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5.2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5.2凝聚价值追求 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度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九上《5.2凝聚价值追求》教学设计
抗战 80 载:从精神传承到价值践行
1.【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守望精神家园》的第二框题。学生在前一框题学习了中华文化的作用与发展,增强了文化自信心;学习了中华美德的内涵及影响,明白了美德的力量在践行。在此基础上,本框题进一步挖掘文化的精髓即中华民族精神,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与时代性,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沉淀与凝结,学生要知道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理解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在当代的集中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整合多样化社会思潮的现实需要,也是培养青少年形成思想共识的必要之举。
2.【学情分析】
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学科知识的积累,九年级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中华民族精神和价值观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了解只停留在为数不多的英雄人物身上,尚缺乏对于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的理解。生活在价值观日趋多元化的今天,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受到诸多挑战,学生可能出现价值观盲目认同的现象,通过本堂课学生要理解民族精神的内涵、重要性、做法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做法,逐步培养文化自信,文化认同感,并在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同感,坚定爱国主义信念,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
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勤劳勇取、团结友爱、诚实守信的品质。
法治观念:引导学生树立公平正义的法治意识。
健全人格:帮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健全人格。
责任意识:激发学生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4.【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华民族精神的含义和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价值。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
6.【设计思路】
议题线:“抗战80载:从精神传承到价值践行”作为总议题,通过议题贯穿知识点。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
4、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
5、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6、价值观的内涵、特点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及重要性
9、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题1:回望·峥嵘岁月-何种力量,擎起山河?通过缅怀抗战先烈,了解抗战故事,详细分析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议题2:驻足·时代新篇-民族精神,如何传承?通过分析不同时期民族精神,阐述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总结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探究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以及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议题3:奔赴·未来之约-时代价值,何以践行?通过了解不同时期的中国青年,详细分析价值观的内涵、特点,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重要性、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80年前,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展示材料:胜利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国人民以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思考:在抗日战争中是什么样的精神力量指引我们前行,走向胜利?
过渡: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5.2凝聚价值追求,感受从精神传承到价值践行的时代丰碑!
学习目标: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2、爱国主义的重要性、本质是什么
3、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
4、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伟大民族精神
5、如何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
6、价值观的内涵、特点是什么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8、为什么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9、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抗战 80 载:从精神传承到价值践行
分议题1:回望·峥嵘岁月-何种力量,擎起山河?
知识关联: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议学情境】
展示材料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战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谱写了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进程中彪炳千秋的史诗。
【议学问题】
从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精神品质?
【议学思考】
抗日战争时期,你知道这些事件吗?(一把大刀、一封家书、一座血肉长城)
一把大刀:“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1933年3月11日夜,赵登禹带伤率领将士,翻山越岭,在火力掩护下突袭日军。将士们抽出红缨大刀英勇杀敌,摧毁敌炮18门,取得了自九一八事变以来的首次大胜,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自此,“大刀队”名震天下。远在上海的音乐家麦新深受鼓舞,1937年,他以大刀队的事迹为原型谱写了著名的抗日歌曲《大刀进行曲》。“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唱遍了全国,成为振奋民族精神、争取民族解放的号角。
红色家书·赵一曼:“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这是抗日英雄赵一曼于1936年8月2日就义前写给儿子宁儿(陈掖贤)的一封家书。而这封凝结着民族大义与骨肉亲情的红色家书,直到20多年后才被陈掖贤看到。家书中写到: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义勇军进行曲》:中华民族最早的抗日吼声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随后短短4个多月内,东北全境沦陷。不甘屈服的东北各阶层民众,自发组成义勇军、救国军、自卫军、大刀会、红枪会等抗日武装,用长矛大刀对战敌人的机枪大炮,用血肉之躯和武装到牙齿的侵略者誓死相拼,拉开了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东北抗日义勇军的斗争和牺牲精神,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田汉、聂耳根据东北抗日义勇军的事迹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这首歌曲随着抗战电影《风云儿女》的上映迅速广为传唱,激励了无数国人奋勇前进。
【议学任务】
讨论:小组合作和探究,一把大刀、一封家书、一座血肉长城展现了哪些精神力量?
