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练】单元集训二 行星地球(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突破练】单元集训二 行星地球(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简介

单元集训二 行星地球
1.A 2.B 3.A [第1题,根据图示,顶部有月表岩层的保护,能抵挡太空微陨石撞击;①正确,月球没有大气层,无法维持足够的大气流动,没有风的产生,故没有风沙威胁,②错误,熔岩洞穴有岩层的保护,削弱了宇宙辐射;但不能消除,③错误,自转周期较地球长,白天气温高,夜晚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岩溶洞穴白天太阳辐射比月球表面少,温度相对低,夜晚保温作用好,温度相对高,有利于降低昼夜温差。④正确。A正确,排除B、C、D。第2题,根据材料,月球自转周期约为27.3天。自转周期即昼夜交替的周期,月球基地利用太阳能进行发电,在白天能够获取太阳能,夜晚无法获取,月球夜晚时长约为15天,故储备电能至少供应15天,B正确,排除A、C、D。第3题,地球上的普通旗帜无法在月球飘扬,是因为月球上没有风,因为月球的质量较小,引力小,吸引不到足够的大气,A正确;月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月球自转和公转周期相等、月球没有液态水等与月球上有没有风关系不大,B、C、D错误。]
4.B 5.A [第4题,5月29日—6月29日,北京时间上午7—10时,绒布河谷的地方时大致为5—8时,太阳高度角较小,绒布河谷山高谷深,呈西北—东南走向,受东侧山地的遮挡,河谷谷底无法接收到太阳辐射,A错误。河谷内西坡在上午时位于阳坡,太阳辐射照射到西坡,且西坡多冰川分布,反射率较高,将太阳辐射反射至河谷内,B正确。河谷内东坡在上午时位于阴坡。无法接收太阳辐射,C错误。珠峰地面海拔远高于绒布河谷,珠峰地面的地面辐射无法到达绒布河谷,D错误。第5题,由于绒布河谷山高谷深,山峰与谷底相对高度大,导致日出后和日落前,两侧高大山体阻挡太阳辐射,只有太阳高度不断增大,可以照射到河谷中时,太阳总辐射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加,A正确。连续一个月内从日出到正午前后不会都出现相同的天气变化,B错误。绒布河谷内人口密度小,大气中粉尘含量较小,C错误。臭氧层不会出现日出至正午的有规律的变化,D错误。]
6.A 7.D [第6题,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因为耀斑位于色球层,热通道与耀斑同层,故应位于色球层;太阳暗条是指太阳边缘的日珥投影到太阳表面上所呈现的暗黑色条带,暗条即日珥在光球层的投影,位于光球层。故选A。第7题,暗条和热通道物质活跃时,太阳活动活跃,可能影响地球磁场,从而影响电网稳定以及卫星导航,A错,D对;但不至于使得南北极磁场倒转,B错;地球白昼时间长短与太阳活动关系不大,C错。]
8.B 9.C [第8题,根据所学知识,在中生代晚三叠纪至白垩纪末,是恐龙的活跃期,这一时期属于中生代。故选B。第9题,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深度33千米,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线,地面以下2 900千米深处应为古登堡面,A错误;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它的范围比地壳大,因此属于地球的内部圈层,B错误;据图可知,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比大陆地壳小,C正确;据图可知,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而不是顶部,D错误。]
10.A 11.D [第10题,中秋节是满月,月出日落,该月为9月29日,在秋分日之后6天,白昼时间稍短于12小时,所以该地的日落时间在地方时18时稍前的3分钟左右,恰好为17:57,A正确。第11题,广州位于北回归线附近,夏至日存在直射现象,即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90°,南京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全年正午太阳高度角不可能达到90°,排除A、B;南京纬度较广州更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年变化幅度越大,即图中南京所示的方框对应的横轴宽度应更宽,C错误,D正确。]
12.D 13.C 14.A [第12题,读图可知,图①为高寒山地地区,图②为草原地区,图③为沙漠地区,图④为山地森林区,图④所示地区水热条件好、组合多,生物多样性丰富,红色染料植物资源应最丰富,D正确。第13题,采摘红花的时间在7月初,雨水的时间是在2月18—20日,A错误;小满的时间是在5月20日—22日,B错误;小暑的时间是7月6日—7月8日,C正确;处暑的时间是8月22—24日,D错误。第14题,红花的生长期间是4月初到7月初,从4月初到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不断北移,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夏至日至7月初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其中夏至日那一天白昼时间最长,太阳辐射最强,日落方位最偏北,正午影长最短。4月初到夏至日,北半球白昼时间变长,而夏至日到7月初时段内,北半球白昼时间变短,红花的生长期间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A正确;太阳辐射先变强后变弱,B错误;日落方位先北移后南移,C错误;正午旗杆影长先变短后变长,D错误。]
