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一、单选题1.2025年6月,广西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对外公布,在南宁市境内发现了17处史前洞穴遗址、1个化石点和2处大石铲遗址,采集到穿孔石器、砍砸器、石锤、石片、石砧等石器以及动物化石等新石器时代遗物。下列选项符合该时期的社会状况的是( )①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②人类迈入了文明时代的门槛③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已分工④人们共同劳动占有生产资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下列内容中正确的因果关系及排列顺序是( )A.生产力发展——阶级产生——私有制确立——国家出现B.私有制产生——国家出现——生产力发展——阶级形成C.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形成——国家出现D.阶级产生——国家出现——私有制确立——生产力发展3.“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选自宋代诗人梅尧臣《陶者》)。出现诗歌中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地主占有全部土地 B.农民依附于地主C.社会生产力落后 D.封建土地所有制4.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不同生产条件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特点是衡量所处社会形态的重要依据。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和城市的出现,是封建社会生产发展的结果②封建制生产关系下的农民能够比较自主地劳动,有了生产积极性③生产资料完全掌握在统治阶级手中,是奴隶社会独有的生产关系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人们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实行按劳分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2025年1月,意大利全国范围内出现大规模的罢工。此次罢工的出现是因为各领域从业者对增长工资、改善工作环境和增加福利的要求迟迟得不到满足,是民众对政府新财年预算法案和长期财政政策的不满情绪的集中爆发。据此,某班同学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①当代资本主义劳资矛盾已转化为劳动者与政府的矛盾②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是出现大罢工的根源③阶级斗争才是缓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唯一正确途径④资本家为了确保自身利益可能对工人作出短暂妥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对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马克思曾这样解释:“一旦与大工业相适应的一般生产条件形成起来,这种生产方式就获得一种弹力,一种突然的跳跃式扩张的能力,从而激化了市场供需矛盾,致使危机从可能转化为现实。”这说明( )A.经济危机的最重要特征是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与社会生产的绝对过剩B.大工业的这种巨大的迅速扩张的能力,是形成经济周期波动的物质前提C.资本主义生产规模突然的跳跃式的膨胀带来供需矛盾是危机的根本原因D.危机难治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7.马克思在《资本论》中鲜明指出:“资本主义生产的真正限制是资本自身”“使生产力绝对发展,而这种发展和资本在其中运动、并且只能在其中运动的独特的生产条件不断发生冲突”。由此,马克思得出结论:“资本主义生产不是绝对的生产方式,而只是一种历史的、和物质生产条件的某个有限的发展时期相适应的生产方式。”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孕育着埋葬资本主义的因素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④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8.马克思认为,劳动者在经济上受劳动资料即生活源泉的垄断者的支配。资本家占据的社会财富份额不断增加,而工人占有的财富份额日益下降,由此造成了发达社会中的“相对贫困”现象。在劳动报酬、福利保障等形式的掩盖下,贫富问题表现为因劳动能力差异而导致的收入差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残酷剥削具有较强的隐蔽性②资本主义的阶级矛盾实际就是收入分配差异问题③阶级矛盾是导致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的总根源④资产阶级占有全部生产资料是“相对贫困”的原因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消费主义是一种自20世纪初以来在欧美社会流行的文化现象,其核心思想是将消费视为个人幸福和社会进步的核心,通过消费商品和服务来追求个人满足、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主张商品不仅是实用品,更是社会地位或价值观的象征(如奢侈品代表“成功”),推崇“现在购买,以后支付”的“即时满足”逻辑。消费主义思潮的盛行( )①解决了周期性爆发的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 ②降低了普通工人家庭消费成本和债务负担③加剧了消费的盲目扩大和资源的过度消耗 ④维护了以资本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在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时期,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雨果的《悲惨世界》、狄更斯的《雾都孤儿》等作品,都无情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贪婪、凶残,描写了下层民众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劳苦大众的抗争。这表明( )①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②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绝不是一个田园诗般的过程③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使新兴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显示出很大的优势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他们拒绝一切政治行动,特别是一切革命行动;他们想通过和平的途径达到自己的目的,并且企图通过一些小型的、当然不会成功的试验,通过示范的力量来为新的社会福音开辟道路……但是,这些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著作也含有批判的成分。这些著作抨击现存社会的全部基础。上述论述揭示了( )①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②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宝贵材料③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空想社会主义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理论基石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自动化生产线的广泛使用,使直接从事生产操作的工人大大减少,甚至出现了少数所谓的“无人工厂”。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根据这些情况,宣称技术和科学“成为独立的剩余价值源泉,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已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了”。对此,你的观点是( )①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②智能机器代替工人劳动创造了剩余价值的新来源③雇佣工人的剩余价值仍是资本家各种利润的来源④生产自动化是资本家获得高额剩余价值的手段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共产党宣言》发表30多年后,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的初步成果就显示出来,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运动中占据统治地位;发表70年后,社会主义在俄国变成制度现实;发表100多年后,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可见,《共产党宣言》( )①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客观前提②提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具体步骤③为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④深刻改变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格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周恩来暮年之时,仍在寻找《共产党宣言》首印本。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撰写《共产党宣言》时,绝对想不到,一位大国总理在垂暮之年依然对这部作品牵肠挂肚。当然,他们也绝对想不到,这个古老的东方国度里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共产党宣言》有数量如此庞大的忠实追随者,是因为它( )①正确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③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具体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5.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 )①为人类指明了从自由王国向必然王国飞跃的途径和实现解放的道路②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方向③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强大物质力量④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新挑战始终站在时代前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马克思、恩格斯在深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从空想走向科学、从理论走向实践。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 ①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科学指导 ②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 ③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④是人类思想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性飞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旗帜的第一人,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1月,李大钊在《每周评论》上发表的《新纪元》一文中指出,十月革命“是世界革命的新纪元,是人类觉醒的新纪元”,它将“带来新生活、新文明、新世界”,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下列对十月革命认识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②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运动到实践、制度的伟大跨越④实现了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8.在世界社会主义遇到严峻考验面前,中国共产党人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使社会主义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巨大成功说明( )①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②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③社会主义没有辜负中国,中国也没有辜负社会主义④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今世界上所有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必经之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9.2025年2月,具有百余年光荣革命历史的北大红楼迎来了“信仰之光——马克思主义文献典藏展”。本次展览首次公开的马克思恩格斯原始手稿等珍贵文献,通过实体文献、译文说明、图片照片、互动屏等多样方式立体化呈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活力。举办此次展览的意义在于( )①引导人们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②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文献中去寻找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方案③展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脉络和实践逻辑,传承文化基因④系统阐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屈辱的岁月,艰辛的探索,反复证实了一个结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这是因为( )①帝国主义决不允许中国通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强大起来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不能参与中国人民开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运动③中国的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中国封建官僚势力与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1.