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4.2《凝聚法治共识》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本课时内容在前一框认识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容后,进一步推动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建设。第一目“法治政府”从打造为人民服务的服务型政府到法治政府的建设,明确依法行政的相关内容,知晓如何建设法治政府。第二目“厉行法治”,突破思维限制,从政府作为到面向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历行法治,知道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从而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随着知识学习的深入和认知能力的提升,他们已经逐步意识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也明确的知晓法治的重要性,但对于如何建设法治国家,生活中遇到困惑该如何解决仍然没有头绪。思想过于片面,思考有所欠缺。通过本堂课,帮助学生明确我国正在建设法治政府、法治国家,明确建设民主法治中国的必要性作为青少年,要贡献自身的力量,同时在坚定政治认同的基础上,增强法治观念责任意识。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参见 2022版 新课标 P10) 【法治观念】了解法律对个人生活、社会秩序和国家发展的作用,理解法治的本质和特征。(参见 2022版 新课标 P13)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参见 2022版 新课标 P15)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知道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的优越性,了解时政。(参见 2022版 新课标 P15)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不同主体的要求。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活动】十四届全国人大表决通过了《民营经济促进法》,自2025年5月20日起施行。思考:为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哪些方面的努力?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举手回答、交流分享 【教师总结】①政府:严格执法,公平监管、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②司法机关:公正司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③全社会:全民守法,政府带头守法,企业依法经营,公民尊法学法,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引导学生理解,法治建设需要凝聚各方共识。 【教师活动】展示生活中的情境图片:家里被盗、红绿灯坏了、乱砍滥伐树木、找工作、被迫辍学、领结婚证等。 提问:遇到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这些政府部门有什么作用? 总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政府既承担着管理社会生活的职责,又为我们提供公共服务,这就涉及到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 凝聚法治共识,首先从法治政府开始了解。 用视觉冲击建立感性认知,引出核心命题(二)新课讲授(35 分钟)1. 法治政府(18 分钟) (1)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教师活动】展示:2025 年 6 月 28 日,广州白云机场口岸出境大厅内,一名学生模样的年轻人准备独自出境的行为引起了白云边检站执勤民警的警觉。民警随即开展进一步调查,识破其受境外不法分子诱骗出境 “打工” 的事实。民警最终将他拦截并联系其父母,并通过反复劝说、讲清利害关系,最终使少年幡然醒悟,放弃了出境计划,避免了一场悲剧。 问题:1上述材料中的白云边检属于哪一国家机关? 2白云边检的执勤民警拦截、劝说独自出境 “旅游” 的中考生,体现了该国家机关有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白云边检属于行政机关,体现了政府具有管理和服务的作用,也有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 【教师活动】你还知道哪些政府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举措?展示救助受灾群众、消防救人灭火、婴儿登记户口、公民依法纳税等图片,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政府的管理和服务作用。 【教师活动】呈现 “人民→选举人大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产生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检察机关,且这些机关对人民代表大会负责,受其监督” 的流程图。 引导学生得出: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工作原则是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2)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核心 【教师活动】展示 “拍摄发布菜品视频被罚 45 万元” 的新闻案例, 提问:1视频中政府的做法合理吗? 2如果任由其处罚发展,会有什么危害? 3结合案例和教材,说一说如何确保政府不偏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解:政府必须坚持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教师活动】《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 年)》提问:为什么要将政府权力纳入法治轨道?具体怎么做呢? 引导学生回答:1.规范政府权力、维护公民权益,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上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 【教师活动】讲解政府建立 “三张清单” 制度(权力清单:法无授权不可为;责任清单:法定责任必须为;负面清单:法无禁止皆可为)的目的是明确政府权责,规范政府权力。 (3)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学生活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 P52 内容和生活实际,讨论 “怎样建设法治政府”,每组推选一名代表发言。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总结并补充: 1政府方面: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必须依法行政,防范行政权力的滥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政府公信力。 2公民方面:要自觉守法、更要积极参与,献计献策,主动监督,促进政府依法行政。 【教师活动】让学生记录建设法治政府的要点,并强调 “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责任必须为”“法无禁止皆可为”。 (4)知识延伸: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活动】从内容、主体、联系三个方面对比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帮助学生区分这两个常考概念。 2. 厉行法治(17 分钟) (1)厉行法治的内涵 【教师引导】政府在全面依法治国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同学们思考一下:全面依法治国能不能只依靠政府? 【学生回答】不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教师活动】总结并导入第二框题: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全体社会成员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2)如何厉行法治 【教师活动】分主体讲解: 1展示 “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某污水处理厂超标排污被按日计罚款”“杜绝金钱案、人情案、关系案,公正司法” 等。 国家:坚持厉行法治,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2公民:展示探究与分享 P54 中不同公民对守法的看法,引导学生得出:公民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 3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展示 “北京一女子驾驶机动车逆行被抓后,交警教科书式执法,获周围百姓鼓掌称赞” 的案例,讲解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 1社会:展示 “12 4” 国家宪法日、全国法制宣传日相关图片和资料,讲解要加强法治宣传,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共同营造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树立 “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的法治文化导向。 2道德层面:提出 “父母玩手机不管孩子”“空巢老人无人照看” 的问题。 引导学生结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相关规定,讨论如何解决,【教师总结】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3)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图表展示与讲解:展示 “法律(规范作用)与道德(教化作用)相互促进、支撑,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的关系图,结合前面的案例,详细讲解二者关系: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2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 3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4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在讲解依法行政与依法执政的区别与联系以及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时,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下次教学可进一步结合更多生活案例,采用更通俗的语言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课堂练习环节,时间略显紧张,部分学生未能充分思考,下次可适当调整练习时间或精简题目数量,确保学生能充分发挥水平,达到练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