15.A 16.C [第15题,北京时间8月21日0:04,F岛太阳当空,人却没有影子,说明当地为太阳直射点,且地方时为12时,根据北京时间为00:04,计算可得当地经度是61°W,B、D错误;8月21日,太阳直射点接近12°N,故该地纬度为12°N,C错误,A正确。第16题,该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日出方位东北,日落方位西北,正午太阳直射,故F岛当天太阳视运动轨迹为东北—天顶—西北,一天中该地太阳一直在偏北侧。当地时间的下午,太阳位于西北方位,旗杆的影子位于东南方位,所以船的行进方向是东南,位于F岛东南方位的岛屿是丙岛,C正确,A、B、D错误。]
17.(1)地球蘑菇一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但火星没有液态水,因此更适应干旱环境;火星大气极其稀薄,且主要成分为CO2,因此更适应缺氧环境;火星平均温度低,且大气层稀薄,保温效应差,温差大,即更能适应低温和温差大的环境;火星公转周期更长,能适应更大的季节差异。
(2)对更好地了解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带动其他领域科技发展,做好相关技术和人才储备;地球上的资源正在减少,火星探测有助于寻找新的资源。
解析 第(1)题,本题考查生命存在的条件,地球蘑菇一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但火星温度过低,火星没有液态水,因此更适应干旱环境;据表可知,火星大气密度比远小于地球,火星大气极其稀薄,且主要成分为CO2,因此更适应缺氧环境;据表可知,火星平均温度低,火星大气密度比远小于地球,大气层稀薄,保温效应差,温差大,即更能适应低温和温差大的环境;据表可知,火星公转周期更长,能适应更大的季节差异。第(2)题,火星探测可以对更好地了解地球环境和气候变化具有借鉴意义,利于研究地球发展演变;火星探测可以带动其他领域科技发展,利于做好相关技术和人才储备;地球上的资源正在减少,火星探测有助于寻找新的资源,缓解资源短缺问题。
18.(1)浅海环境,气候温暖,水生生物丰富等。
(2)土壤贫瘠的原因:石灰岩抗风化能力强,成土过程慢,土层浅薄;有机质分解快,土壤有机质少;植被类型单一,保水保土能力弱等。地表缺水严重的原因:受副高控制时间长,降水少;石灰岩广布,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渗漏;土层浅薄,植物少,涵养水源能力弱等。
(3)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人口稀少,安全性强;常年干燥少雨,晴天多;濒临大澳大利亚湾,有利于运输大型设备;面向大海,安全系数高等。
解析 第(1)题,石灰岩属典型的浅海环境形成的沉积物,其形成的地质时期,当地属浅海环境,气候温暖湿润,水生生物丰富。第(2)题,土壤贫瘠的原因: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地石灰岩广布,石灰岩抗外力风化侵蚀能力强,成土过程较为缓慢,土层浅薄,土壤贫瘠。当地所处纬度相对较低,气温较高,有机质分解快,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当地由于缺水严重,只能生长矮小灌木,植被类型单一,保持水土能力较弱,所以土壤贫瘠。地表缺水严重的原因:结合该地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且当地石灰岩广布,地表多裂隙,地表水容易沿裂隙下渗,导致地表缺水。结合前面分析可知,当地土层浅薄,且植物稀少,涵养水源能力弱,所以地表严重缺水。第(3)题,该地地形为平原,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火箭发射后的跟踪观测。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人口稀少,且面向大海,火箭发射后,残骸坠落对人类影响较少,安全系数高,安全性强。该地受副高控制,常年干燥少雨,晴天多,发射火箭的窗口期长。火箭发射需要大型设备的运输,该地濒临澳大利亚湾,海运运量大,有利于大型设备的运输。
19.(1)10小时。成都的经度约为104°E,其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7点58分,与120°E的经度差为16°,估算时差为1小时4分钟,则成都日落地方时为16点54分,昼长约为(16:54-12)×2 ≈10小时。
(2)先变大后变小。理由:α角是日落时太阳方位与正西方位之间的夹角,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时,日落时太阳方位位于正西,因此日落时刻越接近地方时18时α角越小;日落时刻与地方时18时相差越大,α角越大。该日后一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昼最短夜最长,日落时刻全年最早,日落时刻与地方时18时相差最大,a角最大,之后再向北移,所以α角应该先变大后变小。
