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2.2《参观动物园》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2.2《参观动物园》单元整体设计+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单元基本信息
单元主题 动物的生活
课标要求 一、核心概念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生物体的稳态与调节 二、学习内容 5.2地球上存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等不同类型的生物 ②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征,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如都会运动)。 6.2人和动物通过获取其他生物的养分来维持生存 ②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器官感知环境。 三、学业要求 认识周边常见的动物,并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 能概括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身边常见生物的外部形态特征。 通过观察,对常见的动物的外在特征产生探究兴趣。 认识到动物的生存需要外界环境的帮助。
单元课时设计 3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溶解
单元设计意图 1.本单元主题的提出 本单元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程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它是在一年级学生对动物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了解动物的特征;另一方面,为后续学习动物的分类、动物的生命周期等内容奠定基础。本单元围绕“动物的生活”这一主题展开,本单元聚焦生命科学领域,旨在引导学生探索动物的生活奥秘。引导学生通过对常见动物的观察与研究,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需求等知识,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以及关爱动物的情感。 本单元通过设计丰富有趣、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通过有趣的任务驱动,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比较等探究过程,初步认识溶解的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溶解的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本单元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动脑科学实践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低年段的课程目标。 (2)本单元学习内容是基于落实《课程标准》中课程内容低年段要求。 3.熟悉整套教材内容,明确该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和作用。 4.本单元次级主题的构成及逻辑关系 本单元是二年级上册的第二单元,本单元有三课时,第一课时《猫的生活》作为单元开篇,以学生熟悉的猫为研究对象,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猫的外形、行为、食物偏好等方面,初步构建对动物生活的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其他动物以及理解动物与环境的关系莫定基础。教材内容编排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日常对猫的感性认识出发,逐步深入到科学探究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与实践能力。第二课时通过参观动物园这一活动,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不同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类能力,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动物的意识。第三课时以独特的“招聘会”情境,将动物的特殊本领与特定岗位需求相结合,使学生深入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生存策略。教材内容生动有趣,贴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观察、思考与表达能力,为后续深入学习生命科学知识莫定基础。
主题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的阶段。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已积累了一定的动物认知经验,但这些认识较为零散、表面,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在学习能力方面,他们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简单的思维能力,但在归纳总结、逻辑推理以及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在学习习惯上,学生课堂积极性较高,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小组合作时可能出现秩序混乱等情况,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规范。学生对小动物并不陌生,并且其学习兴趣也比较浓厚,但是学生对于小动物的认知大多停留在了解某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对于动物的共同特征则没有一个具体的理性认识。
开放性学习环境 1.指导性预习:阅读+问题+检测; 2.大单元大概念大任务课堂学习:问题+探究+讲述+整合+实战; 3.现代教育新技术:PPTX+微视频+网络+师生互助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科学观念: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包括身体结构、毛发特点、五官特征等,并能准确描述。认识猫的生活习性,理解这些习性与它们的生存需求之间的关系。认识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和空气等条件。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动物具有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些特征帮助它们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猫的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比较、归纳等思维方法,总结猫的生活特点。能够提出关于动物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探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能够用语言、图画等方式记录观察结果。 探究实践:组织学生开展观察动物的实践活动,制定简单的观察计划,明确观察目的、内容和方法。指导学生正确使用观察工具,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观察、积极提问、合作探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保护意识,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探究过程中养成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保护动物的行动。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 任务1 名称:问题与猜想 图文展示同学们讨论对猫的了解,引导学生讨论自己对猫的了解。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对猫的了解,分享生活中积累的猫的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猫的特点。
