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树立法治观念”教学设计总议题:共议青少年法治观念增强指南教材分析《树立法治观念》是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法律的含义、要求;理解法治观念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法治观念不仅仅是对法律知识的了解,更是一种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尊崇,最后学会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据此,本课设置两个子议题【青春不越界·为何树立法治观念 】【与法共成长·如何筑牢青春防线】,选用最近热议热点:四川14岁女孩被殴打事件,其中施暴者威胁称,“又不是没进去过”,从中可以看出她知道法律但却没有法治观念,没有从心里认可尊崇法律;进而在子议题二中以今年是八五普法收官之年为契机,设置法律素养大闯关环节,以小组议学加分的形式,设置三关法律破译——明辨是非——用法实践三关,让学生在闯关中学会树立法治观念。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对社会现象和问题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学生在小学阶段以及初中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法律有了一些初步的认识,了解到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法律法规,知道一些常见的违法行为及其后果。然而,他们对法律的理解还较为肤浅,尚未形成系统、深入的法治观念,在法治观念的培养上还存在诸多不足。部分学生虽然知道法律的存在,但对法律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缺乏足够的敬畏之心,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因为缺乏法律意识而做出一些违反规则甚至法律的行为。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国家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八五普法,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心。道德修养:通过评析案例言行,培养学生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规则,在生活中做到诚实守信、文明礼貌。不断提升自身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意识。法治观念:通过案例研讨会,理解法律的含义作用要求,明确在法治社会,我们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也要履行相应的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健全人格:通过小组合作议学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表达机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学会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责任意识:通过案例探究,在生活中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认识法治观念、法律的要求及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及措施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法治观念;理解法律和法治观念的区别与联系教学过程导入:四川14岁女孩被殴打事件播放材料:近日,四川江油发生的一起校园欺凌案件,引发大量网民的关注与愤怒。材料中,一名14岁女孩在一处建筑工地中被数名同龄女孩反复殴打、羞辱,小女孩甚至哀求施暴者不要打太狠,“父亲看出来真的会报警的”,而施暴者则威胁称,“又不是没进去过”。热点评论:请你评析施暴者的言行预设答案:这种行为违法,缺乏法治观念等教师引导:同学们说的很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讨应该如何树立法治观念。子议题一:青春不越界·为何树立法治观念议学情境一:案件深思目前,全部涉案人员均已到案,相关部门同时积极介入,公安机关依法对刘某甲、彭某某作出治安处罚的决定;对刘某乙及其余围观人员批评教育,责令其监护人严加管教。这起事件让人痛心,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深思。未成年人之间有了矛盾应该如何处理?其中一名施暴者说的“又不是没进去过”,如此轻佻的话语背后是何教育的缺失。值得一提的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治安管理处罚法修订草案。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聚焦未成年人保护、校园安全等民生热点,针对14~16周岁未成年人一年内二次违法或情节恶劣者打破“不拘留”惯例,明确公安机关须对殴打、恐吓等学生欺凌行为依法处理并联动学校建立追责机制等。播放新规材料议学任务一:案例分析研讨会①从施暴者的言行分析你认为她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吗?预设答案;知道;但缺乏法治观念,没有内心尊崇法律②公安机关依据什么对涉案未成年人进行处罚?如果你是处理警察请你对施暴未成年进行教育,你会对她说什么?预设答案:依据法律;应该树立法治意识,以法律为行为准则③新修订的治安管理处罚法打破“未成年人违法不拘留”的刚性惯例,这对未成年人成长有何意义?它要求青少年应该如何做?预设答案: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要求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议学成果一:法律的含义及要求P46含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议学成果二:法治观念的含义P47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播放材料:议学追问:我们为何要树立法治观念?议学成果三:为什么要树立法治观念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P46蓝字部分)②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P47子议题二:与法共成长·如何筑牢青春防线议学情境二:与法同行播放材料:今年是“八五”普法规划收官之年。自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八个五年普法规划,到2025年,“八五”普法规划将收官完成。从“一五”到“八五”,全社会法治观念显著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议学任务二:法律素养大测试完成下列测试任务,加分前三组颁发“班级法治先锋小队”荣誉称号(黑板副板书可以放小组组名,后续依据回答问题情况实时加分)第一关:法律破译①请每组写出5部你知道的法律名称,用时最短组+2分,其他按要求完成组+1分预设答案:言之有理即可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②选择其中一部说说它要求我们应当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抢答名额2个,回答正确组+2分)③树立法治观念要求我们如何对待法律?(抢答名额1个,回答正确组+1分)教师阶段性总结引导:敬畏和信仰法律。P47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第二关:明辨是非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法律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①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 说说你有哪些收获。(抢答名额2个,回答真实有效组+2分)②判断下列情况是否违法(抢答名额3个,判断理由正确组+2分)案情:现实生活中如果有人“口无遮拦”言语威胁、恐吓他人如“弄死你”但无实际行动,这算违法吗?学生回答:教师用材料素材引导答案总结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P48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第三关:用法实践情境:列车即将发车,两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日的处罚。①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两名乘客行为的看法。(抢答名额2个,言之有理+2分)②实践:现在“人工智能(AI)+”也愈发融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把作文题目和要求‘喂’给AI,只用22秒,便生成了一篇作文。如此省时省力你会让AI代替你完成作业吗?(抢答名额1个,言之有理+2分)③分享:你在生活中做过或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对此你是如何处理的?(抢答名额1个,言之有理+1分)教师阶段性总结引导: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活动总结:恭喜第( )( )( )小组获得“班级法治先锋小队”荣誉称号,可以根据当时的比分,现场在ppt上写上组名,并邀请他们代表上台议学追问:请获荣誉称号小队派代表发表感言:树立法治观念青少年应该如何做?议学成果四:如何树立法治观念?P47-P49(1)敬畏和信仰法律。P47我们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P48①一方面,我们要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②另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P49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崇法治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课堂总结:在青少年心中播下法治种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普法工作要在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断提升全体公民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要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让法治意识在我们心中生根发芽,做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以自己力量努力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进程。创新作业 近几年以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密集发文,对于校园欺凌现象,要求中小学生从日常安全管理,周边综合治理方面有效预防学生欺凌和暴力。校园“小霸王”治你没商量。为了防止校园欺凌、校园暴力事件,我们青少年应树立怎样的法律意识?并请你以此为话题向全校发出三点倡议,提升青少年法治观念,从我们做起。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