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思想政治月考试卷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生产力状况的知识。由材料“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可知,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①符合题意。由材料“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可知,部落首领由民众推选产生,②符合题意。据中国历史大系表记载,有巢氏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③表述错误,不选。“构木为巢”并不意味着实现定居生活,④表述错误,不选。2.B【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知识。上述变化表明生产中结成的互助关系被打破,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所代替,①④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中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开始由氏族转变为家庭,②不选。氏族和家庭是两个不同的社会生活单位,不属于两大对立集团,③错误。3.C【解析】本题考查奴隶的社会地位的知识。根据材料可知,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②③符合题意。土地变成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①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奴隶制国家的产生,④与材料无关,不选。4.A【解析】本题考查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知识。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城市的出现、文字的发明和应用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人类摆脱蒙昧野蛮的状态,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①③符合题意。②④不能佐证奴隶社会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不选。5.B【解析】本题考查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知识。我国封建社会的分税制改革没有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社会税制改革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利益,①③符合题意。封建社会税制改革不是对封建制度的根本变革,②错误,不选。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④表述错误,不选6.D【解析】本题考查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的知识。收取地租是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D符合题意。A、B、C不是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不选。7.C【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知识。两次经济危机都存在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的现象,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②③表述正确。生产相对过剩是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①错误。两次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相同,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④表述错误8.D【解析】本题考查空想社会主义的知识。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主张阶级调和,把希望寄托于富翁贵族,③④符合题意。①②是空想社会主义者进步的地方,不是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的原因,不选。9.C【解析】本题考查十月革命的知识。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可以用社会主义思想指导自己走向解放之路,十月革命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都能说明“这个桥梁是现实的”,②③符合题意。①不能说明材料中的观点,不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高一思想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24-27A·4.一提起奴隶社会,人们马上联想到奴隶主残暴地役使奴隶,甚至用奴隶殉葬,因此,认为奴隶高一思想政治月考试卷社会无文明可言;其实不然,正是这第一个阶级社会,人类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下列选项能支撑“奴隶社会开始进人文明时代”这一观点的是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①奴隶社会出现了城市②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对立注意事项:③文字在奴隶社会得到应用④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动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5.我国封建社会的分税制改革经历了从人头税到财产税、赋役分征到赋役一体化的变化。早期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征税除按丁、户征之外,还有名目烦琐的各种赋税和徭役,税收种类繁多,税收程序复杂,百姓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税负加重,苦不堪言。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1~2课。熨①税制改革没有触动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②税制改革本质上是对封建制度的根本变革如合题目要求的。③维护统治阶级利益是封建税制改革的目的1.《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④税制改革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日有巢氏。”由此可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长①当时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②部落首领由民众推选产生6.汉哀帝时,封建官僚鲍宣曾供认,那时的农民深受“县官重责,更赋租税”“贪吏并公,受取不③有巢氏是人类文明的始祖④人类从此实现了定居生活已”“豪强大姓,蚕食亡厌”“苛吏徭役,失农桑时”等威胁。封建社会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方式是数2.在原始社会初期和中期,人们通过集体协作获得食物。后来,由于人们不断改进工具、革新技A.巧取豪夺B.苛捐杂税C.豪强兼并D.收取地租术,提高劳动技能,原先多人参与的共同生产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畜群开始被分散到各个家庭7.右图是爆发于资本主义社会的两次经济危机。两次去饲养,土地也被分配给各个家庭去耕作。上述变化表明经济危机①生产中结成的互助关系被打破②氏族是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①表明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的基本特征③氏族和家庭两大对立集团出现④共同劳动被个体劳动所代替②都存在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的现象图一1929年经济危机图二2008年经济危机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③说明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3.奴隶没有地位和权利可言,他们就像食物和牧畜,属于财产的范围。早期的罗马社会中,牧畜④根本原因不完全相同,但主要表现相似的数量或者牧畜和奴隶的数量是一个人财富的象征。奴隶也不受法律保护,可以随意被交换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和买卖。材料说明8.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中,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的社会主义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指产生于资本①奴隶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确立②奴隶主完全占有奴隶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尚未成熟时期的一种社会主义学说。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③奴隶毫无人身自由④奴隶制国家产生了是因为空想社会主义者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①纷纷对资本主义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②描述了自己心目中人人劳动的理想社会【高一思想政治第1页(共6页)】·24-27A·【高一思想政治第2页(共6页)】·24-27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思想政治27A答案.pdf 高一思想政治.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