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技法五 利用地理规律(分值:45分) 如图为“某中学地理社团在我国某地研学时拍摄的照片及研学小记(部分)”。据此完成1~2题。研学小记 该塔是当地具有地理指示意义的标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镶嵌了一条砖红色直线以凸显该塔的标志性。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冬至日当地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08'。1.该地最有可能是 ( )A.台湾花莲 B.湖北武汉C.广东从化 D.陕西西安2.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如图中箭头所示)的延伸方向是 ( )A.正北—正南 B.正东—正西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回南天”是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春季,主要是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致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如图为我国“回南天”发生区域。读图完成3~4题。3.“回南天”现象发生时,气压变化和大气运动合理的是 ( )A.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短时间明显增强,海洋暖湿气流入室B.西北太平洋副高势力减弱,室内暖空气遇冷水汽凝结C.冷暖气流势均力敌,形成锋面水汽冷凝D.亚洲高压短时间增强,冷空气快速南下,造成室内水汽凝结4.“回南天”现象发生时,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冷空气南下时,打开北面的窗户通风换气B.早晚开窗,可以减轻“回南天”现象C.晴朗的白天开窗通风,晚上关闭门窗D.关闭北面和西北面的窗户,防止冷空气入内 在海的边缘地区,被沙坝等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称之为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沙坝,形成潮汐通道。潮流带来的泥沙,在通道口两端形成潮汐三角洲。某研学小组在广州水东湾开展了实地考察,并绘制如图。完成5~6题。5.此次野外考察中地理实践小组得到的潮汐三角洲沉积物粒径大小结论正确的是 ( )A.涨潮三角洲:粒径大小向陆地方向递增B.落潮三角洲:粒径大小向陆地方向递减C.落潮三角洲:粒径大小向海洋方向递减D.潮汐三角洲:粒径大小变化方向都相同6.甲乙三角洲形成与潮汐对应正确的是 ( )A.甲—涨潮三角洲 乙—落潮三角洲B.甲—落潮三角洲 乙—涨潮三角洲C.甲—涨潮三角洲 乙—涨潮三角洲D.甲—落潮三角洲 乙—落潮三角洲 城市高大建筑的玻璃幕墙因反射太阳光常对居民造成一定的干扰。小明家坐北朝南,南北通透,每年有半年时间正午时分面临“两个太阳”(除南面太阳照射外,玻璃幕墙从北面反射阳光到室内,玻璃幕墙只考虑平面反射),如图所示。完成7~8题。7.小明家可能位于我国的 ( )A.珠江三角洲 B.长江三角洲C.四川盆地 D.东北平原8.同学小丽家住宅与小明家住在同一栋楼,楼层相同,户型相同,每天正午时分面临“两个太阳”的时间比小明家稍后(玻璃幕墙东西向比住宅楼窄很多),则小丽家位于小明家的 ( )A.东面 B.南面C.西面 D.北面 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红树种子的传播受盛行风、洋流等影响。如图为“环南海区域红树物种数量分布和夏季红树种子传播路线图”。完成9~10题。9.巴拉望岛红树物种数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水温度较高 B.河口和滩涂少C.洋流影响较小 D.火山和地震多10.夏季红树种子在图中虚线段海域传播规模小,主要是因为该段海域 ( )A.西南季风受阻 B.离岸风影响大C.洋流推力减弱 D.潮间带面积小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研究表明,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如图为“北京时间2021年5月16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此完成11~13题。11.若只考虑天气原因,图示时刻血压升高较快的人群最可能在 ( )A.甲 B.乙C.丙 D.丁12.根据材料判断,对高血压人群而言 ( )A.甲地天气阴沉,不适宜锻炼B.丁地雾霾加剧,宜佩戴口罩C.丙地狂风暴雨,应带好雨伞D.乙地降温显著,应添加衣物13.随着锋面移动,雨过天晴后,若图中丙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大气逆辐射弱 B.大气吸收强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华西秋雨是指我国华西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中南部及湖南西部、湖北等地,尤以四川盆地和川西南山地最为常见,降水主要在9—10月,多是绵绵阴雨,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弱。2021年9月15日—9月20日,四川盆地中东部和南部、贵州北部等地出现大到暴雨,属于典型的“华西秋雨”。如图为“华西秋雨成因示意图”。据此完成14~15题。14.华西秋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南下冷空气与北上暖湿气流相遇 ②昆明准静止锋长期控制 ③副热带高压南退 ④暖锋控制下阴雨绵绵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15.华西秋雨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可能是 ( )A.保证土壤蓄水保墒,预防伏旱对农作物的危害B.秋雨连绵可能导致光热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C.持续降水且不均匀,可能会引发部分河段凌汛D.