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练】单元集训二十二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突破练】单元集训二十二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简介

单元集训二十二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
1.B 2.A 3.B [第1题,由图可知,该地白天午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明显,主要盛行东南风。通常情况下,白天吹海风,由此可推测海洋在东南侧,陆地在西北侧。故选B。第2题,据图可知,臭氧浓度高值出现在下午,此时海风强盛,海风将已经扩散到海洋上方的臭氧带回陆地上,加重臭氧污染,①正确;天气晴朗时,海陆热力性质对比明显,海陆风强,由图示信息可知此时海风强盛,推测天气晴朗,光化学作用强,易合成臭氧,②正确;对流旺盛会促进臭氧扩散,③错误;下午气温较高,气压较低,④错误。故选A。第3题,辽宁省临渤海,冬季海水结冰,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减小,海陆风减弱,①正确;臭氧浓度受风力影响大,而白昼更短对于臭氧浓度的影响不大,②错误;冬季该地区受蒙古高压控制,晴天较多,③错误;冬季强盛的冬季风干扰了海陆风,④正确。故选B。]
4.D 5.C [第4题,结合表格信息可知,该保护区主要树种为落叶林,同时也有较高比例的常绿树种,因此可以推断其应该位于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过渡区域,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均位于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渡区域,但是江苏南部主要以平原地形为主,保护区内可能没有海拔为1 506米的山地,而浙江北部主要以丘陵山地地形为主,故推测其是该自然保护区最有可能存在的地区。故选D。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所在地区气候逐渐变得暖湿,且常绿林株数也在不断增多,其所提供的隐蔽环境也会随之增加,因此喜荫蔽植被会增加,A错误;随着气候变暖湿,落叶树种生存环境逐渐变差,因此落叶树种多样性并不会增加,B错误;气候变暖湿之后,高海拔地区水热条件会得到改善,因此一些原先只能分布在低海拔地区的树种会逐渐向高处扩展,C正确;水热条件变优越,树木的生存环境变得优越,树木也会长得更加粗壮,D错误。]
6.D 7.C [第6题,据材料“中央隔离带上因生存环境差,绿化植被必须要有较强的抗逆性(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可知,中央隔离带生存环境差,拥有较贫瘠的土壤、较少的水分等环境条件,故推测侧柏抗逆性较强的主要表现为生存能力强,耐旱、耐贫瘠、抗寒等,D正确,C错误;喜酸是南方植被的普遍特征,喜光是作物的习性之一,而非选择作为隔离带树种的原因,A、B错误。第7题,作为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一要做到绿化效果好,二要避免落叶在高速公路上纷飞遮挡视线带来的隐患,所以需要常绿树种,侧柏是常绿树种,一年四季常绿,但“常绿”并不等于“不落叶”,①错误;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一般选择枝叶茂密的植物,主要原因是高速公路夜间行车需要打开远光灯,这样会对对面开车的驾驶员眼睛产生强烈的眩光而影响行车安全,侧柏叶密挡光效果好,②正确;高速公路车辆行驶速度快,绿化树经常修剪存在通行安全隐患,侧柏生长较慢少修剪,③正确;侧柏树小、根系浅,缓冲失控车辆效果不明显,④错误。故选C。]
8.A 9.B [第8题,生态保护红线是生态环境安全的底线,它对生态功能保障、环境质量安全和自然环境利用等提出较高的监管要求,从而促进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兼顾经济、社会、生态效益,A正确;生态保护红线区受所辖区域的环境承载力影响,B错误;根据表中信息可知,生态保护红线区内耕地占比很低,其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护林地、湿地等,C错误;江西省设置生态保护红线区与发展经济并不冲突,D错误。第9题,合理控制人口和经济发展规模,促进人口、经济布局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有利于保护生态,但只注重生态效益,而将居民全部迁出不切实际,A、D错误;各类用地相互关联,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应加强合作,C错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动态监管,有利于减少生态破坏,B正确。]
10.B 11.C 12.D [第10题,根据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粮食产量的13个省区类别划分图,可知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碳排放环节较多处在I象限,河南省最典型。故选B。第11题,华中地区人口密度较大,地处亚热带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①④错误;华中地区为水稻主产区,对高碳农资的依赖度较高、稻田面积广阔,秸秆处理量大,使得碳排放量较大,②③正确。故选C。第12题,安徽省耕地利用的碳排放数量较高,需要减少碳排放量,禁止秸秆露天焚烧,B错误;优化农资利用结构,减少高碳农资使用,D正确;加大生态环境治理、推广增肥增产水稻生产技术对碳排放影响较小,A、C错误。]
