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件(38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课件(38张)

资源简介

(共38张PPT)
202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
必修3 政治与法治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整体感知
课本目录(必修3《政治与法治》)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二课 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第三课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五课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六课 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第二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第八课 法治中国建设
第九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整体感知】
稿定PPT
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02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领导执政地位
◇党的先进性
◇全面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人民民主专政
◇根本政治制度
◇三项基本政治制度
全面依法治国
◇三位一体
◇四个环节
综合探究: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综合探究: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综合探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政治与法治
有机统一
(主线)
根本保证
本质特征
治国基本方式
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发展什么样的民主政治、怎样发展
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道路的鲜明特点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遵循
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线:

体系构建
第一单元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党的先进性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近代中国国情与主要矛盾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坚持党的领导
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执政方式
指导思想
与时俱进法宝
党员先锋模范
性质和宗旨
根本立场
执政理念
论证党执政合法性
论证党执政科学性
得出结论 做出要求
为什么
怎么做
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百年大党为什么能?
第一单元逻辑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建立新中国 中国人民站起来
实行改革开放 走向民富国强
进入新时代 踏上新征程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
本框体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近代中国的
社会状况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基本国情: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种建国方案
唯一正确的选择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基本任务: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各种救国方案
结论
结论

考点精讲
近代中国的社会状况
1840年
鸦片战争
1856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83年
中法战争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
1900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
《马关条约》
中国西南门户洞开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
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南京条约》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
《天津条约》
——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回顾历史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
政治上:主权丧失,列强干涉内政
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受列强经济控制
文化上:西方文化冲击,传统与现代交融
半殖民地: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
半封建: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
“半殖民地”和“半封建”均有政治、经济两方向含义。不能说“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理解正确的是:独立主权部分丧失,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名词解释
(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民族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阶级矛盾)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
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各集团、派系之间的矛盾
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对中国控制权的矛盾
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
多重矛盾
2、主要矛盾
基本
国情
主要
矛盾
历史
任务
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前提
目的
决 定
决 定
决 定
半殖民地→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半封建→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生产关系
问题
生产力发展
问题
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
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基本依据。
主要矛盾
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其中,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历史任务
(1)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前提和基础)。
(2)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目的和动力)
知识小结
各种政治力量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洪秀全: 发动太平天国运动,试图推翻清王朝,建立“地上天国”;
洋务派: 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掀起洋务运动,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
维新派: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
义和团: 1900年,义和团运动高涨。
民主革命运动: 八国联军侵略中国,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随着清政府统治危机加深,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开展,辛亥革命胜利后建立了中华民国。
救亡图存--近代中国登上历史舞台的政治力量
近代的历史是一部苦难的历史。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战,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
回顾历史
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
1861-1891
洋务运动
1898.6.11
戊戌变法(103天)
1899—1900
义和团运动
1901—1911
清末新政
1912
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帝制复辟、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等
失败
最终结果都: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洋务派
资产阶级立宪派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
第一种方案: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让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的三种建国方案第二种方案:以某些中间派和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第三种方案: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买办阶级:一般指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依附于帝国主义势力并直接为其服务的大资产阶级。它不仅依附于帝国主义,同时又与本国封建官绅相勾结,损害民族利益,残酷压榨本国劳动人民结论: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知识拓展】
近代中国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与特点
阶级 地位 优点 局限性
农民阶级 主力军 人数多 革命性 狭隘性 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资产阶级 同盟军 革命性 进步性 两面性 不彻底性
无产阶级 领导核心 先进性 革命性 团结性
特别注意: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的两个根本性弱点:
(1)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2)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一、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背景
(2)思想基础:
(3)阶级基础:
(1)成立背景:
中国的各种救国方案都以失败告终,中国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领救亡运动,迫切需要新的组织凝聚革命力量。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
(3)意义:
(1)诞生时间:
(2)初心使命:
1921年7月
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开始执政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
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
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目标。一经成立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③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人民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四、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知识小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成立条件
初心和使命
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伟大历史 贡献
历史结论
①思想基础: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列宁主义;
②阶级基础: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①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4彻底1飞跃),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②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典例分析
(2025·河北高考卷)自2013年起,中纪委每月公布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统计数据,直击作风顽疾、划定纪律红线,坚持不懈、久久为功。2024年调查数据显示,94.9%的受访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贯彻落实成效表示肯定。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 )
①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敢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
②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的执政理念
③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手软
④推进作风建设为世界政党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直击作风顽疾、划定纪律红线,表明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敢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①正确。
②:党的执政理念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排除。
③:自2013年起,中纪委坚持不懈整顿作风顽疾,可见,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永远在路上,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手软,③正确。
④:材料未提及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发展的关系,未涉及为世界其他政党发展提供借鉴,④排除。
故本题选B。
(2024·黑吉辽卷)某国有科技产业集团为破解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成立由集团党委牵头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攻坚团队,以党建共建为牵引,对项目重大节点统一调度,设备最终研制成功。这表明该集团( )
①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②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研发人员战斗力
③以党的组织建设为统领,保障设备的研制成功
④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为攻坚克难凝心聚力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D
解析①:材料强调的是加强党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故①排除。
③: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故③排除。
②④: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组建以党员为核心的攻坚团队破解关键设备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说明了该集团 将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研发人员战斗力,故②④正确。
(2024·安徽卷)强大的政党是在自我革命中锻造出来的。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持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从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到全面阐述党的自我革命重要思想,每一步都是自我革命的理论升华;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每一次都是自我革命的生动实践。党的自我革命( )
①有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②有助于保持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③是为了加强党对社会事务的具体管理
④是为了强化党的思想建设的统领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A
①②:坚持党的自我革命,有助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有助于保持和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①②正确。
③:“对社会事务的具体管理”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中国共产党不是国家机关,不能进行社会事务的具体管理,③不选。
④: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应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④不选。
(2024·新课标卷)中共中央办公厅2024年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通知》指出,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经党中央同意,自2024年4月至7月,在全党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 )
①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②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保障
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举措
④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利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①: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①排除。
②: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为中国共产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提供坚强纪律保障,不是政治保障,②排除。
③④: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利器,③④正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临着两个历史任务:一是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人民与封建主义的矛盾已经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 说起中国“冬奥外交”的高光时刻,必然少不了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不远万里来华访问。阿根廷代表团不仅出席了冬奥会开幕式,还特意去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瞻仰了毛主席纪念堂。特别是出席了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见后,阿根廷驻华大使用中文感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为中国民众津津乐道。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以后,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根据材料二,如何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
(2)①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②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③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