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蒲江县2025~2026学年度上期高一年级第一学月调研考试思想政治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浙江衢州皇朝墩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聚落遗址,发现有台地、环壕及水稻田等重要遗迹。衢州某校学生拟拍摄短剧宣传该遗址,可在短剧中出现的场景有①人们打猎、采摘果实、种植水稻、驯化动物②人们利用铁犁、牛耕、轮作以提高耕种效率③人与人之间平等互助,共同劳动,平均分配④一切大事在议事会上由全聚落的人讨论决定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4年,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掘出宫殿基址、铸铜作坊遗迹及青铜爵、玉璋等重要遗物。该遗址年代距今约3800~3500年,对应古代文献中的夏代中晚期,被认为是中国早期王朝的都城遗址,是探索早期国家形态的关键遗存。关于该遗址所在时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奴隶阶级和奴隶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的基本矛盾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奴隶主占有奴隶大部分劳动成果③金属工具广泛使用、城市出现、脑力和体力劳动分工④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原来以氏族为单位的共同劳动,逐渐被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劳动代替,生产资料相应地由氏族公有转归家庭私有,后来土地也变成私有财产,这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由此可见①生产力发展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②私有观念的存在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源③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④私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现象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一思想政治试题第1页(共6页)4.恩格斯指出:“国家并不是从来就有的,曾经有过不需要国家,而且根本不知国家和国家权力为何物的社会。”“氏族制度已经过时了,它被分工及其后果即社会之分裂为阶级所炸毁,它被国家代替了。”恩格斯这一论述表明①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结果②管理公共事务是国家产生的根本动力③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④国家是氏族制度在更大规模上的延续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5.在封建制生产方式下,直接生产者一般拥有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并领租或分租地主的一小块土地,在缴纳地租等后建立自己的经济。这是它和奴隶制生产方式最大的区别,也是它优于后者的地方。可见,相比奴隶制,封建制生产关系之所以能促进生产发展,原因在于①铁制农具广泛使用,使耕作技术有了显著进步②农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③农民领租地主的小块土地,不得不超负荷劳作④农民能留下一部分劳动成果,生产积极性提升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民谣是一定时期历史的反映,明朝时期流传一首歌谣,“一亩官田七斗收,先将六斗送皇州,只留一斗完婚嫁,愁得人来好白头。”造成这首民谣中反映的社会现状的根本原因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B.森严的等级制度C.残酷的地租剥削D.封建的君主专制7.《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资产阶级曾经革命性地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创造了超出以往任何时代的辉煌。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的历史进步性表现在①工业革命的发生与完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飞跃发展②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解放,推动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③实现了劳动产品的合理分配,极大提高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④破除了封建等级制度,建立了没有剥削,人人平等的社会关系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特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同样,也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这表明①社会基本矛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改变和更替②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③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具有隐蔽性,其矛盾不可调和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与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无本质差别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高一思想政治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