水资源增加明显,为春小麦播种提供充足水源技法五 利用地理规律1.C 2.B [第1题,北京时间12时26分太阳位于该塔正南方位,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太阳位于正南说明当地地方时为正午12点,由此可知当地经度为113.5°E,当地冬至日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为0°—43°08',说明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3°08',据公式H=90°-丨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丨可知,该地43°08'=90°-(当地纬度+23°26'),推算出当地纬度为23°26',先排除北回归线没有穿过的B、D项;台湾位于120°E以东,排除A项。因此该地最有可能是广东从化(113°E,23°26'N),C对。第2题,该塔是当地具有地理指示意义的标志塔,地面沿一定方向镶嵌了一条砖红色直线以凸显该塔的标志性。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纬度为23°26',为北回归线,因此推测标志塔地面镶嵌砖红色直线与北回归线重合,与北回归线一样延伸方向是正东—正西。故选B。]3.A 4.A [第3题,西北太平洋副高短时间增强,会使海洋暖湿气流入室,暖湿气流在过冷的物体表面冷凝,形成水珠,B错,A对;“回南天”发生时,暖空气势力强于冷空气,C错;依据材料,“回南天”是冷空气走后,暖空气迅速反攻,说明亚洲高压短时间应该减弱,D错。第4题,“回南天”是暖气流遇到冷的物体表面水汽冷凝现象。如果有冷空气南下,打开北面和西北面窗户,用干燥的冷空气置换室内暖湿气流,可以减轻“回南天”现象,D错、A对;早晚开窗时,空气湿度大,空气置换时,会加剧“回南天”现象,B错;晴朗的白天,室外温度高,室内外温差大,开窗会加剧水汽冷凝,C错。]5.C 6.A [第5题,潮汐三角洲是由潮水搬运泥沙堆积而成,随潮水搬运能力减弱,泥沙按粒径大小依次沉积,故沉积物粒径大小与潮水运动方向一致。涨潮时,颗粒大的先在靠海处沉积,颗粒小的后在靠陆处沉积,A错误;落潮时,颗粒大的先在靠陆处沉积,颗粒小的后在靠海处沉积,B错误,C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潮汐三角洲分涨潮三角洲和落潮三角洲,粒径大小变化方向不同,D错误。第6题,潟湖里的三角洲甲,是由涨潮潮流挟带泥沙在靠潟湖一侧出口处堆积形成,是涨潮三角洲,B、D错误;乙三角洲是海水退潮后泥沙堆积形成的,是落潮三角洲,A正确,C错误。]7.D 8.A [第7题,由图可知,南面幕墙高100米,小明家位置高50米,楼间距50米,太阳辐射从南面幕墙反射至小明家。由图可知,当正午太阳高度在0°—45°时,南面玻璃幕墙可反射阳光到室内,当太阳高度大于45°时,太阳光就反射不到小明家。由上述分析可知,小明家冬半年才能被反射光照到,可以推出该地两分日正午太阳高度为45°,得到当地纬度为45°左右,四个选项中只有东北平原的纬度在45°N左右。故选D。第8题,正午时分稍后,太阳往西移。反射光应该往东移,结合材料可知,小丽家位于小明家的东面。故选A。]9.B 10.B [第9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红树林主要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淤泥深厚的潮间带,巴拉望岛位于环太平洋第一岛弧链上,为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岛屿,整体地势较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岛屿南北狭长、东西较短,河流和滩涂欠发育,淤泥质潮间带面积较少,不利于红树林的生长,B正确;该地纬度位置较低,海水温度较高,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巴拉望岛位于红树种子传播路线上,说明洋流对其影响较大,C错误;火山和地震对红树林影响较小,D错误。第10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图中虚线海域夏季盛行西南风,在该地为离岸风,来自海洋的红树种子不能在潮间带着陆,所以在该地传播规模较小,B正确;该地中南半岛南部地势较低,西南季风受到的阻碍较小,A错误;洋流的推力没有减弱,C错误;该地沿海地区以平原地貌为主,潮间带面积较大,D错误。]11.B 12.D 13.A [第11题,由材料可知,气温下降、气压升高或空气污染等情况可诱发部分人群血压升高,只考虑天气原因,乙处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极易诱发高血压,B正确;甲地受反气旋控制,天气晴朗稳定,A错误;丙地地处低压中心附近,气压较低,且盛行上升气流,污染物不易聚集,C错误;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污染物不易聚集,且吹偏南风,气温不低,不易诱发高血压,D错误。第12题,甲地受高压系统控制,以晴朗天气为主,并不阴沉,A错误;丁地等压线密集,风力较大有利于雾霾的消散,B错误;丙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盛行上升气流,并不会出现“狂风”,C错误;乙地位于冷锋锋后,冷锋过境后受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应添加衣物,D正确。第13题,雨过天晴后,云层少,夜晚大气的逆辐射较弱,保温作用较差,从而导致气温较低,前期降雨使得空气湿度较大,水汽遇冷凝结导致大雾产生,A正确。清晨出现浓雾天气主要与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弱有关,与大气吸收、大气反射以及地面反射等关系不大,B、C、D错。]14.A 15.B [第14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华西秋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南下冷空气沿高原北侧与南撤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从南海输送而来的的暖湿气流相遇,又受华西一带高大地形抬升形成的降水,①③对;昆明准静止锋出现在冬季,且影响范围多在昆明与贵阳之间,比图示雨区靠南,②错;读材料可知,该天气系统为冷暖气流交汇而成,降水强度大,并不是暖锋控制下的阴雨绵绵,④错。故选A。第15题,华西秋雨出现在秋季,伏旱是在7、8月,故华西秋雨不能预防伏旱对农作物的危害,A错误;多日的秋雨可能导致光热不足,影响农作物生长,B正确;华西一带为亚热带,河流不结冰,不会发生凌汛,C错误;华西地区一般种植水稻,春小麦多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技法五利用地理规律 答案.docx 技法五利用地理规律.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