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集训十五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跨城通勤是指就业人口往返于居住城市和工作城市之间的过程,是国外大都市地区的普遍现象,体现了大都市地区内部功能一体化。近年来,随着我国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上海、北京、广州和深圳等超大城市周边地区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跨城通勤现象,其中苏(苏州)沪(上海)跨城通勤人数有所减少。据此完成1~3题。1.实现跨城通勤的前提条件是 ( )A.完善的生活设施 B.便利的交通条件C.较少的人口数量 D.优美的工作环境2.工作日期间,每天苏沪跨城通勤的主要群体最可能为 ( )A.高校学生 B.蓝领工人C.白领职员 D.老年群体3.推测近年来苏沪跨城通勤人数减少的原因是 ( )A.通勤成本极高 B.产业结构升级C.户籍制度变化 D.城市职能增加 物流在商品汽车产销中发挥重要作用。汽车装配厂通常先将商品汽车入库,再依据订单数量及来源地通过铁路、公路、水路运给经销商。目前,铁路部门将汽车装配厂的商品汽车有计划、成规模地运至物流基地(如图中的“中转库”),再依据订单由公路运给周边地区经销商,这种商品汽车物流方式称为“库前移模式”。完成4~5题。汽车装配厂至经销商运输旧模式汽车装配厂→入库→起运火车站→铁路运输→到达火车站→经销商汽车装配厂至经销商运输“库前移模式”汽车装配厂→起运火车站→铁路运输→到达火车站→中转库→经销商4.建设“中转库”主要为了发挥 ( )A.铁路运输安全快捷优势B.公路铁路联合运输优势C.铁路运输规模经济优势D.公路运输灵活便利优势5.与旧模式相比,“库前移模式”能够提高 ( )A.装配厂的汽车生产量B.经销商的销售时效性C.装配厂的市场占有率D.经销商的汽车销售量 当乘客在轨道交通网中的实际出行路径与最优出行路径不同时,则定义此次出行为绕行换乘出行,一个乘客在绕行换乘站产生的一次绕行换乘行为记为该站的一次绕行换乘量。车站绕行换乘量是指在乘客进行换乘时,出于某些原因(例如车站布局、出行需求等)而选择绕行的乘客数量,可以反映乘客在进行换乘时的出行特征和需求。如图示意某年某月上海市部分站点日平均绕行换乘行为分布,重要换乘站点附近有公园、商圈、景点分布。据此完成6~8题。6.乘客绕行换乘次数最多的站点是 ( )A.江苏路站 B.徐家汇站C.静安寺站 D.人民广场站7.徐家汇为上海主要商业中心之一,线路布局完善,但依然吸引大量游客选择该站绕行换乘,其原因最可能是该站 ( )A.通勤条件优越 B.承接旅游需求C.站内设施豪华 D.出行速度较快8.为减少地铁站乘客的绕行换乘行为,上海市亟须 ( )①加强地铁站信息公示 ②加强地铁站信息引导③重新改造所有线路 ④加快郊区交通建设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③④ 区域可达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路网发达程度和城镇密集度,从而表现出乡镇发展对交通可达性的需求。如图示意甘肃省定西市区域可达性等值线分布,数值越大,表明区域可达性越好。据此完成9~10题。9.推测临洮县南部区域可达性等值线密集的原因是 ( )A.交通网密集 B.地形较崎岖C.对外联系多 D.工业布局广10.远离区域几何中心的安定区,其可达性较高的原因是 ( )①处于市域中部 ②交通类型多样 ③人口密度较高④周边城市密集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长期以来长江影响着南北两岸的要素流动。为打通南北运输动脉,实现区域跨江融合,国家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过江通道建设。如图示意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分布情况。据此回答11~12题。11.影响长江上、中、下游过江通道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A.产业布局 B.经济水平C.修建难度 D.人口规模12.促进长江下游跨江融合,加快区域一体化的措施是 ( )A.提高两岸人口落户条件B.促进农村劳动力市民化C.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D.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近年来,国内高铁枢纽地区逐步成为城市扩展的新型空间。高铁枢纽地区选址过于偏远或偏向中心均会影响城市向高铁枢纽地区扩展。高铁距离指数是指高铁站到城市中心的距离与设站后城市建成区面积之比,距离指数在0.93—2.14之间的高铁枢纽产生的城市空间扩展效应最明显。如表示意我国部分地区高铁距离指数。据此完成13~14题。高铁站 上海 虹桥 杭州 东站 成都 东站 长沙 南站 重庆 北站 贵阳 北站 铜仁 南站 宜春站高铁距 离指数 0.47 0.43 0.48 1.33 1.26 1.47 18.50 2.9913.下列城市中,高铁枢纽产生的城市空间扩展效应最明显的是 ( )A.长沙南站 B.成都东站C.宜春站 D.上海虹桥14.城市规划一般都合理科学,宜春站的距离指数不在最优区间的原因是 ( )A.促进中心城市发展B.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C.