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技法十三 开发探究类1.(1)黄河,长江。冰期海域水温下降,冷水鱼类南迁;秦岭南北坡溪流通过黄河、长江的干支流与大海相连。(2)原生于高纬度海域的细鳞鲑适应冷水环境;位于中纬度的秦岭山体高大,生境多样;海拔900—2 300米处气温低/水温低,适合细鳞鲑生存。(3)深水潭水量大/水体深/水量丰富;深水潭表层结冰,底层受冷空气影响小,不易结冰;底栖生物向潭底迁移,为细鳞鲑提供食物/饵料。(4)秋季气温低/寒冷/降低/温和/凉爽/不高(或夏季高温,秋季适宜);降水强度小/降水少/暴雨少/气象灾害少(或夏季降水量大,秋季洪水少)。解析 第(1)题, 由材料“秦岭细鳞鲑……原生于高纬度海域。第四纪冰期由北向南迁徙,通过入海河流溯源而上到达秦岭山区上游支流”可知,第四纪冰期海域水温下降,原生于高纬度地区的细鳞鲑由北向南迁徙至水温相对较高的海域。秦岭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细鳞鲑先到达黄河、长江的入海口,后通过其干支流溯源而上到达秦岭山区上游支流,最终进入秦岭南北坡溪流中。第(2)题,在回答过程中注意限定词,要从“海拔”和“纬度”角度作答。细鳞鲑原生于高纬度海域,说明其适应冷水环境;图示区域位于中纬度的秦岭主峰(海拔为3 767米)周边,山体高大,自然环境(气候、植被)垂直差异大,生态环境多样;海拔900—2 300 米处气温较低,溪流的水温较低,适合细鳞鲑生存。第(3)题,鱼类越冬地的选择需考虑水量、水温和食物等因素。由材料“冬季在跌水(瀑布)下的深水潭越冬,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鱼类为食”可知,深水潭水体深,水量丰富,生存空间广阔;冬季深水潭表层受冷空气影响而结冰,由于水体深,底层受冷空气影响小,水温相对较高,不易结冰;底栖生物向潭底迁移,饵料丰富,可为细鳞鲑提供充足的食物。第(4)题,注意题干关键词“气候原因”,主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分析。由材料“秦岭细鳞鲑原生于高纬度海域”可知,秦岭细鳞鲑适应冷水环境,与成鱼相比,幼鱼生存能力较弱,对自然环境的要求较高。与夏季相比,秋季气温较低;秦岭位于东部季风区,降水集中在夏季,秋季降水较少,因此秋季更适宜放流秦岭细鳞鲑幼鱼。2.(1)塔克拉玛干沙漠距离周边高山较远,河流难以搬运来颗粒较大的沉积物;风力从远处运送来的多为颗粒细小的细沙和粉沙;塔克拉玛干沙漠多大风天气,风力侵蚀使沙粒变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使沙粒逐渐变细。(2)裸露的岩石风化形成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在以生物为主导的自然成土作用下,释放和积累养分,从而形成土壤;塔克拉玛干沙漠多大风,成土母质的形成过程经常被风蚀和沙埋作用打断,难以发育稳定的成土母质;当地气候干旱,降水少,生物稀少,有机质来源少,土层浅薄贫瘠,难以形成土壤。(3)15时前后。白天沙漠升温快,温度高于绿洲草地,二者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15时前后,二者温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大,热力环流最显著。解析 第(1)题,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处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物理风化作用强;多大风天气,风蚀作用强,砂石破碎,粒径较小;塔克拉玛干沙漠距离周边高山较远,河流水量小,流程短,难以挟带较大颗粒沉积物;风力搬运到此处的沉积物颗粒也较小,所以沙漠多细沙和粉沙。第(2)题,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来源于岩石的风化物;成土母质在以生物为主导的自然成土作用下,释放和积累养分,才能形成土壤;塔克拉玛干沙漠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地表多细沙和粉沙,成土母质在形成过程中经常被风蚀或沙埋,使成土过程中断,难以发育稳定的成土母质;当地气候干旱,生物数量少,有机质来源少,土层浅薄贫瘠,故难以形成土壤。第(3)题,热力扬沙是沙漠和绿洲间温度差异形成的热力环流现象。由于沙漠和绿洲草地比热容不同,白天沙漠因比热容较小而升温快,温度高于绿洲草地;夜晚绿洲比热容大降温慢,温度高于沙漠;二者冷热不均形成热力环流;在无风和微风的天气下,二者扬尘最强的时段对应热力环流最强时;读图可知,15时前后,二者温差最大,气压差最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热力环流最显著,热力扬尘最强。3.(1)污染小,环境质量优良;冬季受寒潮影响,病虫害少;土壤肥沃,施用化肥少。(2)支持。理由:东北地区有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相关机械工业发达;交通便利,产品市场广阔;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延长粮食产业链,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或反对。理由:原料玉米的价格较高,产品价格较低;产业加工链条短,经济效益低;产品趋同,玉米深加工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解析 第(1)题,本题为条件分析类题,关键词为“发展绿色农业”,答题方向为“优势条件”。