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促进民族团结”教学设计总议题:看中国如何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教材分析《促进民族团结》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七课的第一框题内容,本课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回顾民族概况,了解民族关系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方针,进而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和措施。据此,本课选用电影《哪吒2》中的民族配乐,以音乐引出不同民族的风情;用经典素材三千孤儿入内蒙及时政素材榕江抗洪救灾中感受民族故事中的民族情谊,最后跟着主席的脚步前往民族地区考察(云南贵州调查),看我国为加快民族地区发展采取哪些举措,最后在民族的歌声中感受“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从知识层面,已掌握了一些有关国情方面的知识,从能力方面,具备了一定的分析探究问题的能力,针对本课内容在八年级下册有所涉及(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少数民族分布特点(地理学过),但是针对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新型民族关系、加快少数民族发展的原因和做法等知识掌握的还是不够系统,因此通过本节课内容加深对民族政策的了解。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地理及中央发展举措正确认识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并认同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基本方针,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道德修养:通过故事中的民族情,树立民族平等团结的意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观念。责任意识:通过各民族人民团结奋斗,正确理解并支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了解国家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法治观念:认识到维护民族团结是每一个公民的应尽义务,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民族团结。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意义和措施教学难点:民族平等的内容、如何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教学过程导入:《哪吒2》民族配乐燃爆全网展示材料:你还记得这段音乐吗?开年爆火电影《哪吒2》中,伴随着宝莲盛开,侗族大歌空灵悠扬的吟唱给不少观众留下深刻印象:“有种洗涤心灵的力量”“原来传统音乐和现代艺术的结合可以如此美妙”……欣赏:你喜欢这段音乐吗?你了解背后的故事吗?你还知道哪些民族音乐?引导:侗族大歌有2500多年的历史,主要流行中心区域在贵州省黎平县南部及与之接壤的从江县北部。“汉人有字传书本,侗家无字传歌声”,侗族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千百年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就记录在一首首美妙的侗歌里,每一首或流传或创作的侗歌里都凝结着侗家人的智慧与印迹。200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我国的民族风采还有很多,让我们一起看中国如何绘就民族团结新画卷子议题一:探多彩之源·各民族风采知多少?议学情景一:音乐中的民族风放音乐:《哪吒2》中 “天元鼎”的出场背景音乐也引发了热议,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民族艺术,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呼麦。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的唱法吗?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这是内蒙古的呼麦,让我们一起通过一个材料看看它的魅力。议学任务一:民族知识我抢答①听声音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音乐,并说说你知道的他们的民俗。展示音乐让学生猜猜②运用地理知识,谈谈我国民族概况。议学成果一:民族概况P911.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民族现状: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五十六个民族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3.民族情谊:各族人民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捍卫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结成了牢不可破的血肉纽带和兄弟情谊。子议题二:筑同心之桥·民族团结何以凝聚?议学情境二:故事中的民族情故事一:三千孤儿入内蒙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正遭遇前所未有的经济困难。上海等地几千名孤儿因粮食匮乏面临严重营养不良的威胁。危急时刻,党和国家作出暖心决策:将孩子们送往牛奶肉食相对充足的内蒙古。从1960年到1963年,内蒙古先后接纳3000多名孤儿,牧民们像对待自己家孩子对待来的每一个孩子,真正做到了“收一个,活一个;活一个,壮一个。”故事二:贵州榕江洪灾风雨同舟(展示材料)情谊永流传。村超”的火爆让榕江这个名字传遍全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当洪灾袭来,这份关注瞬间化作了一股股暖流,从四面八方涌向这座小城。如新疆大叔阿里木江·哈力克带着11头牛赶到安置点,来不及休息便迅速支起大锅,开始炖煮牛肉。在这场与自然灾害的较量中,各民族心手相连、并肩作战,以实际行动彰显出强大的民族凝聚力。议学任务二:民族情感我传递①分析党和国家为何做出将孤儿送入内蒙的举措?如果你是内蒙牧民你会愿意照顾这些孩子们吗?说说你的理由。预设答案:维护民族团结;团结有爱是宝贵传统,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②各族群众积极主动参与榕江救灾这说明了什么 这两则暖心的故事共同展示了我国怎样的民族关系?预设答案:我国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平等、团结、互助、和谐③说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民族关系?预设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方针议学成果二:我国民族制度、民族关系及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并讲解这三词是何意思议学成果三:如何理解民族平等(重点讲)①在我国,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多大差异,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地位平等)②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权利义务平等)坚持民族平等≠消除民族差别民族平等≠各民族发展程度相同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特殊照顾≠违背了民族平等的原则议学成果四:如何理解加强民族团结原因92①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p92②我国各民族在数千年的迁徙、贸易、婚嫁等交往中,孕育了团结友爱的宝贵传统。