13.D 14.C [第13题,由材料可知,黑颈鹤是青藏高原的特有鸟类,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冬季黑颈鹤在青藏高原难以越冬,迁往气候温暖的威宁草海,故在威宁草海考察研究黑颈鹤的最佳季节是冬季,D正确。春季黑颈鹤开始离开威宁草海,威宁草海的黑颈鹤规模较小,不适宜考察研究,A错误。夏秋季节,黑颈鹤生活在青藏高原,威宁草海几乎没有黑颈鹤的分布,B、C错误。第14题,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众多鸟类的栖息地和迁徙地,强化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各类自然生态系统安全稳定的有效举措,因此该地应该注重加强原生生态保护,减少人为的开发,提升科研监测能力,加强对鸟类、生态的研究与保护,C正确。开发岸边种植作物、利用水域养殖鱼虾、开发核心地区旅游会破坏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改变鸟类的栖息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A、B、D错误。]
15.A 16.D [第15题,由图可知,与2000年相比,2018年建设用地占比增加,其生产活动会导致碳排放增加,A正确;经济作物用地减少,对碳排放的影响较小,B错误;粮食作物用地虽然增加,但粮食作物用地不会造成显著的碳排放,C错误;人工生态林的增加会起到固碳作用,D错误。第16题,由图可知,2000—2018年阿拉达高原天然林比重下降,A错误;粮食生产消耗大量化肥与碳储量关系不大,B错误;经济作物(如人工油棕林)种植规模扩大,C错误;人工油棕林占比大幅增加,其固碳作用导致阿拉达高原碳储量并未显著下降,但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生态功能较弱,导致阿拉达高原生态服务功能大幅降低,D正确。]
17.(1)抚仙湖流域较封闭,深水湖,水体更新慢;与南部相比,北部河流多流域范围大;北部聚落规模大,生活、工业废水排放较多;北部坝子(平原)面积较大,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农业污染排放较多;北部磷矿开采带来水污染。
(2)

TN浓度呈现先波动上升,随后下降并趋向平稳;其中1997年和2002年浓度最高,超过Ⅰ类水质上限;从2003年开始,浓度变幅不大,但均接近Ⅰ类上限。
或TP浓度呈先波动后有下降的趋势;1998年浓度最高,明显超过Ⅰ类上限(污染最严重);其余年份均在Ⅰ类限值及以下波动。
(3)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避免农业过度开发;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减少并改进化肥、农药施用方法,减少污染源;退耕还林,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减轻水土流失,减少生产过程中土壤污染对河流的影响;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加强污水治理能力;开展全流域环境监管与综合管理,结合流域环境制定保护条例和法律法规。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可知,抚仙湖流域较封闭,湖水深度大,水体更新慢;与南部地区相比,北部地区地形平坦,聚落较多,规模较大,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生产、生活排放污染物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北部地区河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受人类活动影响大,河水中泥沙和污染物较多,导致北部地区水质较差;北部地区坝子面积较大,农业生产规模较大,农业污染排放较多;磷矿区位于北部,磷矿开采、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水污染对北部影响较大等。第(2)题,读表中TN数据,绘制其浓度变化随时间关系统计图,如下:
读图可知,TN浓度随时间整体变化较小,先波动上升、下降,随后趋向平稳的趋势;其中1997和2002年浓度达最高,超过Ⅰ类水质上限;2000年、2001年浓度较低,小于Ⅰ类水质上限;从2003年开始,浓度变幅不大,但均接近Ⅰ类上限。
或读表中TP数据,绘制其浓度变化随时间关系统计图,如下:
读图可知,TP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先波动上升、后波动下降;再波动上升,再波动下降;1998年浓度最高,明显超过Ⅰ类上限,污染最严重;2002年浓度最低,污染最轻;其余年份均在Ⅰ类限值及以下波动。第(3)题,优化产业结构,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提高污水治理能力,达标排放;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建设高标准农田,减少并改进化肥、农药施用方法,减少污染源;避免农业过度开发,实施退耕还林,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减轻水土流失,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污染对河流的影响;实行清洁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开展全流域环境监管与综合管理,结合流域环境制定保护条例和法律法规,保护水环境;发展生态旅游等。
