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珍视自由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珍视自由 议题式教学设计 2025-2026学年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

资源简介

八上《7.1珍视自由》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珍视自由》是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七课第一框的内容,本课主要阐述了自由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正确对待自由等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本框内容,一是要理解自由的内涵,明确自由意味着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人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在思想、言论和行为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要从个人和社会层面认识自由的价值,即自由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三是要懂得如何正确对待自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接触过“自由”相关场景,但对“自由”的深层内涵及规则约束性理解较为零散,普遍存在“自由即随心所欲”的认知误区,缺乏对“自由需遵守法律、尊重他人权利”的系统性认知,也未形成“自由与责任统一”的整体观念。
其认知特点表现为: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真实案例接受度较高,抽象的“自由本质”“法治与自由关系”需借助具象素材才能有效理解;同时,学生具有较强的“追求自由”的意愿,但在实践中易忽视规则边界,在校园、公共场合中践行“依法行使自由”的主动性和规范性不足。教学中需借助具体生活场景素材搭建认知桥梁,将“自由的含义”“珍视自由的要求”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认知,纠正“无限制自由”的错误认知,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规则”转向“主动理解自由边界”。
3.【教学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分析小林与小罗的言论自由案例,树立“尊重他人自由”的道德意识,摒弃“以自我为中心”的自由观,在生活中践行“不损害他人权利”的道德准则。
健全人格:通过分析自由的圆桌讨论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形成“规则保障自由”的理性思维,培养尊重规则、理性看待自由的品格。
责任意识:通过分析创作自由、穿衣自由等现象,明晰自由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增强对自由的责任担当。
法治观念:通过分析小林与小罗的言论自由案例,掌握珍视自由需“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的要求,知道自由受法律约束,增强法治观念。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自由的内涵、价值;珍视自由的要求。
教学难点:将珍视自由的要求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克服“自由即随心所欲”的错误认知。
5.【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互动探究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
6.【设计思路】本课以“游客成袋带走茶卡盐湖铺路盐”时政热点的观点辨析引入自由这一主题,设置一个总议题:如何探知自由,践行珍视之道?下设两个分议题,分议题1:自由之思·如何读懂自由之义?分议题2:自由之行·如何守好自由之界?通过自由的圆桌讨论会—自由的社会观察家—自由的边界警示录三个议学情境,选取创作自由(非遗自媒体博主)、穿衣自由(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穿衣变化)、言论自由(公开辱骂造谣前同事)等真实案例使学生明晰自由的内涵和价值,知道珍视自由的要求。
7.【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热点观察:游客成袋带走茶卡盐湖铺路盐—播放材料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美景,茶卡盐湖成为很多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据央视新闻9月报道,近日,有网友拍到了一段材料,几位游客竟然用塑料袋,将茶卡盐湖路边的盐装袋带走。
问:有人说茶卡盐湖盐多得堆成山,带点纪念无妨,这是游客的个人自由,没必要限制。
你如何看待这种“自由观点”?(学生回答)
过渡:错误,文明出游不是靠总量算账,而是一粒一粒地看每个人的自觉,游玩时我们可以享受一些自由,但是自由必须在规定范围内,不是无限制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探知自由,践行珍视之道?
设计意图:时政热点引入主题。
二、新课讲授
总议题:如何探知自由,践行珍视之道?
分议题1:自由之思·如何读懂自由之义?
知识关联:1.自由的内涵?2.自由的价值?
【议学情境】自由的“圆桌讨论会”
围绕“自由”这个话题,同学们表达了各自的观点。
同学1:说到自由,我想到了穿衣自由、上网自由……
同学2:我认为自由就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同学3:自由应该是完全由自己做主,但现实生活中怎么有那么多规矩和限制呢?
同学4:我们只有遵守社会规则,才能享有真正的自由。
【议学任务】初识自由
①你向往自由吗?根据同学1的说法,提到自由,你想到了哪些方面的自由?
(言论自由、学术自由、创作自由、出行自由……)
②你如何看待同学2、3、4关于自由的观点?
③根据上述讨论,说说你对自由的认识?
