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4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课件(46张PPT)

资源简介

(共46张PPT)
温故知新:什么是哲学?(全面把握哲学)
(1)从本义看:
(2)从起源看:
(3)从与时代关系看:
(4)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5)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看:
(6)从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看:
哲学是一门热爱智慧、追求智慧的学问,它致力于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
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起源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宇宙、人生的追问和思考。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哲学既是世界观,也是方法论,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
1.2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CONTENTS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例析探讨:
唐朝时佛教盛行,有一次,广州法性寺方丈讲授佛教经学,和尚们都在寺中端坐,聚精会神听讲。忽然,一阵风把佛前的幡吹得左右摇晃。两个和尚就小声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那幡在动呢!”
另一个却说:“不对,那不是幡动,而是风在动啊!”
旁边一名叫慧能的和尚闭目平心静气插嘴道:“不是幡动,也不是风动,分明是你们的心在动呀!”
你认为是什么在动?
你认为是什么在动?
心动与旗动、风动,反映了两个世界的关系:
心动:是我们头脑中的世界(主观世界/思维)
风动、帆动:是我们头脑以外的世界(客观世界/存在)。
这一关系,对应的正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思维 意识
主观性的东西 如:人们的思想观点、理论、策略、学习计划、发展规划等等
存在 物质
关系
客观存在的东西。 如环境、自然、地球、生 物、国 情、学情等等
练一练:请判断下列哪些属于思维(意识)或存在(物质)?
1.政治老师
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3.生产力、生产关系
4.十四五规划
5.秦始皇兵马俑
6.声音、阳光、空气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
存在(物质)
存在(物质)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1、何者为本源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我这一生都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唯有你我希望有来生”---周恩来
当我们上了半天课没有吃东西的时候,我们肚子空空的,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有饿的感觉。
请问:是我们的肚子先空空的,才有饿的感觉;还是先有饿的感觉,肚子才空空的?
再问:等我们用食物把肚子塞满了,我们还有饿的感觉吗?
饿了才空!
空了才饿!
存在
思维
先有存在才有思维,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贝克莱认为意识决定世界万物的存在
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
1.“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2.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3.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4.“眼开则花开,眼闭则花寂”
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被人的头脑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6.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源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庄子和惠施在河堰上游玩,看到水中的游鱼上上下下,自由自在。庄子指着水中的游鱼对惠施说:“水里的鱼优哉游哉地游着,这些鱼一定很快乐呀!”
惠施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就不知道鱼是快乐的呢?”
  惠施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的快乐;但你不是鱼,也不会知道鱼的快乐。怎么样?你无话可说了吧!”
这是“可知论”还是“不可知论”?
按照惠施的说法,不是鱼就不知道鱼的快乐,那么我们不是物,就不知道物的道理了,由此推论下去,世界上就没有可以认识的东西了。
不可知论
辨一辨:可知论VS不可知论
3.神舟十二号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我国逐步掌握空间站建设技术,空间站建设又迈出一大步。
4.市场经济变化莫测,要想把握市场变化是徒劳的。
5.中国研制的“天眼”通过三年的运行已经发现了近300颗新星,并对脉冲星进行了观测有了重大新发现。
6.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可知论
可知论
1、马克思: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可知论
2、庄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不可知论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两方面)
1.何者为本源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二、哲学基本问题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判断: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源的问题。
x
1.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何者为本源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二、哲学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1.在人类追求智慧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哲学派别,要认识各种哲学派别的本质就必须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下列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B.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C.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
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
3.我国科学家在中药草果中发现了降血糖活性成分,该研究为新型降血糖先导分子的发现提供了化学和药理学依据,也为拓宽草果的新用途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撑。这佐证了( )
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②思维和存在相互依赖
③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B
存在不依赖思维,思维依赖存在
有正确的反映与错误的反映之分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谁先谁后、何者为第一性、第二性)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存在(物质)决定思维(意识)
思维(意识)决定存在(物质)
(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
可知论
不可知论(康德、休谟)

没有
3.哲学基本问题的表达方式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P8相关连接
不同时代、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哲学 P8-2
小结: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


CONTENTS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庄稼施肥有技巧,看天看地又看苗。
生活与实践活动
企业经营什么生意?
制定学习计划?
医生什么处方?
农民施什么肥?
决定
决定
决定
决定
根据天、地、苗等
根据资金、市场需求等
病人的病情
学习实际
思维(主观)
存在(客观)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首先是人们在现实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从生活实践看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
一切事物的始基是原子和虚空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
中国南北朝形神之辩
恩格斯
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客观事物不过是理念的影子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并且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从哲学研究和发展看
二、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3、原因
思维和存在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
有无同一性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1、含义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承认能正确认识存在
否认能正确认识存在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小结:一、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2