任务2 名称:探究与结论 1.观察猫会做些什么,看看猫的行为有哪些特征。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猫能通过哪些感官发现食物。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猫的多种行为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观察猫的外形特征,探究猫通过哪些感官发现的食物,并归纳出猫的行为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任务3 名称:反思与评价 交流观察到的现象,说说自己的想法,完成思维导图。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发现的猫的行为特征,完成猫的行为特征的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方表达能力。
任务4 名称:应用与迁移 观察猫遇到危险的行为,知道猫遇到危险,会通过恐吓、反击敌人来保护自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猫遇到危险时会有哪些行为。
任务5 名称:阅读与新知 阅读《敏锐的小猫》了解猫的生活特性。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第2课时 任务6 名称:问题与猜想 通过回顾生活现象,启迪学生思考其他动物的生活习性。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究熊猫、斑马、老虎和猫的行为特征。
任务7 名称:探究与结论 了解不同动物的食物、动物等生活习性,总结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动物喜欢吃的时候,是怎样运动的,通过交流、对比总结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并能够归纳出动物需要吃食物、会运动和会繁殖的共同特征。
任务8 名称:反思与评价 填一填,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找到动物的共同特征的,并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找到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任务9 名称:应用与迁移 进行《听指令,见行动》的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
任务10 名称:阅读与新知 阅读《不同形状的鸟喙》进一步理解鸟的外形特征,明白鸟喙有不同的形状。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第3课时 任务11 名称:引入新课 阅读“招聘启事”,了解本节课任务。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为后续课程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任务12 名称:问题与猜想 根据对动物的了解,讨论分享动物不同的本领,为它们选择合适的岗位。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从而自然地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
任务13 名称:探究与结论 根据对动物的了解,帮助动物制作应聘简历,并以动物的身份参加特岗动物招聘会发表应聘演讲,根据动物的应聘简历和演讲完成特岗动物投票。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入思考动物的特殊本领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加深对动物适应环境的理解。
任务14 名称:反思与评价 反思并梳理不同的特岗动物需要哪些特殊本领,完成表格。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完成不同的特岗动物的特殊本领的表格。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任务15 名称:应用与迁移 根据动物不同的特殊本领,给动物安排合适的工作,并进行连线。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动物都有自己特殊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
任务16 名称:阅读与新知 阅读教材,了解变色龙的眼睛特点。 设计意图: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热情。
任务17 名称:单元要点 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是需要食物、会运动、会繁殖,会保护自己,并能够用眼耳鼻感知环境。 设计意图:通过归纳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的特征和不同的特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任务18 名称:实践与检测 按动物的特征,根据在水里游、在地上跑、在天上飞、能繁殖后代、吃草类和吃肉类对动物进行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习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学习任务,进行总结反思,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切实感受科学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要素 针对单元整体描述
评价内容 第1课时:猫的生活 1.掌握猫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食性等基本知识。 2.学会通过观察、记录等方法了解猫的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3.能够举例说明猫的生活特点与环境的适应性,如猫的爪子适合攀爬、肉垫能减少行走声音便于捕食等。 第2课时:参观动物园 1.观察和了解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动物。 2.通过认识不同形状的鸟喙,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以及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 3.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解释一些动物行为和特征的原因。 第3课时:特岗动物招聘会 1.学生能够认识到不同动物具有独特的身体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些特征帮助它们适应特定的生存环境,理解动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2.组织学生参与“特岗动物招聘会”的模拟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主动观察、积极提问、合作探究,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的科学探究过程,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让学生意识到保护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利于动物在不同的环境里生存,增强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保护动物的行动。