18.(1)自然:污染海水,水质下降;破坏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影响生物多样性;核污染物(扩散、蒸发)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
人文:污染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可能危害人类健康;影响海洋渔业发展,不利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出现囤盐等问题,引发民众心理恐慌;影响其他国家发展,激发政治冲突。
(2)该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吹东南风,受四国岛的山地阻挡,赤穗市位于夏季风背风坡;冬季吹西北风,受本州岛的山地阻挡,赤穗市位于冬季风背风坡;所以全年多晴天,蒸发旺盛,利于浓缩海水析盐。
解析 第(1)题,据材料“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和国际社会反对,开始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日本这种做法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可知,核污水排入海洋直接污染海水,导致海水水质下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恶化,引发海洋生物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生物多样性减少。影响海洋渔业发展;核污染物还可以通过扩散、蒸发等进入大气,造成大气污染,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污染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人类食用这些海产品,会危害人类健康;核污水随洋流扩散,污染太平洋海域乃至整个世界海洋环境,不利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甚至世界其他沿海国家的经济发展;出现囤盐、禁食海产品等问题,引发民众心理恐慌,激发政治冲突等。第(2)题,读图可知,濑户内海沿岸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受四国岛的山地阻挡,赤穗市位于夏季风背风坡;冬季吹西北风,受本州岛的山地阻挡,赤穗市位于冬季风背风坡,受地形影响,降水少,多晴天,利于晒盐,形成大盐场。
19.(1)嘉陵江和长江汇聚,丰水期河流流量增大,河流侵蚀搬运泥沙量增大;至广阳岛附近河道变宽,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水下堆积体,随着时间反复淤积露出水面,不断发育形成的江心岛;岛上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植被丰富且生长旺盛,成为江心绿岛。
(2)清理湖底淤积的泥沙,提高湖泊蓄水量,改善生态环境;修复杂乱的湖岸线,推进湖岸线绿化;疏浚河道,促进水体交换,改善湖泊水质;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监测管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控制污水排放。
(3)发挥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维护生态安全;修复鸟场、渔场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通过“营林、理水、清湖”,涵养水源、提高水质,为下游地区提供丰富优质水源,保障水资源安全;通过“疏田”,改善耕地质量,增加耕地面积,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广阳岛位于嘉陵江和长江交汇处下游,嘉陵江和长江河流径流量较大,侵蚀搬运能力较强,丰水期河流水量增多,挟带泥沙含量大;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在广阳岛河段,河段较为弯曲,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变慢,河水挟带的泥沙沉积下来,形成水下堆积体;随着沉积作用的不断发展,水下堆积体不断增大;河流水位较低的时候出露水面,继续接受沉积,形成江心洲;该地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充足,有利于植被的生长,植被覆盖率高,保持水土作用较强,江心洲规模相对稳定,形成江心绿岛。第(2)题,根据材料信息“当地结合‘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策略进行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实现了‘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茂’的生态目标”可知,“湖净”是通过“清湖”实现的,即清理湖底的泥沙,减少湖盆沉积物,增大湖盆的蓄水量,能够提高湖泊的自净能力,有利于湖泊水体的净化;“理水”主要是疏浚河道,提高水体的流动性,促进湖泊水体的交换,改善湖泊水质;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开发之后,当地湖岸线相对杂乱,对杂乱的湖岸线进行修缮,推进湖岸线的绿化工程,减少湖岸垮塌等的发生;加大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注重对湖泊生态和水体的保护;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监管,减少水体污染事件的发生;对污水处理达标之后再排放等。