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2 感官本领大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观念、科学思维:通过“认识感官本领”活动,能以口述的方式描述观察到的信息,说出人体不同感官的功能,知道能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对感官功能的探究有兴趣。2.探究实践:通过“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活动,能依据同伴描述的信息作出判断,知道感官很有用,乐于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有遵守活动规则的意识。3.态度责任:通过“认识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活动,知道工具可以帮助感官观察,有按序体验、安全使用工具的意识。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我们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难点:依据同伴描述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三、教学资源1.学生活动器材:不透明的盒子、苹果、闹钟、带有五种感官卡片的帽子和听诊器等。2.教师演示器材:不透明的盒子、苹果、闹钟、不同场景中的音频和听诊器等。3.活动任务单和自制课件等。四、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感官的作用,二是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本节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回顾人体的各种感官,观察两张相似的图片,通过比较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找出两张图片中的五处不同,知道我们可以用眼睛来观察周围的世界;接着,听一听不同场景的相关音频资料,通过耳朵分辨不同的声音,根据听到声音的先后顺序对图片进行排序,知道我们可以用耳朵辨别不同的声音;然后,创设“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游戏化情境,五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感官;根据其他学生提问,描述所观察盒子中物体的信息,其他同学分析、猜测盒子里物品的名称,认识到感官很有用;最后,创设“老人读报、医生看病、司机转向、科学家观察微生物”等特殊场合的情境,以问题引发学生对特殊场合用工具的思考与交流,引导学生阅读“它们帮助感官观察”,知道工具可以帮助感官观察。本节课要突出的重点是:我们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方法一:“贴近生活,关注体验”。设计丰富多样的体验活动,借助感官观察和感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收集相关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法二:“趣味活动,丰富体验”。通过“图片找不同”“听声音给图片排序”和观看“感官的本领”视频等活动,丰富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认识到感官能帮助人观察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信息,感官的重要性。本节课要突破的难点是:依据同伴描述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方法一:“评价贯穿,激发兴趣”。将评价前置并贯穿于活动中,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遵守活动的规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更好地推进游戏进行,帮助学生作出有效的判断。方法二“汇总信息,作出判断”。学生在游戏中收集各种感官提供的物品信息,通过小组合作,将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汇总,小组成员提出有依据的猜想,判断物品的名称。在汇总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将更加深入地了解各种感官的功能,逐渐意识到感官很有用。本节课的特色是:①优化学习设计 注重幼小衔接。本课紧紧围绕《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强调的“加强有效衔接,注重活动化、游戏化、生活化学习设计”的要求,重视幼小衔接,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物为观察对象,创设游戏化情境,在丰富的体验活动中习得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搭建学习支架 重视能力培养。设计符合一年级学生学情的体验活动,提供丰富的视频和图片资源,搭建学习支架,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观察、体验、阅读、交流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③开展多元评价 提升课堂质效。借助“赛·课堂”教师实时评价、小组自评以及评价汇总等功能,开展多元化的评价,以评促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加专注于课堂学习,提升课堂质效。六、教学流程1.教学流程图2.流程图说明活动I 观察与体验:认识感官本领回顾人体的各种感官;观察两张相似的图片,找出5处不同之处;听一听不同场景的音频,分辨不同的声音。活动Ⅱ体验与交流: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创设“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游戏化情境,五位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感官;根据其他学生提问,描述所观察盒子中物体的信息,其他同学分析、猜测盒子里物品的名称。