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练】专练六 地理景观图(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考点突破练】专练六 地理景观图(含解析)高中地理--百强名校168优化组合卷

资源简介

专练六 地理景观图(分值:56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2025年暑假期间,小明随师生到有世界“桥梁博物馆”之称的贵州参加研学活动。如图为“小明于7月25日在研学过程中用无人机拍摄到的晨曦中的贵州坝陵河大桥景观”。据此完成1~2题。
1.据此推测坝陵河大桥的走向为 (  )
A.南—北 B.东—西
C.西北—东南 D.东北—西南
2.不考虑天气,一年中相同视角下的相同景观能出现 (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倒石堆是一种发育在岩壁下由大量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倒石堆地貌在冰缘环境下的高山地区最为发育。如图为“倒石堆地貌素描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高山冰缘环境下倒石堆最为发育的原因是 (  )
A.冰川侵蚀作用强 B.风化冻融作用强
C.风力侵蚀作用强 D.流水侵蚀作用强
4.倒石堆地貌沉积物 (  )
A.粒径上大下小 B.层理结构明显
C.结构松散杂乱 D.结构紧密坚实
  江苏徐州某地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属于典型的平原高潜水位煤矿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该地出现了深浅不一、大多积水的塌陷地。2009年以来,该地通过多种景观重建(见如图),如生态湿地景观、生态居住区景观、现代工业景观、城市公园景观等,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实现了塌陷地的景观改造,为矿业废弃地景观重建提供了宝贵经验。据此完成5~6题。
5.深浅不一、大多积水的塌陷地的形成原因是 (  )
A.地下水溶蚀作用形成漏斗式塌陷地
B.该地地势低平,地下潜水位高
C.地处沿海,地下采煤形成洼地后海水倒灌
D.景观重建形成的花园式洼地
6.景观重建,如生态湿地景观、生态居住区景观、现代工业景观、城市公园景观等,改善了矿区生态环境。将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填入如图方框中,正确的是 (  )
①季节性积水区(塌陷深度介于1—5米) ②常年积水区(塌陷深度大于5米) ③挖深 ④垫浅
A.a—② B.b—④
C.c—① D.d—③
查旦湿地是长江源区最大的泥炭湿地,平均海拔5 000 m,长江南源当曲(长江三源之一,平均海拔在4 600米以上)终年流经此处。湿地土壤——高山草甸土黏粒少、不泥泞,上覆着一个厚约10 cm、植物根系密集纠结而成的草皮层。如图为“查旦湿地景观图”。读图,完成7~8题。
7.长江南源当曲终年不断流,这主要得益于 (  )
A.沼泽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大气降水
8.与查旦湿地土壤高山草甸土黏粒少、不泥泞关系密切的是 (  )
A.气候高寒 B.地表径流冲刷
C.地势平坦 D.土层质地黏重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32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海螺沟冰川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西部。2000年前后,海螺沟冰川上下断开。图1中甲地为一处山间盆地,其内积雪广布,图2为“乙地景观图”。
(1)根据当地的大气环境,说明海螺沟冰川考察需要携带的物品。(6分)
(2)从热力环流和地形角度,分析海螺沟冰川断开的原因。(6分)
(3)分析甲地积雪面积大的主要原因。(4分)
(4)乙地碎石属于    (冰碛物/冰蚀物),说明其形成过程。(4分)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沙特阿拉伯被称为“无流国”。20世纪70年代之前,沙特阿拉伯几乎不生产小麦。此后该国大力发展小麦及西红柿等作物种植,一度成为世界小麦、西红柿出口大国。该国农田大多是直径1千米的圆形田,仿佛沙漠中的绿色唱片。从2016年起,沙特阿拉伯很多农作物由大量出口变成完全依赖进口,由粮食出口改为粮食进口。如图为“该国耕地分布和农田景观图”。
(1)说明沙特阿拉伯耕地的分布特点。(6分)
(2)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粮食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6分)专练六 地理景观图
1.D 2.B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7月25日为北半球夏半年,夏半年该地日出东北,图示显示太阳光线走向与坝陵河大桥走向基本一致,故可推断坝陵河大桥的走向为东北-西南。故选D。第2题,某地关于夏至(或冬至)日对称的那两个日期,日出、日落方位、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状况都相同,故在不考虑天气的情况下,一年中相同视角下的相同景观能出现2次,另外一次日期关于夏至日对称,大约出现在5月19日后。故选B。]
3.B 4.C [第3题,高山冰缘环境下的地表岩石空隙和裂缝中存有一定水分,由于该地区气候寒冷,冻融作用显著,岩体易崩解破碎;高山冰缘地区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使岩石发生冷热收缩,风化作用强烈,岩体易破裂,堆积形成倒石堆,属于风化冻融作用,故B正确;冰川侵蚀作用一般形成于冰川广布的地带,且冰川侵蚀形成的堆积物杂乱无章,不符合材料中堆积物粒径上部小下部大的形态,A错误;风力侵蚀和流水侵蚀作用一般不会形成松散且呈棱角状的岩屑堆积而成的坡地地貌,C、D错误。第4题,由于倒石堆是一种倾卸式的急剧堆积,所以其堆积物的结构松散、杂乱、多孔隙、大小混杂无层理,C项正确,B、D错误;受重力作用,一般较大的岩块可以滚落到倒石堆的边缘部位,而一些较小的碎石多堆积在倒石堆的顶部,其粒径体现为上部小,下部大,A错误。]