预留城市发展空间D.促进中心城市人口外迁 雄安站综合交通枢纽(简称“雄安站”)是京雄城际铁路最大车站。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是该站的特点。车站进行了“站桥一体化”设计(桥梁结构和车站建筑结构组合在一起,承轨层距离地面16.4 m),并在椭圆形屋顶部分设置了光伏发电系统,平均年发电量约583万kW·h,在运营模式方面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方式。据此完成15~16题。15.雄安站“站桥一体化设计”的优势有 ( )①提高了空间利用率 ②利于站内商业开发③实现站内交通转换 ④增加文化空间氛围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16.将光伏发电设施安装在车站屋顶上可以 ( )A.减少电力投资 B.实现电力自给C.保证供电稳定 D.节约土地资源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山岭连绵、岭谷相间。广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水丰沛。材料二 据报道,规划了上百年、预计投资超过700亿元人民币的广西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将开工建设。运河建设项目包括航道工程、航运枢纽工程、水利设施改造工程、沿线跨河设施工程以及配套工程。建成后,运输能力将达到5 000吨级,为我国内河航运的较高水平。运河长为134.2千米,全程落差60米,预计将在2026年底主体建成。如图为“平陆运河线路示意图”。(1)从运输角度,简析该区域投巨资修建平陆运河的主要原因。(4分)(2)从技术和经济角度,指出平陆运河修建过程中的主要困难。(4分)(3)简述平陆运河建设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4分)18.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4分)“滨海2号”国际交通运输走廊主要是指长春—扎鲁比诺港—亚太地区港口及我国南方沿海港口的国际物流通道,2018年9月,该通道正式开通。目前,扎鲁比诺港成为东北亚各国与西欧地区国际通道上重要的集装箱运输转运港。地处内陆的吉林省是我国“北粮南运”重要的粮食调出省。吉林的粮食用国际标准集装箱通过铁路运输到扎鲁比诺港,报关后,“借港出海”南运。如图为“吉林及其周边区域地理要素略图”。(1)从物流成本的角度,分析吉林“北粮南运”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的好处。(4分)(2)分析“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的开通对扎鲁比诺港交通枢纽地位的影响。(6分)(3)为进一步提高集装箱转运的效率,扎鲁比诺港还需要进行哪些改善 (4分)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湾区经济作为重要的滨海经济形态,是当今国际经济版图的突出亮点。杭州湾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三大国家战略叠加的交汇点。北部环杭州湾城市群是浙江四大城市群之一,杭州作为核心城市,拥有阿里巴巴、网易、蚂蚁金服等众多世界级数字经济公司……发挥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杭州湾将建设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创新型湾区。通苏嘉甬高速铁路起自南通市,经过苏州市、嘉兴市,通过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跨越杭州湾海域(跨海29.158千米),进入宁波市,简称“通甬高铁”,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际通道与纽带。2023年3月,该铁路杭州湾跨海铁路桥正式开工。如图为“杭州湾周边区域图”。(1)简析杭州湾城市群发展的优势条件。(4分)(2)指出杭州湾跨海段修建时需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4分)(3)简述通苏嘉甬铁路建设对促进环杭州湾大湾区建设的社会经济作用。(4分)(4)简述将杭州湾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大湾区可采取的措施。(4分)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兰新铁路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设计的一条铁路。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条件,兰新铁路并没有把铁路修到最需要的地方。一位早年坐火车经过吐鲁番的人回忆:下了火车,改乘汽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吐鲁番市区。2014年年底通车的兰新高铁从吐鲁番市北郊通过。如图为“吐鲁番附近铁路线路图”。(1)推测苏联专家在规划兰新铁路线时考虑的三个主要因素;相对于吐鲁番而言,说出兰新铁路线规划的一个主要缺点。(2分)(2)简析兰新铁路相对高速公路的运输优势。