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一单元 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1.3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简介:马克思主义●创立者:马克思、恩格斯●内容: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运用与证明)科学社会主义(落脚点)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注意: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产生时间: 19世纪中叶思考: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会产生于19世纪中叶?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哲的产生条件二、马哲的历史使命和价值三、马哲的基本特征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直接理论来源社会科学前提①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②③④1.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英国宪章运动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法国里昂工人起义失败的教训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奠定了阶级基础历史意义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先进政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2.直接理论来源:德国的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理论基础)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注意:不是“简单相加、机械相加”而是“批判吸取”,批判地吸收了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创立的崭新哲学。发展、矛盾、量变和质变、辩证的否定物质是唯一现实的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唯心史观唯物史观英雄史观,英雄人物决定历史群众史观,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方面,他们把自然看成客观存在的东西,坚持了唯物主义根本方向;另一方面,又把人类历史发展看成某种主观的过程,犯了唯心主义错误。且他们大多数人否认实践的重要性,看不到实践在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知识拓展: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3.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三大发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生物有机体之间不是孤立的,证明了自然界的联系性和统一性。使“上帝第一推动”说法成为谬误。证明了物质运动的客观性,物质运动形式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说明了整个生物界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细胞学说使人们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世界成为可能,全面深刻地揭示自然界唯物辩证性质的条件已经成熟。4、社会科学基础: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近代社会科学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及其规律,获得了一系列的重要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科学前提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亚当.斯密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圣西门、傅里叶、欧文构成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条件直接理论来源:社会科学前提:①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前提:②③④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的必然产物(三大工人运动后)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标志:公开问世《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1845年1846年1848年《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史上彻底的革命。标志:正式创立1847年标志:走向成熟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相关链接】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创立到走向成熟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哲的产生条件二、马哲的历史使命和价值三、马哲的基本特征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阶级基础理论来源自然科学前提社会科学前提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及其意义恩格斯出生于德国莱茵省巴门市的一个工厂主家庭,从他的曾祖父开始就创办和经营纺织厂,家里积累了相当的财富,恩格斯从小就受到了很好的教育,父亲希望作为长子的恩格斯早日继承父业,学习经商,但他却十分同情劳苦大众,常把自己的积攒的钱送给穷人,还曾经匿名发表了政论文章《伍珀河谷来信》,揭露家乡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榨。马克思出生于一个充满启蒙精神的中产阶级家庭,家境优渥,父亲是特里尔城高级诉讼法庭的法律顾问,受人尊敬。在他17岁的中学毕业论文就写下了:“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坚持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的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 --习近平这两句名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具有什么伟大的意义?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及其意义1、马克思主义①是科学的理论:它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②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2、马克思主义哲学① 历史使命: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② 意义: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劳动群众有了自己的精神武器;哲学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哲的产生条件二、马哲的历史使命和价值三、马哲的基本特征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阶级基础理论来源自然科学前提社会科学前提核心观点三统一独特品质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为何科学“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谁的名言?·为什么这句话会成为他的墓志铭?这句话来自马克思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本质的归纳与揭示, “是饱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黑格尔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自然观历史观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地继承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旧哲学的有什么缺陷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往往是分离的,旧唯物主义看不到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唯心主义则看不到主体活动物质基础。历史观领域一直为唯心主义所统治,即使是坚决的唯物主义者只要一进入历史领域也陷入唯心主义的幻想。马克思主义哲学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最显著的特征)在人与世界的关系方面从实践出发理解周围世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P23实践观点在历史观中从实践出发理解社会存在和发展:全部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P58在认识论中把实践作为全部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认识P50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注意!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哲实现了“三统一”(1)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黑格尔费尔巴哈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形而上学+++自然观历史观唯物主义辩证法批判地继承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哲实现了“三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的(1)它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运动规律。(2)它的全部理论都来自实践,又经过实践反复检验。