第(3)题,广阳岛生态修复可以遏制当地生态环境的恶化,能够增加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功能,有利于保障当地的生态环境安全;能够促进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生物提供栖息地,保障当地物种多样性,维护物种安全;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通过“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等一系列策略,达到涵养水源、改善水质的作用,为当地和下游地区提供优质的水资源,保障水资源的安全;通过“疏田”措施,能够提高当地的耕地质量,扩大耕地面积,提高当地粮食总产量,有利于保障粮食安全等。
20.(1)AI智能分析发电成本与市场电价,优化供电方案选择,降低用电成本;利用废热制冷制热,减少园区供暖制冷成本;集中智能配置电能,减少电能盈余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德国化石能源以煤炭为主,使用过程污染严重,碳排放多,而石油天然气依赖进口。零碳科技园区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减少了煤炭使用造成的污染和碳排放,利于保障环境安全;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利于保障能源安全。
(3)成品油价低迷时,利用油煤生产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品以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保障项目利润;在应急状态下,油煤全部转为生产成品油,增加成品油供应来源,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解析 第(1)题,AI智能分析发电成本与市场电价,优化供电方案选择,降低用电成本,可以有效的节约能源,实现双赢;利用废热制冷制热,有效利用生产中的能源进入新的循环,减少园区供暖制冷成本,节约能源资源:集中智能配置电能,通过不同部门电能的多少配置,减少电能盈余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效率,节约能源。第(2)题,德国化石能源以煤炭为主,使用过程污染严重,碳排放多,而石油天然气依赖进口,本国能源资源结构存在效率低、清洁度差、自给率不足的问题。零碳科技园区建设提高清洁能源使用比例,减少了煤炭使用造成的污染和碳排放,利于保障环境安全,有效控制温室效应和大气污染:同时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使国家能源自给率提高,利于保障能源安全。第(3)题,根据材料信息“企业在成品油价低迷时,生产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品等,在应急状态下,则全部转为生产成品油”可知,在成品油价相对低迷时,通过油煤生产化工产品以及精细化工产品来延长产业链,提高了产品附加值,有利于保障该项目的利润。而在应急状态下,通过将油煤全部转化成生产成品油,从而增加成品油的供应来源,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单元集训二十二 环境安全与国家安全(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题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辽宁葫芦岛某大气环境观测站距海较近,其对流层臭氧浓度在春、夏、秋三个季节受海陆风影响明显。下面图1示意该日地面温度和臭氧浓度变化,图2示意某春季海陆风典型日该站点风向和风力(箭头越长表示风力越大)的变化。读图,完成1~3题。
图1
图2
1.推测该观测站附近陆地位于海洋的 (  )
A.西南侧 B.西北侧
C.东南侧 D.东北侧
2.该观测站对流层臭氧浓度高值出现的原因有 (  )
①污染物回流 ②天气晴朗,易合成臭氧 ③对流旺盛
④气压较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该观测站冬季海陆风难以引起臭氧浓度变化,主要因为冬季 (  )
①海域结冰 ②白昼更短 ③晴天较少 ④冬季风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气候变化对森林群落组成与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植物区系影响较大。我国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海拔1 506米)生态保护良好,近年来所在地区气候呈暖湿化趋势。如表示意该自然保护区某调查区1997年和2017年主要树种的株数及比例变化。据此完成4~5题。
主要树种 1997年 2017年
株数 比例/% 株数 比例/%
常绿 109 17.5 207 35.5
落叶 514 82.5 375 64.5
4.该自然保护区最可能位于我国 (  )
A.山西省 B.山东省
C.江苏省 D.浙江省
5.气候变化对该自然保护区树种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  )
A.喜荫蔽植被大量衰退
B.落叶树种多样性增加
C.低海拔树种向高处扩展