(4分)(3)与兰新铁路相比,简述兰新高铁对于吐鲁番市的合理性。(4分)单元集训十五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1.B 2.C 3.B [第1题,跨城通勤是指居住在一个城市,在另一个城市工作的现象,实现跨城通勤的前提条件是便利的交通条件,B正确;完善的生活设施、较少的人口数量、优美的工作环境不是实现跨城通勤的前提条件,A、C、D错误。第2题,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分区。苏沪跨城通勤的主要目的是工作,而高校学生、老年群体不是以工作为主要目的,排除A、D;蓝领工人工资水平较低,购买力有限,不可能通勤距离较远,B错误;白领职员工资水平较高,购买力较强,可能通勤距离较远,C正确。第3题,通勤成本不高,A错误;苏沪跨城通勤人数减少的原因是苏州产业结构升级,苏州的就业机会增加,B正确;户籍制度变化、城市职能增加不是跨城通勤人数减少的原因,C、D错误。]4.B 5.B [第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中转库是位于火车站和经销商之间的环节,是通过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的衔接,能够发挥公铁联运的优势,更好地为经销商服务,不仅是发挥铁路的运输优势,还会发挥公路的运输优势。故选B。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库前移模式”能够将商品汽车仓储由汽车装配厂转移到中转库,距离经销商更近,能够提高经销商销售的时效性,B正确;对于装配厂的产量、市场占有率影响较小,A、C错误;对于经销商汽车的销售量影响较小,D错误。]6.C 7.B 8.A [第6题,根据图示可知,静安寺站的绕行换乘量最高,超过了80 000次。江苏路站、徐家汇站、人民广场站换乘次数均小于静安寺站。C正确,A、B、D错误。第7题,徐家汇站的绕行换乘量较高,是因为该站位于上海主城区繁华商圈,吸引了大量的旅游人群,同时徐家汇也是上海的重要景点,许多游客慕名前来,B正确。虽然通勤条件优越可能会吸引乘客,但图中明确提到重要换乘站点附近有公园、商圈、景点分布,这意味着绕行换乘可能与这些设施有关,而不仅仅是通勤条件,A错误;豪华的站内设施虽然可能提高乘客的舒适度,但并不是导致绕行换乘的主要因素,C错误;出行速度对于乘客来说很重要,但图中没有提到徐家汇站在速度上有特别的优势,因此这不是绕行换乘的主要原因,D错误。第8题,为减少地铁站乘客的绕行换乘行为,上海市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采取多种措施,包括优化地铁换乘站的布局,提高地铁站点服务质量,加强地铁信息公示和引导等,①②正确;重新改造所有线路难度较大,成本过高,没有必要,③错误;加快郊区交通建设对减少乘客绕行换乘行为影响较小,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9.B 10.C [第9题,由材料可知,区域可达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路网发达程度和城镇密集度,从而表现出乡镇发展对交通可达性的需求。等值线密集,则表示区域可达性跨度大,交通密集度越低,受地形崎岖影响,该区域交通可达性变化大。B正确,A错误。对外联系多,区域可达性越好,不是等值线密集的原因,C错误。区域可达性影响工业布局,D错误。第10题,由图可知,远离区域几何中心的安定区,其可达性较高。安定区作为区域的政治中心,周围城镇密集、路网较发达,因此途经安定区的交通类型多样,大大缩短了到其他城镇的时间,可短时间到达陇西、渭源、临洮等中心性较高的城镇,再很快渗透相应的附近城镇,相对来讲提高了其可达性,②④正确。由图可知安定区并不在市域中部,①错误。区域可达性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该区域路网发达程度和城镇密集度,与人口密度大小关系不大,③错误。故选C。]11.C 12.D [第11题,由图可知,长江上游的过江通道的密度较大,中下游过江通道的密度较小,上游多基岩质河岸,河道较窄,修建难度小,修建数量较多,C正确;与产业布局、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关系不大,A、B、D错误。第12题,促进长江下游跨江融合,加快区域一体化的措施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生产要素、资金、技术、人员的跨区域流通,D正确;提高两岸人口落户条件,不利于促进长江下游跨江融合,A错误;促进农村劳动力市民化,推动的是城市化进程,并非区域一体化,B错误;增强中心城市集聚效应,会加剧城市的虹吸效应,不利于促进长江下游跨江融合,加快区域一体化,C错误。]13.A 14.C [第13题.由材料可知,“距离指数在0.93—2.14之间的高铁枢纽产生的城市空间扩展效应最明显”。读表格信息,长沙南站为1.33、成都东站为0.48、宜春站为2.99、上海虹桥为0.47,只有长沙南站位于0.93—2.14之间,所以效应最明显,A正确,排除B、C、D。第14题,宜春站距离指数为2.99,远离城区,对中心城市发展影响小,A错误;高铁主要是对外交通,因此不能缓解现有的城市内部交通拥堵,B错误;宜春站距离指数为2.99说明高铁站距离城市中心较远,这就给城市发展预留了空间,C正确;增加就业机会,减少城市中心人口外迁,D错误。]