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件-(共27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课件-(共27张PPT+1个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改革开放的意义
改变四个面貌
迎来三次飞跃
两个关键一招
一个重要法宝
一个必由之路
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共产党的面貌
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了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
中国人民迎来了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
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由之路
课前2分钟:复习回顾
第三课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总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引领中国发展的?
议题
看来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开创和发展的?
观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成就?
02
总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创立、发展和完善
01
望前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绘蓝图
03
1.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内容、地位、关系、要求)
自主学习
要求:结合教材P36-P41根据提示标注关键字词完成问题分析并记录
时间:3分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思考: 1.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什么?
2.中国共产党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取得了哪些理论创新成果?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如何开创和发展的?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
1、标志: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鲜明主题。
2、意义: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②中国共产党所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
3、创立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开创、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思考:毛泽东思想为什么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理论成果
(1)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形成时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②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③主要内容(P36相关链接):
①党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②三步走战略、
③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④“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⑤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第一步: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基本实现现代化
重大意义/卓越贡献: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①时 间: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②主题: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
③创立背景: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面前
④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和框架;确立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
⑤历史贡献: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①时 间: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年)
②时代课题: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③主要内容: (P37相关链接)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④历史贡献:成功在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后)
①时 间: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年)
②时代课题: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③历史贡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理 论 形成时间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回答了) 作 用(贡献)
邓小平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邓小平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1989 江泽民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后2002 胡锦涛 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党的十八大以来2012 习近平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小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后党形成的思想体系,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①都是围绕“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成果。
②它们是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形成、发展、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过程中。
③是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行动指南;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坚持“四个自信”
①道路自信: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理论自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制度自信: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文化自信: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成就?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由之路
领导核心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
基础 立足基本国情
基本路线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根本任务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总体布局 五位一体: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奋斗目标 ①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②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意义 P38相关链接 ①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②是一条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发展要求并取得巨大成功的唯一正确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主义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构成
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注意:不包含毛泽东思想
回答的问题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行动指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根本制度保障
内涵 (1)形成: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
(2)与国家治理的关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国家制度是国家治理的根本依据)
(3)重要性: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稳则国家稳。
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优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本质特征(优势):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②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③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十四亿多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精神力量
形成 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内涵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地位 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实现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行动指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根本保障)
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相互关系:
(2)基本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关系
2.我们应该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2)我们要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何成就?
一、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创立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提出:党的十二大开幕式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
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
根本原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党带领人民
知识小结: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1个进程:改革开放的进程(看)
1个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2个意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4大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时间,主题,意义)
1个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4个自信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背诵识记
主观题归纳运用:为什么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1)从改革开放取得的历史成就来看,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推动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党领导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增进人民福祉、实现民族复兴。
(4)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体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
典例分析
(2025·浙江金华·三模)习近平强调,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立足新的时代条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赋予马克思主义以新的鲜活力量。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论断的主旨相符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
③党领导人民不懈探索现代化路径,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
④党历经沧桑但充满活力,在于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不动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2025·浙江卷)3.面对改革攻坚期更为复杂的问题,我们党将“破立并举、先立后破”作为推进改革的重要方略。“先立”注重系统集成,“后破”强调问题导向。立城乡融合发展之制,破城乡二元结构之弊;立清风正气,破“四风”顽疾……材料表明( )
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智慧和勇气
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发扬伟大斗争精神
③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是改革的出发点
④我国的改革是从经济领域向其他领域渐次展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典例分析
A
(2024·河北·高考真题)1975年,托马斯·海贝勒作为社会人类学专业博士生第一次到访中国。40多年来,多次访问中国的海贝勒见证了改革开放推动中国发生的巨大变化。他说,“一切都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的实施而改变。”中国的巨大变化表明,改革开放( )
①为实现我国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③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④极大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提前完成,为我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初步基础。
D
中特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要坚持和不断完善的。
典例分析
典例分析
(2023浙江,2,3分)2023年4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将长久不变,永远不会自己关上开放的大门。一切愿意与我们合作共赢的国家,我们都愿意与他们相向而行,推动世界经济共同繁荣发展。由此可见,我国的对外开放( )
①得到各国认同 ②进入新阶段
③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 ④是一项基本国策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