(同学2:观点是错误的。自由不是个人毫无限制的随心所欲,而是受到法律和规范制约、权利和义务对等的自由。
同学3:观点是错误的。现实中的规矩和限制并非对自由的否定,而是在多元主体共存的情况下,实现更高层次、更具普遍性自由的必要条件。
同学4:观点是正确的。)
【议学成果】1.自由的内涵?
①自由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社会活力之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②自由意味着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人们能够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在思想、言论和行为等方面具有充分的自主性,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关链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自由
【议学情境】自由的“社会观察家”
创作自由—自媒体行业使得创作者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领域创作。
如:非遗传承人江寻千以记录探访、技艺复刻等多种形式和创意,创新非遗传播叙事→拓展领域、充实技能的同时助力了非遗传播传承→推动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景区纷纷邀请铁花艺人前往表演、成为文旅发展新动力。
穿衣自由—“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老大穿、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这些俗语是改革开放初期大众衣饰的真实写照。当时人们着装比较简单,色彩以蓝、绿、灰“老三色”为主。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不断激发市场活力,调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服装生产者可以根据市场需求自主生产,自主决定提供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消费者可以自主消费。在衣着方面,原来款式、色调单一的情况改变了,人们的着装审美更加多元,选择的自由度不断提高。
【议学任务】感受自由
请结合上述的创作自由、穿衣自由,任选某一方面的自由说说其对个人和社会有何意义?
如:学术自由—在教育领域,自由的学术氛围允许学生自由探索知识,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自由地思考和质疑,这有助于培养个体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也能够推动学术研究不断向前发展。
【议学成果】2.★自由的价值/作用?
①对个人:自由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
原因:①自由表现为人们免于恐吓、羞辱和歧视,过有尊严的生活,具有安全感、幸福感,对未来充满信心。②自由有利于人们培养多方面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享有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
②对社会:自由推动社会的繁荣进步。
原因:自由能够营造民主、宽容、和谐的社会氛围,鼓励人们探索、创新,激发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整个社会充满创新的力量,推动社会不断发展。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自由的圆桌讨论会,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形成“规则保障自由”的理性思维,通过分析创作自由、穿衣自由等现象,明晰自由对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分议题2:自由之行·如何守好自由之界?
知识关联:3.如何正确对待自由?
【议学情境】自由的“边界警示线”
言论自由—去年4月,小林与公司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至6月30日。几天后,公司向小林送达《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载明小林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双方解除劳动合同。
之后小林开始持续肆意辱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小罗,包括微信验证信息内、短消息处肆意辱骂,向公司关联公司在职员工、离职员工及商业合作伙伴等人群发短消息肆意辱骂小罗,致使小罗的生活受到严重干扰。
【议学任务】对待自由
①你如何看待小林的“言论自由”行为?
小林没有严格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行使言论自由权,其言行侵犯了他人的名誉权,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如果你是小罗你会如何做?
小罗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小林立即停止侵犯名誉权的行为同时公开赔礼道歉,以消除对其名誉的影响。
今年8月,法院判决被告小林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原告小罗书面赔礼道歉。
③关于对待自由,从小罗和小林身上你得到何种启示?
【议学成果】3.如何正确对待自由?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
原因:自由意味着我们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做法: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当权利受到侵犯时,我们要敢于捍卫自己的合法权利。
②依法行使权利。
原因: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正如有了轨道火车才能顺利地行驶,有了红绿灯车辆才能安全地通行,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和伤害。
做法:我们要在遵守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前提下行使权利。
③尊重他人的权利。
做法:①我们要尊重他人的自由选择权,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和意志强加于人,更不能侮辱、诽谤他人。
②每个公民在行使权利的同时,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小林与小罗的言论自由案例,掌握珍视自由需“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依法行使权利,尊重他人的权利” 的要求,知道自由受法律约束,增强法治观念。
三、课堂总结&课后实践
课堂总结:无规矩不自由,若把自由比作水,当它按照河道流淌,则能灌溉出万亩良田,哺育两岸生灵,若无堤坝防护,则会变成滔天洪水,涂炭万千。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每个人都按照规则行事,整个社会才能有序运转;社会健康稳定,每个人的自由才有保障。如此良性互动,才能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
课后实践:“我的一天自由清单”
记录自己一天中行使的自由权利,
并标注这些自由受哪些法律保护、需要注意什么边界。
四、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