③我国各民族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追求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p96⑤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p96刚才我们详细理解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那么如何正确理解民族繁荣呢?让我们走进下一个议题。子议题三:奏幸福乐章·如何共筑民族繁荣?议学情境三:互助中的繁荣路展示材料:全国两会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即赴贵州和云南考察调研。5年前,“十三五”收官,考察云南,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4年前,“十四五”开局,考察贵州,宣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如今,“十四五”即将收官、“十五五”正在谋划。从“多彩贵州”到“七彩云南”,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高质量发展”,结合资源禀赋、立足当地实际,分别为两省指明了未来发展重点和方向,这对全国特别是民族地区发展都具有启示意义。议学追问:习主席赴云贵考察调研有何意义?为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议学成果五: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原因(意义)93—95①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93②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福祉.95③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95过渡:据统计,2012年,5个自治区和云贵、青海(以下简称民族八省区)贫困人口达3121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8%。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2016年至2020年,民族八省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4203元增长到10770元,增幅达156%;全国民族自治地方420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实现整族脱贫。那么我国是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让我们通过资料卡学习。资料卡一:数据显示,2016年至2020年,中央累计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415.2亿元用于支持民族八省区,占全国总量的45.5%;累计安排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少数民族发展支出方向)304亿元。截至2020年底,民族八省区共有驻村工作队5.3万个、驻村干部23.3万人,带领群众找思路、办培训、兴产业。产业兴旺,也带起了一批致富能人回乡创业。甘肃村里的养殖大户马建英:“水来了,路通了,我还贷款养了200多只羊,年收入能达到20万元以上。”内蒙古牧民好斯:“以前放养靠天吃饭,现在我靠着科学养殖,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资料卡二:数据显示,2017年,安排民族八省区各类教育补助资金659.5亿元,支持民族地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截至2020年底,民族八省区累计选聘50多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此外,还设置了大量的保洁员、护路员等公益岗位,带动大批贫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有的贫困村根据自愿原则,部分村民搬迁至政府统一建造的定居点,文化广场、学校、卫生所、养老院等公共设施一应俱全。2016年8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江源村视察。看到乡亲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条件比较好,有稳定的收入,普遍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习近平总书记很高兴,对他们说你们的幸福日子还长着呢。资料卡三:习近平总书贵州调研时在详细了解侗族历史、风俗和服饰、建筑等特色文化保护传承情况后强调,“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黔东南州认真贯彻中央指示,开展文物普查、建立多层级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实施非遗数字化记录工程、加大非遗传承人认定力度、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文化瑰宝绽放时代光芒。议学任务三:民族繁荣我担当①你去过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过吗?谈谈你对那里印象及你所知道的为此国家有何发展举措。②结合所议资料卡内容,分析国家在促进民族地区繁荣发展方面采取哪些措施?资料卡一:1-3组资料卡二:4-6组资料卡三:7-9组议学2分钟后派代表展示成果,用关键词(句)表述预设答案: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民族方针。④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⑤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⑥传承保护弘扬少数民族文化。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业,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⑧发扬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团结奉献的精神。议学成果六:国家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采取的措施94—95①经济方面:党和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②社会民生: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③民族文化: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课堂总结:展示材料,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民族地区,所到之处歌声悠扬。歌声诉真情,映民心,各族人民深情献唱表达不舍,歌声里的祖国团结一心,逐梦而行。 “同心掬得满庭芳”,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六、创新作业【民族团结爱心典范故事会】:在2024年9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会上,呼图壁县阿同汗志愿服务队队长王桂珍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80多岁的她,60余年来默默奉献,无偿照顾了近300位老人和留守儿童,捐助财物近10万元,被乡亲们亲切称为“阿同汗”(维吾尔语意为“金子般的心”)。如今,“阿同汗”精神已成为当地民族团结和志愿服务的标杆,吸引更多人加入。各民族成员在协会中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的种子遍撒呼图壁,促进了社区的和谐与团结。查找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的故事资料,小组合作,选取其中一个民族团结互助的感人故事,将其改编成话剧展示,为促进民族团结尽一份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