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一寸光阴一寸金》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1课《一寸光阴一寸金》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心理健康二年级下册《一寸光阴一寸金》教学设计
课题基本信息
课题 一寸光阴一寸金
学科 心理 年级 二年级 单元 第十一课
版本 北师大版 册别 二年级下册
1.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围绕 “珍惜时间” 这一主题展开,通过体验活动、故事分享、亲子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二年级学生认识时间的宝贵,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 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学生正处于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时间有了初步的感知,但还缺乏清晰的认知和有效的管理能力。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存在做事拖拉、分不清事情主次等问题,需要通过具体的活动和引导来增强时间意识,掌握时间管理的方法。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采用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等教学方式,利用多媒体(PPT 课件、网络资源)辅助教学,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制作包含时间体验活动视频、故事动画、亲子分享示例等内容的 PPT 课件,准备相关网络资源,如珍惜时间的儿歌、动画短片等。
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
过程目标:通过参与 “体验一分钟” 活动,能亲身体验一分钟的时长,记录在一分钟内完成的事情。认真阅读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故事,积极参与讨论交流。 结果目标:理解 “一寸光阴一寸金” 的含义,知道时间的宝贵。能总结出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学会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 素养目标: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意识,逐渐养成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提高时间管理素养。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 “体验一分钟” 活动、小组讨论、故事分享等环节的参与积极性,包括是否主动参与活动、认真记录、积极发言等,由教师进行评价。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如 “一分钟能做哪些事情?”“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等,了解学生对时间概念和故事寓意的理解,由教师评价。 实践应用评价:让学生完成 “给事情排序” 任务,根据学生对事情重要性和紧急程度的判断及排序情况,评价学生对时间管理方法的掌握程度,由教师和学生互评。 习惯养成评价:在课后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如是否能按时完成作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等,通过家长反馈和教师观察进行评价。
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
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
学习重点:体会时间的宝贵,理解珍惜时间的重要性。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学会区分事情的轻重缓急。 学习难点:将珍惜时间的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长期珍惜时间的习惯。 体验式学习:组织 “体验一分钟” 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一分钟能做的事情,直观地认识到时间的价值。 故事引导:通过讲述大儿子和小儿子的故事,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从中领悟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实践操作:让学生进行事情排序、分享生活中珍惜时间的方法等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家校合作:通过亲子分享环节,鼓励家长参与,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督促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4.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
一、教学导入 师:教师出示谜语 世界上有样东西最快又最慢,最 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是最珍贵, 最易被忽视而又是最令人后悔。(打 一词语) 通过有趣的谜语导入新课,吸引学生注意力,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自然引出本节课关于珍惜时间的主题。
二、体验一分钟 1. 教师讲解 “体验一分钟” 活动规则:将学生分成 5 组,每组分别进行不同活动,如画画、写成语、做算术题、读课文、抄写小故事。
2. 活动开始,教师用时钟计时一分钟,学生开始活动,活动结束后记录自己完成的任务量。
3. 小组内交流自己在一分钟内的成果,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全班分享。
4.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分钟的时间重要吗?跟你原先的预测一样吗?” 组织学生讨论并发言。 5.感受自然界中物体的一分钟。 让学生亲身感受一分钟的时长,通过不同活动体验一分钟能完成的事情,直观认识到时间虽短但能做很多事,体会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三、故事分享 1. 教师播放大儿子和小儿子上山砍柴的故事动画。
2. 故事播放结束后,教师提出问题:“大儿子和小儿子各有什么做法?谁的做法更好?为什么?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 小组讨论结束后,每组派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明白做事前要做好准备,合理安排时间,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 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讨论故事中人物的做法,引导学生思考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
四、加油站:时间管理小妙招 1. 教师展示 “重要但不着急的事情”“重要又着急的事情”“不重要但着急的事情”“不重要也不着急的事情” 四类事情的示例, “完成作业”“家里着火了”“有人找你出去玩但作业没写完”“看无聊的电视节目”“每天练习写字”“培养阅读习惯”“课间无聊时玩手”“反复整理已经整齐的文具”“突然生病要去医院” 2. 让学生思考并将这四类事情按照应该先做的顺序进行排序,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 教师邀请部分学生分享自己的排序结果,并说明理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讲解正确的时间管理方法,即优先处理重要又着急的事情,接着是重要但不着急的事情,尽量减少或合理安排不重要但着急的事情,避免做不重要也不着急的事情。 通过具体的事例让学生学会区分事情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掌握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
五、课堂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邀请学生回答,总结时间的宝贵、合理安排时间的方法等重点知识。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强化学生对珍惜时间的认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亲子分享 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讨论珍惜时间的方法,将爸爸妈妈珍惜时间的方法记录下来,以及自己认为今天家里发生的四件不同类型事情(重要但不着急、重要又着急、不重要但着急、不重要也不着急),写在本子上。
2. 下节课请学生分享自己和家长的讨论结果。 加强家校合作,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时间管理教育中,同时培养学生的家庭沟通能力和记录能力,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5.板书设计
一寸光阴一寸金 体验一分钟:可做事多(珍惜时间) 阿德阿财事:准备很重要,合理安排时间 时间管理法:重急>重不急>不重急>不重不急
6.教学反思与改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