评价指标 第1课时:猫的生活 1. 了解猫的外形特征并能准确描述。认识猫的生活习性,理解这些习性与它们的生存需求之间的关系。(科学观念) 2.能提出关于猫的生活的简单问题,并尝试通过观察或询问等方式寻找答案。(科学思维) 3.能通过看图、视频或实地观察,描述猫的行为特征。(探究实践) 4.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之情和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乐于参与关于动物的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态度责任) 第2课时:参观动物园 1.学生能够识别动物园中常见的动物,并知道它们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科学观念) 2.通过观察动物园中动物的外形、行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细致地发现动物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科学思维) 3.在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时,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学会找出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探究实践) 4. 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动物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对动物的探究活动中。(态度责任) 第3课时:茶叶能溶解吗 1.认识常见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了解不同动物的分类方法。知道动物的生存需要食物、水和空气等条件。(科学观念) 2.能够提出关于动物的问题,并通过观察、比较、分类等方法进行探究。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和测量。(科学思维) 3.对动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能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愿意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探究实践) 4.增强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认识到动物面临的生存威胁,如栖息地破坏、非法捕猎等,树立保护动物、爱护动物的责任感。(态度责任)
评价方法 课上评价 1.教师激励评价 2.学生自我反思评价 3.成果展示,学生互评:赞赏性评价和质疑性评价 5.使用评价量化表,延时评价 课后评价 1.课时作业 2.单元测试
五、单元作业设计
第1课时:猫的生活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猫白天晚上都会睡懒觉。( ) 2、猫出生后需要喝奶。( ) 3、把鱼缸密封起来,猫闻不到鱼的气味也会去抓鱼,说明猫能用眼睛发现食物。( ) 4、不小心被猫抓伤或咬伤,要尽快打狂犬疫苗。( ) 5、猫会爬树,喜欢吃鱼,但是不喜欢吃其他的肉。( ) 二、选择题 1、通过观察和实验,我们可以知道探究猫不能通过( )发现食物。 A、眼睛 B、爪子 C、鼻子 2、猫除了能通过眼、耳、鼻等多种感官发现食物,还能用( )帮助判断能否钻过洞口。 A、尾巴 B、胡须 C、耳朵 第2课时:参观运动园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鸟喙是用来吃的食物,所以鸟喙的形状是相同的。( ) 2、猫会吃食物、运动、繁殖。( ) 3、不要随意触摸、惊吓、投喂动物,观察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 4、动物都需要吃食物,都会运动,都会繁殖,这些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 5、动物的种类很多,所以动物没有共同特征。( ) 二、选择题 1、下面这些不是动物共同特征的选项是。( ) A、需要吃食物 B、有不同的喙 C、会繁殖 D、会运动 2、金雕的喙末端有弯钩,适合( )。 A、吃草 B、吃肉 C、果子 D、抓食物 第3课时:特岗动物招聘会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要想为每个岗位找到合适的动物,只要认识这个动物就可以了。( ) 2、变色龙能观察环境的颜色,把自己的颜色变得和环境接近,从而不容易被敌人发现。 ( ) 3、信鸽更适合通信岗。因为信鸽不仅飞得远,而且还能准确地找到目的地。( ) 4、变色龙是一种蜥蝎,它的眼睛向外突出,并且可以一只向前看,另一只同时向后看。( ) 5、动物的特殊本领有利于动物在不同的环境里生存。( ) 二、选择题 1、( )因为擅长在沙漠行走,可以从事沙漠运输岗。 A. 章鱼 B.蝙蝠 C. 骆驼 2、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能快速变换不同的颜色( )。 A. 章鱼 B.金鱼 C.鲸鱼( ) 【参考答案】 第1课时:把盐藏起来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第2课时:水能溶解哪些物质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第3课时:特岗动物招聘会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C 2、A
六、单元教学结构图
七、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实施后填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科学学科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参观动物园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参观动物园》第二单元“动物的生活”中的第二课。本单元聚焦动物的生活,旨在引导学生对动物的生活环境、习性等方面展开探究,培养学生对动物的观察与认知能力。本课以参观动物园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为切入点,通过让学生观察动物园中不同动物的生活状态,进一步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简洁明了的文字,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后续深入学习动物相关知识奠定基础。
2.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动物普遍怀有浓厚的兴趣,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电视、绘本、去动物园游玩等途径,对一些常见动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这些认识较为零散,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他们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观察和探索,但在观察的细致程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科学表达方面还有待提高。此外,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课堂上需要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有趣的活动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学习。
