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练】技法三 因果联系法(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突破练】技法三 因果联系法(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简介

技法三 因果联系法(分值:48分) 
  安平桥是修建于南宋时期的跨海石桥,位于福建省安海镇和水头镇之间的淤泥质海湾上。该桥桥墩采用“睡木沉基”的方法,先由人工平整河床底部,然后将捆扎的条木沉入淤泥作为基底,基底之上再用花岗石垒筑成不同形状的桥墩。水流急的航道采用单边或双边船形桥墩,水流缓的浅滩采用方形桥墩。在古代,安平桥不仅沟通了安海湾东西两岸的交通,桥面还被作为码头,促进了当地商贸的发展。如图为“安平桥位置示意图及安平桥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
1.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 (  )
A.减小桥墩对水流的阻力,以防泥沙淤积
B.减小水流对桥墩的冲击
C.增大桥涵空间,加大水流通过量,以防洪涝
D.增大流速,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作用
2.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南宋时期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 (  )
A.桥梁坚固,便于马车通行
B.海湾宽阔,可停泊船只多
C.桥面平整,便于货物堆放
D.桥下水深,有利于船只停泊
  读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完成3~5题。
3.据图判断,同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相比,其气候特征的差异描述正确的是 (  )
A.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低
B.莱斯布里奇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
C.莱斯布里奇年降水量较大
D.莱斯布里奇雨季较长
4.形成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莱斯布里奇 (  )
A.纬度低 B.距海洋远
C.受下沉暖气流的影响 D.受暖流影响
5.温哥华被称为“加拿大雨都”,其原因是 (  )
①受赤道低压控制 ②处于西风迎风坡 ③暖流增湿
④处于东北信风迎风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黄河烧河是指每年某短时间内黄河下游泥沙俱下,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的现象。据此完成6~8题。
6.黄河烧河时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的主要原因是 (  )
A.水面食物充足 B.河水密度减小
C.水中含氧量急剧下降 D.河水冲刷能力增强
7.黄河下游某地出现“黄河烧河”的现象大致在 (  )
A.3—5月 B.6—7月
C.8—10月 D.11月—次年2月
8.黄河下游泥沙俱下的主要目的是 (  )
A.减少库区和河床的淤积
B.促使水生生物的洄游和产卵
C.增加河道通航能力
D.降低河道主槽的行洪能力
  荷兰全年降水均匀,年平均降水量和蒸发量分别约为760 mm和550 mm,其中4月至9月蒸发较旺盛。荷兰1/4土地海拔不到1 m,需要筑堤拦海和排涝,雨水依靠重力或动力排放入海。如图示意公元1 000年以来荷兰西部区域陆地下沉与海平面上升情况(图示海拔高度以1900年海平面为基准)。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荷兰需要筑堤拦海但又能依靠重力排水入海的时间大约是 (  )
A.1000—1200年 B.1200—1300年
C.1300—1600年 D.1600—2000年
10.以下月份处于荷兰排涝淡季的是 (  )
A.1月 B.7月
C.10月 D.12月
  我国东南省份的人民用一道道的堤坝涵养水源,构筑了梯田,使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后来逐渐成为一种集约利用山地的成熟方式。但现在这一耕作方式逐渐被淘汰,只作为一种旅游资源继续存在。据此完成11~13题。
11.梯田的修建说明了该地 (  )
A.人多地少 B.地形平坦
C.水热条件好 D.适合发展种植业
12.相对于山坡上部来说,山坡下部的梯田面积一般较大,其主要原因可能是山坡下部相对上部 (  )
A.水源较充足
B.坡度较小
C.有利于梯田的修建
D.有利于大中型农机具作业
13.现在我国东南部地区梯田这一耕作方式逐渐被淘汰,其原因可能是 (  )
A.种植效益较低
B.全球变暖,水源不足
C.水土保持的作用减少
D.粮食供大于求
  黑河中游位于祁连山北麓,龙首荒漠区海拔约1 680 m,西洞荒漠区海拔约1 550 m,均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如图为“2008—2016年龙首、西洞荒漠区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变化”。据此完成14~16题。
14.2008—2016年龙首、西洞荒漠区土壤含水量 (  )
A.下降趋势明显 B.距地面越近波动越大
C.随深度增加而下降 D.10 cm处降速最快
15.影响2008—2016年龙首荒漠区土壤含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降水增多 B.土壤贫瘠