解析 第(1)题,教学楼沐浴阳光的时长即昼长。据材料可知,成都的经度约为104°E,其日落时北京时间为17:58分,成都与120°E的经度差约为16°,根据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时间相差4分钟,可以估算时差为1小时4分钟,则成都日落地方时为16点58分,昼长约为(16:54-12)×2≈10小时。故该日教学楼沐浴阳光的时长约为10小时。第(2)题,α角是日落时太阳方位与正西方位之间的夹角,日落时刻为地方时18时时,日落时太阳方位位于正西,因此日落时刻越接近地方时18时,α角越小;日落时刻与地方时18时相差越大,α角越大。该日为12月12日,之后一个月为次年1月12日,太阳直射点始终位于南半球,从12月12日到12月22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12月22日左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此时昼最短夜最长,日落时刻全年最早,日落时刻与地方时18时相差最大,α角最大,故α角变大;之后从12月22日到次年1月1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日落时间提前,α角变小;所以α角应该先变大后变小。
20.(1)不合理。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偏北方向,例如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应该朝北;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所以该图不合理。
(2)9月初。9月初至秋分日前昼长夜短;秋分日昼夜平分;秋分日后昼短夜长。
(3)文昌多雷电、强降雨天气;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
解析 第(1)题,根据太阳直射点的方位和日影的关系可知,该图不合理。A地纬度较高,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接近40°N),正午物影一年四季都应该朝偏北方向,而图中8月15日画的物影方向朝南,方位出现错误,应该朝北。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此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物影应该最短。图示日影在6月22日物影为最大,长短出现错误。所以该图不合理。第(2)题,当日日出时间为6:00,日落时间为18:26,昼长为12时26分,故白昼稍长于夜晚;又因材料显示为秋季学期某日,故推测地理学习小组本次研学的时间为9月初。之后一个月该地昼夜长短的状况:9月初至秋分日前昼长夜短;秋分日昼夜平分;秋分日后昼短夜长。第(3)题,文昌位于热带地区,地面高温,对流运动强,容易出现雷电和强降雨天气,不利于航天发射;图中显示,文昌位于沿海,湿度大,云雾多,能见度较低,不利于发射和发射后的观测;文昌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受夏季风影响时间长,雨季长,不利于航天发射;文昌位于西北太平洋沿岸,是台风多发地区,容易受台风等灾害影响,不利于航天发射。因此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单元集训二 行星地球(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2023年10月,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提出了在月球表层熔岩洞穴内建造月球基地的设想,月球自转周期约为27.3天。如图为“该月球基地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1.与月球表面相比,在熔岩洞穴内建造月球基地的优势是 (  )
①减少陨石危害 ②削弱风沙威胁 ③消除宇宙辐射 ④减少昼夜温差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该月球基地储备的电能应至少能供应 (  )
A.10天 B.15天
C.20天 D.30天
3.在月球表面,普通旗帜是无法飘扬的,根本原因是 (  )
A.月球的质量较小
B.月球与太阳的距离较远
C.月球自转与公转周期相等
D.月球没有液态水
  绒布河谷位于珠穆朗玛峰北侧,山高谷深,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河谷南部和西侧多冰川。如图示意绒布河谷某年5月29日—6月29日平均太阳辐射日变化。据此完成4~5题。
4.北京时间上午7—10时,绒布河谷的微弱太阳辐射直接来自 (  )
A.河谷谷底冰川反射
B.河谷内西坡地面反射
C.河谷内东坡地面反射
D.珠峰地面辐射
5.绒布河谷太阳辐射骤增、骤减的主要原因是 (  )
A.山体遮蔽作用显著 B.天气变化剧烈
C.大气中粉尘变化大 D.臭氧层变化显著
  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是剧烈的太阳活动爆发。天文学家在太阳爆发事件中观察到了暗条和热通道,两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太阳大气分层,热通道位于暗条的上方,与耀斑处于同一层。如图示意暗条——热通道系统结构。读图,完成6~7题。
6.暗条和热通道分别位于太阳大气的 (  )
A.光球层、色球层 B.色球层、光球层
C.日冕层、色球层 D.色球层、日冕层
7.暗条和热通道物质活跃时,可能导致 (  )
A.电网稳定水平提高 B.地球南北磁极倒转
C.地表白昼时间变长 D.卫星导航遭到干扰
  如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8~9题。
8.在大陆地壳的某地层中发现恐龙化石,推测该地层形成于 (  )
A.新生代 B.中生代
