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朱德的扁担 课件 +音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5 朱德的扁担 课件 +音频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15 朱德的扁担
第1课时
第2课时
任务:
聆听扁担背后的故事
这首民谣中朱德挑谷用的是什么工具,你知道吗?
朱德挑谷上坳,
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
粉碎敌人“围剿”。
biǎn dan
扁 担
第1课时
朱德(1886—1976):字玉阶,四川仪陇人。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活动1:认识扁担的主人
认真听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试着把课文读通顺。
在每个自然段前面标上序号。说一说:这篇课文一共有____个自然段。
4
活动2:初读课文,字词大通关
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敌人 根据地 抽水 草鞋
山高路陡 心疼 敬爱
zhū dé
biǎn dan

dǒu
jìng
tóng zhì

téng
我会读
gēn jù
chōu
xié














收集粮食

陡坡 陡立
我会记

你见过陡峭的山路吗?是什么样的?
下半部分中间一点写在竖中线上,右点写在卧钩的外边。
横宜长,覆盖“车”字。
(同志)
(红军)
(敌人)
(经常)
(非常)
(战士)
(穿戴)
(每天)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围绕扁担讲了谁和谁之间发生的怎样的故事?
活动3:品读课文,了解扁担背后的故事
朱德
大家
用扁担挑粮食
藏扁担
在扁担上写字
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为什么要下山挑粮?
挑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为什么?
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1928年,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会师了。
时间
人物(主人公)
地点
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队伍会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共产党取得胜利的关键地。
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敌我斗争的严峻形势,下山挑粮困难重重。
红军要巩固井冈山根据地,粉碎敌人的围攻,需要储备足够的粮食。
为了巩固根据地,红军会做什么?敌人呢?
在这样的环境中,什么很重要?
粮食
红军:加强防守,及时供给,保证能坚持到最后。
敌人:不断进攻,阻拦供给,争取最短时间攻下。
军事指挥中心
井冈山上生产的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宁冈的茅坪去挑粮。
为什么要下山挑粮?
要储备足够的军粮,保障后勤供给,不得不下山挑粮。
填上合适的词。
一( )扁担 一( )队伍
一( )粮食 一( )草鞋




随堂练习
第2课时
朱德 扁担 同志 队伍
敌人 根据地 抽水 草鞋
山高路陡 心疼 敬爱
复习导入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挑粮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吗?为什么?

积极
表现了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外貌描写
表明朱德与战士们的装束一样朴素。
草鞋
斗笠
读一读,连一连。
挑起 穿着 戴着
草鞋 斗笠 粮食
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夜以继日,万分辛苦,晚上也得不到休息,比战士们更劳累。
大家为什么要藏朱德同志的扁担?
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扁担藏了起来。
战士们觉得朱德同志白天去挑粮,晚上熬夜工作太过辛苦。
不料,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朱德同志虽然工作劳苦,但他坚持以身作则。他完全了解战士们关心、体贴自己的一片深情,他这样做,用的是一种委婉而巧妙的方式,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决心。
扁担被藏起来了,朱德同志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要这么做?
你觉得朱德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德身先士卒,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他坚持下山挑粮,表现了他作为革命领导者的崇高风范,也体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
朱德的扁担长又长
挑起民心与发展
挑起一个新中国
“两个务必”沉甸甸
站为擎天柱
横着是栋梁
重担压不弯
风吹色不变
战争和平一杆旗
永立世上闪金光
朱德的扁担光又光
照亮前途与理想
照出一个强中国
让人体壮心里亮
立地郁葱葱
根须紧相连
汗为防腐剂
热血染旗鲜
继往开来一副担
风中雨里永向前
朱德的扁担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主要讲述_____同志在________时,坚持和战士们一起下山_____的故事,表现了革命领袖不搞_______,和战士们_________的优良品质。
朱德
井冈山上 
挑粮 
特殊化
同甘共苦  
随堂练习
扁担里的科学
粮食不多
朱德的扁担
一块儿去挑粮
工作劳累
战士藏起扁担
又找来一根扁担
越发敬爱朱德
以身作则
同甘共苦
结构梳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