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定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本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选择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
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
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 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
1. 凌家滩遗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铜闸镇,是一处距今 5800 年-5300 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
址,是中国第一个以地势分层次建筑的聚落遗址,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全国“百年百大
考古发现”,遗址内发现有人工建造的祭坛、大型氏族墓地以及祭祀坑、红烧土和积石圈等重要遗迹,出
土了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据此我们可以推理( )
①该时期处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学会了利用天然火
②该遗址是研究新石器时代聚落社会的重要遗址
③该时期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还没出现
④该时期出现阶级分化,形成早期国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和趋势,社会形态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下列选项符合
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是( )
①原始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按劳分配劳动产品,任何人都没有特权
②奴隶社会:铁器工具的应用,发明文字,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代
③封建社会:农民依附于地主,但有一定人身自由,有自己的劳动工具
④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生产代替手工作坊,创造了巨大财富,人类社会进入新阶段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 2024 年 11 月 4 日,习近平来到孝感市云梦县博物馆参观出土秦汉简牍展。一枚枚秦汉简牍,为研究多民
族统一国家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提供了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下列描述与秦汉简牍所体现的社
会形态相符的是( )
①农民缴纳苛捐杂税、从事各种徭役 ②人们在生产中结成了平等互助的关系
③地主阶级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 ④文字被发明和应用,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状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2024 年 9 月 13 日,国家文物局在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此次会议聚焦于史前和
夏文化重要考古发现。其中,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年代距今约 9300—
8000 年,发现有台地、环壕及水稻田等重要遗迹,是长江下游早期稻作农业社会的生动缩影。关于浙江衢
州皇朝墩遗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聚落的人们已普遍使用铁犁和牛耕在稻田里劳动
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聚落所有的人讨论决定
③此时人们共同劳动,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④原始农业的出现,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5. 2024 年 8 月 16 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了甘草岭遗址的最新考古发现。甘草岭遗址主体遗存距今
约 4600—4300 年,随葬品中的陶鼎、长身石铲(石圭)、玉石钺等明显反映出与粤北石峡文化存在密切联
系。下列关于该时期的生产力状况说法正确的是( )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已经开始出现 ②人们共同劳动,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③人们已从食物的采集者变为生产者 ④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6. 杭州亚运会吉祥物琮琮,名字来源于文物玉琮,代表的是世界遗产良渚古城遗址(新石器时代)。
琮琮全身以黄色调为主,头部刻有“饕餮纹”,展示给人们一种不屈不挠、坚强刚毅的精神。假设有 12 个
琮琮穿越回到新石器时代,被一个氏族长和他的三个成员(全部)获得,以下分配方案最为合理的是(

A. 氏族长 12 个,三个成员 0 个 B. 氏族长 6 个,三个成员 6 个
C. 氏族长 3 个,三个成员 9 个 D. 氏族长 9 个,三个成员 3 个
7.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研究国家的重要成果,它科学地阐明了家庭、私
第 2页/共 12页
有制、阶级的起源与国家产生的关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学说。下列关于家庭个体劳动、国
家政权、阶级、私有制、贫富分化产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 家庭个体劳动盛行→出现了贫富分化→私有制出现→阶级产生→产生了国家政权
B. 阶级产生→家庭个体劳动盛行→出现了贫富分化→产生了国家政权→私有制出现
C. 国家政权产生→划分阶级→私有制出现→家庭个体劳动盛行→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 家庭个体劳动盛行→私有制出现→出现了贫富分化→阶级产生→产生了国家政权
8. 按照血缘关系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氏族成员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
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重大事务由氏族成员组成的氏族议事会决定。这表
明,在氏族制度下( )
①氏族内部没有人压迫人的现象
②人们通过氏族议事会管理集体事务
③一切大事都由氏族全体成员讨论决定
④氏族首领依靠强制手段解决内部问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下图为三星堆出土的文物,有学者认为三星堆是夏商周时期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之一。对这一时期理解正确的是( )
A. 人们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 B. 统治阶级以收取地租作为主要的剥削方式
C. 作为阶级统治工具的国家已经产生 D. 人们当时使用的主要的生产工具是新石器
10. 位于陕西省清涧县的寨沟遗址是陕北地区一处商代晚期高度发达的区域政治中心。某校高二同学们走进
寨沟遗址开展研学活动,探寻古代文明。这些研学活动可能是( )
①铁犁耕地
②学刻甲骨文
③打制石器
④制作青铜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1. 2023 年 12 月 15 日召开的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SAF)中,三星堆遗址考古新发现项目
第 3页/共 12页
——“琳琅满目的祭祀遗存——古蜀荣光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见证”成功入选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经
考古研究,三星堆祭祀坑大致在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形成;琳琅满目的祭祀遗存,是古蜀文明的荣光,也
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生动见证。该遗址所处时代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有( )
①青铜器广泛使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
②被统治阶级毫无人身自由,被强制劳动
③统治阶级建立了军队、监狱,对社会成员进行统治
④统治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只给被统治阶级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2. 我国古代“粮”和“食”的概念不相同,“粮”指五谷杂粮,“食”指包括五谷杂粮在内的更多可食用
的副食品,比“粮”的范畴更广。封建社会生产力低下,五谷丰登、吃饱肚子是普通百姓祖祖辈辈的梦想,
造成了传统的粮食观念里,一直把粮食局限于谷物。下列对封建社会生产力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水利事业有了较大发展
②金属工具开始广泛使用
③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和推广
④农民能支配部分劳动成果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13. 永州道县玉蟾岩遗址是湖南省十大考古发现之一。考古专家从该遗址发现的距今 1.2 万年—1.4 万年的
水稻谷壳遗存经鉴定为人工栽培稻,兼有野生稻、籼稻的综合性特征,考古专家还发现了陶片、打制的石
器和骨、角、牙、蚌制品等生产工具,以及大量动物残骸,其中哺乳动物达 20 余种。据此可以推断出当时
( )
A. 生产资料开始转归家庭私有 B. 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C. 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 D.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出现分工
14. 敦煌文书《天宝六载(747)敦煌郡敦煌县龙勒乡都乡里籍》登记了一户要交纳租税的“课户”。这户
人家实际占有土地 101 亩,包括依《田令》拥有的土地 87 亩,买来的土地 12 亩,园宅地 2 亩。以下符合
该时代生产关系的是( )
①地主占有全部土地及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
②农户的劳动成果能留下一部分归自己支配
③农户有一定的人身自由并且能够自主劳动
④铁制农具得到广泛使用,耕作技术显著进步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第 4页/共 12页
15. 唐末诗人张碧在《农父》中写道:运锄耕剿侵星起,陇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
子,这首诗反映出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是( )
A. 封建的伦理思想 B. 封建的等级制度 C. 封建的神权思想 D. 封建土地所有制
16. 在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由
此可知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 )
①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结果
②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③是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④是阶级矛盾调和的结果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7. 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指出:“无产者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都是资产阶级的奴隶,资产阶
