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技法一 排除法、优选法1.D 2.A [第1题,晨线是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入昼的昼夜半球分界线,由晨线走向可判断出昼弧夜弧的长短关系,即昼夜长短状况。3月21日为春分,昼夜平分,而晨线①,北半球昼长夜短,A错误;12月22日为冬至日,昼短夜长,晨线②昼长与夜长接近,昼长略大于夜长,B错误;6月22日为夏至日,而晨线③,北半球昼短夜长,应靠近冬至日(12月22日),C错误;2月11日靠近3月21日,2月11日太阳处在南半球,北半球昼长小于夜长,晨线④的昼长与夜长接近,昼长略小于夜长,D正确。故选D。第2题,③→④期间,太阳直射点处在南半球,且向北移动,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90°-所求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间隔的纬度,可知太阳直射点北移,辽宁葫芦岛与太阳直射点纬度间隔减小,辽宁葫芦岛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3.B 4.C [第3题,结合材料“北京时间13时小强观测到该日最大太阳高度角为79°”,由此可知该地正午为北京时间13时,该地位于我国M城市,正午太阳高度为79°,可判断正午太阳最可能在正南方。结合材料“20时太阳高度角为-1°”,可知该地约20时日落,说明昼长夜短,日落方向在西北方。根据日落太阳位于西北方向,可知该日最可能为夏至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根据材料“北京时间13时小强观测到该日最大太阳高度角为79°”,可知北京时间13时是其正午时间。结合材料“20时太阳高度角为-1°”,由此可知该地20时左右日落。根据正午时间和日落时间可知,当地昼长约14小时[=(日落时间-12)×2],该城市位于我国,因此该日是夏至日,夏至日昼长约为14小时。根据夏至日的昼夜长短情况可以推算出冬至日夜长约为14小时,①④正确,C符合题意,A、B、D错误,故选C。]5.D 6.A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新达赉湖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期间,湖岸线向外扩大,证明湖水水位上涨,A、C错误。淡水注入增加,水量增大,因此湖水盐度下降,B错误,D正确,故选D。第6题,观察图可知,湖岸是持续下降的,湖水首先形成古湖蚀台,是受湖水侵蚀而成,受地质作用,该地区出现断裂带,导致湖盆下降,水位随之下降,不断侵蚀M岸,致使湖蚀崖出现,地壳挤压再次导致湖蚀崖后退,没有断裂的部分,形成湖蚀柱,N岸侵蚀的砂砾,经过长期的堆积,形成现在所示的三道湖堤。因此顺序为⑤②④①③,A正确。]7.C 8.D [第7题,读图可知,④山体的基带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而其他各山体基带为山地荒漠带,说明该山体降水相对较多,应位于东部,越向西水分条件越差,综合分析,山体自东向西的排列为④⑤③②①。故选C。第8题,阿尔金山—祁连山为东西走向山脉,纬度大体相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①山体在各山体中垂直分异最简单,垂直带谱最少,与热量条件关系不大,排除B、C。自西向东降水量增加,垂直带谱总体变得较为复杂。①山体相对高度较④山体大,但垂直分异简单,说明相对高度不是分异简单的主要影响因素,排除A;①山体海拔低,自然带谱简单,降水量少,且降水垂直变化不大,导致①山体形成以荒漠为主的简单垂直分异,D对。故选D。]9.D 10.D [第9题,根据“等值线图的判读规律”,读图分析,盐沼海拔应在4 000米以下,①错误。图示反映出盐沼地形较封闭,四周山地环绕,是高原山间盆地,②正确。根据位置判断,该地属于高原山地气候,③错误。图示反映出雨后盐沼表层形成薄层积水,但由于气候较干旱,河流多为内流河和季节性河流,土壤的盐分含量高,土壤盐碱化较严重,积水蒸发凝结形成盐原,则年内有积水季节,④正确。综合可知②④正确,故选D。第10题,读图可知,乌尤尼盐沼位于南半球。小明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此时位于南半球的夏季,盐沼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夏季太阳辐射强,紫外线强,需要特别防范暴晒,故选D。]11.A [读图可知,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民工流动比例上升,原因可能是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使其就业岗位增加,故A正确;我国农民工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下降,故B错误;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的表述过于绝对,故C错误;我国农民工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与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关系较小,故D错误。]12.D 13.A [第12题,Ⅷ级受到的限制与破坏程度最高,应成立自然保护区,①正确;从Ⅰ级到Ⅷ级土地Ⅷ利用选择余地由Ⅰ级的4种(野生动物、林业、放牧、耕作)减少到Ⅷ级1种(野生动物),且逐级减小,②正确;在良好管理下可发展耕作业的应为Ⅰ—Ⅳ级,③错误;土地质量从Ⅰ级至Ⅷ级逐渐降低,④错误;Ⅰ级至Ⅳ级限制与破坏程度逐渐升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逐级减小,⑤正确。故选D。第13题,Ⅰ级限制与破坏程度小,适宜性广,A正确;在Ⅰ级和Ⅱ级集约耕作是因土地质量较好、适宜性广、人口众多等,B错误;在Ⅵ级土地勉强放牧是因质量较差、限制性因素多,C错误;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人口密度成正相关,D错误。]14.D 15.D 16.A [第14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T1到T7阶地依次变老,T6—T5时期为T5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慢;T5—T4时期为T4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快;T4—T3时期为T3阶地形成过程,此时河流下切速率较慢,所以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先变快,后变慢。故选D。第15题,栗子坪阶地数量较少,阳坪阶地数量较多,说明两地河流下切程度不同,主要原因是基岩软硬程度不同,栗子坪基岩较硬,河流下切作用较弱,阳坪基岩较软,河流下切作用较强,D正确;无法判断两地河谷陡缓的相关信息,A错误;海拔高低、流量的大小都不是影响两地现有阶地数量差异的主要因素,B、C错误。