革命的(1)它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指导人类解放的科学。(2)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在实践的基础上,马哲实现了“三统一”(1)坚持从实际出发认识周围世界,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结合。(2)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于社会历史研究领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的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3、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独特的理论品质毛泽东思想科学发展观邓小平理论马列主义三个代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指导思想之间的联系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怎样的特征 一部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哲学虽然产生于19世纪,但他依然具有强大的现实生命力,依然闪耀着光辉灿烂的真理光芒,散发出永恒的思想魅力。党的指导思想1.3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马哲的产生条件二、马哲的历史使命和价值三、马哲的基本特征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成果阶级基础理论来源自然科学前提社会科学前提核心观点三统一独特品质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辩证唯物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相统一科学性与革命性相统一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十七大十六大十五大十九大毛泽东思想七大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并且同中国实际、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和中国特性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地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活的灵魂、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精髓:实事求是毛泽东思想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创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又一伟大理论成果,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主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邓小平理论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创立: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深化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主题: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主题: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形成: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不同时期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地位: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贡献:所蕴含的丰富的哲学思想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思想的重要贡献。创立: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容:“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要求:必修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大理论成果中学生要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一个人的世界观是一个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看法和理解,是指在狭义上对人生意义、价值、目标等问题的认识、看法和立场,它不仅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行动的指导思想。因此,对于中学生来说,建立正确的世界观至关重要。首先,建立正确的世界观需要正确的价值取向。中学生应该明确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观,不能被周围环境或其他人的观念所左右。比如,追求物质享受和表面上的人际关系,却忽略了家庭、自我认知、人际关系的深度和平衡。因此,中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如家庭和睦、自我发展、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等。其次,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可以帮助中学生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中学生应该多接触世界各个方面的知识,对事物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善于思考问题,实事求是,摆脱一切形式主义的束缚和迷信思想。建议中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广泛参加各种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方式,了解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大势,培养全面、宽广的世界观和格局。最后,世界观偏颇应该及时纠正。中学生普遍存在发展不平衡、认知偏见等问题,一些错觉和错误的观念往往会影响到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因此及时纠正偏差非常重要。这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力量进行引导和帮助。如果发现中学生存在世界观偏颇的问题,应该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其重新审视和调整自己的观念。总之,建立正确的世界观是中学生成长的必经之路。中学生应该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认识观念,多接触多了解社会,及时纠正个人发展中的偏差,从而做一个有正确世界观的健康成长的人。一、 广泛学习,拓展视野深入学习各科知识: 不要局限于课本,要主动拓展知识面,了解不同学科之间的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学习历史时,可以结合地理知识,理解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背景;学习物理时,可以思考物理定律背后的哲学意义。阅读经典著作: 阅读哲学、历史、文学、科学等领域的经典著作,与伟大的思想对话,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例如:阅读《论语》了解儒家思想,阅读《苏菲的世界》了解西方哲学史,阅读《三体》思考人类文明的未来。关注时事新闻: 关注国内外时事新闻,了解世界发展趋势,培养国际视野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关注全球气候变化、科技发展、社会热点等问题,思考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二、 积极思考,形成判断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不盲目接受信息,要学会独立思考,对信息进行甄别和判断,形成自己的观点。例如:面对网络上的各种信息,要学会辨别真伪,不轻易被舆论左右。参与社会实践: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例如:参加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模拟联合国等,了解社会现实,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不同的人交流: 与来自不同背景、拥有不同观点的人交流,了解不同的世界观,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完善自己的世界观。例如:与老师、同学、家人、朋友进行深入的交流,倾听他们的观点,分享自己的想法。三、 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相信世界是美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即使遇到挫折也要积极面对。例如:遇到学习困难时,不要轻易放弃,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培养社会责任感: 认识到自己是社会的一员,要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例如:积极参与环保活动、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树立远大理想: 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人类进步结合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例如:立志成为一名科学家,为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立志成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造福人类。四、 其他建议保持好奇心: 对世界充满好奇,不断探索未知领域,保持学习的热情。培养批判性思维: 不迷信权威,敢于质疑,勇于挑战传统观念。保持开放的心态: 接受新事物,包容不同的观点,不断更新自己的世界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