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坚守公平”教学设计总议题:以高考透视如何坚守公平教材分析《坚守公平》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九课的第一框题内容,教材先阐述公平的含义与重要性,让学生理解公平对个人和社会的价值。接着从个人维护公平和规则保障公平两个层面,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坚守公平,为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公平提供路径指引。据此,本课议热点那尔那茜高考造假事件为引,和学生以高考透视教育公平。在子议题一中主要以高考中的细节探讨什么是公平及通过质疑的声音引导学生思辨公平是相对的概念,通过高考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认识公平的重要性;在子议题二中,以教育部每年高考发布的举报电话及考前教育法治案例探讨如何守护公平,并一起共制高考诚信倡议书,共同维护公平,拒绝违规!让学生在识公平——思公平——护公平中认识公平,坚守公平!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时期,他们对生活中的现象有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在对抽象概念的理解上仍存在一定困难。对于公平这一概念,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的感受,例如在学校的考试、竞赛、班级事务管理等活动中,他们能够意识到公平与否的问题。然而,他们对于公平的内涵和价值的理解还较为肤浅,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同时,由于学生个体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的差异,对公平的认知也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更关注自身利益是否得到公平对待,而对公平对社会整体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核心素养目标政治认同:通过分析国家改革发展重大举措促进公平,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 “公正”理念的认同,理解公平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尺度,认同我国维护公平的制度优势。法治观念:结合法律案例和制度保障,认识到公平需要规则护航,理解规则在保障公平中的作用,增强规则意识与法治思维。道德修养:通过讨论高考公平重要性,在生活中践行公平、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健全人格:通过小组议学,学会用辩证的观点及法治知识分析生活中的案例及问题,学会用理性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责任意识:通过案例分析,体会个人在维护公平中的责任,树立 “公平需要主动守护”的意识,在面对不公平现象时敢于发声、积极行动,避免冷漠或纵容。教材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如何认识公平及坚守公平教学难点:如何在生活中遵守规则坚守公平,抵制不公平行为教学过程导入:那尔那茜高考造假事件播放视频:近日,凭借《封神》中邓婵玉一角在影视圈初步崭露头角的演员那尔那茜,涉嫌高考报名材料造假一事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官方通报如下,2008年,那某某茜在户口所在地呼和浩特市,以呼和浩特第八中学城镇应届生身份参加高考报名,但实际没有该校就读经历及学籍,相关行为涉嫌高考报名材料造假,依法依规对涉事人员严肃追责问责。热点评论:你如何看待那尔那茜高考造假事件?学生回答,如这是一种不公平的现象,应该严惩之类教师引导:是的公平正义是人类的永恒追求,是衡量社会发展进步的要尺度。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减少此类事情发生,共同坚守公平呢?让我们进入本节课学习。子议题一:以高考细节解公平之义议学情境一:共议高考公平每年六月,全国将进入“高考时间”,今年有1335万考生将走进考场,拿起笔求解他们的未来。通过统一的考试、严格的保密程序、公开透明的录取,高考守护着教育的公平。这种公平性在全球范围内都极具特色。绝大多数人都认为,高考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道重要防线。让我们通过二组镜头认识高考公平。镜头一:统一标准高考采用统一命题、统一阅卷、按分录取的模式,确保所有考生面对相同的考题和评分标准。试卷命题严格保密,阅卷过程通过多轮审核、双盲评分等机制,减少人为干扰,保障成绩的客观性。例如,阅卷系统会随机分配试卷给不同老师批阅,若评分差异过大则引入第三方仲裁。此外高考的各个环节(命题、试卷运输、考场管理、阅卷)均受到严格监管。试卷由专业团队命题,命题人全程隔离;运输过程由特勤车队押运,全程监控;考场配备智能安检设备,严防作弊。镜头二:机会均等不考虑家庭背景、地域差异等因素,仅以成绩为录取依据。对于经济条件普通或农村地区的学生,高考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许多寒门学子通过努力考上名校,实现阶层跃升。国家通过专项计划(如国家专项、高校专项)向贫困地区倾斜招生名额,进一步缩小教育资源差距。议学任务一:识公平①说说高考镜头展现的细节是如何体现公平的?②但也有一些城市家长质疑偏远山区学生通过国家专项计划进入名校这样“降分录取”对他们是一种不公平”!对此,请你任选一个立场参与讨论,说说你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山区考生”“城市家长”“教育专家”)议学成果一:如何正确认识公平?①公平通常指人们基于一定标准或原则,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不倚。P66②公平意味着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和条件,都要按照规则办事。