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领导教学设计(表格式)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资源简介

单元基本信息
课程标准模块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使用教材版本 统编版
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单元课时数 6课时
一、单元学习主题分析(体现学习主题的育人价值)
主题名称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主题概述 第一单元是由三课六个框题构成,围绕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核心内容展开。那么中国共产党是怎样产生的?中国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核心地位是怎样确立的?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围绕这些主题内容,通过议题式教学法,采取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等方法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将党的相关知识加以理解、深化对党的认识,近而坚定对党的信念,形成对党的政治认同。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涵养科学精神,培养法治意识,提升公共参与能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主题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在小学及初中思想政治课、历史课学习的基础上,又经过高一上学期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必修二《经济与生活》内容的学习,对于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且对于中国共产党这个核心概念已经非常的熟悉,也能够一定程度上围绕某个主题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同时,学生们生活在当下的中国,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当代中国国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与亲历其中的感触。了解党对国家的一些路线、方针、政策,但是由于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的能力有一定的欠缺,由感性认识上升理性认识的能力也不足,所以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识也缺乏系统的把握,对于中国共产党地位的确立、历史及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对于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具有先进性,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也认识也处于比较零散、浅显的阶段。
开放性学习环境 桌椅分5组圆桌形摆放为了便于学生们讨论;传统的教学黑板用于适当板书或归纳学生答案或引领学生的思路;多媒体设备以满足通过视频、音频等形式了解相关资料的需要。
二、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基于标准、分析教材、结合学情,体现素养导向)
单元学习目标 《政治与法治》这个模块是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为主线,讲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是奠定学生政治立场与法治的基础。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为学生参与政治生活提供基础性认识,也可以为他们理解政治文明提供指导和引领。 ———摘自《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依据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对必修三《政治与法治》这本书整体的解读,我对第一单元作了如下教学设计:1.通过学生完成鸦片战争前中西方国情比较表,了解鸦片战争前中国的国情;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比较和鉴别方案比较表,了解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根本性弱点,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结论;理解无产阶级的优点,近而寻找到“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这一根本问题的初步答案。在完成学习目标过程中,学生们逐步理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育科学精神。理解历史与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必然性,清楚落后就要挨打,形成今天的中国必须要强大起来、走向富强,走向复兴的政治认同。增强自身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提升民族复兴,强国有我的公共参与能力。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坚定对党的信念。2.通过总结提练情境资料,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程,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和重大意义。在完成本部分学习目标中学生们进一步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的政治认同感。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在《经济与生活》及本课时学习的基础上以科学精神深化国家的发展要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认识。树立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的公共参与意识。3.通过身边中国共党员先进事迹的讲述、习总书记的讲话资料概述等活动,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根本立场、根本宗旨、党的性质和宗旨的要求和党的执政理念,理解党为什么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而内心认同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通过不同时期中国基层优秀共产党员的事迹故事,探究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原因与要求。.通过建国以来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系列成果的梳理与解读,强化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关系,及每个阶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特点等。在完成这部分学习目标过程中,学生们内心逐步认同和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形成对党的政治认同。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党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养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的科学精神。培养自觉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自觉同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论和行为作斗争的公共参与意识,通过系列活动的设计与参与形成对学生的价值引领,达到立德树人的效果。4.通过对国家共产党执政方式材料的解析,中国共产党现在面临的问题与苏联解体的情境资料的解读,知道党的各种领导方式的内涵、体现、要求。懂得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意义。探究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理解完善执政方式,巩固执政地位。理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理解并区分党的三个领导方式,新时代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通过完成这部分学习目标过程中,通过身边典型事例的分析解读,加强对党的政治认同度。明确党的领导方式是一套有密切联系的科学系统,培养科学精神;树立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宪法规定的法治意识;提升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自觉学习党的理论,积极投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实践的公共参与的能力。
三、学习活动/任务设计(指向学习目标,强调学生的活动与体验)