CONTENTS
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3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和观点 P10-1
派 别 分歧
观点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是本原的,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二元论:思维和存在是平行的,都是世界的本愿;最终也会导向唯心主义
相关链接
2、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从某些具体的物质形态出发来说明世界的统一性,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水、气、火、土等。
①中国:
五行说:生成万物的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
阴阳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
形神说: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气理说: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太虚即气”、“凡可状皆有也,凡有皆象也,凡象皆气也。”(张载)
②古希腊:
水为始基:“水”是万物的“始基”(泰勒斯)
活火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赫拉克利特)
①基本观点:
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②合理性:
否认神创论,坚持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③局限性:
猜测,没有科学依据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3.唯物主义的基本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原子: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提出的。1803年他发表“原子说”,提出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构成。
狄德罗: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培根:万物的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
拉美特利:人就是机器,人不过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的机器
伽森狄:宇宙由原子和虚空构成
霍布斯: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费尔巴哈
培根
万物的基础是原子 物质,是基本元素
原子就是物质,就是世界的本原。
物质世界是一个大机器,是各种机械的集合,一个活生生的人也不过是一架完全按力学规律运动的机器而已。
人是一架不停息的钟表,按一定时序运动。
拉美特利
霍布斯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基本观点:
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②进步性: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③局限性: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拉美特里:人是机器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重难点突破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
机械性:即用机械力学的观点观察事物,把一切运动形式都归结机械运动,否认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否认事物的质变,甚至把人也视为机器。比如法国分子生物学家莫诺说,生命是一架化学机器。霍布斯把人的心脏比作钟表上的发条
形而上学性:往往采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与辩证法中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看问题,正好相反。
历史观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自然观上是唯物的,但是在历史观上是唯心的,认为是神或者英雄创造了世界,否认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认为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一切事务和现象的共同本质
请判断下列观点分别属于唯物主义的哪种基本形态。
 1、水是万物的始基。
2、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3、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4、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7、宇宙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方寸上燃烧,在一定的方寸土熄灭 。
8、气者,理之依也。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5、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的异质元素构成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6、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辩证唯物主义

知识小结: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
形态 基本观点 合理性 局限性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认为金、木、水、火、土、气等具体形态是世界本原。
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
否认神创论,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只是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混同于物质的具体形态,带有明显的朴素和直观色彩。
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形容做人处事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不能凭空猜想。
——出自《吕氏春秋.有始览.去尤》篇
从前有个人,丢了一把斧子。他怀疑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便观察那人,那人走路的样子,像是偷斧子的;看那人的脸色表情,也像是偷斧子的;听他的言谈话语,更像是偷斧子的,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一不像偷斧子的。
不久后,他(丢斧子的人)在翻动他的谷堆时发现了斧子,第二天又见到邻居家的儿子,就觉得他言行举止没有一处像是偷斧子的人了。
疑邻偷斧的樵夫认为:
决定客观事实
感觉
这属于 唯心主义
主观
3、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 P10相关链接-3
两种形态 基本观点 共同点 (根本观点) 评价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理解为世界的本原。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进步性:
对人们认识的发展以及人类意识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局限性:
不结果实的花,不符合客观实际,在指导实践中会犯错误。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1.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2.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3.整个世界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黑格尔)
4. “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5.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6.上帝七天创造世界
7.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守仁)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练一练
世界的本质
(1)两大阵营/两个派别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2)两个对子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辩证法
形而上学
世界的状态
结 合
4.两个派别(阵营)与“两个对子”
三、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主张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世界。
辩证法:主张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世界。
提示: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从属关系
世界本质
唯物主义
(从属)
(根本)
状态
本原
形而上学
辩证法
唯心主义
辩证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随堂检测
请分辨以下观点属于哪一哲学基本派别的哪一基本形态:
1.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2.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
3.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是绝对精神的体现和派生物。
4.气者,理之依也。
5.上帝创世说。
6. 世界是按规律燃烧着、按规律熄灭着的永恒的活火。
7. 水是万物的本原。
8.吾心便是宇宙,宇宙即是吾心。
9.古印度“四根说” :地、火、水、风。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何者是本原
有没有同一性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哲学的基本派别
1、是什么:
2、为什么:是生活实践和一切哲学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
对世界本原
的回答不同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根本观点:物质决定意识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根本观点:意识决定物质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对立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对立
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对世界状态的
回答不同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课堂小结
两个对子
牛刀小试
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 的问题展开的。(  )
A.物质和意识有没有同一性
B.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
C.世界是否是神创造的
D.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尚书·洪范》认为,水、火、木、金、土是世界的本原。这是(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
D
3.英国人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这种观点 (  )①属于主观唯心主义②属于客观唯心主义③把客观精神当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④把人的主观精神夸大为唯一的实在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D4、从唯物主义自身的历史演变来看,它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才完成了由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向辩证唯物主义的转变。各种形态的唯物主义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正确认识了世界的本质
B.反对把意识作为世界的本原
C.主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D.承认意识有重要的反作用
B
可知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