.经济发达
C.海洋广阔 D.四季分明
(2)“十大赏秋地”中,a地的气候类型为       气候,与之对应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是    图。
(3)b地气温、降水特征如图③所示。与亚欧大陆的同纬度地区相比,b地由于受海洋影响,全年降水量较    ,气温年较差较    。
19.探究亚欧大陆气候类型分布特点,归纳影响气候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读图,完成下列案例分析。(6分)
案例一 亚欧大陆气候分布
(1)上图中,①气候对应甲、乙、丙三图中的    。影响①②③三种季风气候南北排列的主要因素是      。
案例二 亚欧大陆中纬度(北纬30°—60°)地区气候分布
(2)大陆西岸有⑤⑥两种气候,其中降水集中在冬季的是    (填数码),而大陆东岸为季风气候,大陆内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该地带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是由东西两侧向内陆逐渐    。由此可知,影响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降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案例三 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气象工作者发现,图中A处测得的气温是14.8 ℃,则B处的气温约为    ℃。
参考答案
第四章自我评估
1.D 解析 根据资料可知,苏州橘子、石榴、柿子成熟了,银杏树叶黄了,此时应为北半球的秋季。9、10、11月是北半球的秋季。
2.A 解析 此时为东北风3级,A正确;天气为多云,B错误;空气能见度高,说明空气质量好,C错误;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是午后2时左右,此时为16:21—16:27,D错误。
3.A 解析 图示区域为北半球,此时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的气温较低,绝大部分位于0 ℃以下,应为北半球的冬季。
4.B 解析 读图可得,图示冬奥会举办地该月大部分的平均气温在-20—0 ℃之间,主要位于北温带。
5.D 解析 读图可得,该图是北半球气温图,该月气温变化幅度在30 ℃以上;图中所示由赤道向北极地区气温逐渐降低;同纬度地区气温不一定相同;20 ℃等温线在北回归线附近。
6.A 解析 据图中伦敦和基辅1月、7月均温判断,7月(夏季)伦敦比基辅气温低,较凉爽;1月(冬季)基辅比伦敦气温低,较寒冷;伦敦年温差比基辅小;两地纬度接近,气温差异受海陆位置影响大。
7.B 解析 据伦敦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可知,冬季气温在0 ℃以上,夏季气温在20 ℃以下,冬暖夏凉,各月降水分配均匀。该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8.B 解析 气温年较差=最热月平均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因此小米家乡的气温年较差为23.3 ℃+20.1 ℃=43.4 ℃。
9.C 解析 据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且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可知,小米的家乡四季分明,气温年较差大,最可能位于北温带地区。
10.D 解析 据小米家乡的年温差比较大,冬寒夏热,年降水量少,可知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11.B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马达加斯加岛位于南半球,甲、乙两地都在该岛上,所以都地处南半球,①说法正确。由乙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乙地有明显的干湿季,并非全年多雨,②说法错误。从两地气温曲线看,7 月气温在一年中都是最低的,③说法正确。对比降水量柱状图可知,甲地降水比乙地多,④说法错误。综上,①③正确,答案选 B。
12.B 解析 甲地位于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处于迎风坡,降水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乙地位于该岛的西部,处于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形成热带草原气候。所以造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因素,答案选 B。纬度位置上两地差异不大,海陆因素不是主要因素,人类活动对两地气候差异影响极小。
13.A 解析 从乙地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来看,乙地全年气温都较高,终年高温;降水方面,有明显的干、湿季之分,干季降水少,湿季降水较多,符合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的特征,所以答案是 A。B 选项,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C 选项,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的特征;D 选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是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
14.A 解析 南极和北极因纬度高而终年严寒,珠穆朗玛峰因海拔高而气温低;虽成因不同(纬度或海拔),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气候寒冷。“世界三极”中海拔最高仅适用于珠穆朗玛峰,南、北极不符;南、北极纬度最高,但此特点不适用于珠穆朗玛峰;南、北极和珠穆朗玛峰因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人口稀少。
15.C 解析 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北极海冰及珠峰冰川加速融化;雨林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滑坡与气候变暖无直接关联,滑坡多发生于山区;冰川融化会使得海平面上升。
16.(7分)
(1)亚马孙平原 南极洲
(2)B
(3)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多 海陆位置
(4)甲岛东部的年降水量多于西部。
原因:甲岛东部位于盛行风的迎风坡,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降水较多。(或甲岛西部位于盛行风的背风坡,受地形因素的影响,降水较少。)
17.(10分)
(1)20 ℃ 稀疏 小
(2)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地形
(3)热带雨林 全年高温多雨 排水
(4)减排:绿色出行,出行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或骑共享单车。节能:随手关灯,尽可能用节能灯代替普通灯泡等,尽量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18.(7分)
(1)北 中 D
(2)温带大陆性 ①
(3)多 小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世界气候的知识。(1)从图中可以看出,十大赏秋地都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因为这里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2)a地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特征是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全年降水少,与①相对应。(3)b地位于日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但与亚洲大陆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不同的是,其冬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小,气候的海洋性明显。
19.(6分)
(1)乙 纬度位置
(2)⑥ 减少 海陆位置
(3)10
解析 (1)图中①②③分别是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纬度位置是影响三种气候排列的主要因素;而甲、乙、丙三图中甲表示的是温带季风气候,乙表示的是热带季风气候,丙表示的是亚热带季风气候。(2)图中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⑥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的降水集中在冬季。该地带由大陆东岸到大陆西岸距离海洋先变远后变近,因此降水先变少后增多,这主要是受海陆位置的影响。(3)图中A处海拔约为200米,B处海拔约为1 000米,两地相差约800米。根据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 ℃的规律,B处的气温比A处低约4.8 ℃,因此B处气温约为10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