第1课时活动/任务 总议题:历史与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分议题一:乱局——近代中国面临的多重矛盾有哪些?活动1. 观看视频《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西方》,完成“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国情比较表”;(自主探究)活动2.你知道鸦片战争后的西方侵略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的条约吗?随着这些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自主探究)活动3.这个阶段的中国存在哪些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合作探究)活动4.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面对这样的中国,你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分议题二:变局——该选择哪个政治力量的方案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问题?活动5.阐述为了救中国,近代中国出哪些优秀人物代表出现?属于什么派别?提出怎样的救国方案?(自主探究)活动6.完成“近代中国出现的政治力量救国方案比较表”( 合作探究)活动7.为什么除了中国共产党外,其他政治力量都没有完成救中国的意愿?最重要的问题是什么?(合作探究)分议题三:新局——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活动8.完成“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情况分析表”;(合作探究)活动9.为什么毛泽东在中国前面添加“新”字?谈你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合作探究)活动10.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第2课时活动/任务 总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 富起来 强起来分议题一:新起点:建立新中国活动1.观看视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努力与探索?(自主探究)分议题二:新决择:实行改革开放活动2.观看视频《中国的改革开放》,明确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自主探究)分议题三:新征程:进入新时代活动3.探究“中国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合作探究)活动4.探究“我”对新时代的理解;(合作探究)活动5.“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做”。(自主探究)
第3、4课时活动/任务 总议题:党的先进分议题一:为什么要永葆以人民为中心初心不改变?分议题二:怎样才与时俱进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活动1.列举你所熟悉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简述其感人事迹。总结提炼优秀共产党员们的共性特点;活动2.解读“习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大会的讲话”活动3.“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材料;
第5、6课时活动/任务 总议题: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分议题一:怎样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分议题二: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不动摇活动1.分析《民法典》的编纂的案例、活动2.冬奥运会举办的案例;活动3.分析苏联解体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的案例;活动4.解读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案例。
四、单元学习评价设计(教师或同伴对学生的评价,指向学习目标的达成)(备注:方案1、方案2选择其一)
需要评价的活动 方案1:针对任务/活动描述
1.“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国情比较表”。2.你知道鸦片战争后的西方侵略中国签订了哪些不平等的条约吗?随着这些条约的签订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呢?3.这个阶段的中国存在哪些矛盾,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合作探究)4.面对这样的中国,如果你是那个时代的热血青年,你肩负的历史使命是什么?你会怎么做?5.阐述为了救中国,近代中国出哪些优秀人物代表出现?属于什么派别?为什么没有完成救中国的意愿?6.“近代中国出现的政治力量救国方案比较表”7.完成“中国共产党能带领中国人民建立新中国情况分析表”;8.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新”的理解9.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1,围绕一个总议题,三个分议题完成1—6评价活动, 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评价分为3个水平,水平1基本完成评价活动中1—9九个活动,并知道每个活动中所包含的相应知识;水平2:结合评价活动1、2、3、6、7,准确、高质量的按照相关活动要求,完成相关探究活动;水平3:结合评价活动4、5、8, 清晰流畅、完整准确、饱含深情地完成探究、参与活动,深刻感受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意义并表达爱党、敬党、跟党走的情感。评价方法及赋值方法:采用常态自评、讲述师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法,按照各个活动所占课时50%比重,结合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赋分划分为三个层次,水平1赋分为21-30分;水平2赋分为31-40分;水平3赋分为41-50分。
1.中国为什么要实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变化?2.“中国主要矛盾变化的依据”;3. “我”对新时代的理解; 4.“作为新时代的劳动者我们应该怎样做”。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1,围绕一个总议题,三个分议题:完成1—4评价活动, 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评价分为3个水平,水平1:基本完成评价活动中1、2、3三个活动,并知道每个活动中所包含的相应知识。水平2:结合评价活动1、2、3,全面准确、高质量、有创意的按照相关活动要求,完成相关探究活动;水平3:有创意、创新性的表达自已的观点,且尚实不空谈,切实性的为国家未来的发展提出自已的发展方向,将个人小我融入国家命运中,将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自已的力量,树立家国情怀。评价方法及赋值方法:采用常态自评、讲述师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法,按照各个活动所占课时50%比重,结合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赋分划分为三个层次,水平1赋分为21-30分;水平2赋分为31-40分;水平3赋分为41-50分。
1.列举你所熟悉的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简述其感人事迹。总结提炼优秀共产党员们的共性特点;2.解读“习总书记在脱贫攻坚大会的讲话”、3.“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节选材料;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1,围绕一个总议题,两个分议题完成1—2评价活动, 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评价分为3个水平,水平1:基本完成评价活动中1、2、3三个活动,并基本知道每个活动中所包含的相应知识。水平2:结合评价活动2、3,准确提炼材料信息并流畅的表达出自已的观点。水平3:结合评价活动1、2、3,清晰、简明、准确、完整表达探究问题,深刻感悟党的先进性,并坚定对党的信念。评价方法及赋值方法:采用常态自评、讲述师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法,按照各个活动所占课时50%比重,结合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赋分划分为三个层次,水平1赋分为21-30分;水平2赋分为31-40分;水平3赋分为41-50分。
1.分析《民法典》的编纂的案例2.冬奥运会举办的案例;3.分析苏联解体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挑战的案例;4.解读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等案例 依据单元学习目标1,围绕一个总议题,两个分议题完成1—4评价活动, 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评价分为3个水平,水平1:基本完成评价活动中1、2、3、4四个活动,并基本知道每个活动中所包含的相应知识。水平2:结合评价活动1、2、3、4,准确提炼材料信息并流畅的表达自已的观点。水平3:结合评价活动1、2、3、4,准确解读材料有效信息,清晰、完整的完成主题活动,扩展性讲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感悟中国共产党是一切的领导核心的政治认同。评价方法及赋值方法:采用常态自评、讲述师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法,按照各个活动所占课时50%比重,结合评价内容及评价指标,赋分划分为三个层次,水平1赋分为21-30分;水平2赋分为31-40分;水平3赋分为41-50分。
五、单元作业设计
作业1.完成一套单元测试卷。作业2.请调研我们身边优秀共产党员或者优秀楷模人物的事迹,与周围同学分享。作业3.总结优秀共产党员们身上共同拥有的优秀品质,及其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启示。(字数要求实1500字左右)
六、反思性教学改进(实施后填写)
待完成实际课程教学活动之后填写。
七、单元教学结构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