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8《做个讲公德的孩子》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做个讲公德的孩子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二年级 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通过形象有趣、贴合二年级学生生活的体验和交流活动,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为他人着想,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强化讲公德的意识,激发他们讲公德的意愿和决心。 2.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的开端,学生思维仍留有以自我为中心的特点,遇到问题时容易仅关注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大部分时候不能主动为他人着想,在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文明的行为,比如在公共场合大声玩闹、随手丢垃圾、不爱护公物等。此时引导他们认识到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初步学会从他人的立场思考问题,将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促使他们在生活中尽量少做不文明的行为。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情境探究法、角色扮演法、故事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和动画。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课件。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过程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会公德内容,理解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结果目标:通过自主思考、同伴交流和角色扮演,强化学生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演练遵守公德的行为,学习做个讲公德的孩子。 素养目标:通过带领学生参与本节课里丰富有趣的活动,使其感受遵守社会公德带来的积极情绪体验。 1. 课堂提问:通过 “聊天室” 环节分享对公德的理解; 2. 知晓社会公德的五个方面内容,并能身体力行; 3. 树立 “遵守公德从我做起” 的意识,增强集体责任感。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个讲公德的孩子。 学习难点:将课堂所学迁移至日常生活中,让学生在生活中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做个讲公德的孩子。 通过“演一演”体会不讲公德的后果。 对照社会公德的五方面内容进行自我反思。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情景导入 1.展示教材四幅情境图,提问:“图中发生了什么?这些行为会带来什么影响?” 2.引导学生用 “我看到… 我觉得…” 句式表达感受,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补充类似案例。 3.师小结: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仪、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社会公德是我们这个社会所有人都必须共同遵守的、简单的、最起码的行为准则。 通过生活化情境引发学生共鸣,激活已有认知经验,初步建立 “不文明行为” 的直观印象。 训练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为后续讨论奠定基础。二、游戏角 展开想象,说说如果大家都不遵守社会公德,会有什么后果?同学合作演一演。 全班评议。3.写一写,自己希望在公德方面做到的事。 通过情景演绎的方式让学生体会不遵守社会公德带来的后果。三、加油站:解决问题 1.听老师讲《森林学校的故事》 2.说一说:小老虎凶凶遵守学生功德了吗? 3.什么是学生公德? 故事教学符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点,通过拟人化角色引发情感共鸣,强化道德判断。四、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 1. 齐唱社会公德拍手歌——守公德 2. 教师总结:孩子们,点滴之中见文明,细微之处显素质,遵守社会公德的行为最美,让我们一起创造和维护这份美丽吧! 3.布置家庭任务:听爸爸妈妈讲一讲怎样做一个有公德的孩子吧。 家校合作,促进品德教育的延续性,深化学生对谦让的情感认同。5.板书设计文明礼貌 助人为乐 爱护公物 保护环境 遵纪守法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