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9《帮爸爸妈妈分担》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帮爸爸妈妈分担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二年级 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以“家务技能”为切人点,通过“天平”将辛苦具象化,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初步树立“为父母分担”的意识,并在实际家庭生活情境中学习并掌握至少一种家务技能,使其更有能力为父母分担。教师在活动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使其更愿意为父母分担。 2.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在对家庭的情感上已有所发展,形成了一些初步的爱家庭、做贡献的意识,并且二年级学生思维刚开始进入具体运算阶段,自我中心的思维特点开始转变,逐渐向“去自我中心化”发展,他们开始能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如果在此阶段能够引导学生客观了解父母的辛劳,有助于他们树立“为父母分担”的意识。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探究法、角色扮演法、故事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动画。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课件。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过程目标:通过活动体验让学生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初步树立“为父母分担”的意识。 结果目标:学习并掌握至少一种家务技能,能做出为父母分担的行为。 素养目标:感受帮父母分担家务的积极情绪体验,养成主动分担的意识与习惯。 1. 小组讨论发言质量; 2. 家务劳动卡完成情况; 3. 亲子分享中家长反馈的进步表现。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学习并掌握至少一种家务技能,能做出为父母分担的行为。 学习难点:感受帮父母分担家务的积极情绪体验,养成主动分担的意识与习惯。 通过现场演示的,让学生直观掌握家务劳动技能。 制做家务劳动卡,每天坚持参与家务劳动,结合亲子反馈激励坚持。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 1.教师引人:同学们,今天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稍后老师会呈现一些图片,请大家猜一猜: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如果你知道,请马上举手抢答。看一看,哪一位同学猜得又准又多。(PPT呈现问题:图中的人物在干什么 ) 2.PPT呈现家务卡(家务卡是一些常见的家务图片),学生观看家务卡,并 抢答。 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回答非常准确,都一一猜中了图中人物正在做的事情,如果想要我们的家变得更整洁舒服,这些都是必须要做的家务活。 通过家务卡,运用抢答形式,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并引人家务种类,为下一个环节做好铺垫。二、聊天室 教师:同学们,想一想,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都忙些什么呢? 教师提问:以上这些家务,哪些是爸爸妈妈下班回家后会做的 学生回答,并将相应的家务写在“爸爸妈妈”那一栏。 教师提问:你自己放学回家后都做了什么 学生回答,并将家务写在“自己”那一栏。 请学生展示“劳动卡”并说说谁更辛苦。 教师小结: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爸爸妈妈比我们辛苦得多,不仅要上班,还要承担这么多家务,如果我们能为爸爸妈妈分担,他们就可以多点时间休息了。 通过提问、对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父母的辛劳,并初步树立“为父母分担”的意识。三、想一想、做一做 1.教师:同学们,爸爸妈妈这么辛苦,我们能怎么做才能帮他们分担呢 接下来请大家启动聪明的小脑袋,一起来想想办法吧! 2.各小组领取“我可以”任务卡。 3.各小组组长组织组员针对“我可以”卡上的情境,想出办法,并写在卡上,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 4.小组分享,并现场演示其中一种家务技能(现场提供道具),教师对学生现场展示的家务技能操作进行适当引导、点拨 5.教师小结:同学们好会想办法,不愧是我们家庭的小主人,老师为大家点赞。相信有了大家的分担,爸爸妈妈一定会更加轻松,有更多的时间休息。 本环节通过呈现各类家庭生活场景,引导二年级学生想出办法为父母分担,学习并掌握至少一种家务技能,使其更有能力承担家务,为父母分担,初步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四、演一演 教师:同学们,如果在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的过程中,遇到以下情况怎么办 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想出解决办法,并上台演一演。 PPT呈现情境。(情境①晚饭后你想洗碗,爸爸说:“你现在学习最重要,家务事儿不用你管。”情境②:你想自己洗袜子,妈妈说:“你做又做不好,只会帮倒忙,还是我来吧!”) 各小组派代表回答,并上台进行小组情境表演,教师小结点拨。 教师小结:我们心疼父母,想帮他们分担。但有时候他们会觉得学习更重要,或者觉得我们做不好,从而不让我们插手家务活,这是他们对我们的关爱。但我们长大了,不是小孩子了,作为家庭成员之一,我们也需要做家务,帮父母分担。大家刚才说得很棒,表演得很精彩,请大家也把这些话勇敢地告诉爸爸妈妈吧,让他们知道“我们长大了,愿意替他们分担” 本环节通过呈现家庭生活场景,在情境中引导二年级学生回应爸爸妈妈的关心和担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四、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 1. (1)PPT呈现家务清单。 (2)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补充家务清单。 (3)教师引导:同学们,请根据家务清单和自己的能力,为自己做一张家务劳动卡,每做一件家务,就标上一个“★”。下一节课我们看哪位同学的最多。 (4)学生根据家务清单,制作“家务劳动卡” (5)教师解释“家务劳动卡”的运用,并作鼓励、总结。 (5)教师小结:同学们,作为家庭的一员,我们也可以试着分担部分家务活,相信在我们的主动分担和劳动下,爸爸妈妈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浓浓的爱,正如他们爱我们一样。孩子们,行动起来吧! 本环节的设置,是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延伸至课堂之外,激励学生在家庭生活中行动起来,主动帮父母分担家务活,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爱,提升家庭责任感。5.板书设计体会爸爸妈妈辛苦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