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3《我做小主人》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我做小主人》学科 心理健康教育 年级 一年级 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内容分析: 教材围绕“我做小主人” 开展,借助 “天真屋” 板块中生动的卡通图片,展示擦桌子、洗衣服、扫地、招待客人等家务场景,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契合一年级学生认知特点,便于他们理解自己作为家庭小主人可承担的事务,助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动手能力,对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 。 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家庭走向校园,好奇且模仿力强。以形象思维为主,易被教材图片吸引。渴望认可,做家务可增强自信。但自控力弱,课堂易分心,对责任理解不足,需教师引导明确小主人职责。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图片展示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庭和学校小主人的角色,培养责任感和动手能力,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认同。 1. 课堂表现评价:从参与度、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2.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书面作业与课堂提问判断。 3. 活动体验评价:“说一说”按表达和责任理解分好、较好、一般;“画一画”经互评星级和教师总结点评。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学习重点:让学生理解小主人角色及应承担的责任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主动承担责任的意愿并落实到行动。 依托教材具象化情境(天真屋图片)。2.结合讨论与活动体验(说一说、画一画)激发责任意识。 3.通过家校协同(课后实践任务)将认知转化为行动,采用星级评价与自我奖励强化责任感培养。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 1. 教师播放动态表情包(妈妈擦汗配文 “腰酸背痛”、爸爸捶背配文 “肩膀好酸”),温柔提问:“宝贝们,看到爸爸妈妈这样辛苦,你们心里会怎么想?”2. 展示家庭生活场景图(如妈妈做饭、爸爸拖地),引导:“图里的家人在做什么?平时在家,你会像他们一样帮忙吗?快说说你在家的角色~”3. 总结过渡:“原来大家都想当好家里的小主人,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我做小主人’!” 通过展示与家庭生活紧密相关的图片,迅速吸引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利用他们熟悉的场景引发兴趣。二、知识讲解 1. 出示 “天真屋” 图片,逐图引导:“看,这个小朋友在擦桌子,谁来说说擦桌子的步骤?还有这幅图,招待客人要先做什么?”2. 追问升华:“小朋友们做这些家务,对自己、对爸爸妈妈有什么好处?” 总结:“做家务不仅能帮父母,还能锻炼自己变能干!” 借助“天真屋”的图片,以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具体的家务行为,符合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认知特点。三、互动讨论 1. 分组时明确规则:“4 人一组,围绕‘在家还能做什么’讨论,组长用小卡片记录想法。”2. 小组分享后,教师补充:“除了大家说的,还可以给家人读故事书、整理鞋柜,这些都是小主人的暖心行动!” 组织分组讨论,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促进他们相互学习和启发。四、活动体验 活动一 “说一说”:1. 教师示范:“我知道妈妈每天要买菜、做饭,我能帮择青菜。” 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妈妈做的事,再讲讲你能做的家务。”活动二 “画一画”:设计家务奖状2. 发放画纸,提示:“回忆今天做的家务,画上你劳动的样子,再写一句奖励自己的话,比如‘整理书包小能手’!”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构图细节。 “说一说”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父母日常付出,培养感恩意识,同时思考自身能承担的家务,强化小主人的责任认知。“画一画”活动让学生通过自我奖励的方式,增强完成家务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他们持续参与家务劳动的积极性。