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题式教学】5.1 文明有礼(课件23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议题式教学】5.1 文明有礼(课件23张PPT+教案+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3张PPT)
5.1 文明有礼
第二单元 维护社会秩序
(统编版)八年级

01
议题一: 礼之探寻
议题二:礼之践行
02
总议题:与礼同行,做文明有礼的人
自主预习
1.文明有礼的内涵
2.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3.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核心素养目标
政治认同
1
深刻理解文明有礼对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认同国家倡导文明有礼的价值导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责任意识
2
意识到自身文明行为对社会风尚和国家形象的影响,主动承担起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积极参与文明社会建设。
课前导入
思考:观看视频说说何为礼呢?
礼之探寻
生活观察
思考:在社会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文明有礼的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1)礼让行人、助人为乐、讲公德等。
(2)文明有礼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人们会感觉到幸福和愉悦。
文明有礼的内涵?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2025年8月15日,厦门集美灌口一家社区超市的老板徐先生遇到一名小男孩前来索要塑料袋。小男孩直接对老板说:“给我两个塑料袋,我爸爸妈妈要用。”老板徐先生以耐心的方式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例如:“叔叔你好,我要回家,需要两个塑料袋,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但小男孩拒绝配合,坚持要求直接获取塑料袋。最终,老板因孩子未采用礼貌方式沟通而未给予塑料袋,小男孩离开时表示不解。
思考:小男孩最终为什么没要来塑料袋?该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探究与分享
没有礼貌。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思考:结合上述交流,谈谈文明有礼对社区建设的意义。
在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使,不鸣笛。
我希望大家自觉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入垃圾桶
邻里之间需要以礼相待
文明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某社区就建设文明社区向居民征求意见,几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
文明有礼能促进社区人们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提升社区人们 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利于社区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的想和氛围。
探究与分享
2025年9月3日,九三阅兵圆满落幕,天安门广场观礼台上5万余名观众有序撤离,现场秩序井然,不留一片纸屑。看似简单的离场“有序”与“整洁”,实际是一个国家公民素养的集中展示,是一种不张扬却极具力量的“中国式体面”。
思考: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探究与分享
为什么要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1)
01
(1)
02
(1)
03
礼之践行
礼仪“快问快答”
1.上课迟到,应该轻轻走进教室,尽量不要影响别人。
2. 在食堂打饭,看到好朋友在前面,可以悄悄插队过去。
3给同学起有趣的外号是关系好的表现,无所谓礼貌。
4在网上匿名评论时,可以随意发泄情绪,反正没人知道是谁。
5看到老师抱着很多作业本,主动上前帮忙。


你会如何说?
你买了一件新衣服,结果发现和班里一位同学“撞衫”了,对方有点尴尬。
有同学在班级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看起来有点搞笑,很多人都在调侃,但你觉得那位同学可能不开心了。
你不小心把餐盘打翻,饭菜弄脏了地面,也溅到了旁边同学的身上。
小组讨论:
太巧了,咱们居然选了同一件衣服,看来咱们审美一致啊。
大家别光顾着调侃了,其实这张照片还有很多优点的,你看......
实在对不起!都怪我太不小心了,你别着急,我先帮你借点湿巾应急,地面我这就清理,衣服要是洗不掉,我来帮你想办法解决,真的很对不起!
同学们,分享身边讲文明有礼仪的事情
我们具体要如何行动,才能更好地传承礼仪、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呢?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01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正。
02
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 思考和践行。
课堂小结——思维导图
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文明有礼的作用
文明有礼的做法
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随堂练习
1.著名作家歌德说:“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令人愉快的礼貌。”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礼貌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唯一因素
B.礼貌表现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修养
C.礼貌在文明社会是可有可无的
D.一个人只要有爱就可以了,无须其他因素
B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2.在我市开展“做文明市民,创礼仪青铜峡”的活动中,全市有很多人带头签订了“文明过马路”的承诺书。文明过马路( )
①可以远离危险,防范交通侵害
②是文明的表现
③与青少年无关
④有人做不到,我也就不想遵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C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道德与法治
统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第五课的第一框。本单元《维护社会秩序》聚焦“秩序和规则”,意在引导学生明确社会秩序是社会正常运行、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保障,维护社会秩序靠规则,要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知道道德和法律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两种主要社会规则,要学习并践行道德和法律规范,提高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推动社会文明进步。 本单元共设计三课,分别为“遵守社会规则”“社会生活讲道德”“提升法治素养”。本节课“文明有礼”是“社会生活讲道德”的第一框内容,这一框引领学生认识文明有礼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再扩展至“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懂得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进而引导学生从态度、用语、 狡表、举止等方面提高自己,努力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 本节课主要表达了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总述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第二层意思,分述文明有礼的重要性。首先,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其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最后,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第三层意思,在社会生活中,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首先,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其次,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学情分析