被誉为“反法西斯文化战士”的作家郁达夫,1913年17岁在日本留学期间,在日记中庄严写下:“……余有一大爱焉,曰爱国……国即余命也,国亡则余命亦绝矣!”这一誓言成为贯穿他一生的精神主线。从郁达夫的身上可以看到( )①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为国家的复兴而矢志不移②近代中国先进分子受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深刻影响③近代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发挥主心骨作用④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之一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22.“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航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A.标志着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B.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C.使中国人民在斗争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D.使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新中国23.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8年的浴血奋战和顽强奋斗中,中国共产党( )①领导中国人民先后经历了大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②以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群众路线为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③逐步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④促进了新民主主义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必要前提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5.毛泽东同志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出发,科学地论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特点。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①离不开无产阶级先锋队在中国革命中的实践探索和理性思考②意味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中国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得以确立③得益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④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步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6.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从根本上扭转了近代以后100多年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纪元。对此,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实现了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性跨越B.首次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C.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D.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全面确立和巩固27.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先后完成“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并推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这意味着我国( )①社会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第一次飞跃③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④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8.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一成就,被称为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原因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①为中国共产党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②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③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跨越④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9.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时,我国的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取得了全面的决定性的胜利。正如毛泽东同志的开幕词所说,这次大会应当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决定党在当前时期的基本政策。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②会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一化三改”③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会议的召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④大会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0.某校以“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下列选项是某同学在参观地点的感悟,对应正确的有( )①参观地点:中共一大会址 感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②参观地点:北京天安门城楼 感悟:毛泽东主席向世界的庄严宣告,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参观地点:杭州“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 感悟: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颁布,大大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底气。 ④参观地点:中国航天博物馆 感悟:两弹一星的成功,表明我国取得了科技发展重要突破,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从而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一“飞跃”的历程是(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 ②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③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A.①→④→③→② B.④→①→③→② C.④→③→①→② D.①→③→②→④32.某班学生以“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为主题展开讨论。以下是几位同学的发言,其中符合主题的是( )甲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我国的确立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丙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丁同学: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A.甲和乙 B.乙和丙 C.甲和丁 D.丙和丁33.到1956年底,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到全国农户总数的96.3%;参加合作社的手工业人员已占全体手工业人员的91.7%;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社的轨道。至此,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意味着( )①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我国的社会性质及社会的发展方向没有发生根本改变③生产资料公有制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④我国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4.1960年2月26日,中共吉林省委向中央呈送了一份本省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情况汇报,我省以机械化、半机械化,自动化、半自动化、连续化为中心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迅猛地开展起来。相比较过去,这次运动更为深入扎实……这场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运动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①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为当地工业化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④通过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更好地推动生产力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5.在一百多年的激荡浪潮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自立自强、不懈探索,成功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的发展道路,写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版本”,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对道路的探索,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实现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正确的过渡时期总路线③探索出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④创造性地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确立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指导方针A.②③④① B.①④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二、主观题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开天辟地: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是20世纪的伟大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确立起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从此,劳动人民成了新中国的主人。这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点,标志着中国社会进入了新的时期。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回顾了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第一集风雨如磐 【内容简介】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对国家出路的艰难探索。历经了半个多世纪的奋斗,中国仍旧没找到那条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二集中流击水 【内容简介】1921年,一个新政党诞生,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中国革命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1949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迈上了新的征程。 第三集正道沧桑 【内容简介】1956年,在国庆节的游行队伍中,人民的脸上洋溢着喜悦。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的指引下,掌握了自己命运的中国人民,不断树立起新的里程碑。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B C D D C B D B D C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A D D A C B B C B B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答案 B C D B B C D C D B题号 31 32 33 34 35答案 A D A A D36.①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37.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③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在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