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练】技法六 地理原理图(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突破练】技法六 地理原理图(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简介

技法六 地理原理图
1.A 2.C 3.D [第1题,由文字材料可知,热浪天气时,上海市城郊气温应均高于非热浪天气时,②④为非热浪天气时气温日变化曲线,再结合城区气温高于郊区可判断图中表示热浪天气时上海城区气温的日变化曲线是①。故选A。第2题,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炎热,降水较少,如果台风等活动较少,蒸发量会大于降水量,形成伏旱。夏威夷高压有时分成东西两个,西面这个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对我国的天气和气候影响很大,故C正确;准静止锋和亚洲低压控制之下,多降水,产生热浪的可能性小,故A、B排除;热带气旋即为台风,会缓解伏旱天气,故D排除。第3题,热浪发生期间高温,但由于热岛效应,城区温度始终高于郊区,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沉,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市区。故丙、丁正确。选择D。]
4.C 5.B 6.A [第4题,山谷风的成因主要是地势起伏,地形起伏大,峡谷效应明显是首要考虑的原因,材料中盆地北部狭窄部分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傍山,山地平均海拔达1 000多米,山间距离平均不到15千米,说明盆地南北狭长,东西山地海拔高,C正确;北部地形闭塞,冬季风运行受阻与山谷风形成关联性不强,A错误;汾河流经,河流下切作用强不能得出相对高差大,因此不能作为山谷风盛行的原因,B错误;地堑构造发育,呈南北走向不能得出相对高差大,因此不能作为山谷风盛行的原因,D错误。第5题,天气晴朗的山地区域,山谷和山坡地区因受热不均形成的一种局地环流。山风、谷风的转换时刻主要受太阳辐射的影响。一般情况下,日出及日落以后2—3个小时,分别为山风转谷风和谷风转山风的时刻。表格中可知,1—11时为西北风,11—13时为东北风,而峡谷为南北走向,北部海拔较高,因此1—13时主要吹山风,13—18时吹东南风,南部是海拔相对较低的谷地,从13时开始,谷风形成,A错误,B正确;18时谷风盛行,不是谷风开始的时间,C错误;20时开始,风向转变为东北风盛行时,由北部高海拔地区吹向南部地区,山风出现,D错误。第6题,根据材料,“伏天走坡不走谷”说明山坡地带凉爽,山谷地区炎热,此为山风吹拂时间,B、D错误,山风盛行时,从高山顶而下的冷气流性质冷而重,因此较为凉爽,A正确;山风转谷风时,从谷底吹来的气流势力相对较弱,且较暖,与俗语情景不符合,C错误。]
7.A 8.D 9.C [第7题,由材料可知,源头设计中绿色屋顶、雨水花园等措施会对雨水进行初步净化与下渗,从而减少径流流量,因此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为下渗和径流,①②正确;对水汽输送、蒸发影响小,③④错误。故选A。第8题,由材料可知,新加坡国土面积狭小,土地使用需求竞争强,产业园区的分布较为集中,而商业空间需要辐射较大范围的区域,因此分布比较零散,D正确;与填海造陆面积小、产业结构不合理、人口分布不均衡关系不大,A、B、C错误。第9题,水敏感城市设计关键在于保护天然水系,通过源头—路径—去向设计将天然降水储存起来,其中源头是产生雨水径流的区域,路径是雨水流经的排水沟等,去向是可能发生内涝的地区,因此其设计关键并非避免洪水风险,同时降低内涝风险是传统城市设计以及其他城市设计也具备的,C正确,B错误;结合新加坡国情可知,降低治污成本并不是该设计的主要目的,A错误;城市蓄水只是该设计产生的额外效益,并不是城市居民的主要饮用水源,D错误。]
10.D 11.A [第10题,新疆深居内陆,降水稀少,主要天然植被是温带荒漠。天山山麓河流沿线水源相对丰富,因此胡杨林生长在水源相对丰富的河流沿线,属于地方性分异。故选D。第11题,从区域背景看,当地气候干旱,水源缺乏,土壤水分条件对天然植被的根系生长影响最大。胡杨林根系发达,主要吸收地下水满足生长,地下水丰富处的根系生长密集,密度大,A正确;土壤有机质主要分布在表层,B错误;温度、矿物质等对胡杨林根系密度影响小,C、D错误。]
12.B 13.A [第12题,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读图,2018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 ℃,以厄尔尼诺为主,A错误;2019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常年0.5 ℃,以厄尔尼诺为主,B正确;2020年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 ℃,以拉尼娜为主,C错误;除2020年外其余年份5—9月没有进入拉尼娜状态,D错误。第13题,2021年初,关键区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低于常年0.5 ℃,以拉尼娜为主,太平洋中东部海水异常变冷,下沉气流增强,①正确;东南信风将表面被太阳晒热的海水吹向太平洋西部,低纬信风增强,②正确;拉尼娜现象出现时,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东部、巴西东北部等地降雨偏多,澳大利亚有可能发生涝灾,③错误;离岸风增强,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增强,④错误。故选A。]