C.古生代 D.元古宙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莫霍面在地下平均2 900千米处
B.甲圈层属于地球外部圈层
C.大洋地壳平均厚度比大陆地壳小
D.软流层位于乙圈层最顶部
  某校地理小组开展实践活动,对南京(32°N,119°E)、武汉(31°N,114°E)、广州(23°N,113°E)三地的日月升落、昼夜长短变化规律进行研究。2023年9月29日中秋节当晚,地理小组记录南京的月出时间约为北京时间17:57。完成10~11题。
10.中秋节武汉的月出地方时最接近 (  )
A.17:57 B.18:15
C.17:35 D.18:00
11.能正确示意南京、广州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范围的是 (  )
A.A B.B
C.C D.D
  某中学以本地红花生长与应用为主题,开展跨学科学习系列活动。图1为“活动方案略图”,图2示意不同地区的景观。读图,完成12~14题。
12.红色染料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可能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3.采摘红花时,临近 (  )
A.雨水 B.小满
C.小暑 D.处暑
14.红花生长期间,同学们可观察的现象是 (  )
A.白昼时间先变长后变短
B.太阳辐射强度逐渐减弱
C.日落方位先南移后北移
D.正午旗杆影长逐渐变长
  小明暑假乘船到F岛旅游。下船后,小明发现太阳当空,周围的人却“没有”影子,他记录了当时的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21日00:04。当地时间下午,小明从F岛乘船去往某岛屿观光,途中发现游船甲板中心处旗杆的影子多数时间指向船行进的方向。如图示意F岛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15~16题。
15.F岛的位置可能是 (  )
A.12°N,61°W B.12°N,121°W
C.20°N,61°W D.20°N,121°W
16.当地时间下午,小明去往的岛屿最可能是 (  )
A.甲岛 B.乙岛
C.丙岛 D.丁岛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某年5月份,火星探测器“好奇号”在火星上行驶时,拍摄到了十分特殊的白色圆球,它们从火星土壤中冒出来。仅过了几个火星日,圆球的体积变大,而且地上还冒出新的圆球,看起来非常像正在生长的蘑菇(如图)。在地球上,蘑菇一般生长在潮湿的环境中。如表示意地球、火星对照资料。
地球 火星
质量比 1.00 0.11
体积比 1.00 0.15
大气密度比 1.00 0.01
大气主要成分 N2、O2 CO2
表面大气均温 15 ℃ -65 ℃
自转周期 23 h 56 min 24 h 37 min
公转周期 1年 1.88年
水分条件 液态水广布 没发现液态水
(1)若火星探测器“好奇号”拍摄到的圆球确定为蘑菇,说明该蘑菇相比地球蘑菇所具备的习性。
(6分)
指出火星探测的意义。(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纳拉伯平原位于澳大利亚西南部,石灰岩广布,人口稀少,土壤贫瘠,地表缺水严重,只能生长矮小灌木,境内有火箭试验场。纳拉伯平原南北狭窄,最宽处240 km,东西沿大澳大利亚湾延伸约2 000 km,海滨地带分布有众多的石灰岩洞穴。如图示意纳拉伯平原地理位置。
(1)推测纳拉伯平原地层中石灰岩形成时的环境特征。(4分)
(2)分别分析纳拉伯平原土壤贫瘠、地表缺水严重的原因。(6分)
(3)简述纳拉伯平原建火箭试验场的有利区位。(6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2023年12月12日,成都市(约104°E)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开展太阳方位观测活动。如图为“该小组绘制的当日日落时太阳位置示意图”。
(1)计算该日教学楼沐浴阳光的时长,并列出计算过程。(4分)
(2)推测该日后一个月内,α角的变化趋势,说明理由。(6分)
20.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 上海某学校的学生,于2023年6月15日至8月15日到图1区域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地理考察活动。
材料二 北京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于秋季学期天气晴好的某日,到北京北部喇叭沟门地区进行地理研学,该地理学习小组计划在考察当日下午登上喇叭沟门某地欣赏日落,通过提前上网查询得知该地日出时间为6:00,日落时间为18:26。
材料三 暑假期间,文昌航天研学活动持续升温,受到广大青少年的追捧,航天之旅成为研学游中的一抹亮色,让青少年了解航天历史、感悟航天文化。卫星发射窗口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时间范围,其宽窄受发射地的气象气候条件影响,文昌发射基地的发射窗口很窄。图3示意文昌卫星发射中心位置。
图3
(1)同学们在A地与当地学生交流时,其中一位学生为A地某时段正午物影变化画了一张示意图(图2)。请判断该图是否合理,并用图中信息举两个例子说明理由。(4分)
(2)推测地理学习小组本次研学的月份,并简述之后一个月该地昼夜长短变化状况。(6分)
(3)从气象气候条件方面,分析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窗口窄的原因。(6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