3.学习目标确定 科学观念:能够识别动物园中常见的动物,并知道它们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与生活习性,并关联其生存环境。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动物园中动物的外形、行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探究实践:在比较不同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时,发展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学会找出动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动物的热情,积极参与到对动物的探究活动中。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能够识别动物园中常见的动物,并知道它们具有不同的外形特征。明白动物的生活习性与它们的生存环境密切相关。 难点:通过观察动物园中动物的外形、行为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细致地发现动物的特点,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
5.学习评价设计 评价维度评价指标优秀(9-10分)良好(6-8分)合格(3-5分)需改进(0-2分)科学观念动物特征识别能准确描述3种以上动物的外形特征并关联其功能能描述2-3种动物的基本特征,部分关联功能仅能说出1-2种动物的名称或简单特征无法描述动物特征或描述错误动物共性归纳能总结动物共同需求(如进食、运动、繁殖)并举例说明能说出1-2个动物共性,举例较简单仅能复述教材中的共性表述无法归纳共性科学思维观察与比较能力能对比不同动物的运动方式(如爬行、飞行)并分析适应性能比较2种动物的差异,分析较浅显仅能罗列观察现象,无比较分析观察无目的性,无法比较探究实践合作与交流能清晰表达观察发现,倾听他人观点并补充能分享个人观察,互动较少仅能被动回答教师提问拒绝参与交流态度责任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主动参与观察活动,积极提问并延伸学习(如课后查阅资料)能完成课堂任务,但缺乏主动性需教师反复提醒消极对待学习任务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引入新课教师活动1 播放视频 动物世界很奇妙,一起参观动物世界吧。学生活动1 观察动物,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知识的乐趣。活动意图说明:通过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环节二:问题与猜想教师活动2 一、想一想,讨论动物的知识 二、我认为其他动物也是这样。 学生讨论 学生活动2 生:熊猫在吃竹子。 生:斑马在奔跑。 生:老虎在抓捕猎物。 生:猫会吃食物、运动、繁殖,其他动物也是这样吗? 生:…… 生:我认为兔子也会这样,我们在市场可以看到小兔子,也可以看到大兔子。 生:我认为小鸡有些不一样,小鸡是从鸡蛋里孵出来的。 生:……活动意图说明: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主动探究熊猫、斑马、老虎和猫的行为特征。环节三:探究与结论教师活动3 一、参观动物园,观察动物都喜欢吃什么。 1、学生讨论 2、老师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特性。 播放视频 二、小贴士 不要随意触摸、惊吓、投喂动物,观察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三、我还知道这些动物爱吃的东西。 出示图片: 学生讨论动物爱吃的东西 四、动物都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讨论,老师播放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动物的特性。 五、我们还有什么发现?交流、比较我们的发现,总结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 六、动物会繁殖后代 播放视频 七、老师总结 动物都需要吃食物,都会运动,都会繁殖,这些是动物的共同特征。学生活动3 学生动手实验 生:大熊猫喜欢吃竹子 生:羊吃草 生:老虎吃肉 生:麻雀吃虫子、吃谷子和草籽。 生:…… 生:小兔子爱吃草、菜叶、水果、萝卜生: 鸡爱吃谷物、豆类、蔬菜、水果。 生:企鹅爱吃磷虾、乌贼、鱼及甲壳类动物。 生:狗爱吃饭菜、水果、零食。生:…… 生:鹰会飞翔 生:马会奔跑 生:海狮会游泳 生:天鹅会飞翔会游泳 生:…… 生:动物都需要吃食物,有的吃肉,有的吃草…… 生:我看到很多动物都有宝宝…… 生:天鹅又会飞又会游……。 生:动物都会运动,有的跑,有的飞,有的游…… 生:……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观察不同动物喜欢吃的时候,是怎样运动的,通过交流、对比总结动物有哪些共同特征,并能够归纳出动物需要吃食物、会运动和会繁殖的共同特征。环节四:反思与评价教师活动4 填一填,说一说,我们是怎样找到动物的共同特征的? 学生活动4 学生根据平时学习讨论进行填空活动意图说明:通过讨论和总结,帮助学生梳理找到动物共同特征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环节五:应用与迁移:游戏:听指令,见行动教师活动5 老师讲解游戏规则 游戏规则: 每位同学戴上动物头饰,并了解动物的习性。 当老师发出口令“会在天上飞的,飞起来吧”,扮演鸟类的同学会飞的做飞起来的动作,不会飞的静静地趴在桌子上; 当老师说“吃肉的动物,去捕猎食物吧!”时,请扮演食肉动物的同学做出捕猎的动作,扮演吃植物动物的同学静静地趴在桌子上。学生活动5 学生进行游戏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拓展活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验设计能力,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别的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环节六:阅读与新知:不同形状的鸟喙教师活动6 一、出示图片,介绍动物不同形状的鸟喙 二、小贴士 播放视频 小结:鸟喙有不同的形状,适合用来吃不同的食物。有的适合吃植物的叶子、果实,有的适合吃鱼、肉。学生活动6 学生讨论生活中了解的不同形状的鸟喙 生:麻雀的喙像圆锥,适合啄食谷子。 生:金雕的喙末端有弯钩,适合吃肉。 生:天鹅的喙扁扁的,适合吃植物叶子。 生:白鹭的喙长长的,适合啄食鱼。 生:交嘴雀的喙上下交叉,适合剥松子。 生:反嘴鹬的喙向上弯,适合吃水里的昆虫。 生:…… 活动意图说明: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对科学的持续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进一步感受科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7.板书设计 参观动物园 食性示例:熊猫吃竹子、老虎吃肉、羊吃草…… 运动方式示例:鹰飞、马跑、海狮游泳、天鹅飞 动物的共同特征:需要吃食物,都会运动,都会繁殖。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 ,错误的打 。) 1、鸟喙是用来吃的食物,所以鸟喙的形状是相同的。( ) 2、猫会吃食物、运动、繁殖。( ) 3、不要随意触摸、惊吓、投喂动物,观察时注意保持一定距离。( ) 4、动物都需要吃食物,都会运动,都会繁殖,这些是动物的共同特征。( ) 5、动物的种类很多,所以动物没有共同特征。( ) 二、选择题 1、下面这些不是动物共同特征的选项是。( ) A、需要吃食物 B、有不同的喙 C、会繁殖 D、会运动 2、金雕的喙末端有弯钩,适合( )。 A、吃草 B、吃肉 C、果子 D、抓食物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1、 2、 3、 4、 5、 二、选择题 1、B 2、B 作业布置:查资料了解更多的动物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