5.B 6.B [第5题,该地地下水溶蚀作用并不强,岩石并不属于可溶性岩石,因此不是塌陷地形成的原因,A错误;地下煤炭资源采空后,地面塌陷,形成洼地,由于地势低平,地下潜水位高,且该地夏季降水丰富,洼地内易积水,并非因为海水倒灌,B正确,C错误;塌陷地并不是景观重建形成的花园式洼地,D错误。第6题,结合景观重建前后对比图和框架图可知,对于常年积水区(塌陷深度大于5米),采用生态湿地景观营造的措施;对于季节性积水区(塌陷深度介于1—5米),采用挖深营造生态湿地景观,垫浅营造现代工业景观;对于非积水区(塌陷深度小于1米),直接进行土地治理,营造城市公园景观、现代工业景观和生态居住景观等。因此a对应③;b对应④;c对应②;d对应①。故选B。]
7.B 8.A [第7题,由材料可知,长江南源当曲平均海拔在4 600米以上,气候高寒,而地表的沼泽水、冰川融水受温度的影响,都是季节性补给河流,A、C错误;长江南源位于非季风气候区,大气降水对河流的直接补给少,且季节变化大,D错误;地下水补给具有稳定的特点,冬季受地表低温影响小,可以终年补给河流,长江南源土壤发育程度低、地下水丰富,当曲终年不断流,这主要得益于地下水的补给,B正确。第8题,土壤颗粒一般由砂粒、粉粒、黏粒组成。由材料可知,查旦湿地平均海拔5 000 m,气候高寒。生物量少。土壤发育程度低,土壤中颗粒较大的砂粒、粉粒更多,黏粒少,透水性好,不泥泞,A正确;查旦湿地地势平坦,地表径流流速缓、冲刷作用弱,B错误:一般来说,地势平坦,土壤颗粒较小,黏粒较多,与题干信息不符,C错误;土壤黏粒少,土质疏松,抗侵蚀作用弱,易被冲刷,D错误。]
9.(1)该地海拔较高、氧气含量较低,需携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空气较稀薄,日照较强,且冰面反射较强,需携带防晒霜、墨镜;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携带保暖衣物。
(2)谷地地形,白天盛行谷风,较为温暖的谷风从低海拔沟谷向上爬升;冰川陡坎地形阻挡谷风滞留,延长谷风对冰川的作用时间,使冰川消融崩解;谷地狭长,受“狭管”效应影响,谷风风力加强,加强谷风的作用;陡坎落差大,冰川易断裂。
(3)暖湿气流受山地抬升,降雪量较大;海拔高,气温低,积雪消融量较小;盆地开阔,降雪积存较多。
(4)冰碛物 冰川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移动,沿途裂解岩石并挟带碎石一起运动;至冰川陡坎下方地势变缓,冰川崩解、消融时挟带的碎石就地堆积。
解析 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海螺沟冰川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青藏高原地带,该地大气稀薄,含氧量低,因此需要携带氧气袋、抗缺氧药物;由于海拔较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太阳辐射较强,且冰面更易反射太阳辐射,因此为了减少太阳辐射的影响,需要携带防晒霜、以及墨镜来保护眼睛和皮肤;由于该地冰川海拔最低点在2 980 m以上,且大部分地区海拔在4 000 m以上,海拔较高,夜晚气温较低,且昼夜温差大,因此需要携带保暖衣物。第(2)题,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冰川断裂位置应该在冰川陡坎所在区,冰川主要分布在谷地地形中,在白天由于山谷受热气温上升,温暖气流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温度较高的谷风在向上爬升过程中遇到冰川陡坎的阻挡作用而发生滞留,导致该位置冰川受温暖空气影响时间变长,冰川不断消融最终发生崩解断裂;结合该位置谷地形态可知,冰川陡坎下游山谷狭长,易形成“狭管效应”,增加谷风的影响强度;且冰川陡坎的海拔在3 800—4 600 m,落差较大,冰川受重力作用显著,最终易导致冰川发生断裂。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甲地为一处山间盆地,盆地面积开阔,降雪积存较多;且海螺沟冰川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四川西部,易受我国夏季风影响,夏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受到青藏高原地形抬升作用,降雪量较大;海螺沟冰川主要分布在海拔2 980 m以上范围,海拔相对较高,气温低,积雪不易消融。第(4)题,结合分析可知,冰川陡坎是指地势落差较大的地区,乙地位于冰川陡坎下方,在高海拔地区地表物质受冰川侵蚀后,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向下发生移动,沿途不断发生裂解并挟带搬运碎石一起运动,到达乙地之后,由于地势变缓,重力搬运作用减弱,在其上方滚落的碎屑物在此不断堆积,形成冰碛物。冰碛物指冰川侵蚀物在低洼地区堆积的石块和碎屑物质。
10.(1)分布分散且相对集中;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和中部地区;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往往成为耕地。
(2)地处热带和亚热带,终年高温,光热资源丰富;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大;病虫害少。
解析 第(1)题,分布特征包括分布是否均匀、分布集中区域、分布稀疏区域、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方位关系等,可通过阅读分布图直接进行描述。由分布图可知,沙特阿拉伯耕地分布分散,且相对集中;耕地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和中部地区;由材料可知,沙特阿拉伯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被称为“无流国”,而农业生产需要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开采地下水和海水淡化增加了水资源量,因此地下水丰富的地方和沿海地区往往成为耕地。第(2)题,农业区位因素中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气象灾害)、水源、地形、土壤等。由图可知,沙特阿拉伯地处热带和亚热带,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降水少,终年高温,光热资源丰富,有利于粮食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当地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日较差大,有利于养分积累;当地气候干旱,病虫害少。
第三部分 常考题型突破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