活动Ⅱ阅读与交流:认识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阅读课本“它们帮助感官观察”,观察和体验一些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3.教学主要环节 本节课可分为三个主要的教学环节。环节一:认识感官的作用。开展“认识感官本领”体验活动,使用眼、耳这两种感官获取和分辨信息,形成“我们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的结论。环节二:创设“猜猜盒子里有什么”游戏,五位学生扮演不同的感官,交流物品信息,猜测盒子中物品的名称,形成“不同感官有不同的功能,感官很有用”的结论。环节三:认识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阅读资料和体验实物工具,认识一些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七、教学过程活动Ⅰ:认识感官本领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回顾与思考: 回顾:人体有哪些感官? 思考:人体的感官分别能感知哪些信息? 体验与交流 (1)眼睛的功能 ① 观察:课本上两张相似的图片,圈出5处不同。 ② 交流:两张图片的不同之处。 (2)耳朵的功能 ① 体验:听一听不同场景的音频 ② 记录:按照听到声音的先后顺序在括号内填写序号。 ③ 交流:填写的结果。 阅读与分享 阅读:“感官的作用”视频资料。 分享:不同感官的作用。 活动小结:我们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 *以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人体有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官”的科学知识。 *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感官的功能。 *组织学生观察课本第15页上的两张图片,通过比较颜色、大小和形状等特征,圈出两张图片中的5处不同,并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提供不同场景的音频,以“下列场景中能听到哪些声音?”的问题,引导学生认真听,交流获得的信息。 *组织学生完成《活动手册》上“感官的本领”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听到声音的先后顺序对图片进行排序。 *提供相关视频资料,以“我们的感官还能感知哪些信息?”的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鼻、舌和皮肤等感官也可以观察周围世界、感知各种信息。活动Ⅱ:猜猜盒子里有什么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1.体验与观察 (1)明确规则 ① 由5位同学分别扮演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官,观察盒子里的物体。 ② 其他同学向5位“感官”提出有助于猜测的问题。 ③ 每位“感官”只能回答与自己功能相关的问题。 ④ 其他同学根据扮演“感官”同学的回答,作出判断,推测盒子里物体的名称。 (2)体验:根据规则进行体验 (3)评价与反思 ① 根据自己的表现完成评价。 ② 反思活动中的收获与不足。 2.活动小结:不同感官有不同的功能,感官很有用。 *创设“猜猜盒子里有什么”体验活动,组织5位学生分别扮演眼、耳、鼻、舌、皮肤,引导他们利用扮演的“感官”细致观察盒子里的物体,强调每位扮演感官的同学只能描述与自己所扮演的“感官”获取的相关信息,为后续其他学生提问做好准备。 *引导其他学生提出有助于猜测的问题,收集5位扮演“感官”同学描述的物体信息。 *指导学生在活动中注重规则意识。 *组织学生根据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反思自己的活动表现。活动Ⅲ:认识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学生活动 指导要点观察与交流 观察:老人读报等特殊场合的情境。 交流:我们的感官很有用,但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可能会遇到困难,这时我们该怎么办? 阅读与交流 (1)阅读:课本第17页“它们帮助感官观察”。 (2)思考:这些工具有什么作用? (3)交流:各种帮助感官观察的工具及其作用。 体验与交流 观察:听诊器实物。 体验:使用听诊器听心跳。 交流:使用听诊器的感受。 活动小结:工具可以帮助感官观察。 5. 课堂总结:我们用感官来观察周围世界和感知各种信息。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功能,感官很有用。工具可以帮助感官观察。 *创设“老人读报、医生看病、司机转向、科学家观察微生物”等特殊场合的情境,以问题引发学生对特殊场合用工具的思考与交流。 *以“你能说出这些工具的作用吗?”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些用于观察的工具。 *提供听诊器实物,指导学生小组合作,轮流体验;安全使用,轻拿轻放。体会人们发明这些工具是为了帮助人类更好地观察。板书设计1.2 感官本领大感官能帮助人观察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信息。不同的感官有不同的功能,感官很有用。工具可以帮助感官观察。九、活动任务单1.圈一圈:通过比较颜色、大小、形状等特征找出两幅图片中的五处不同。2. 排序:请你根据听到声音的先后顺序,在( )中填序号。3.活动评价:评价维度 具体要求 得分情况科学思维 依据观察,描述与自己扮演的“感官”功能相关的信息 ☆依据同伴描述的信息,作出合理判断 ☆态度责任 乐于倾听,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有遵守活动规则的意识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