15.C 16.D [第15题,桥梁结构和车站建筑结构组合在一起,承轨层距离地面16.4 m,能够减少土地的占用,提高了立体空间利用率,①正确;车站主要用于运输活动,与商业开发关系小,②错误;“站桥一体化”设计能够实现站内交通转换,提高效率,③正确;“站桥一体化”设计充分利用立体空间,“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是该站的特点”,增加文化空间氛围,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第16题,光伏发电设施安装在屋顶上,有效利用空间资源,减少对土地资源的占用,节约土地资源,D正确;光伏发电设施安装在屋顶上,并要接入公共电网,电网投资较大,A错误;该类项目运营模式方面采用“自发自用、余量上网”的并网方式,并不一定是实现电力自给,B错误;光伏发电受天气、昼夜变化影响,供电的稳定性不高,C错误。]17.(1)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冬季不结冰,有利于发展航运;该地区河流密度大,运河连接河流形成运输网;运河通江达海,实现河海联运,降低运输成本;水运运输量大,运输费用低;可以借用天然河道,加快修建速度。(2)地形起伏大,工程量大;设计通航能力高,工程技术要求高;降水多,地形崎岖,自然灾害多发;占用耕地多,迁移居民量大。(3)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加快产业转移,促进区域产业优化;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城镇化进程。解析 第(1)题,题干要求从运输角度分析平陆运河布局的区位因素,因此主要回答该地哪些区位因素利于平陆运河的运输以及水路运输这一方式本身的优势。结合材料“广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水丰沛”,由此可知该地区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冬季不结冰,有利于发展航运。由图可知该区域河流密度大,运河连接河流形成运输网,运输条件好;且钦江连通海洋,修建了平陆运河利于实现河海联运,降低运输成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水运运输相较其他运输方式而言,运量大,运输费用低。且运河两侧天然河流多,运河可以借用天然河道,加快修建速度。第(2)题,结合材料“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山岭连绵、岭谷相间”,由此可知该地地形起伏大,修建平陆运河的工程量大。结合地形条件和材料“广西地处低纬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雨水丰沛”,由此可推测当地降水多,地形崎岖,自然灾害多发。根据材料“建成后,运输能力将达到5 000吨级,为我国内河航运的较高水平”,由此可知该运河的设计通航能力高,工程技术要求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西农业发展较好,运河修建可能占用耕地多,由此造成的农业影响以及迁移居民量大。第(3)题,平陆运河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运输成本”等角度描述;平陆运河建设对区域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可以从“区域发展水平、就业、当地收入、城镇化水平”等角度描述。平陆运河的修建增加了该地的航运里程,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促进经济发展;平陆运河连通了更多区域,利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异。交通运输的发展能够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提高城镇化进程。18.(1)集装箱运粮可减少仓储费用;集装箱标准化可提升转运效率,降低转运成本;集装箱运粮可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2)通过国际运输走廊连接更广大的地区,拓展了港口的腹地范围(服务范围);国际运输走廊经过的东北地区及东北亚其他国家,大量工农业产品从该通道转运,增加了港口吞吐量;提升了港口的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枢纽地位。(3)完善港口转运设备等配套设施;扩大港区范围,增加泊位。简化通关流程,提升办事效率。解析 第(1)题,采用国际标准集装箱运输,主要是为了借港出海,利用海运将吉林的粮食运至南方地区,海运替代部分铁路运输,降低了运输成本;集装箱密闭性好,减少了粮食运输过程中的仓储费用与粮食损耗。第(2)题,“滨海2号”国际运输走廊的开通,扩大了扎鲁比诺港的腹地,港口的吞吐量增大,经济效益提升。吞吐量增大,港口设施的利用率提升,成本降低。港口经济实力的提升,促进港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提升港口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地位。第(3)题,集装箱转运效率的提高,一方面靠港口的基础设施、设备的运输能力;一方面是依靠港口的管理,简化通关流程,提升办事效率,减少人为的阻力。19.