P67③公平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受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制约。P70全国各地高考成绩陆续公布时多个高考查分名场面冲上热搜展示图片,播放视频议学任务二:思公平①你家有感受过这种氛围吗?考试公平、教育公平于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会来说重要吗?②若你寒窗十年,却因他人造假落榜,你会怎样看待社会规则?你还会相信“努力改变命运”吗?那时的社会可能会变成什么样子?议学成果二:公平的重要性P67①公平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公平能保证个人的合法权益,使个人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机会和成长条件,而且能让人感到被尊重,感受生活的美好,激发工作热情和积极性。②公平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基础。公平有利于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减少社会冲突,化解社会矛盾,保障社会长治久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激励人们通过奋斗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子议题二:以考试规则探守护之道议学情境二:共护考试公平教育部每年都会统一公布教育部以及各省(区、市)的高考举报电话,欢迎广大考生、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及时举报反映涉及高考的问题线索。教育部及各省(区、市)将会同有关部门根据举报线索第一时间核查处理,坚决维护高考公平公正。议学任务三:护公平①教育部的高考举报电话有何作用?预设答案:有利于个人对不公平的现象进行举报维护公平②在生活中,如果你发现好友准备携带电子设备进入考场,你会选择举报还是沉默,为什么?③你经历过“不公平”的事情吗?当时有何内心感受,并分享遭遇“不公平”的事,你会怎么办 教师总结:人们渴望公平的阳光普照,但公平的社会不会自然而然地形成。实现公平,离不开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和不懈努力。需要每个人努力追求公平、捍卫公平。考试作弊,逃不过法网恢恢案例一:2020年高考前,考生朱某某伙同温某(另案处理)商议在考试中组织作弊,由朱某某提供试题,温某负责寻找“枪手”,共同出资付“枪手”做试题费用。考试期间,朱某某将手机带入考场,拍摄考试卷子传给“枪手”,“枪手”作答后发答案给考生抄袭。参与者和组织者都被迅速抓获。考生朱某某犯组织考试作弊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6000元。案例二:某省2020年普通高校招生美术与设计学专业统考中,两名舞弊人员找了一名大学生,为一名考生进行替考,被警方抓获。两名组织考试作弊者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8个月和3年2个月;替考大学生犯代替考试罪被判处拘役5个月,缓刑1年。案例三:2022年高考期间,某考生避开入场安检,违规携带手机进入考场,开考后拍摄试卷发至QQ群寻求解答未果。依据相关规定,违规考生被严肃处理。议学任务三:护公平④三则案例处理结果说明了什么?这给我们何警示?预设答案:规则维护公平,规范人们行为,如果违反公平规则,就会受到处罚,我们要遵守规则,按规则行事,才能保障公平⑤根据本节课所学共制高考诚信倡议书,共同维护公平,拒绝违规!(可做可不做,有时间就做,也可作为作业)过渡:不止教育,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阅读相关链接,这都是国家为促进公平所做的重大举措。议学成果三:如何维护公平?P68-P69①维护社会公平,需要每个人努力追求公平、捍卫公平。面对利益冲突,我们要站在公平的立场,学会担当,以公平之心为人处世。遇到不公平的现象时,我们要坚守原则立场,敢于对不公平说“不”,采用合理合法的方式,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努力营造公平的环境。②维护社会公平,需要充分发挥规则的保障作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要依靠规则来调整和维系。只有全体社会成员都遵守规则,按规则行事,社会公平才有可靠的保障。要通过确立社会的共同准则,明确人们的行为规范,有效调节利益关系、化解矛盾冲突,保障人们各个方面的合法权益。③公平的实现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我们要积极行动起来,通过不懈努力追求和捍卫公平。课堂总结: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和教育公平,指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和质量充满期盼”“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机会,努力让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将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作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实践,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让每一个人在公平的环境里追逐梦想,社会才能一直充满活力,民族复兴才有更坚实的根基。在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中,让我们一起坚守公平!创新作业公平宣传墙邀你来共创请每个人写一句关于公平的宣传语并签名,在班级公平宣传板报上展出,一起承诺并互相监督坚守公平,建公平班级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