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5.1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54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5.1社会历史的本质 课件(54张)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
唯物论
唯物
辩证法
认识论
回答如何认识这个世界(第四课)
主要讲实践、认识、真理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的状态怎么样(第三课)
主要讲联系、发展、矛盾的主要内容
回答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第二课)
主要讲物质、意识、规律的主要内容
社会历史观
回答人类社会起源、本质与发展
(第五课)
价值观
回答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
(第六课)
马克思主义
哲学
第一目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实践的
人类的进化史:
古猿 猿人 新人 现代人
是什么原因促进了古猿向现代人的转变和人类社会的形成?
观看视频结合教材57页,列举出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作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的重要性)
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手的使用和语言、思维的产生,都是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正是由于劳动,人才得以从动物界中分化出来,所以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恩格斯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思考:劳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哪里?
劳动创造出吃、穿、住、用、行等物质生活资料
思考:劳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哪里?
石器时代
青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蒸汽时代

劳动创造出石器、青铜器、铁器、大机器、信息技术等各个时代的生产工具
思考:劳动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哪里?
劳动创造出能够反映每一时代特点的文学戏剧艺术等社会精神财富。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的重要性)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
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
社会实践活动的运动规律
(劳动即社会实践,
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方式)
WHY
整个人类历史归根到底是劳动发展史
知识回顾:实践的基本形式P49
经济领域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政治领域
变革社会的实践
精神文化领域
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的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物质生产的实践
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
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
实践的基本形式
经济领域
政治领域
精神文化领域
人类社会生活的领域
构成
你知道下面这些社会生活活动都属于哪个领域什么活动吗?
1、到市场上购物,挑选中意的商品
2、到银行贷款买房或办厂
3、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活动
4、习近平主席发表七一讲话
5、参加爱我中华演讲会
6、观看电影《长津湖》
7、参加村委会或居委会选举
经济活动
政治活动
文化活动
经济活动
政治活动
文化活动
政治活动
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部社会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
都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
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1.劳动的作用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1)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2)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方式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劳动创造了人,推动了人类社会产生和发展。
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
实践的基本形式
变革社会的实践
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
探索世界规律的
科学实验活动
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
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
社会生活的文化领域
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劳动创造了社会,伟大成就源于伟大实践!
第二目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何者为第一性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第一方面
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哲学两大基本派别
延伸到
社会历史领域
存在决定思维
物质决定意识
思维决定存在
意识决定物质
哲学的基本问题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即: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两种基本的历史观
历史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英雄造时势
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时势造英雄
唯物史观、群众史观
梁启超“历史者,英雄之舞台也,舍英雄几无历史,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马克思:“人们的想象、思维、精神交往都是人们物质行动的直接产物。表现在某一民族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的精神生产也是这样。“
历史唯心主义(唯心史观、英雄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群众史观)
朱熹:决定历史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心的好坏,特别是帝王心术的好坏。他认为人的本心是一切社会现象的决定因素。
唯心主义历史观的两种表现:
(1)社会的变化发展是由人的主观意志,特别是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的思想动机决定的,看不到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2)社会历史由天命、神、绝对精神决定的。实质:把精神或者一些神秘力量看成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以往哲学为什么会在社会历史领域陷入唯心主义? P60-2
社会历史是
人们活动的结果
人们的活动是
有自觉意识和目的
(假象)
未追溯到产生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
动机、目的等主观意志决定的
马克思从实践出发认识人类社会,用实践的观点考察人类社会,找到了以物质生产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存在,从而克服了旧的社会历史理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仅仅停留在思想动机层面的局限性。
马克思主义的先进之处
历史唯心主义的缺陷
【P60阅读与思考】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在古代社会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即便像费尔巴哈这样在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探究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为什么人们可以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 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会?
课堂探究
2、陷入历史唯心主义的原因
(1)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
(2)由此便形成一种假象,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动机、目的决定的。
(3)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被这种假象所迷惑,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
温故知新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用来
观察社会历史领域里的问题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提示: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在
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
表现为
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生产力
生产关系
地理环境
人口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社会存在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2)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指大众的意识,非个人的意识
7、毛泽东思想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2、中国梦
3、新型冠状病毒
4、治疗新冠的诊疗方案
5、制造工具的机械
6、制造工具的想法
8、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9、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2、自然地理环境
11、旅美熊猫丫丫回国
1、比亚迪汽车
下列分别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牛刀小试
判断:以下选项属于社会存在还是社会意识?