(1)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淡水资源充足;海运和水运条件优越,交通干线众多,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雄厚;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等。(2)海底地质条件复杂,泥沙淤积多;海水活动强,腐蚀性大;海上风浪大,尤其是夏秋季节台风和冬春季节寒潮的侵袭。(3)缩短杭州湾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助力杭州湾大湾区经济的腾飞;提高杭州湾大湾区城市化水平等。(4)建立吸引高端人才的机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杭州湾城市群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的中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河流入海口,淡水资源充足;位于河流入海口,可实现河海联运,根据图中信息,有已建成的沪杭线和正在建的通苏嘉甬铁路,交通干线众多,交通便利;地处我国四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工农业基础雄厚;靠近上海,上海市辐射带动作用强等。第(2)题,杭州湾跨海铁路桥属于东南沿海地区,夏秋季节容易受台风的影响,冬春季节还会受到寒潮的影响;靠近海洋,海水的腐蚀性强,杭州湾地区潮差大,受海水潮汐活动影响大;地处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土质松软,地基不稳定。第(3)题,通苏嘉甬铁路建设,将加速与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直连互通,缩短杭州湾大湾区城市之间的时间距离;根据材料,杭州湾将建设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通苏嘉甬铁路建设,交通更加便利了,有助于杭州湾大湾区经济的腾飞;经济发展了,可吸引大量的高端人才,从而提高杭州湾大湾区城市化水平。第(4)题,根据材料,发挥以杭州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产业优势,杭州湾将建设成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桥头堡,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创新型湾区。因此,需要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人才引进、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在人才引进方面,要建立吸引高端人才的机制;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科技水平,提高国际竞争力,培育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推动经济数字化转型;要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可发展金融科技、信息技术等产业,形成新兴产业集群;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20.(1)工程难度、工程造价、工程量。主要缺点:距离吐鲁番较远。(2)铁路长距离运输成本低;沿线多荒漠,铁路运输安全性强,沿线气候恶劣,铁路运输连续性强。(3)距离城区更近,方便人们出行;距离城区近,对城市发展带动作用强;更加方便吐鲁番与其他城市的联系。解析 第(1)题,“兰新铁路是20世纪50年代由苏联专家设计的一条铁路”,可知其修建时间早,要克服新中国刚刚成立,技术水平低、资金不足等困难。所以苏联专家在规划兰新铁路时需考虑工程难度、工程造价、工程量等,尽量减少投资、绕开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地方。“一位早年坐火车经过吐鲁番的人回忆:下了火车,改乘汽车,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才到达吐鲁番市区。”可知相对于吐鲁番而言,兰新铁路线规划的一个主要缺点是距离吐鲁番较远。第(2)题,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风沙等灾害性天气多,跟高速公路相比,铁路受灾害性天气影响小,运输连续性强。铁路长距离运输运载量大,成本低;运输安全性强,车内环境优越。第(3)题,与兰新铁路相比,兰新高铁速度快,大大缩短了运输距离和时间,更加方便吐鲁番与其他城市的联系;兰新高铁从吐鲁番市北郊通过,距离城区更近,方便人们出行。兰新高铁还可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对城市发展带动作用更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单元集训十五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 答案.docx 单元集训十五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