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7《学会谦让》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学会谦让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二年级 单元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下册1.教学背景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以 “学会谦让” 为主题,通过情景故事、互动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谦让是一种美德,学习在集体生活中如何主动谦让他人,培养尊重、友善的人际交往能力。教材结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了生活化的案例(如发新书、借图书、乘公交车等),帮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验谦让的意义。 2.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规则意识,但自我中心倾向较强,在资源分配、活动参与等场景中容易因争抢产生矛盾。通过本课学习,学生需理解谦让的价值,并掌握简单的谦让策略,促进同伴关系和谐发展。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情景模拟。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PPT课件。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过程目标:理解谦让是一种美德,能说出谦让对个人和集体的意义。 结果目标:通过各环节活动体验,使学生学会在不同场合主动谦让。 素养目标:体验被谦让的快乐,愿意主动谦让他人,增强集体归属感。 1. 课堂提问:通过 “聊天室” 环节分享对谦让的理解; 2. 情景模拟:完成 “加油站” 5 个问题的角色扮演; 3. 亲子分享:通过家庭实践反馈学生的行为变化。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通过本节课的活动体验,学生能够获得谦让与被谦让的积极心理体验,促进其对谦让行为重要性和积极意义的理解,练习不同场合下的谦让行为。 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在不同场合主动谦让的意愿。 1. 通过动画故事《山羊过桥》直观展示不谦让的后果;2. 情景模拟活动:分组表演教材 “加油站” 问题,教师引导总结策略。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导入:发新书的故事 教师:"今天老师要讲一个关于发新书的故事。小明负责发新书时,有一本封面有点破损。小明想:“还是留给自己吧”。 教师:同学们你们觉得小明的处理方式怎样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谁能说说谦让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 通过具体情境对话引发学生思考,建立对谦让的初步认知。二、聊天室:分享与讨论 1.聊天室 教师:"现在我们来分享自己经历过的谦让故事。谁愿意说一说?"学生 A:"上次我和弟弟抢玩具,妈妈让我让给他,我就先让他玩了。"教师:"你当时心里怎么想的?"学生 A:"有点舍不得,但后来弟弟开心了,我也觉得高兴。"教师:"看来谦让不仅能让别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快乐呢!"通过对话引导学生联系自身经历,强化情感共鸣。三、游戏角:山羊过桥 1.教师结合教材第32页“活动一”内容,引导学生观看动画片《山羊过桥》,然后思考并回答“为什么两只山羊会掉进水里”。2.学生观看动画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3.教师小结:没错,同学们都发现了,是因为两只山羊互不谦让,所以才都掉进了水里。 4.教师结合教材第33页“比一比”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回答问题。 5.学生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问题。 6.教师小结:同学们刚才说的都很对,人与人之间互不相让的后果往往是两败俱伤,对谁都没有好处。通过刚才的讨论,相信同学们都知道要做一个谦让有礼的人。 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山羊过河》的动画视频,思考教材中活动二的情境图片,感受“互不相让”引发的后果,激发学生的谦让意识。四、加油站: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我们来挑战 ' 谦让小达人 ' 任务卡!第一个问题:你和同学同时想借同一本书,怎么办?"学生预设 :"可以一起看,或者先让他借,我下次再借。"教师:"你的办法很好,分享和轮流都是谦让的表现!"教师:"第二个问题:公交车上只剩下一个座位,你和一位老爷爷都需要坐,你会怎么做?"学生预设:"我会让老爷爷坐,因为他年纪大了。"教师:"你真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谦让也是一种尊老爱幼的美德。" 通过问题对话巩固谦让策略,结合品德教育强化价值观。五、课堂小结 .课后拓展 1. 布置家庭任务:请家长分享自己的谦让故事,学生记录并在下次课分享。2. 教师总结:“谦让是一种温暖的力量,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家校合作,促进品德教育的延续性,深化学生对谦让的情感认同。5.板书设计学会谦让 谦让是美德:尊重他人 友好相处 故事启发:山羊过桥 → 互不相让的后果 谦让 = 换位思考 + 主动行动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