⑥春节贴对联
①钓鱼岛位于中国东海大陆架的东部边缘
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自动化生产
④偶像崇拜
⑤中国人属于黄种人
社会存在(地理环境)
社会意识(政治思想)
社会存在(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社会心理)
社会存在(人口因素)
社会意识(风俗习惯)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
(1)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还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2)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为什么每个人画出的上帝都不同?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形的神像了。”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信仰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于是,他发现了一条隐藏在神圣光环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探究问题: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形的神像了。”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信仰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于是,他发现了一条隐藏在神圣光环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探究问题: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在现实世界中都能找到宗教所描绘的事物的原型,宗教所描绘的事物是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加工和再创造。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70年代:自行车、手表、缝纫机
80年代:电冰箱、电视机、洗衣机
90年代:空调、音响、录像机
结婚三大件
现代版: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为什么过去“男尊女卑”,现在“男女平等”?
封建社会
社会主义社会
干饭人、尾款人、YYDS、破防了、凡尔赛、emo、夺笋、蚌埠住了
绝绝子、栓Q、服了你个老六、摆烂、内卷、skr、针不戳
2022年度流行热词
2023年度流行热词
遥遥领先、泰裤辣、哈基米、泼天富贵、尊嘟假嘟、躺平摆烂
2021年度流行热词
热事对热词,先有事后有词。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思考:1.流行词从何而来?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为什么每年的流行热词都不一样?
2024年度流行热词
city不city、没事哒、
没苦硬吃、45°青年、
小孩哥小孩姐,又幸福了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3.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唯物史观揭示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现象背后的动因,它指出:
各种各样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①从性质上: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②从过程上: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观祈雨
唐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
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既由他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所决定,又与他个人所处的社会地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等密切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经济关系不同、社会实践不同,所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在阶级社会中,反映社会生活的各种社会意识在不同程度上带有阶级性。
思考: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不是同一社会条件下每个人的社会意识都相同?
思考: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存在一变化,是不是社会意识立刻跟着就变?
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今天,仍存在大量封建迷信思想;
30年代落后的中国,共产党主义思想却能在中国生根。
这说明什么道理?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并不是亦步亦趋、完全同步、如影随形的。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时间上: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为什么是相对独立
性而不是绝对的?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
新时代为什么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对个人主义?
②性质上: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反作用)
比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科幻小说
比如:封建思想、婚俗、官僚注意
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关键字眼】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针对、基于、根据…(问题、现状、情况、形势等)提出、制定、出台…(理论、方针、政策、规划等)。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在…(路线、方针、思想、理论等)指导下,…(事业、活动等)取得(成就、胜利、发展、前进、成功、失败…)
归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同步)。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要求我们要尊重社会实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方法论
方法论
角度 历史唯物主义 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与 社会意识 何者为本原 (根本区别) 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是无论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多大,最终还是要受社会存在的制约。 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
谁是 历史 的创造者 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认为人的思想、主观意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人物创造的。
人类社会 有没有 自身规律 认为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 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认为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的,
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知识拓展
物质与意识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拓展】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拓展】
易错易混
1.凡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辨析:×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的唯物主义即便在自然观上是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但一旦进入社会历史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变化是同步的。
辨析:×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辨析:×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
4.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辨析:×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并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
——社会历史的本质
易错易混
5.社会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辨析:×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社会意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
6.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不起作用。
辨析:×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并不是不起作用。
7.社会意识能否推动社会发展取决于其是否反映社会存在。
辨析:× 错误的社会意识也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但它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社会历史的本质
7.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因而社会意识是不依赖于社会存在的。
注意: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完全同步性。
8.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注意:无论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注意: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前者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后者属于唯物论知识。
10.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因而社会意识能够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注意: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和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易错易混
——社会历史的本质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阻碍作用。(辩证唯物论)
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认识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