第1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T1到T7阶地依次变老。根据图示信息可知,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向下游方向推移,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所以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往四川盆地方向变化。故选A。]技法一 排除法、优选法(分值:48分) 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公布的信息数据,不同日期最早日出的地点不同。如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二分二至日及2023年某日中国迎来的第一条晨线。据此完成1~2题。1.四条晨线所代表的日期正确的是 ( )A.①—3月21日 B.②—12月22日C.③—6月22日 D.④—2月11日2.③→④期间辽宁葫芦岛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 ( )A.变大 B.变小C.先变大后变小 D.先变小后变大 某日我国M城市的中学生小强进行太阳视运动轨迹观测,北京时间13时小强观测到该日最大太阳高度角为79°,20时太阳高度角为-1°。据此完成3~4题。3.该日可能为 ( )A.春分日 B.夏至日C.秋分日 D.冬至日4.一年中,该地 ( )①冬至日夜长约为14小时 ②冬至日昼长约为14小时③夏至日夜长约为14小时 ④夏至日昼长约为14小时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呼伦湖经达兰鄂罗木河注入海拉尔河(黑龙江上游),湖泊位于内蒙古东北部的海拉尔盆地的最低处,主要为内力作用形成,呈不规则的四边形。1962年,呼伦湖东岸决口,形成了新达赉湖。如图示意呼伦湖流域及沿MN一线的地形剖面。据此完成5~6题。5.依据新达赉湖面积的变化推测,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呼伦湖 ( )A.水位下降,盐度升高 B.水位上升,盐度升高C.水位下降,盐度降低 D.水位上升,盐度降低6.据图中地形剖面判断,下列地质作用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 )①湖蚀崖后退,湖蚀柱出现 ②湖盆下沉,湖水水位降低 ③湖水堆积,东岸形成三道湖堤 ④湖水侵蚀湖岸,西岸形成湖蚀崖 ⑤湖水侵蚀古湖岸,古湖蚀台地形成A.⑤②④①③ B.③②①⑤④C.⑤①②④③ D.④③⑤①②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东西延伸约1 600 km,从季风区延伸至大陆内部。如图示意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7~8题。7.上述山体符合自东向西排列的是 ( )A.①③②⑤④ B.③②⑤④①C.④⑤③②① D.⑤③④①②8.①山体垂直带谱分异最简单,影响其产生的主要因素为 ( )A.降水量、相对高度 B.热量、海拔C.热量、相对高度 D.降水量、海拔 小明从地图上得知,乌尤尼盐沼(位置见图2)面积超过1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盐沼。小明查到该盐沼的一幅景观照片(图1),该盐沼表面凝结成无数块多边形,镶拼成一望无际的盐原,在阳光下熠熠闪光。据称这种景观每年都能见到。据此完成9~10题。9.根据图像信息,该盐沼 ( )①海拔超过4 000米 ②位于高山间盆地 ③属热带草原气候 ④年内有积水季节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10.小明若在1月去该盐沼旅游,需要特别防范 ( )A.暴雪 B.强风C.低温 D.暴晒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正在悄然变化。读图,完成第11题。2010—2019年全国农民工输入地的地区分布变化图11.分析我国农民工流动的特点,并推断其原因是 ( )A.向中西部地区流动比例上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中西部转移B.向东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东部地区的高新产业发展迅速C.向中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中部地区生态环境根本性改善D.向西部地区流动的比例上升,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的效率提高 土地利用潜力分类,是以一定利用方式的土地资源质量优势为依据,判断其生产力大小的方法。如图为“土地潜力分级与土地利用程度的关系图”,图中阴影表示土地满足相应的利用方式。据此完成12~13题。12.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知 ( )①Ⅷ级应成立自然保护区 ②从Ⅰ级到Ⅷ级土地利用选择余地逐级减小 ③Ⅴ-Ⅷ级在良好管理下可发展耕作业 ④土地质量从Ⅰ级至Ⅷ级逐渐增高⑤Ⅰ级—Ⅳ级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逐级减小A.③④⑤ B.①③④C.②③⑤ D.①②⑤13.下列关于土地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Ⅰ级质量好,适宜性广,宜于农业、林业和牧业发展B.在Ⅰ级和Ⅱ级集约耕作是因土地质量较差C.在Ⅵ级土地勉强放牧是因限制性因素较少D.土地利用集约程度与人口密度成负相关 当一个地区受到构造抬升时,促使河流在它以前的谷底下切,原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之上,成为近似于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阶地按从下到上(由新到老)依次命名为T1、T2……。青衣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东南部,流入四川盆地。如图为“青衣江沿线各阶地不同时期的河流下切速率(毫米/年)示意图”。完成14~16题。14.毛家坝T5、T4、T3阶地形成过程中,河流下切速率的变化是 ( )A.不断加快 B.不断减慢C.先变慢,后变快 D.先变快,后变慢15.影响栗子坪和阳坪现有阶地数量的主要因素是 ( )A.河谷陡缓 B.海拔高低C.流量大小 D.基岩软硬16.各时期河流最大下切速率所在地随时间 ( )A.往四川盆地方向变化B.往青藏高原方向变化C.由东西往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变化D.由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交界地带往东西变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技法一排除法、优选法 答案.docx 技法一排除法、优选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