D.小径级树种竞争力增强
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物物种选择既要满足交通安全需求,又要有生态防护效益。中央隔离带上因生存环境差,绿化植被必须要有较强的抗逆性(抵抗不利环境的某些性状)。侧柏因其优良的适应能力常作为隔离带植被的首选。如图为“暑期拍摄的山西某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侧柏景观图”。读图完成6~7题。
6.推测侧柏抗逆性较强的主要表现为 (  )
A.喜酸 B.喜光
C.耐涝 D.耐旱
7.高速公路中央隔离带植被一般选择侧柏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常绿且没有落叶 ②叶密挡光效果好 ③生长较慢少修剪 ④能缓冲失控车辆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如表示意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内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分布。据此完成8~9题。
面积/平方千米 比例/%
林地 51 830.13 86.95
湿地 4 310.24 7.23
草地 1 395.67 2.34
园地 173.29 0.29
耕地 旱地 615.69 1.03
水田 914.49 1.53
人工草地 323.09 0.54
其他用地 45.55 0.08
8.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区 (  )
A.兼顾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B.决定本省环境承载力
C.设置的主要目的是保护耕地
D.会阻碍本省经济发展
9.下列关于江西省保障生态保护红线的措施,正确的是 ( )
A.加大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增强红线区经济产出能力
B.利用信息技术,加强对生态保护红线区的动态监管
C.治理生态问题时,各部门采取独立的管理方式
D.将生态区内的居民全部迁出,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粮食安全一直是关乎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中国人口占全球的1/5,耕地却仅占全球的8%,粮食安全保障面临多重挑战,如果未来中长期气候继续变暖,将严重影响粮食生产。研究表明,就碳排放空间分布而言,我国高排放省区多分布在华中地区。如图示意基于2000—2019年我国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碳排放量与粮食产量的13个省区类别划分。据此完成10~12题。
10.下列省份能够反映我国粮食生产规模较大、碳排放环节较多的是 (  )
A.吉林省 B.河南省
C.湖北省 D.湖南省
11.就碳排放空间分布而言,我国高排放省区多分布在华中地区,主要是由于当地 (  )
①人口密度较小,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②为水稻主产区,对高碳农资的依赖度较高 ③稻田面积广阔,秸秆处理量大 ④地处热带,水热条件好,复种指数最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针对安徽省耕地利用的碳排放现状,最应该 (  )
A.推广增肥增产水稻生产技术
B.鼓励秸秆露天焚烧
C.加大耕地生态环境治理投入
D.优化农资利用结构
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顶端的乌蒙山麓腹地,为亚热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季凉爽湿润,冬季温暖干燥,年平均气温10.6 ℃。这里栖息着100多种珍奇水鸟,也是中国特有的青藏高原候鸟黑颈鹤的迁徙地,素有“鸟的王国”之称,是国内外人士考察研究鸟类和旅游避暑的理想胜地。如图示意草海保护区位置和范围。完成13~14题。
13.国内外人士来威宁草海考察研究黑颈鹤的最佳季节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4.威宁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今后发展措施为 (  )
A.开发岸边种植作物 B.利用水域养殖鱼虾
C.提升科研监测能力 D.开发核心地区旅游
阿拉达高原地处非洲中部贝宁首都波多诺伏周边,自2000年以来其土地利用方式发生较大变化,改变了碳排放和碳储量,对生态安全造成一定威胁。如图示意2000—2018年阿拉达高原土地利用方式转化。完成15~16题。
15.与2000年相比,2018年可能造成碳排放明显增加的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是 (  )
A.建设用地 B.经济作物用地
C.粮食作物用地 D.人工生态林
16.2000—2018年,阿拉达高原碳储量并未显著下降,但生态服务功能大幅降低,可能是因为 (  )
A.天然森林占比基本不变 B.粮食生产消耗大量化肥
C.经济作物种植规模减小 D.人工林群落结构单一
二、综合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14分)
位于云贵高原的抚仙湖是我国蓄水量最大的深水型淡水湖泊,国家一类饮用水水源地,也是云南省的旅游胜地。某校中学生赴抚仙湖流域进行考察研学。如图是抚仙湖流域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任务一 调研地理环境
