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5.1《延续文化血脉》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教材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教材第一目分析了中华文化的来源及特征,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血脉延续。并且本目从文化价值的角度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及做法。第二目阐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丰富内涵和重要价值,以及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加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对中华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历史的和现实的、本土的和外来的、先进的和腐朽的、自信的和盲目的等各种各样的文化相互激荡。在这一大环境下,九年级学生受其身心发展水平、认知能力以及价值观念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部分学生的盲目崇拜使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堪忧。当前的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间节点,本课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坚定中华文化底色,传承并践行中华美德,坚定文化自信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明,坚定文化自信。(参见 2022版 新课标 P10) 【道德修养】遵守基本的社交礼仪,理性维护社会公德。(参见 2022版 新课标 P12)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积极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参见 2022版 新课标 P15) 【责任意识】具备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能够以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参见 2022版 新课标 P16)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怎样建设法治政府 教学难点:厉行法治不同主体的要求。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5 分钟)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播放《哪吒之魔童闹海》海外票房破亿片段,《哪吒2》海外票房破亿,北美排片大增,有望冲击全球影史前三 2设问引导: “同学们,《哪吒2》2025年我国春节贺岁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火遍全球,它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更是一次中国传统文化在全球传播的成功实践,影片将中国神话、道教文化、中医药文化与东、西方美学等元素完美融合,赢得了全球观众的认可。大家思考:为什么这些带有中华文化印记的作品能火遍全球?它们背后藏着怎样的‘中华文化密码’?今天我们就通过《延续文化血脉》,一起解开这个密码。” 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电影为切入点,结合2025年时效性数据,激发探究欲,自然引出“中华文化”主题。强调:中华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智慧结晶。(二)新课讲授(35 分钟)探究1:中华文化从何而来?(形成与内容) 【教师活动】“拉萨望果节、瑶乡盘王节、草原那达慕”的图片,提问“这些民族节日你了解多少?它们的来源能说明中华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给予3分钟讨论时间,每组选1名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各族人民团结互助、共同创造,形成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师活动】假如遇到外国友人,你会向他介绍哪些中华文化?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举手回答、交流分享:“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甲骨文→楷书)、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论语》《资治通鉴》)、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四大发明、蜀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西游记》《富春山居图》)”等。 探究2:中华文化有何特点?(特点与薪火相传) 【教师活动】从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中华文化内涵,可以得出中华文化的什么特点? 【学生活动】博大精深。 【教师活动】对比分析:呈现“四大文明古国地图”(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提问“这四大文明古国是否至今仍然存在?”。 教师总结:源远流长的特点。 归纳特点:结合《哪吒2》“用现代特效呈现敦煌飞天”,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5000年文明)、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薪火相传(与时俱进)”;补充“薪火相传的原因:应对挑战的创造力、海纳百川的包容力”。 探究3: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 “脉” 新时代,延续文化血脉需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归纳总结2:中华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涵? 探究4: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西夏凌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提问:为什么我国要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结合习总书记的语录:“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教师总结:①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②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 探究5:坚定文化自信的 “行” 【教师活动】播放视频:中华文化跨越山海,圈粉世界。 引导学生思考:近年来,多种形式的中华文化频繁“出海”彰显了什么?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是什么? 【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后举手发言谈感悟。 教师总结: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 ②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③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措施:P62(怎么办)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模块二:美德万年长——传承“德”与“行”,践行道德规范 探究6:中华传统美德有哪些内涵与特点 【教师活动】呈现“卧薪尝胆(自强不息)、黄香温席(孝敬父母)、程门立雪(尊敬师长)、管鲍之交(助人为乐)、见利思义(诚信守法)、大禹治水(忧国忧民)”的图片与简短故事, 【学生活动】分组“给案例贴美德标签”, 教师总结:6类内涵,强调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特点。 探究7:为什么要弘扬传统美德?如何践行?(意义与行动) 情境讨论:讲述“2025年新疆辅警布帕太姆下40米深井救2岁女童”的事迹,提问“她的行为体现了哪些美德?为什么我们要传承这些美德?”(引导学生说出“美德是文化精髓、精神力量,已成为文化基因”)。 青少年行动:结合PPT“公益广告(孝道、勤俭节约)”,组织学生分享“日常生活中能践行美德的小事”(如帮父母做家务、不浪费粮食),教师补充“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青少年责无旁贷”。板书设计教学反思1优点:案例时效性强(2025 年素材)、互动形式多样(讨论 + 实物 + 视频),能激发学生兴趣;分层作业兼顾实践,符合 “知行合一” 要求。 2改进方向:若课堂时间紧张,可简化 “小组讨论” 环节,采用 “随机点名发言” 替代;针对抽象知识点(如 “三种文化一脉相承”),可补充 “革命文化案例(如长征精神)”“先进文化案例(如航天精神)”,帮助学生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