主要从当地的环境、土壤、气候等方面思考。黑龙江地区,因为地广人稀,工矿企业相对密度较小,原始地貌多,所以当地污染小,环境质量优良;靠近冬季风的发源地,冬季受寒潮影响,病虫害少;黑龙江地区分布着黑土,土壤肥沃,化肥使用量少。这些都是其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第(2)题,如果持支持意见,主要从玉米深加工的有利条件或有利影响方面分析。理由:从所学知识和材料二得知,黑龙江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所以其地区有丰富的玉米资源优势,相关机械工业发达;产品远销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说明交通便利,产品市场广阔;此外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角度可以看,将粮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延长粮食产业链,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当地劳动力就业。如果持反对意见,主要从玉米深加工的不利条件或不利影响方面分析。理由:从材料三得知,在国家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影响下,东北地区原料玉米价格保持高位,然而下游市场产品价格却长期在低位徘徊,在政策、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加工链条短、产品趋同等原因,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行业进入升级整合加速期。技法十三 开发探究类(分值:46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8分)秦岭细鳞鲑是国家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原生于高纬度海域。第四纪冰期由北向南迁徙,通过入海河流溯源而上到达秦岭山区上游支流,现遗存于秦岭山地南北坡海拔900至2 300米溪流中。冬季在跌水(瀑布)下的深水潭越冬,以底栖动物、水生昆虫和其他鱼类为食。近年来,我国通过增殖放流对秦岭细鳞鲑加强了保护。研究表明,在当地秋季较为适宜放流秦岭细鳞鲑苗。如图为“秦巴山区水系分布示意图”。(1)指出原生细鳞鲑溯源进入秦岭南北坡溪流中的入海河流,并说明理由。(6分)(2)从海拔和纬度角度,说明细鳞鲑遗存在秦岭海拔900—2 300米的原因。(4分)(3)分析深水潭有利于秦岭细鳞鲑越冬的原因。(4分)(4)与夏季相比,说明秋季更适合放流秦岭细鳞鲑幼鱼的气候原因。(4分)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塔克拉玛干沙漠(图1)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心,平均年降水量不超过100毫米,蒸发量高达2 500—3 400毫米。该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达40℃以上。全年有三分之一是风沙日,大风风速达每秒300米。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多为细沙和粉沙,在自然状态下很难发育成熟土壤。研究小组发现,在无风和微风的天气下,沙漠会出现热力扬尘,造成绿洲草地退化。图2示意5月某日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绿洲草地地表温度状况。(1)推测塔克拉玛干沙漠沙粒多细沙和粉沙的原因。(6分)(2)结合土壤发育过程,分析塔克拉玛干沙漠难以发育成熟土壤的原因。(6分)(3)指出该地热力扬尘最强的时段,并用地理原理进行解释。(4分)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如图为“东北地区简图”。材料二 黑龙江是我国第一产粮大省,该省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腹地,是我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省,正实现从“中华大粮仓”向“健康大厨房”的转变,其绿色产品远销境外40多个国家和地区。材料三 2015年3月18日经济日报报道,近日对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行业采访发现,在国家玉米“托市”收购政策影响下,东北地区原料玉米价格保持高位,然而淀粉、酒精、饲料等下游市场产品价格却长期在低位徘徊,在政策、市场的双重压力下,部分玉米深加工企业经营陷入困境。此外,由于加工链条短、产品趋同等原因,目前玉米深加工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凸显,行业进入升级整合加速期。(1)分析黑龙江省发展绿色农业的优势条件。(4分)(2)对于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工业的发展,有的专家持反对意见,有的专家则大力支持,请阐述你的意见,并说明理由。(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技法十三开发探究类 答案.docx 技法十三开发探究类.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