级掌握着他们的生死大权。它给他们生活资料,但是取回‘等价物’,即他们的劳动。它甚至使他们产生
一种错觉,似乎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意志行动的,似乎他们是作为一个自主的人自由地不受任何强制地和资
产阶级签订合同的。”这表明( )
①工人阶级没有人身自由可言
②劳动者不得不出卖自己 劳动力
③资本家占有一切生产资料
④资产阶级革命促进思想解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8. 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在西欧大致是从 15 世纪末开始,一直延续到 19 世纪初,它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完全确立之前,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起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 )
①土地
②自由的人
③货币资本
④市场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9.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这三个阶级社会生产关系的相同点是( )
①生产资料都 私人占有
②劳动成果全归剥削者占有
③劳动者都毫无人身自由
第 5页/共 12页
④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20. 马克思指出,一切真正 危机的最根本的原因,总不外乎群众的贫困和他们的有限的消费,资本主义生
产却不顾这种情况而力图发展生产力,好像只有社会的绝对的消费能力才是生产力发展的界限。对此,下
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
直接原因
②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
③资本主义社会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产生的
根本原因
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1. 2024 年 2 月 1 日,美国劳工统计局报告称:美国辞职人数创历史新高。“工人们是对通过努力工作过上
充实生活的‘美国梦’失去了信心,比起陷入企业剥削的恶性循环,他们宁肯躺在家里领高额的失业救济
金。”对上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①资本家们无偿且隐蔽地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
②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
③高福利制度并不能掩盖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
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可以克服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2. 1825 年,英国爆发了第一次全国性经济危机,此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每隔一定时间就会发生。马克思
说:经济周期是资本主义的特征,经济危机总是会重复来临,危机将会是资本主义的常态。资本主义经济
危机总是会重复来临,根源在于( )
A. 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
B. 资本主义社会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工人失业,信用关系被破坏
C. 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比,社会生产的商品显得过剩
D.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23. 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工人工资大幅度提高,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也在逐步
提高,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时间缩短,劳动强度减轻。这种情况( )
①有利于改变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对立局面
第 6页/共 12页
②是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所采取的措施
③会使资本家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程度减少
④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关系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4. 自从欧美西方资本主义正式发展之后,周期性经济危机已经成为了一种经济常态。有史记载的第一次经
济危机,是 1637 年,发生在欧洲的郁金香泡沫危机。最近 50 年以来,平均 10 年发生一次的经济危机,在
不断地轮回上演着。经济危机轮回上演表明( )
①生产的社会化不适应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②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是不可避免的
③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
④资本主义终究要被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25. 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黎以冲突等,都因美国的纵容和支持而不断升级,这为美国军火商大发横财提供
了难得的良机。由此可以看出( )
①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②依靠暴力进行掠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必备条件
③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人类社会才能消除战争和各种冲突
④资本主义存在严重弊端,并不是当今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6. 《共产党宣言》指出:“它们关于未来社会的积极的主张,例如消灭私人营利、消灭雇佣劳动……这些
主张本身还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由此可知,“它们”( )
①阐述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找到了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③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④主张消灭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27. 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众多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将社会的变革寄托于一种理想。与科学社
会主义相比,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空”,主要是因为它( )
①仅从理性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②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③解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④没有看到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对立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
28.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
第 7页/共 12页
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关于科学社会主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思想来源是空想社会主义
②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③产生的历史前提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④理论基石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29. 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早在 1824 年就开始实践自己的理想。他在美国购买了 3 万英亩的土地,建立了
许多“公社”,实行人人劳动、按需分配的制度。然而这些“公社”不久后都瓦解了。空想社会主义者建
设美好社会失败的原因有( )
①未对未来理想社会进行原则性描述
②未能揭露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弊端
③未能找到建立理想社会的阶级力量
④未能找到实现社会变革 正确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0. 19 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借鉴了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一些天才设想,进行了
艰苦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社会主义之
所以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是因为它( )
①对未来社会进行了美好构想和蓝图设计
②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坚定力量
③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运行的一般规律
④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中的主要成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1. 恩格斯晚年在总结马克思的伟大功绩时说:马克思的贡献有两个,一个是发现唯物史观,一个是发现剩
余价值学说: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 )
①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③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和根源、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历史性飞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2. 《共产党宣言》是一部科学洞见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下列正确分析其内容的有( )
第 8页/共 12页
①《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
③《共产党宣言》的问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
④《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3. 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科学社会主义之
所以是科学,是因为它( )
①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社会弊端
②对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③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