据调查了解,抚仙湖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多年来,湖泊北部水质普遍较南部差。
任务二 探究水环境变化
同学们查阅资料,了解到控制氮、磷污染是控制湖泊营养化的关键性问题。如表是抚仙湖1996—2015年的总氮(TN)、总磷(TP)浓度变化情况。
年份
     浓度 (mg·L-1) 196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TN 0.17 0.25 0.18 0.21 0.12 0.14
TP 0.010 0.010 0.020 0.010 0.010 0.008
  年份       
浓度(mg·L-1) 2002 2003 2006 2009 2012 2015
TN 0.25 0.15 0.18 0.18 0.16 0.16
TP 0.003 0.009 0.006 0.005 0.005 0.002
任务三 调研流域生态治理
同学们实地调研,了解到当地政府2017年以来秉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全面推动抚仙湖流域保护、修复和综合治理。2022年12月,包括抚仙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在内的“中国山水工程”,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
(1)分析抚仙湖流域特征对其北部水体污染的影响。(4分)
(2)从TN或TP数据中选择其一,绘制统计图;以I类水质标准[Ⅰ类水质上限:TN(0.20)、TP(0.010)]为参照,概括抚仙湖氮或磷浓度变化特征。(6分)
(3)请为抚仙湖流域水污染治理提出可行性措施。(4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8分)
材料一 2023年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顾国内和国际社会反对,开始将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海洋。日本这种做法将严重损害国际公共健康安全和周边国家人民切身利益。
材料二 赤穗市,位于日本濑户内海沿岸,曾一度成为日本盐业生产的中心。如图为“赤穗市位置示意图”。日本排放核污水入海后,日本盐价大涨,民众“举国囤盐”。
(1)说明日本核污水排放后会产生哪些不利影响。(4分)
(2)从地形对气候影响的角度,分析赤穗市盐场形成的有利条件。(4分)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广阳岛位于重庆主城铜锣山、明月山之间,是长江上游面积最大的江心绿岛,从古代巴人的农耕渔猎,到机场抗战的浴血同盟,再到物产丰美的国营农场,无一不彰显着当地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2017年前,广阳岛通过实施征地拆迁和平场整治进行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千百年来形成的自然人本格局被严重破坏。
材料二 如图为“广阳岛地理位置及其大开发前后卫星影像图”。
材料三 2017年8月以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将广阳岛定位为“长江风景眼、重庆生态岛”,停止商业开发,并启动广阳岛生态修复实践。当地结合“护山、理水、营林、疏田、清湖、丰草”六大策略进行自然恢复和生态修复,实现了“山青、水秀、林美、田良、湖净、草茂”的生态目标,为更多的动物提供了优良栖息地。广阳岛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初步形成,生态系统的原真性逐渐呈现,成功入选《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
(1)描述江心绿岛的形成过程。(4分)
(2)说明当地在生态修复实践中,为实现“湖净”的生态目标所采取的措施。(6分)
(3)从生态安全和资源安全方面,分析广阳岛生态修复实践对国家安全的意义。(6分)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以煤为主体的能源消费结构短期内难以改变。2024年3月28日,总投资1 700亿元的全球首个应用二代技术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在新疆哈密市开建。该项目坚持“建立产能储备、油化并举”的原则,依托哈密市丰富的油煤资源和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领先的直提液化煤制油技术,计划每年用煤1 420万吨,产出特种油品超400万吨,建立绿色低碳综合化经济型产业新业态。
材料二 哈密煤制油项目计划分两期实施,一期将建设煤矿、煤制油项目、风光发电项目;二期将联合产出PX(对二甲苯,可用作纺织原料)、PGA(聚乙交酯,可用作可降解资料)等化工产品。项目计划采用“平急结合”的生产方式,即企业在成品油价低迷时,生产化工产品、精细化工品等,在应急状态下,则全部转为生产成品油。如图示意直接液化煤制油工艺流程。
材料三 德国的化石能源禀赋与我国类似,能源转型起步早。2014年,欧洲首个零碳科技园区——EUREF园区于德国落地。该园区利用旧煤气厂厂房,引进150家创新型企业,同时采用新型能源利用模式,在推动产业结构变革的同时,实现了降本增效。如图示意该园区的能源利用模式。
(1)简述“降本增效”理念在EUREF园区能源中心功能执行中的体现。(4分)
(2)结合德国的能源禀赋背景,谈谈零碳科技园区对保障国家安全的意义。(6分)
(3)指出哈密煤制油项目采用“平急结合”生产方式的益处。(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