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学会依法办事》议题式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学会依法办事》议题式教案(表格式)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学会依法办事》教学设计
核心素养 目标 一、法治观念 通过对比社保卡“多卡合一”改革前后的社会效率差异,分析法治统一规则对社会秩序、公平正义的保障作用,理解“依法办事”是法治社会的基石。 二、责任意识 通过模拟社保卡盗刷维权情景,设计“遇事找法-靠法”行动路径,形成对个人行为负责的公民态度,强化“守法无小事”的担当意识。 三、实践能力 通过法治人生大闯关活动,迁移设计“依法办事”生活场景方案,养成自觉守法、依法维权的行为习惯。
学情分析 初中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社会现象有一定观察能力,但法治观念尚不成熟。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接触到社保卡、身份证等证件,对 “多卡” 带来的不便或 “一卡通” 的便捷有初步感知,但对背后的法治逻辑缺乏理解。同时,学生对互动性强的分组活动、情景模拟兴趣较高,适合通过具体案例和实践活动深化认知。
教材分析 《学会依法办事》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提升法治素养》第二框的内容。本节课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板块的重要内容,承接了“法律为我们护航”(七下) 等前期知识,为后续学习“宪法精神”“权利与义务”(八下)等内容奠定基础。教材通过生活实例和理论阐述,引导学生认识依法办事的必要性,掌握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是培养学生法治观念的关键一课,对学生成长为合格公民具有重要意义。
教法学法 1.教法:案例分析法(结合“多卡时代”弊端案例)、情景模拟法(社保卡盗刷维权模拟)、分组讨论法(任务卡挑战)、讲授法(梳理知识框架)。 2.学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多卡时代”问题)、合作学习法(分组完成任务卡)、体验学习法(参与法治人生大闯关)。
重点 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难点 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提问:“国庆节假期,小蓝一家去北京旅游可能用到哪些证件或卡片?”展示身份证、社保卡、公交卡等图片。 2.播放全国“一卡通”相关材料,引导思考“‘一卡通’如何让社会运转更高效?”。 1.列举常见证件,分享使用体验。 2.观看材料后发言,初步感知 “一卡通” 的便捷。 以生活场景切入,通过“多卡”到“一卡通” 的对比,引出 “法治保障社会秩序”的主题,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新授 子议题 1:破乱象 法治秩序怎构建? 1.展示“多卡时代”烦恼表格:养老金冒领、异地补卡繁琐、老年人放弃补贴等,提问:这些烦恼反映了哪些弊端?技术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吗? 2.引导分析表格中“法治破局”措施:《社保基金监督条例》、“最多跑一次”立法等,总结依法办事的必要性。 小结:为什么要学会依法办事?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子议题 2:解密码 守法用法如何行? 1.布置分组任务:模拟“社保卡盗刷”情景,发放任务卡,明确组长、记录员等角色及讨论流程。 任务1 小蓝奶奶高血压已有30多年,平日里要吃不少药,而爷爷的社保卡能报销不少医药费,此时,能否用爷爷的医保卡买药? 法律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 “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任务2 小蓝妈妈收到一条短信:“您的社保卡涉嫌骗保,即将被冻结!请将社保账户中的全部余额转移至XXX账户,以便您的社保账户能够正常办理转移手续。”——XXX人社局 温馨提示:人社部门不会通过电话、短信要求转账、索要银行卡号/验证码等信息,公检法机关也不会电话办案!凡要求“屏幕共享”“下载不明App”的,都是诈骗! 任务3 小蓝爸爸的社保卡被他人盗刷了10万元 法律链接:《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对于盗窃公私财物的行为,若涉及数额较大,或涉及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以及扒窃等特定情形,犯罪者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处罚,并可能被处以罚金。若盗窃数额巨大或存在其他严重情节,刑罚将提升至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对于数额特别巨大或存在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案件,犯罪者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并处以罚金或没收财产。 2.提问: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办?并说明理由”,引导结合教材P52-53分析。 3.总结:守法是底线,找法是武器,靠法是保障。 小结: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①自觉守法。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②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 ③解决问题靠法。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 子议题 3:启未来 法治基因怎样养? 1.呈现“法治人生大闯关”场景:少年期好友借社保卡买游戏装备、青年期社保卡被盗刷、成年期父母拒用电子社保卡。 2.提问: (1)遇到以上问题,你会怎么办?并说明理由。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哪些启示? 小结:如何做到依法办事? 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1.分组讨论“多卡时代” 弊端:财产安全受威胁、秩序混乱、公平缺失等。 2.分析法治措施的作用,理解“法治是终极密码”。 1.分组完成任务,模拟维权流程:如拨打法律热线、向法院起诉等。 2.发言人汇报方案,其他组质疑补充。 1.小组合作设计解决方案,如拒绝借卡、报警维权、教父母使用等。 2.分享方案并说明法律依据。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依法办事对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的重要性。 通过情景模拟和分组合作,掌握依法办事的具体要求: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通过人生场景迁移,引导学生将法治观念内化为行为习惯。
拓展延伸 “这张卡很小,却能撬动社会高效运转的齿轮; 这张卡很薄,却能筑牢公民权益的铜墙铁壁; 现在,它已植入法治的基因,等待你我激活下一个春天!”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基础型作业:绘制本课的知识框架图 提升型作业:绘制社保卡依法使用四格漫画(场景:守法/找法/靠法/习惯),标注对应法律条文。 实践型作业:通过访谈长辈,对比“多卡时代”与“一卡通”的办事体验,撰写《法治让生活减负》微报告。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 通过“社保卡”这一生活化载体,将抽象法治知识具象化,分组活动和情景模拟提升了学生参与度。具体来说,本节课通过“多卡时代”与“一卡通”的对比,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法治对社会秩序的保障作用,情境模拟和分组讨论环节学生参与度高,能较好地掌握依法办事的基本要求。 2. 但部分学生在具体法律条文的引用上存在困难,后续可结合课件中的巩固提升题,加强法律实践应用训练。 3. 课后作业中的四格漫画和微报告设计,有助于将课堂知识延伸到生活,需关注学生完成质量并及时反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