C.气温升高 D.人口数量
16.受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可以推测2008—2016年龙首、西洞两地 (  )
A.龙首生物量下降 B.西洞生物量锐减
C.龙首生物量稳定 D.西洞生物量增加技法三 因果联系法
1.B 2.D [第1题,船形桥墩,尖头方身,形状特殊,起到分水作用,可减小水流冲击。安平桥在水流急的航道采用船形桥墩主要是为了减小水流对桥墩的冲击,B对。预防泥沙淤积不是其主要目的,A错。船形桥墩对降低洪水期水位、减少潮汐对河水的顶托作用影响较小,C、D错。第2题,码头建设需要综合考虑陆域条件和水域条件,选址桥两端和桥面各有利弊。与在桥两端的海岸建设码头相比,利用安平桥桥面作为码头的原因是桥下水深,有利于船只停泊,D对。桥梁坚固,但不如两岸陆地利于马车通行,A错。海湾宽阔,遇突发天气(如台风等)易造成停泊船只出现损坏,B错。桥面平整,但海岸更宽阔,更有利于货物堆放,C错。]
3.B 4.C 5.B [第3题,根据两地气候资料图可知,与温尼伯相比,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相对较高,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小,年降水量较小,雨季较短。第4题,莱斯布里奇冬季气温较温尼伯高。莱斯布里奇与温尼伯大致处于同一纬度;莱斯布里奇处于内陆,理论上不受洋流影响,冬季应更冷;莱斯布里奇位于落基山东麓地区,处于西风的背风坡,受下沉暖气流的影响(焚风效应),气温较高,降水量小。第5题,温哥华位于50°N附近的大陆西岸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常年盛行西风,地形抬升,多地形雨,且沿岸受暖流增湿作用,降水量大。]
6.C 7.B 8.A [第6题,黄河烧河时黄河下游泥沙俱下,水中含沙量短时内剧增,河水浑浊,从而导致水中含氧量急剧下降,水中的鱼儿昏迷或死亡而浮出水面,C正确;泥沙以及营养物质并不主要在水面处,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与食物无关,A错误;河流含沙量增大会导致河水密度增加,B错误;大量鱼儿漂浮于水面与河水冲刷能力增强无关,D错误。第7题,黄河调水调沙主要是利用流水的侵蚀作用将河床的泥沙冲起,然后再利用流水的搬运作用将泥沙挟带到大海,选择的时间在汛期来临之前,可以为汛期泄洪提供畅通的河道,我国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汛期也是在7、8月份,所以调水调沙选择在汛期来临之前的一个月左右,且6、7月份库区水量大,下泄水量充足,冲沙效果好。故选B。第8题,黄河下游泥沙俱下主要是小浪底水利工程一年一度的冲沙调沙过程,其目的是减少小浪底水利工程库区淤积的淤泥,同时也利用巨大的冲击力冲刷黄河河床的淤泥,增加河道主槽的行洪能力,A正确,D错误;黄河下游泥沙俱下导致河流流速短时间内剧增,不利于水生生物的洄游,B错误;泥沙俱下导致短时间内黄河含沙量大增,且流速加快,不利于增加河道通航能力,C错误。]
9.C 10.B [第9题,结合材料可知,1000—1300年,陆地海拔均高于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说明只依靠重力排水入海,不会使海水倒灌,不需要筑堤拦海,A、B错误。1300—1600年,陆地海拔低于涨潮水位,需要筑堤拦海,防止海水倒灌;陆地海拔高于退潮水位,可以依靠重力排水入海,C正确。1600—2000年,陆地海拔均低于涨潮水位和退潮水位,说明海水倒灌,需要筑堤拦海,但无法依靠重力排水入海,D错误。第10题,荷兰位于51°N—54°N,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暖夏凉,荷兰降雨量年内分布较为均匀,而蒸发量则集中于4—9月。所以每年9月至次年3月降水转化为径流的量较多,此时应是雨水排放的旺季,而4—9月是雨水排放的淡季。根据选项,B符合题意。]
11.A 12.B 13.A [第11题,我国东南地区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地较少,为了缓解人多地少的问题修建了梯田,使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缓解当地的粮食问题。第12题,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建造的阶梯式农田,影响梯田面积(宽度)的因素主要是坡度的大小。第13题,梯田作物单一且不利于大中型农机具田间作业,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加之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劳动力短缺。]
14.B 15.C 16.A [第14题,根据图中信息,龙首的土壤含水量下降明显,但是西洞相对比较稳定,A、D错误;10 cm处的含水量波动最大,说明距离地面越近,受大气影响越大,土壤含水量波动越大,B正确;土壤含水量与深度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C错误。第15题,降水增多,土壤含水量会增加,A错误;土壤贫瘠对土壤含水量的年际变化没有影响,B错误;气温升高,蒸发加剧,会使得土壤含水量减少,C正确;荒漠区并不适合人类居住,D错误。第16题,龙首地区土壤水分减少,其生物量可能会下降,A正确,C错误;西洞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对其生物量的影响并不大,因此其生物量最可能保持稳定,B、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