14.B 15.A 16.B [第14题,结合图示可知,乙地区地势较低,水资源数量多,说明容易积水,紧邻湖泊或河流,同时乙地区人口密度大,一旦出现强降水天气,乙地较易内涝,且内涝影响较为严重,①④正确。故选B。第15题,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区海拔较高,交通通达度较好,水资源数量少,人口密度低,土地面积广,因此适宜建设雨涝救灾物资基地,A正确;甲地区距离人口集中区远,海拔高,不适宜建立临时雨涝避难所,丁地海拔高,距离人口密集区近,交通通达度好,水资源少,最适宜作为临时雨涝避难所,B错误;甲地区水资源数量少,且交通通达度好,说明人类活动多,作为清洁水源供给地的水量、水质条件差,C错误;甲地海拔较高,不适宜发展种植业,D错误。第16题,结合图示可知,甲地区海拔高,与周边地区落差小,种植乔木可有效截留雨水,减少雨水侵蚀山地土壤,减弱地表径流汇流的速度,A错误;乙地区地势低洼,交通通达度好,人口多,通过增加湿地数量,起到蓄水调洪作用,B正确;丙地区与周边地区落差大,且周边人口较多,应种植灌木,滞流坡面径流,增加下渗,减少下游水量,C错误;丁地水资源数量较少,落差较小,不适宜建设大型水库,D错误。]技法六 地理原理图(分值:48分) 
  热浪是指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影响范围较大的酷热天气。如图为“上海市7月热浪和非热浪天气城、郊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1~3题。
1.表示上海城区热浪天气的气温日变化曲线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2.导致上海7月热浪天气形成的天气系统是 (  )
A.准静止锋 B.亚洲低压
C.夏威夷高压 D.热带气旋
3.下列能正确表示热浪天气发生时上海市城郊热力环流的是 (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丙、丁
  山谷风是一种局地环流,山西省山谷风现象较为普遍,以太原盆地北部最为典型。盆地北部狭窄部分南北长约25千米,东西傍山,山地平均海拔达1 000多米,山间距离平均不到15千米。当地居民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伏天走坡不走谷”的经验。如表为“太原市某日平均风向变化统计表”。据此完成4~6题。
时段 1— 11时 11— 13时 13— 18时 18— 20时 20— 22时 22时— 次日1时
风向 西北风 东北风 东南风 西南风 东北风 西北风
4.太原盆地北部山谷风发育典型的主要原因是该区域 (  )
A.北部地形闭塞,冬季风运行受阻
B.汾河流经,河流下切作用强
C.盆地南北狭长,东西山地海拔高
D.地堑构造发育,呈南北走向
5.该日,太原市形成谷风的时间为 (  )
A.12时 B.13时
C.18时 D.20时
6.山区老乡“伏天走坡不走谷”一般选择在 (  )
A.山风盛行时 B.谷风盛行时
C.山风转谷风时 D.谷风转山风时
  从2006年开始,新加坡(2021年国土面积733.1 km2)推行活跃、美丽和干净的水计划。为应对频发内涝,该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基础设施支撑生产、生活、生态三类空间,形成源头—路径—去向的技术路线,具有多维度、多效益的价值。如图为“新加坡综合全过程水敏感城市设计流程图”。据此完成7~9题。
7.图示源头设计对新加坡水循环环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
①下渗 ②径流 ③水汽输送 ④蒸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8.新加坡生产空间大致可分为集中的产业园区和零散的商业空间,其主要原因是 (  )
A.填海造陆面积小 B.产业结构不合理
C.人口分布不均衡 D.用地需求竞争强
9.该水计划融入水敏感城市设计理念首要考虑的关键点是 (  )
A.降低治污成本 B.避免洪水风险
C.保护天然水系 D.蓄积城市饮用水
  根质量密度是单位体积土壤中根系的质量(mg/cm3)。新疆胡杨林根系发达,适应干旱自然环境。如图是“胡杨林根质量密度的不同深度垂直分布情况”。完成10~11题。
10.新疆胡杨林多生长在山麓河流附近,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
A.干湿度地域分异 B.垂直地域分异
C.纬度地域分异 D.地方性分异
11.在80—120 cm深处的胡杨林根质量密度最大,其直接因素是 (  )
A.水分 B.有机质
C.温度 D.矿物质
  依据《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判别方法》国家标准,当关键区(西经120°至西经170°、南北纬5°之间的区域)海表温度连续3个月高于/低于常年0.5 ℃时,即进入厄尔尼诺/拉尼娜状态。如图为“2018年1月—2021年12月关键区海表温度距平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据图可知 (  )
A.2018年以拉尼娜状态为主
B.2019年以厄尔尼诺状态为主
C.2020年厄尔尼诺状态最典型
D.5—9月多出现拉尼娜状态
13.2021年初,赤道附近 (  )
①太平洋中东部下沉气流增强 ②太平洋中东部低纬信风增强 ③澳大利亚有可能发生旱灾 ④秘鲁西部沿海上升流减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和我国东部季风区城市规模的扩大,大城市极端内涝现象逐渐增多,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很大影响。如图为“我国华北平原某大城市在2023年7月29日四个重要地理数据的空间分布,该城市出现了严重的内涝现象”。据此完成14~16题。
14.乙内涝较为严重的原因是 (  )
①海拔地势低 ②交通通达度差 ③水资源数量少 ④人口密度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5.从应对城市内涝的角度,甲地区最适宜布局 (  )
A.雨涝救灾物资基地 B.临时雨涝避难所
C.清洁水源供给地 D.备用粮食生产区
16.从水循环的角度,减少该城市内涝可行的措施是 (  )
A.甲地区增加灌木覆盖
B.乙地区增加人工湿地数量
C.丙地区增加乔木覆盖
D.丁地区修建大型水库工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