五、课堂总结 1. 回顾时提问:“今天学了哪些家务?当小主人有什么意义?” 总结重点。2. 拓展延伸:“在学校也能当小主人,比如摆齐桌椅、帮老师发作业。课后和爸妈商量,周日当家务小管家,让爸妈拍照记录,下周分享!” 回顾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强调小主人责任和意义,加深理解。拓展到学校小主人角色,引导学生将责任感延伸到更广泛的生活场景。5.板书设计我做小主人家务:擦桌、洗衣、扫地、待客责任:帮父母、练能力感恩:知付出、会分担学校:爱集体、勤劳动6.教学反思与改进13《我做小主人》实践性作业单姓名 时间 学校 班级 组别一、课前实践性作业题1. 家务小观察:请同学们在课前观察家人做家务,用画画或者简单文字记录下家人做了哪些家务,分别是怎么做的,完成后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分享。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家务劳动内容,为课堂学习做铺垫。 2. 我的家务初体验:选择一项简单家务,如擦桌子、摆碗筷,在家长指导下尝试完成,完成后思考自己做这件家务时的感受,以及遇到的问题,准备在课堂上交流。让学生初步体验小主人责任,激发课堂探究兴趣。二、课堂实践性作业题生活的内容: 认识家庭小主人职责,如擦桌子、招待客人 2.实践的方式: 通过情景模拟,扮演小主人处理家务、接待客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小主人在家校的责任;制作家务记录卡或奖状,进行自我总结与激励;课后与家长沟通,尝试负责家务。 3.素养的目标: 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明确小主人角色定位,提升劳动实践能力,增强自我管理与心理健康素养,强化对家庭和集体的归属感。三、“五步探究”解题(一) 创设生活情境,明确学习任务 展示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图片,说说图片中人物在做什么,分享自己在家的角色。(二) 分解学习任务,开展学习尝试 第一步:教师展示教材 “天真屋” 板块的卡通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人物的动作(如擦桌子、洗衣服等),鼓励学生用简单句式描述(如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第二步: 通过情景模拟,扮演小主人处理家务、接待客人,并用 “我会……” 句式表达小主人的具体行动(如 “我会帮忙摆碗筷”)。 第三步:组织分组讨论 “聊天室” 问题:“作为小主人在家还能做什么?” 第四步:教师提问:“今天有没有同学主动做了家务?” 通过举例(如整理书包、浇花)帮助学生回忆,明确任务:“为自己画一张家务奖状,写上做的家务和想说的话。” 第五步:发放画纸并展示示例奖状,鼓励学生用绘画或简单文字记录(如用 “√” 表示完成的家务),用 “我今天做了……,感到……” 句式分享感受。(三)分析学习尝试,讨论学习方案 学习准备 教师准备教材 “天真屋” 图片、空白画纸、示例奖状。学生按 4 - 5 人一组分组。 学习分工 记录员:负责记录小组讨论的内容。 汇报员:代表小组进行发言和分享。 材料员:管理小组活动所需的材料。 学习步骤 想一想:小组成员共同观察 “天真屋” 图片,简单描述图中人物动作。 演一演:通过情景模拟,扮演小主人处理家务、接待客人,用 “我会……” 句式表达。 议一议:围绕 “作为小主人在家还能做什么” 展开讨论,记录员做好记录。 做一做:根据讨论结果,小组成员合作设计家务奖状,用绘画或简单文字记录。 成果汇报:汇报员用 “我今天做了……,感到……” 句式分享小组设计的奖状。(四) 把握学习方案, 合作学习行动 想一想: 图中的小朋友在做……,引导学生补充细节(如 “用抹布擦桌子”)。 演一演 通过情景模拟,扮演小主人处理家务、接待客人。 议一议 小组讨论 “除了家务,小主人还能做什么让家人开心?”,启发多角度思考。 做一做 小组成员合作设计家务奖状,用绘画或简单文字记录。例如: 奖状 奖励 ×× 同学今天浇花,你是家庭小主人!交流汇报:用 “我今天做了……,感到……” 句式进行分享。(五) 抓住学习行动, 评价学习成果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与合作能力,采用等级制与定性描述结合。 知识理解:通过书面作业和课堂提问,即时评估对小主人角色的认知。 活动体验:“说一说” 聚焦表达清晰度与责任理解深度;“画一画” 关注创作积极性及自我认同,结合互评星级与教师点评。 动态生成:捕捉课堂突发表现(如创新家务建议),灵活调整评价维度,强化正向激励。四、课堂拓展:设立 “班级服务岗”(如绿植管理员、图书整理员),学生轮流承担,强化集体责任感。五、课后实践性作业“周日家务小管家” 体验任务 任务内容:与父母沟通,周日担任家庭 “家务小管家”,选择 1-2 项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整理衣物、摆放碗筷、给绿植浇水),在父母指导下完成。 记录方式:用手机拍摄完成家务的照片或小视频,配上文字(可请家长协助书写):“今天我做了______,感觉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