关于文明有礼、诚信和友善主题,小学阶段已经有所涉及,学生对文明有礼、诚信和友善的基本知识有了初步了解,也知道在生活中应该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友善待人。但是,对于文明有礼的意义和价值,诚信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文明进步的作用,如何在诚信两难中循诚信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当友善待人涉及道德底线和法律等原则问题时该如何处理等,缺乏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八年级学生处于青春期,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部分学生对遵守道德规范持消极态度甚至通过违反道德规范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种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需要我们加强引导,从尊重道德规范的深层原因和社会价值角度给学生提供帮助,以不断克服和解决成长中面对的问题,在学生道德规范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引导。 基于以上分析和思考,教材第五课选取了与学生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的“文明有礼”“诚信”“大善”三个道德规范,设计了“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和“友善待人”三框内容,通过学习本课,引导学生体会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友善待人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和对促进社会和谐、文明的价值,知道在社会生活中践行文明有礼、诚实守信、友善待人的具体要求。
核心素养分析
政治认同:深刻理解文明有礼对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意义,认同国家倡导文明有礼的价值导向,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认同感。 责任意识:意识到自身文明行为对社会风尚和国家形象的影响,主动承担起传播文明、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积极参与文明社会建设。
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文明有礼的重要性,知道践行文明有礼的要求和做法。
教学难点
难点:理解规则的可改进性。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观看视频说说何为礼呢? 教师小结:文明有礼,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文明有礼》。 学生思考感悟,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活已有经验,自然引出课题。
二、讲授新课 议题一、礼之探寻 活动一: 小结: (1)礼让行人、助人为乐、讲公德等。 (2)文明有礼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人们会感觉到幸福和愉悦。 活动二:探究与分享 2025年8月15日,厦门集美灌口一家社区超市的老板徐先生遇到一名小男孩前来索要塑料袋。小男孩直接对老板说:“给我两个塑料袋,我爸爸妈妈要用。”老板徐先生以耐心的方式引导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例如:“叔叔你好,我要回家,需要两个塑料袋,你可以帮我一个忙吗?”但小男孩拒绝配合,坚持要求直接获取塑料袋。最终,老板因孩子未采用礼貌方式沟通而未给予塑料袋,小男孩离开时表示不解。 思考:小男孩最终为什么没要来塑料袋?该事件给我们什么启示? 小结:没有礼貌。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活动三:教材第35页探究与分享 问题:结合上述同学的看法,谈谈文明有礼对社区建设的意义。 答案示例:①有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社区秩序; ②有利于引导社区居民形成爱护环境、助人为乐的行为习惯; ③有利于进一步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和归属感,共同推动社区的健康发展; ④有助于形成崇尚先进、团结互助、扶正祛邪、积极向上的社区道德风尚。 活动四: 小结: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不仅展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大国风范,而且有利于我们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用一言一行向世界传递中国风采。 议题二:礼之践行 活动一:快问快答 1.上课迟到,应该轻轻走进教室,尽量不要影响别人。(对) 2. 在食堂打饭,看到好朋友在前面,可以悄悄插队过去。(错) 3给同学起有趣的外号是关系好的表现,无所谓礼貌。(错) 4在网上匿名评论时,可以随意发泄情绪,反正没人知道是谁。(错) 5看到老师抱着很多作业本,主动上前帮忙。(对) 活动二:小组讨论 遇到以下情境你会说 情景一:教室“撞衫” 你买了一件新衣服,结果发现和班里一位同学“撞衫”了,对方有点尴尬。 情景二:网络“误会” 有同学在班级群里发了一张照片,看起来有点搞笑,很多人都在调侃,但你觉得那位同学可能不开心了。 情景三:食堂“小意外” 你不小心把餐盘打翻,饭菜弄脏了地面,也溅到了旁边同学的身上。 【教材深挖】中华文化宝库中有许多表示谦虚、恭敬的礼貌用语。探望别人,要说“拜访”;起身作别,要说“告辞”;中途先走,要说“失陪”;请人别送,要说“留步”;请人批评,要说“指教”;请人指点,要说“赐教”;请人帮助,要说“劳驾”;托人办事,要说“拜托”;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求人谅解,要说“包涵” 小结: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对礼节 礼貌 仪态和仪式的统称)、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1.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①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②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活动三: 同学们,分享身边讲文明有礼仪的事情 我们具体要如何行动,才能更好地传承礼仪、推动社会文明建设呢? 小结: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学生交流讨论,分组展示讨论成果。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思考感悟 各抒己见 通过【生活观察】的感悟,让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中观察、感悟、反思、总结。 让学生通过探究与分享,总结已发现、已感知到的知识,并碰撞产生新的认知,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的知识。
三、课堂练习 1. 著名作家歌德说:“有一种内在的礼貌,它是同爱联系在一起的,它会在行为的外表上产生出令人愉快的礼貌。”这句话告诉我们( ) A.礼貌是决定事业成功的唯一因素 B.礼貌表现出一个人良好的文化内涵和修养 C.礼貌在文明社会是可有可无的 D.一个人只要有爱就可以了,无须其他因素 2.在我市开展“做文明市民,创礼仪青铜峡”的活动中,全市有很多人带头签订了“文明过马路”的承诺书。文明过马路( ) ①可以远离危险,防范交通侵害 ②是文明的表现 ③与青少年无关 ④有人做不到,我也就不想遵守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 按照要求完成练习。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讲解,让学生学会解题,能够自主分析,掌握答题技巧,培养思辨能力。
四、课堂小结 1.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2.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礼,懂得了礼,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的重要性,理解了文明有礼的要求,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要努力践行这些要求,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做好课堂小结,及时巩固知识。 及时的梳理有助于学生建立好系统的知识体系。明确知识点间的联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浅显易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践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