【议学成果】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67
内涵: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本质: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知识追问】
请谈谈你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感受和理解(如成语、名言、人物典故等)——P67
团结统一:人心齐,泰山移;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郑成功收复台湾;
爱好和平:礼之用,和为贵;四海之内皆兄弟;郑和下西洋、张骞出使西域;
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司马迁忍辱著《史记》;
【知识活动】
请将下列民族精神和相关的名言警句、历史典故连起来
团结统一——定于一、尚同一、一天下;中华一家亲——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
爱好和平——和为贵、与人为善、亲仁善邻,国之宝也;讲信修睦——鉴真东渡、昭君出塞
勤劳勇敢——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入虎穴,不得虎子——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卧薪尝胆、愚公移山
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古男儿当自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屈原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分议题2:驻足·时代新篇-民族精神,如何传承?
知识关联: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品格(特点)?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
【议学情境】
展示材料:有一种精神,从未变过
坚守理想、顽强拼搏的民族精神,延续千年,从未变过;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爱国精神,从未变过;生命至上、舍生忘死的精神,从未变过……奔跑在圆梦路上,不负时代,不负韶华!这就是新时代的中国青年!
思考:我们的民族精神延续千年从未变过,新时代我们赋予了民族精神哪些新内涵?
【议学成果】
2.中华民族精神的新内涵?
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
【议学材料】
思考:阅读教材68页探究与分享,总结伟大建党精神在不同时期的表现,说明了民族精神有何品格?
中华民族,从来不缺英雄。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中华民族精神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旗渠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
【议学成果】
3、中华民族精神的品格(特点)P68
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议学问题】
思考:不同特定背景下形成不一样的中国精神,那这些精神对当代中国有怎样的作用?
【议学成果】
4.为什么要高扬中华民族精神?(重要性)★★★P67、69
①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就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要性)
②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重要性)
③伟大的民族精神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重要性)
④伟大的民族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重要性)
5、如何弘扬和传承民族精神?P69
①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能够挺身而出、舍生忘死、前仆后继;
②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
③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
④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高扬民族精神,放飞梦想,创造精彩人生。
分议题3:奔赴·未来之约-时代价值,何以践行?
知识关联:价值观的内涵、特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重要性?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学情境】
展示材料:120秒致敬中国青年!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担当与责任,他们用青春点染时代,他们踏着荆棘走向光明!
【议学问题】
思考:是什么使中国青年努力向前奔跑?(价值观)
【议学成果】
6.价值观的内涵、特点
①内涵: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生活中,人们常常依循各自尊崇的价值观判断是非曲直和决定行为取向。
②特点:许多价值具有人类的基本共性,如善良、正直、诚信;但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价值观念也存在显著差异。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
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我们必然坚守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又具有当代中国特色的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重要性?P71
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涉及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
重要性:
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而且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议学活动】
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只存在于观念中、落实在口头上。√
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太宏大了,生活中没法照着做。×
丙: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搞“一阵风”√
丁:公民只要培育和践行个人层面的价值观就够了。×
【议学材料】
展示材料
思考:观看材料思考青年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议学成果】
9.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72
①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
②我们应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
③构筑中国价值,中国少年当争先。
山河已无恙 我辈当自强
铭记历史
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以“抗战80载”为脉络,重温了抗战精神中团结一心、不畏牺牲的内核,更明白了它与爱国主义、奋斗精神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联结。从80年前先辈们浴血奋战,到如今我们为强国建设努力,精神传承从不是空谈。希望大家记住:践行价值追求,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维护集体荣誉,更是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让抗战精神照亮前行路,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责任与担当!
四、课堂练习
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