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共25张PPT+3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课件(共25张PPT+3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导入:光影的控诉
同学们,照片是定格时间的艺术,它本该是记录美好生活的,但是,在1937年的冬天,南京的华东照相馆里,镜头定格的却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面。今天,让我们通过最近上映的电影《南京照相馆》以及背后的真实历史,一起回答一个问题:中国,为何必须进行一场翻天覆地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光影定格民族殇,革命开启新纪元
光影定格民族殇,革命开启新纪元
2.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课标要求 素养目标
课标要求 素养解读 考点综评
1.了解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两大历史任务。 2.阐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探索方案,并概括历史结论。 3.阐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性质、特征及重大意义。 政治认同: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重大历史意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科学精神: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理解近代中国发展的历程;坚守正确价值取向、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公共参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树立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信念,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理想,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1.本框知识点属于常考点,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历史任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特点。
2.在非选择题上,结合党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等考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原因。
总议题:从电影《南京照相馆》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正义性
总议题:从电影《南京照相馆》看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性与正义性
黑暗下的曙光
——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的新生
02
镜头下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血证
01
PART-01
镜头下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血证
镜头下的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血证
议学活动一
镜头下的压迫
电影《南京照相馆》故事取材于南京大屠杀历史,其中呈现了当年被日军列为“不许可”的照片,以及日军刻意摆拍的“亲善照”,无声控诉日军的侵略暴行。
请你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为什么一座城市的首都会被外敌如此轻易地攻陷并实行暴行?这反映了当时旧中国处于怎样的状态?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1840年
鸦片战争
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签订《天津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迫使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迫使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从此,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近代中国是怎么样沦为两半社会?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2.近代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基本国情:半殖半封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
任务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前提和基础
目的和动力
决定
决定
决定
议学活动二
镜头下的反抗
一群生活在南京的百姓躲在吉祥照相馆中避难,为了尽可能多活一天,他们被迫帮助日军冲洗照片,却意外冲印出能证明日军屠城的罪证照片,“这照片可不能洗了,洗了就是汉奸了”为了揭露日军,照相馆老板开始决定冒死保存照片。
请你结合视频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照相馆老板这种个体的,隐秘的反抗能否改变中国的命运?
一、悲怆的历程——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
3.探索复兴之路:
(1)过程:
政治力量 失败原因
太平天国运动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必须另辟新路。
(2)结论:
农民阶级
1.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2.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地主阶级改良派(洋务派)
1.没有进行根本的制度改革
2.内有顽固派掣肘,外有列强压迫入侵
资产阶级改良派(维新派)
资产阶级革命派
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①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②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③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十分弱小
辟什么样的道路?
PART-02
黑暗下的曙光
——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的新生
黑暗下的曙光
——新民主主义革命带来的新生
议学活动三
黑暗下的曙光
电影《南京照相馆》的悲剧,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这部电影本身,就是对旧中国的一个定格,而中国共产党就是那一股强大力量,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要打破这个凝固、绝望的“定格”,让历史的胶片流向光明的未来!
视频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战争胜利了,中国人没有被打倒!在黑暗下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请你观看视频,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组讨论,填写下列表格。
1.指导思想
2.领导力量
3.开始标志
4.发展历程
5.革命道路
6.取胜法宝
7.革命性质
8.胜利标志
9.理论成果
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共产党(主心骨)
五四运动(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性质,步骤,“新”在哪)
新中国成立(意义)
毛泽东思想的创立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性质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
领导阶级
阶级基础
革命对象
革命性质
【特别提醒】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来说属于无产阶级领导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主体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中国革命的步骤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民主革命
1840年
1919年
1949年
1956年
五四运动
新中国成立
鸦片战争
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社会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
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的社会。
必要准备
新民主革命
社会主义革命
必然趋势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无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
无产阶级革命
7.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新”在哪里
资产阶级
建立资本主义国家
资产阶级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不同点 领导权
革命前途
革命范畴
革命结果
相同点 革命对象
社会性质
革命性质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失败 成功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8.胜利标志: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辞旧
迎新
对外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二、胜利的征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
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
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①拥有革命主心骨:中国共产党。
②坚持正确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③坚持群众路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无产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
④坚持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
⑤坚持革命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⑦符合国情:分两步走符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
⑧革命的前途: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知识框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及历史任务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指导思想、领导力量、开始标志、发展历程、、革命道路、革命道路、取胜法宝、革命性质、胜利标志、理论成果
辞旧、迎新、对外
资本主义走不通的原因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1.悲怆的历程
2.胜利的征程
性质、步骤、“新”的表现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针对训练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是一面镜子,它照亮现实,也照亮未来。我们应从历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戮力同心、攻坚克难,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彼岸不断前进。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抗战胜利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实现民族复兴创造前提条件
②抗战胜利显示中国人民的团结伟力,为实现民族复兴凝聚磅礴力量
③抗战胜利推动了中国的革命进程,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④抗日战争孕育形成了伟大抗战精神,为实现民族复兴提供根本政治保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针对训练
某革命历史题材剧以1915年《青年杂志》(1916年改名为《新青年》)问世为始,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一段风云激荡的伟大历史进程,清晰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和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全过程。下列对该剧中的台词分析正确的是( )
①民众觉醒了,中国才有希望——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就在于是否发动群众
②生逢乱世,即使命运如蝼蚁,但仍有人心向光明——近代中国探索复兴之路是悲怆而艰辛的
③我们不能总是在十字路口上徘徊了,到了该决断的时候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历经探索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④我们要对现行的社会进行改造,是改造,不再是改良,是一场革命——改天换地才是一条新路,要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C
针对训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微微巨轮。”由此可以感悟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让中国人民在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C
历史回响——铭记与和平的启示
《南京照相馆》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堂沉重的历史政治课。它用最直观的方式告诉我们:
1. 革命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不得不”的选择。是三座大山的压迫,尤其是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让革命成为了救亡图存的唯一出路。
2. 历史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因为其他一切旧势力都无法承担领导革命的重任,只有中国共产党能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组织起最浩荡的革命力量。
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改变了照相馆老板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人民的命运,终结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屈辱历史,为后来走向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铭记历史
勿忘国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