④找到了实现人类解放的社会力量和正确道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4. 科学社会主义绝不是从某个天才人物头脑中凭空出现的,而是在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适应社会实践和
时代发展需要产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卓越才智和特有经历对这一伟大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但这一思想体系产生的根源绝不应仅从他们的天才中去寻找,而要从那个时代的历史条件中去寻找。科学
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 )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空想社会主义的发展
③工人运动的兴起
④《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5. 《共产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
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每一个国家的无产阶级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
级。上述论断( )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②彰显了无产阶级运动的群众性
③为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
④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6. 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资本
第 9页/共 12页
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科学
社会主义的诞生( )
①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7. 2024 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176 周年。《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已经被欧洲的一切势力公认为
一种势力;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
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
①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人类思想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
③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38.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表述正确的有( )
①科学社会主义仅从理性、正义的原则出发,揭露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②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③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
④唯物史观和《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39.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 )
①剩余价值的来源
②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④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
40. 李大钊指出,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是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
兆。俄国的革命,不过是使天下惊秋的一片桐叶罢了。“使天下惊秋”是因为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 )
①冲破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第 10页/共 12页
③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进行了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1. 1848 年,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917 年,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
会主义国家。二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逐渐发展壮大。20 世纪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苏联解体、
东欧剧变,社会主义运动一度进入低潮,但随后以中国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低潮中奋起。这表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依然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动力
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不可避免
③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不断地向前发展
④科学社会主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变革的能力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2.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
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是因为它( )
①蕴含着化解西方危机的丰富智慧
②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科学到空想的伟大飞跃
④为中国发展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3. 20 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唱衰中国、唱衰社会主义 舆论在国际上不绝于耳,各式各样的“中国崩溃论”
从来没有中断过,但是,中国非但没有崩溃,反而是“风景这边独好”。这说明( )
①科学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奋起
②任何国家和地区都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
③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
④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和发展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②③
44. 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写道:“所有这三个人(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有一个
共同点:他们都不是作为当时已经历史地产生的无产阶级的利益的代表出现的。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并
不是想首先解放某一个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想建立理性和永恒正义的王
国;但是他们的王国和启蒙学者的王国是有天壤之别的。”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 )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对理想社会的探索脱离了实际
第 11页/共 12页
②空想社会主义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③唯物史观实现了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
④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45. 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飞跃发展。有人描述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景象:“俄
国现在无物不集中,消费者都是凭劳动券领取用品,劳动券以工作高下的标准分为几等,每等可得若干……”
上述材料表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 )
①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
③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④减轻了人剥削人的程度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二、主观题(共 10 分)
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事实一再告诉我们,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没有过时,关于资本主义必然消
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没有过时。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
折的。资本主义最终消亡、社会主义最终胜利,必然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
——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说明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 45 小题,每题 2
分,共 90 分。)
1. A。2. D。3. B。4. D。5. B。
6. C。7. D。8. A。9. C。10. D。
11. D。12. A。13. C。14. C。15. D。
16. A。17. C。18. C。19. B。20. A。
21. B。22. D。23. D。24. C。25. B。
26. A。27. D28. A。29. D。30. C。
31. A。32. B。33. D。34. A。35. C。
36. B。37. A。38. C。39. B。40. B。
41. D。42. C。43. A。44. B。45. B。
二、主观题(共 10 分)
46.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
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贯穿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始终,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
(3)资本主义越发展,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越高,资本、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就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资本
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就越不可避免,资本主义必将走向消亡。
(4)资产阶级会采取一定措施缓和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缓和阶级矛盾,也会用
暴力手段镇压无产阶级;但无产阶级会不断成长壮大,在正确革命理论指导下,必将推翻资本主义和资产阶
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