都说明的是客观与主观的关系
【哲理小结】
(2025广东卷第8题)在季节感、风物感及情感生成方式上,不同地域文化差异较大。如中国文学主题之一的“悲秋”,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堪称代表。而在岭南,秋花如春花一般依旧灿烂,悲秋的情绪自然是少有的。故有学者认为,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之句,移诸岭南,才是最有普适性的。对此,最恰当的哲学解读是( )
①悲秋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②悲秋文学主题表达的差异凸显了矛盾的特殊性
③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疏离排斥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原因
④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①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而悲秋情感并没有体现。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不同地域在季节感、风物感及情感生成方式上差异较大,比如北方多 “悲秋”,而岭南悲秋情绪少。这种不同地域在悲秋文学主题表达上的不同,凸显了矛盾的特殊性。
③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不存在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疏离排斥。
④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影响人们对秋天的感受,比如北方秋天可能景象萧瑟,而岭南秋花灿烂,不同的地理环境成为了悲秋情感生成的基础。故本题选C。
C
(2025广东卷第8题)不同时期的影视动画作品赋予哪吒各异的形象,从《大闹天宫》中哪吒的登场,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创新演绎,每一次呈现都蕴含独特的美学价值与文化意义。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悲秋情感表达具有鲜明的主观唯心主义色彩
②悲秋文学主题表达的差异凸显了矛盾的特殊性
③感性认识对理性认识的疏离排斥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原因
④地理环境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悲秋情感生成的基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详解】①:不同时期的哪吒形象既有都属于哪吒这一形象的共性,又有各自独特的造型、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了矛盾既对立又统一,①符合题意。
②:影视动画作品中生动的哪吒形象是创作者经过艺术加工、想象等创作出来的,是创作者对现实生活的能动反映,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②说法错误。
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时期的影视动画作品赋予哪吒各异的形象,说明社会环境的发展与变迁决定哪吒形象的创新演绎,③说法正确。
④: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B
(2024年贵州卷第11题)塑料的降解周期极其漫长。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塑料—热塑性聚氨酯,在合适的温度和湿度下,这种塑料能被嵌入其中的细菌孢子自然分解。但该工艺目前还停留在实验室小规模生产阶段,能否实现工业化大规模生产,还需进一步检验。由此可见( )
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物质世界按照一定的规律存在、运动和发展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类的科学发现和技术发明
④实验结果是检验研究结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详解】①: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①排除。
②:研究人员利用细菌孢子在特定条件下分解塑料,表明物质世界(如塑料降解)存在固有规律,人类可以认识和利用这些规律,②正确。
③:塑料降解周期长是实践中的环境问题,推动研究人员开发新型可生物降解塑料(如热塑性聚氨酯),这体现了实践需求是科技发展的动力,③正确。
④: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排除。
故本题选C。
C
(2025年河南卷第12题)每至岁末,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如期而至:
我们要继续努力,把人民的期待变成我们的行动,把人民的希望变成生活的现实。我们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关头勇者胜。(2015年)
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民之所盼,我必行之。……全面小康、摆脱贫困是我们党给人民的交代,也是对世界的贡献。(2022年)
对大家关心的就业增收、“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问题,我一直挂念。一年来,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大家的获得感又充实了许多。(2025年)
从中可以读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党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标准
③社会意识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变迁
④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C
【详解】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而非人民群众,①说法错误。
②:贺词中“把人民的期待变成行动”“民之所忧,我必念之”“对就业、医疗等问题我一直挂念”等,均体现党始终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②符合题意。
③:2015年聚焦“全面深化改革”; 2022年强调“全面小康、摆脱贫困”; 2025年细化到“就业、养老、医疗”等具体民生问题,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变迁,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③符合题意。
④: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先进的社会意识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发展。反映社会存在的意识不一定是正确的社会意识,应该说正确反映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十四五”时期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承上启下、尤为关键。特别是在疫情冲击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增添诸多变数,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编制“十四五”规划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破解难题,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实践证明,“五年规划”是引领我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前进航标。编制“十四五”规划要把加强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来,齐心协力把“十四五”规划编制好。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国家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答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国家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要针对我国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实际。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对我国发展特别是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2025年河北卷第19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被誉为“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的邯郸,与之相关的成语有一千多条,其中有的是古代战争的记叙,有的是历史史实的概括,有的是生产生活实践的总结。如表现战争中用兵之术的“围魏救赵”,反映主动认错良好品格的“负荆请罪”等,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成语文化折射出的善于思辨、勇于担当、包容进取等人文精神,滋养着人们的心灵,塑造着城市的灵魂。
材料二 为适应新时代建设文化强国的需要,邯郸立足于丰富的成语文化资源,秉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理念,注重成语文化在穿越时空中活态呈现。以“新”续“旧”,“唤醒”了成语,激活了古城;开展成语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成语文化融入学校教育中,让青少年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精神食粮;打造成语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发成语饮食等各类文创产品,提升城市品位;发行中英文双语版《邯郸成语典故帛书》,推进成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本质”“建设文化强国”的知识,说明邯郸成语文化缘何而生,如今又是如何激活古城、助力文化强国建设的。
参考答案: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类创造科学文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邯郸成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在人的实践中形成的。
②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邯郸成语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存在即古代战争、历史史实、生产生活实践的反映。
③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邯郸通过开展成语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成语文化脑入学校教育中,让青少年在耳潘目染中汲取精神食粮。
④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邯郸通过打造成语主题公园,并积极开发成语饮食等各类文创产品,不断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文化产品的质量。
⑤坚定文化自信,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邯郸通过发行中英文双语版《邯郸成语典故帛书》推进成语文化的国际传播,展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